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恆溫室裡的溫度要比外面的溫度低很多,但從機器下面鑽出來的小辛果還是滿頭大汗,正準備找水喝,卻看到衛青將一盤新鮮的瓜果遞了過來。

“這兩天辛苦你了。”衛青說道。

小辛果撓了撓頭,“應該的應該的,畢竟是李力老師交代下來的任務。”

聽聞這話,衛青翻了個白眼,遞出去的果盤下意識地想要收回來,被他硬生生止住。

明明是自己提出的課題,為什麼在辛果的話裡就好像是李力的功勞一樣?

辛果並沒有感覺說出來的話有什麼不對,拿起一瓣瓜,一邊吃著,一邊在儀器的控制面板上按了幾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培養器被啟用,魔法抽取機從旁邊的水箱中將培養液源源不斷地抽取進來,灌輸到培養器器皿裡,灌輸了大約五分之一後便停止。

看到培養液灌輸完畢,辛果在操作面板上按了一下一個單獨突出的按鈕,旁邊的一個長條形蓋子應聲開啟,他摸出早已準備好的資料盤,塞了進去。

敲入命令列之後,培育程式準備執行,不過執行器立刻就卡在了第一步。

這實屬正常,辛果看了看顯示器裡顯示的執行錯誤數為零,提示信息也正確,於是回過頭來看向衛青:“衛青哥,種子。”

衛青點點頭,開啟租賃空間,然後從裡面揪出來一大麻袋種子,猛一用力扛在肩上,看向辛果,“倒哪裡?”

“不不不不”,看著這幾十斤的種子被衛青輕鬆地抗在肩上,辛果眼睛都直了,只好連連搖手,“用不了那麼多,就一粒就行。”

“早說呀”,衛青無奈的說道,將一麻袋種子順手扔回租賃空間,然後從裡面捧出一組試管組,每一個試管裡面都裝有一粒處理過的種子,“需要什麼樣的?”

“有生成隔熱塗料的麼?”

“冷芸科是吧”,衛青從試管組裡找到一根試管,從裡面取出一粒長條型、墨藍色的種子,遞給辛果,“芸箐,冷芸科芸箐屬,工業上用它的種子提取隔熱劑,但說實話這種隔熱劑還不如隔熱符文來得有效。”

“有些地方沒法用隔熱符文,只能用這種塗料,比如說高速轉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辛果一邊應道,一邊將這顆種子接過來。

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入手後並沒有感覺到任何寒冷的感覺,反而非常溫潤,這是因為這種種子的芽孢生長時需要恆溫環境,但芸箐的生長環境通常是極熱環境,所以它的種子外殼進化出了絕佳的隔熱效果。

工業上通常用這種東西的製品作為某些極端環境下的隔熱塗層,當然它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容易老化,需要經常維護,並且每次維護都需要將舊的塗料全部清除掉,重新塗抹。

減緩熱交換並不會導致材料變性,種子的變性老化是它本身的問題,即便是在恆溫的環境,這種材料依舊會隨時間而快速老化,因為種子內的芽孢在度過了初期的脆弱以後,成長階段就需要吸收外界的熱量,這時,種子外殼的隔熱性質反而成了累贅。

不得不說植物的演化確實有趣。

這種性質讓植物學家很感興趣,卻讓材料學家傷透了腦筋,冷芸科的幾種植物都能夠作為優秀的隔熱塗層原料,但是無一例外都有老化問題,魔導師們曾經嘗試將幾種冷芸科雜交,結果後代不光沒有解決老化問題,隔熱性能居然也在減弱。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開啟機器後部的門,辛果將這顆種子小心翼翼地放在門內培養基座的卡槽內,然後關上門,啟動了機器。

培養基座慢慢浸入培養液中,與此同時,底部的符文陣逐漸充能,亮了起來,隨著魔法的啟動,芸箐種子肉眼可見地開始變化。

在“促生”,“加速分裂”,“加速吸收”的影響下,種子的芽孢瞬間破壁而出,就好像在看延時拍攝的影片一樣,嫩芽逐漸長大,抽出一片一片藍色的葉子,不一會兒已經開始長出手指大小的花骨朵。

然而此時,培養器底部的魔法陣瞬間變換,原本是青綠色的符文陣消失,亮起了另一個迥然不同的紅色符文陣,而上面正在生長的芸箐,就好像正在快播中的影片突然按下了暫停鍵,讓人感覺極其突兀。

不過這是程式的正常執行,不僅僅是因為植株到了傳粉的階段需要暫停傳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株芸箐需要進行“符文烙印”。

植物研究領域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名詞,如果光聽字面含義,大部分人都會將其當成魔導機械學或者魔法符文學裡的專業術語,但是衛青卻將這個詞借鑑而來,帶到了植物研究領域裡。

究其原因,就要從植物的分類說起了。

自然界中的植物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擁有魔法符文的魔法植物,一種是沒有的普通植物,前者擁有運輸和呼叫魔法能力的組織結構,能夠在組織表面生成執行魔法符文的溝槽,最後透過魔法元素啟用符文,在短時間內適應不同的環境。

而後者並沒有這種能力,它們只能透過漫長的演化,經由一代又一代植物體的死亡為代價去逐漸適應環境,一旦環境的短期變化太過劇烈,很容易造成物種的滅絕。

學術界一直講魔法植物當成由普通植物進化而來的特殊版本,就如同魔法生物和人類一樣,但是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人們突然發現:魔法植物的祖先追溯出現了斷層。

於是人們提出了兩種假說,一種是快速演化說,也就是魔法植物由於其具有生成符文,使用魔法的特性,他們可以利用魔法快速適應變化多端的環境,甚至小範圍改變周遭的環境,使得魔法植物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所以並不需要頻繁改變自身特質來適應環境,所以出現了演化斷層。

另一種是外來說,他們認為魔法植物與元素地龍一樣,其來源並不是本土植物發生變異,而是來源於金星,也許魔法植物的祖先在誕生的時候就已經身處於濃郁的原始元素環境,並逐漸演化出使用魔法的能力。

雖然不能否認第二個猜想,但是目前想要證實還為時過早,於是植物研究界一直想要對第一種猜想進行驗證。

驗證的方法就很簡單:如果能將普通植物轉化為魔法植物,那麼那種學術猜想正確就不言自明了。

然而這並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植物不是符文基板一樣,使用雕刻刀就能直接雕刻出來,為了讓植物能夠根據環境自行使用符文,植物攜帶的魔法汲取、運輸部分,以及符文凹槽,必須由植物自行生長出來。

衛青也在關注著這個課題,但不同於其他研究者,他在關注這個話題的同時,並沒有將目光緊盯著植物學研究領域,還有其他魔法研究的領域,甚至包括魔法理論這種看似完全不想關的學科。

而當魔法理論研究實驗室將他們的一項研究成果,也就是魔法轉化學說及其實驗資料公佈出來以後,衛青眼睛瞬間就亮了。

魔法轉化學說從四個場影響出發,建立了一個概念上的四次方程,所有的魔法元素,無論是已知或者未知的概念都可以透過這個四次方程配上不同的引數推導出來,整個魔法轉化場公式就像是19世紀的元素週期表或者20世紀的楊·米爾斯場論,儘管他們的提出此概念的時候元素和粒子並沒有被全部發現,但是很顯然即便是後來者發現了新的化學元素和微觀粒子,也都必須乖乖填回元素週期表和規範場裡,反過來,元素週期表和規範場也在指導者人們發現新的化學元素和微觀粒子。

過去,人們一共發現了七十多種能夠對植物有影響的符文,但是隨著魔法轉化學說的提出,一些反應快的學者意識到,對植物有影響的符文一定不止七十多種。

即便對生命演化的符文表只佔四維象限中的其中一個象限,其包含的對植物有影響的符文至少也有數千種,這還是根據符文佔位最大值所推導出來的,如果這個值並不是最大值,那麼符文數量還會增長。

衛青的反應也很快,不同的是,他不光腦子快,手也快,魔法轉化學說出世沒多久,一張研究申請就直接拍到了李力的辦公桌上。

什麼叫近水樓臺先得月,什麼叫餓死的廚子三百斤!

七十多種符文大多是近百年來隨著魔法研究進步而逐漸被研究出來的,每一個植物學學生都會將這些符文依次記憶,衛青也是如此。

有的時候,他也會去讀一些其他領域的論文或者科普,當他讀到動物的演化及人類的演化史時,卻冒出一個疑問:

“演化”也是一個概念,那麼魔法中會不會有這個或與之類似的概念,在應用到植物上時會加快植物的演化。

書讀得越多,他的想法就越多,對這個問題的疑惑也就越深,他甚至想過,如果給與一種恆定的外部刺激,在加速演化的過程中,整個植物會不會朝著人們需要的方向進行演化?

比如重力極大的環境下,植物會加速進化成扁平的結構,或者加速進化成極其堅硬的軀幹。

甚至——加速進化成魔法植物。

於是,為了回答自己的疑惑,他向李力提交了實驗器材研製的申請,甚至做好李力敲竹槓,讓他白打兩年工的準備。

結果不知道因為什麼。李力看完全篇申請以後驚喜地無以復加,不由分說直接下令各個實驗室全力支持這個專案的完成,甚至沒有敲竹槓!

這讓衛青有些恐慌,但看李力那種驚喜地表情,不像是有什麼陰謀,反而好像是為他解決了一個大問題,於是衛青逐漸放鬆下來,竭盡全力去完成這個專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