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一行人的南方之行告一段落,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巢穴後,還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們去完成。

符文陣的實驗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隨著規模越來越大,每一個迴圈實驗的週期越來越長,在專案剛開始的時候平均一個月進行一次階段性實驗,而到了現在,每一個階段已經延長至三個月。

其原因是因為,整個符文實驗的規模越來越大,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很多領域也逐漸細分,變得繁雜起來。

比如說原本僅僅是一個實驗室的結構工程,逐漸分為高能材料實驗室、結構力學實驗室、魔法工程實驗室與工程建設實驗室四類,分別負責符文陣所用材料的尋找與研發、支撐關鍵點塔的設計,巨型符文陣建設與工程建設模塊化,自動化。

整個實驗團隊也在短短兩年間由三十個人的小團隊,發展成為了六十多名教授,兩百多名研究生,外圍工作人員近千人的超大型綜合實驗室。

除了八成實驗室圍繞星球級符文這一終極目標進行不懈研究外,還有很多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的研究結果中汲取靈感,節外生枝,開始進行其他目標和專案的研究。

比如一位故人名叫衛青,留在了這裡申請建設了一個植物與環境實驗室,藉助西北實驗室對材料學研究的便利,嘗試研究阻止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課題。

無論如何,整個西北實驗室的研究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距離拿出能夠驅動超大質量物體的超巨型符文陣方案的時間點,也越來越近。

。。。

遠在地球背面的奧林匹斯山像往常一樣安靜,夜幕下的點點繁星在天空中劃出弧形的星軌,而捕捉這剎那永恆的電磁波的則是佇立在山頂的星軌實驗室。

兩年的時間不短,足以讓這個遠離塵世喧囂的偏安一隅改頭換面,同兩年前並不一樣,原本粗矮胖墩兒的建築旁,不知道何時又修建了一個墩兒,然而與原本盛放折射式光學望遠鏡的原建築不一樣,新的建築更加的矮胖,但矮胖的建築上方,卻安裝著一個巨大的“鍋蓋”。

可旋轉式射點望遠鏡,口徑三十八米,能夠收集小於可見光波長的宇宙射線波,其波譜範圍從微米到米級別,用於觀測接近半個光譜的宇宙天體輻射,是目前整個星球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整個射點望遠鏡的主體是由兩層材料組成,內層材料是望遠鏡基底,用於射線波反射,並於中心的感應器進行收集。

而望遠鏡的外層則是由許多凸起的魔法親和符文柱構成,規則分佈在外層表面,由符文導線並聯,並最終匯聚於下方的矮胖建築內。

為什麼一個射點望遠鏡的外殼還要鑲嵌符文柱?想知道這個問題,只要看看整個射電望遠鏡的工程石碑就明白了。

佇立在望遠鏡基座後部的工程石碑上,建設單位一欄,“晨國西北大符文與符文陣實驗室”的名稱赫然在列。

不出意外,三十八米口徑的大鍋外,鑲嵌著一個大型的球面可編程符文陣,而整個符文陣的工程方案全部由西北實驗室下屬子實驗室提供。

當時西北實驗室收到星軌實驗室的協助請求時,還滿臉的莫名其妙,你想建設射點望遠鏡,你建就是了,跟我一研究符文陣的有什麼關係?後來經過星軌實驗室的耐心解釋,才終於明白原由。

物體吸收電磁波和反射電磁波的頻率是由物體本身的材料屬性所決定的,一種材料基本只能反射幾個頻率的電磁波,比如分米波或者釐米波,這跟世間萬物都有一種顏色相似,因為它吸收了大部分波長,而只反射了少部分波長。

而可編程魔法陣,尤其是作用於三十八米大鍋的可編程魔法陣,可以使用魔法來改變整個反射層的性狀,使其能夠在魔法的作用下反射更短或者更長的波長,使得一個反射式望遠鏡能夠完成多個頻段的電磁波觀察。

這樣,星軌實驗室不需要建設多個結構相似的射電望遠鏡,節省了大量的佔地面積,並提高了望遠鏡的觀測效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得不說,提出這個想法的諾克雷德教授簡直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表明了他不僅僅對天文學高瞻遠矚,更對目前其他學科能夠擁有的能力有清晰的認知,並嘗試將其運用於天文學的觀測。

然而此時,高瞻遠矚諾克雷德教授和幾位研究員正站在望遠鏡基座內的控制臺前,看著上面鑲嵌的用帝國基本字形組成的鍵盤冥思苦想。

鍵盤旁邊則擺放著一本拆字手冊,一本帝國語字典和一本厚厚的操作手冊,手冊的名字叫做:《二十一天精通易語言程式設計》。

而一位比較年輕的研究員正趴在這本操作手冊上進行研讀,但是很顯然他的狀態不佳,看起來快暈過去了。

“所以教授,我們不是僅僅定製了一個望遠鏡麼?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這個什麼。。。易語言?”旁邊一位研究員奇怪地說道。

諾克雷德教授一手撐著手肘,一手捂著嘴,默不作聲,反倒是旁邊的一個女孩子解釋道:“據說是因為西北實驗室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案,而教授聽完這個方案後,認為這個方案非常划算,雖然一開始只是計劃買幾個頻譜模組,但是後來聽說他們買三送一,買三個頻譜送一個程式設計工具。。。好像是叫這個名字。。。還有一個直譯器,然後教授聽信了他們的捆綁銷售方案。。。”

研究員聽了,滿臉冷汗地看著依舊默不作聲的教授。

比較瞭解教授的人都知道,教授一旦做出這樣的姿勢,基本有兩種可能,要不是因為困難而陷入了沉思,要麼就是因為做錯了什麼事陷入了尷尬。

沒想到現在竟然是後一種。。。

“咳嗯”,諾克雷德教授輕輕地乾咳了一聲,“其實當初他們說的也沒錯,這個東西確實能夠進行程式設計,如果魔導材料學能夠研究出新的魔導目標材料,就能夠用這個編輯器基於新的符文陣進行程式設計生成模組,然後用直譯器來執行模組,屆時就能夠擴充套件我們的觀測頻譜範圍。。。”

“然而沒想到的是”,那個女孩子毫不客氣地戳穿了諾克雷德教授的掩飾,“他們給的程式語言是帝國語。”

“我不行了。。。”伏身在桌子上學習易語言的研究小夥呻吟了一聲,痛苦地趴了下去。

教授臉上尷尬的神情彷彿都要溢位來了。

雖說程式語言本質上是機器執行模組——通常是晶片——的指令集或是指令集的抽象,尤其是遇到不同架構不同指令集的晶片,就需要為這個執行模組編寫單獨的直譯器。

所以說星軌實驗室作為客戶,本應可以要求西北實驗室在提供直譯器的時候,開發出一個新語直譯器,並配套新語指令手冊。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諾克雷德教授被忽悠瘸了,還是因為壓根沒想到這一點,作為甲方爸爸的星軌實驗室竟然完全沒有提出這點要求,於是為了方便,西北實驗室直接把自己用的直譯器和指令集扔給了他們。

“。。。算了”,想了半天,諾克雷德教授還是放棄了讓學生短時間內學會易語言的想法,轉眼看向旁邊的一個小紙箱,箱子裡放著三張巴掌大小的,黑色奇怪材質的方形盤,上面佈滿了幾乎用肉眼分辨不出來的劃痕。

而三張盤背後用馬克筆歪歪扭扭地寫著分米級,毫米級以及微米級。

“這是他們給的頻譜模組資料盤,只要將資料盤插入讀取器裡就可以將射點望遠鏡轉換為相應的頻段觀察模式。。。理論上是這樣的。”諾克雷德教授伸手拿起分米級的模組資料盤,塞入控制檯面右側的插口,然後按照之前的培訓,在鍵盤上鍵入了執行的命令。

然而面前的紙帶顯示器什麼都沒有列印出來。

“嗯?壞了?”教授疑惑地看著機器,又重複輸入了幾次命令,紙面上依沒有任何反應。

正當教授準備打算給機器來個什麼魔法探測一下時,剛才的女孩子將他攔了下來,按下取盤按鈕將資料盤從插口彈出,仔細觀察了一遍資料盤。

然後指著資料盤下方不起眼的一小段帝國文字,對著教授說到:“此面向上。”

教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