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

兩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似乎一切都在按照計劃中地穩步推進,似乎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晨帝國、元素海聯邦與金州聯合王國,這人類文明三大政體透過不停磨合,並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小國家的簇擁下組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體設立了三個常務席位及一百多個協商席位,而在共同體常務會議中,三個常務席位也分別代表著三張否決票。

常務會議中,這三張否決票代表著一票否決,只要三大政體中任何一方投出否決票,那麼議題便宣告不被透過。

但緊急議題與危急議題不在此列,當三方同時確認議題為危急議題時,只要兩方投出贊成票,議題便宣告透過。

緊急議題與危急議題的解決方案討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設立的初衷,而共同體成立的第一個緊急議題,便是關於各國發展載人航天計劃的協調和支援。

而當晨國代表明確將支援各個國家進行載人航天科學發展建設與基礎工業建設提上會議日程的時候,所有的國家代表一片訝然,人們想不到為什麼作為工業與魔導強國的晨帝國會將自己自工業革命以來百年的優勢拱手讓人。

不過在議題之後,緊接著的附加條款卻讓代表們陷入了沉思。

“所有能夠執行發射任務及相關研究任務的國有、私有發射、研究單位必要時需要被共同體徵召,並執行相關任務。”

條款裡說的很清楚,“徵召”的意思就是中斷國家級的所有任務,直接被共同體徵用,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而唯一曖昧的語句就在於:什麼叫“必要時”?

對於這個問題,三大政體一反常態,全都含糊而過。

然而權衡利弊之下,許多小國家接受了這樣的條件,畢竟航天技術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工業與研究的紅利不可小覷。

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兩年之間,全球新建十三座航天發射中心,總數達到了驚人的十六座,除了晨帝國兩座,元素海聯邦兩座,金州聯合王國兩座以外,剩餘一半的發射中心分佈在各個實力較強的,在地區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中。

兩年來,人類將數百顆大大小小的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佔據了從三百公裡到一萬八千公里的所有軌道層,而載人航天的研究卻也一刻都沒有停過。

西北實驗室對元素“分解”的矯正,以及對元素轉化的研究,一舉將整個魔法理論研究帶到了新的高度,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無疑就是航天工程,元素轉換約束理論允許發動機將原始元素極其高效地轉換為所需的魔法元素,而不會像過去的“分解”一樣,浪費絕大部分燃料。

這使得有限空間範圍內的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人類最大的五個發射場,分別位於帝國、聯邦和聯合王國,將會負責發射第一批前往金星的飛船,核載12名航天員,裝載一個太空站,並攜帶他們未來一年的補給,除此之外,第一批飛船中還會釋放六個中繼衛星,分別停留在日地拉格朗日點與金地拉格朗日點,作為通訊中繼和魔法研究。

為了保證任務成功,帝國舉國之力研製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運載飛船,攜帶載荷後總重量達到2800噸,能夠攜帶兩百噸的有效載荷飛抵地金轉移軌道,如此巨大的火箭即便是在帝國內部,三個發射臺也只有兩個能夠承載她的發射任務。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為“天路計劃”做鋪墊,為此帝國不惜將國之基石託出,聯合整個世界的力量,也要完成這一計劃。

晨帝,押上了國運,只為賭贏人類的未來。

此次計劃,兩個發射臺將會同步完成發射任務,並間隔一天的時間完成發射,除此之外聯邦和聯合王國的三個大型發射臺也會錯開發射視窗進行發射,總重量超過千噸的飛船將會在轉移軌道匯合。

這是一隻神奇的車隊,這也是人類歷史上耗資最大,危險度最高,距離最遠的旅行,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幾何,就如同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一樣。

此時,他們已經蓄勢待發。

。。。

金星,地球的老朋友,就像一個旅行歸來的旅者,經歷了五年漫長的旅途後如期而至,圓盤大小的金星靜靜地掛在天空中,表面淡金色的光斑彷彿一隻金色的眼睛,向她的地球妹妹默默訴說著動人的情話。

而隨著金星臨地的臨近,全世界各個研究機構、航天發射中心和觀星臺也都忙碌了起來,無論是實驗還是觀測活動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那些知道真相的人們尤其如此,也許剛知道真相時會讓他們充滿恐慌和迷茫,但是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必須做些什麼。

一輛魔法車飛快駛入了南方領的航天研究所區域,穩穩停下後,李力、樾樾和武沐從車中依次走了下來,開車的則是莉莉絲,看到三人下車以後,莉莉絲駕著車向停車位駛去。

歐文大魔導師因為身體原因並沒有來,上了年紀以後,抵抗力便下降不少,染上風寒的次數便增多了,這讓樾樾他們非常擔心。

武沐對不讓她開車這件事情耿耿於懷,一路上面無表情,但很顯然李力和樾樾對這件事情非常滿意,在一天左右的長途中還美美的睡了一覺,如果換成武沐開車,那就不一定是睡過去了。

他們此次來的目的,依舊是當一個好觀眾,好嘉賓,他們並不是主角。

真正的主角,是佇立在發射塔架上的,名為“曙光號”的巨型航天飛船。

這裡是研究院的外場,距離發射塔架只有幾公裡,一覽無餘的鹽鹼灘讓他們能夠看到遠處已經待命發射的航天飛船,在太陽與金星的交相輝映下熠熠生輝。

任何人在看到航天飛船之前,都無法想象出他的全貌,更無法相信人類能夠製造出如此巨大的航天飛行器,從飛行器下向上望去,一百三十多米的高度足夠讓人感到發自內心的壓迫感,流線型的外觀和白色漆身充滿了現代科技的美感,若從頂部向下看,便是一個中心對稱的X形狀,四角安裝著四臺與機身完美融合的推進器,插進從發射臺底部支撐起來的四個基柱,而這四個推進器,也將托起這總重量高達2366噸的龐然大物,成為人類有史以來製造的最大飛行器。

但曙光號卻並非載人飛船。

她是一艘運輸飛船,攜帶了一個八十六噸重的空間站核心艙段和一個一百一十二噸重的實驗艙段,在整個天路計劃匯中處於核心位置,雖然生活和倉儲艙段並不在這裡,但是核心艙段中卻搭載著一臺用於處理控制整個空間站的核心計算機。

真正的載人飛船有兩艘,一艘將在元素海奧爾島發射,六名來自世界各國的航天員將會搭乘“秋風號”與空間站生活艙段一同發射,而另一艘則是在晨帝國千葉島,位於帝國南方以東,與“曙光號”所在的南方領隔海相望,那裡有帝國第二大飛船發射臺,佇立著飛船“支柱號”,上面搭乘著另外六名航天員,還有一個空間站倉儲艙段。

雖說維護載人發射環境比非載人發射環境要難得多,最經濟的方式就是十二名航天員搭乘同一艘航天器升空,但顯而易見,他們不得不分開,這樣的話,如果一旦一艘航天飛船出現意外,另一艘也依舊能夠保證航天任務的完成。

所有人都不說,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因為這是一次任務絕不允許失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最後兩艘航天飛船一艘在元素海,另一艘則是在舊金州,他們各自承擔者一般物資補給和一半燃料補給運輸的任務,而一半一半的原因與上面所說完全相同。

若不是全世界都找不到第六個能夠發射超重型飛船的發射塔架,他們恨不得再製造一個核心艙段的備份,即便是發射上去用不著,至少也有備無患。

此時,距離這次的金星臨地,還有三天時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