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發展,回到西北實驗室的李力開始主持整個研究專案的推進,在鄭通的幫助下整個實驗室擴招百人,整個實驗室也被一分為二,科學實驗室由樾樾領導,不停推進符文結構學基礎研究,元素分解利用,魔法元素結構和高次元魔法符文學等學科的研究。

而工程實驗室由李力兼職,在可編程符文陣,關鍵點控制,高效能源運輸網和其他關於大符文魔導學工程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而帝國在推進第三次工業革命上也不遺餘力,廣播通訊符文和超遠距離通訊符文讓帝國加速進入信息化時代,而人工運河技術的成熟讓帝國各地開始聯通,年底和次年年初發射的第一代通訊衛星一舉將整個帝國送入全球互聯時代。

除通訊衛星外,環境監測,地理掃描衛星也已經發射成功,而一顆科學研究,一顆天文觀測衛星則預計年中發射。

這一切都歸功於卡門大魔導師,由他帶領的團隊研製的探索系列符文火箭,以百分之九十五的實驗成功率和百分之百的發射成功率,一次又一次完美的達成發射任務,為帝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反觀元素海群島,失去了卡門大魔導師這樣的火箭專家,整個一年中只嘗試發射了一枚符文火箭,而且用的是當初第一次發射的技術,雖然發射成功,衛星也進入了預定了軌道,但是發射過程中居然出現了很多第一次發射的問題。

這種情況令人擔憂,這說明一年以來新上任的負責人並沒有吃透整個符文火箭的設計,不能亦或是不敢做出改進,只能依靠舊有的設計續命。

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元素海群島作為元素能源最為充裕的地方,原本用來發展符文發動機的條件最為得天獨厚,但是天時地利具備,人和卻差點。

從零發展航天工業,非天才不能為也,歷史無數次地證明了這一點。火箭專家科羅繆夫去世後,原本科技水平高於美國,將第一次載人航天的殊榮斬獲的前蘇聯火箭發展一落千丈,居然能夠造出30個一級火箭發動機的奇葩火箭n1,從底下看密集恐懼症都能犯了。

推力的計算可不僅僅是兩兩相加即可,n1火箭四次發射四次失敗證明了這一點,雖然理論上能夠達到推動兩千八百噸重火箭升空的推力,但是其中每臺火箭的能源供應,共振等一系列問題都不是當時的科技水平可以解決的。

前蘇聯只能眼看著美國一步一步登月而望洋興嘆。

元素海聯邦的處境和前蘇聯有點像,只不過幸運的是,他們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並沒有盲目增加發動機推力和火箭有效載荷,而是嘗試吃透卡門大魔導師對符文火箭的整體設計,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可惜的是這並不容易。

已經離開元素海群島的卡門大魔導師對元素海的事情似乎並不知曉,或者說即使他知道也不會有所在意,卡門大魔導師原本就不是元素海人,而是新金州一個叫克勒亞的小國國民,對所謂的元素海聯邦並沒有什麼感情歸屬,更談不上對背叛自己的國家付出忠誠。

在他看來,確實是這個國家背叛了自己。

他現在將所有精力全部都放在了眼前的事情上,這是他畢生的追求,如果這個時候敢有人中途打擾他,他肯定二話不說,抄起手邊的工具生開了他的腦殼。

他所在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巨大的無塵實驗室,實驗室雖然完全密封,但燈火通明,高達二十米的頂棚下鑲嵌著巨大的導軌吊車,而此時吊車下卻吊著一個小小的密封艙。

密封艙高度不到四米,吊裝在巨大的吊車下彷彿長長的項鍊下掛著的小小鈴鐺,直徑堪堪兩米,幾輛扶梯車簇擁在密封艙旁邊,其中一輛扶梯車上站著一位除錯人員,正開啟密封艙外壁的保護板,檢查裡面的符文陣。

卡門大魔導師站在遠處的儀器旁邊,隨時待命準備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或者下一些兩難的決定,不過在沒有人找他的時候,他便就這樣站著,看著那說大不大的密封艙,有些感慨。

探索三號符文火箭已經經過了多次全面測試,從地面測試到十萬米高空穩定性測試等等不一而足,其模組故障率只有萬分之三,並且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故障提出了冗餘不定和備用方案。

一級符文火箭發動機有效載荷一百二十五噸,二級符文火箭發動機有效載荷六十八噸,這次則是送一個二十噸的密封艙和十三點五噸的軌道衛星升空,其最小冗餘量高達百分之五十。

還是那句話,就算是一塊板磚,也能讓它成為天馬流星磚。

所以整個專案他最關心的部分,無疑是這個密封艙,他不僅要保證這個密封艙完整安全無誤地發射升空,還要保證它完整安全無誤地返回地面。

只因為這次任務的目標只有一個:

送航天員上天,然後活著回來。

一位實驗員從一邊的實驗臺前朝著卡門大魔導師快步走來,吸引了他的目光,來到他面前後,這位實驗員將手中的一張紙遞給了他。

卡門大魔導師接過紙來,低頭看去,見紙上繪製著一張統計表格,所列出的是返回艙反推力符文火箭的試運行引數統計,整張紙鋪滿上百個資料,卻只有兩個地方用紅筆畫上了圓圈。

“卡門大魔導師,有兩個統計數據有問題,反推火箭在第五次和第七次實驗的時候,距離魔法圈更高的地方就關閉了發動機,這使得這兩次實驗完全是砸進魔法圈的,雖然之後的反推符文陣順利開啟,實驗艙也順利落地,但是如果導致反推火箭停機異常的原因沒有找到的話,屆時如果在距離更高的地方關閉反推火箭,加速度過快可能高溫燒燬外壁的反推符文陣。”

卡門大魔導師一下子嚴肅起來,仔細檢視面前的資料,橫向對比的話這兩個被紅色圈圈出來的資料確實不正常地高。

“有分析過嗎?”

“秦川魔導師認為是能源消耗異常導致的發動機提前停機,不過負責能源的王望魔導師否定了他的意見,因為能源度數下降平穩,直至停機前也沒有出現消耗殆盡的情況。

“駱冰魔導師猜測可能是傳輸線路異常導致,卻沒有實質性證據。他們組正在模擬阻礙傳輸時發動機的行為。

“因為異常引數實在太少的原因,所以人們的懷疑範圍有限,其實有些魔導師提出是否是某些傳感器異常導致沒有傳回真實的資料,不過這個猜想的覆蓋面太大,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很多感測部分的實驗都需要重新驗證。”

卡門大魔導師點點頭表示基本瞭解,他看著手中的數據表,對所有資料認認真真挨個看過去。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對那些正常的讀數很疑惑,長期瀏覽資料的他總感覺其中有些彆扭的地方,卻說不出來。

這種不自然的感覺被他敏感地抓住,於是他對著實驗員說,“去我辦公室。”

說罷,轉頭向辦公室走去。

由於材料學發展並不均衡的原因,李力最初提出使用降落傘進行減速的方案被否決。找到柔性和強度頂尖的材料並不容易,由於某種地球歷史中的環境原因,石油這種用於提取軟性材料的原料並沒有大規模生成,而生物材料比如橡膠,這個世界也並沒有發現。

不過透過降落傘進行減速也只是李力的想法,事實上對於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魔法才是最重要的工具,於是他們很容易就能提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透過反推符文發動機和反推符文陣進行魔法圈外和圈內的減速。

一開始他們嘗試直接讓實驗艙自由落體墜入魔法圈內,然後再開啟反推符文陣,但是無論他們怎麼設計隔熱部分,多次實驗下來基本上的結果都是:符文板過熱燒融,實驗艙墜毀。

至於高效隔熱層?

實驗室:在做了在做了!(gugugu)

所以為了保證反推符文陣能夠順利啟動,其墜入魔法圈的速度必不能超過二十米每秒,否則就有燒燬符文陣的風險,所以在返回艙返回時離開減速滑行階段後,就會調整姿態,將發動機對準飛行方向進行減速控制。

這一點頗像阿波羅號飛船登月的時候進行的下降減速控制,不同的是當時使用反推火箭是無奈之舉,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而此次則是主動選擇因為卡門大魔導師團隊研製出來的符文發動機推重比實在是高的有些變態。

也許對他們來說,返回艙也不過是一塊有些重的板磚而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