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邵曉瑜忙著從皖城往外建立自己的情報網,天譴軍在涼州悶聲發大財,秦王朝在朝廷內跟十常侍一眾官員NPC勾心鬥角之際,時間飛速流逝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前不久。

噢,最後一句是只有邵曉瑜知道的情報,其餘玩家並不清楚。

說句老實話,在這些日子裡,邵曉瑜其實過得有些提心吊膽,畢竟整個篇章中的首役、黃巾之亂在玩家們的參與下,變得幾乎面目全非,之後的一切是否會照常發展,她完全沒有把握。

幸好,系統將歷史掰正的能力還是很給力,雖然某些事件跟她記憶中的情況有些出入,但一直到這時間點上、大部分的情況都還是跟她預料中的相差不多。

因此,知道某件大事很有可能按照歷史來發生的邵曉瑜,自然就準備要行動了。

“你又要做什麼了?”

當邵曉瑜出現在大喬面前,並說明自己即將要做的事後,大喬劈頭蓋臉就是這一句。

咳,大喬會如此激動,真的不能怪她。

雖然在這五年中,邵曉瑜跟大喬間的關係已經日漸磨合,可是某魚常常沒事找事的動作,讓大喬這個喬家決策者很是頭痛──比自家那小惡魔闖禍還頭痛。

小喬再怎麼能,鬧出得麻煩也不過是些讓眾人啼笑皆非的小事罷了,可是某條魚……

別的不說,光是邵曉瑜在中平三年、四年兩次帶軍出征的行動,就讓她很是後怕。

中平三年二月,江夏民兵趙慈造反,將南陽太守秦頡擊斃,自立為王,並且一共波及了六縣之廣。

中平四年十月,長沙的區星自稱將軍,與周朝、郭石兩人數領部眾在長沙一帶作亂。

這兩出歷史事件,其實是邵曉瑜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在自己腦海中挖出來的──天知道這個篇章中,在群雄割據的局勢明朗前,到底有多少民變、多少叛軍出現過,要想找出叛軍勢力不大,且又離皖城距離不遠的事件,可是讓她傷透了腦筋。

嗯?找事件做啥?

邵曉瑜的動作,當然不可能毫無目的。

到了中平三年這個時間點上,喬家這些兵,也差不多經過了一年左右的訓練了。

在兵士資質有限的情況下,要是不給點特殊的刺激,那這支兵的實力,恐怕到這也就到了盡頭。

這,是邵曉瑜不願見到的。

要知道,她的目標可是星辰大海,帶支菜雞中的精兵,又怎麼堪用?別到時候她帶他們出去,結果一仗打下來,就直接損失了一大半……

要想激勵這些菜鳥,下點重藥是必然的。

然而,戰爭哪有不死人的?為了避免大喬又婦人之仁的不願意讓這些少爺兵冒險,邵曉瑜在行動前,每次都只是用‘訓練’之名回報而已。

想當然啦,當邵曉瑜回來之際,軍士總數出現缺兵少之事,又怎麼能瞞過大喬?雖然經過血與火的歷練後,這支兵的殺氣以及作戰能力都上升了不少,可這並不代表,大喬不用跟那些戰死將士們的家人交代啊!

為了安撫這些家屬,無奈之下大喬也只能據實以報,把自家的這支義軍上報朝廷請功;獎金什麼的她沒指望過,但至少在喬國公的影響力下,該有的嘉勉、追諡都不會少。

噢,有件事這裡順便說下,因著在邵曉瑜的車隊出發前喬國公就已經去世了,所以邵曉瑜的一切行動,都是跟明面上正式當家作主的大喬回報。

如果說,這種情況只是一次也就罷了,偏偏邵曉瑜在幹這事的時候,好像上癮了一般,一次又一次進行‘假訓練、實討伐’的動作。

此刻,大喬看到這條鬧騰到不行的魚,會心力交瘁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是訓……”

在大喬殺氣幾乎要溢位的眼神下,邵曉瑜最後還是拐了個彎,決定據實以報。

反正漢靈帝駕崩後,接下來的一切都會漸漸走向失控,讓大喬有點心理準備也好。

“咳,我在司州的眼線回報,十常侍跟大將軍何進的關係已經鬧得非常僵,近幾日可能就會有所動作,情勢說是一觸即發也不為過。”

“然後?”

雖然她話說到這就忽然沒了下文,但大喬此刻的語氣,依舊是不急不徐地。

都認識了那麼久,她又怎麼會不知道某魚那惡劣的態度?反正,既然邵曉瑜都開了口,到最後一定會全部都老老實實地交代的。

此刻,她只需要老神在在的等就好了。

‘唉,怎麼變得這般死板?一點都沒以前好玩了!’

而這廂,見大喬竟然沒上鉤,邵曉瑜下意識的撇了撇嘴,堅決否認這情況是她的惡趣味所導致──絕對是這女人當家久了,導致好奇心都沒了,一定是這樣!

暗自腹誹了下大喬後,邵曉瑜才接著說道。

“然後,據可靠情報指出,最近御醫失蹤了不少。”

“嗯?等等,你剛剛說……御醫失蹤了不少?”

御醫失蹤,這事如果擺在其他朝代,那很有可能是後宮出現了某些陰私之事,為了避免事情真相流出、破壞皇室名聲,皇上將御醫滅口而導致的現象。

可是,對於昏君漢靈帝而言,出現這種情況,卻只有唯一的可能……

“是得,就我想來,這兩件事很有可能會同時發生,所以我想先將人馬帶到洛陽附近做準備。”

“你是打算要……擁戴新皇?”

沉默了好一陣之後,大喬才用有些沙啞的聲音,頗為艱難地問出這句話。

如果說,過去邵曉瑜沒有多番剿匪,那她或許還不會往這邊想。

可是,如今的喬家義軍在朝廷內多少也有些聲望了,若是說、邵曉瑜前幾年所做之事,就是在為此事佈局,那……

“別,我可沒那打算!”

大喬那表情,邵曉瑜豈又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不過,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事,她可沒打算跟曹孟德搶。

──她所謀的,可是討伐董卓的那一役啊!

“我是覺得,在如今漢室衰微已經如此明顯的情況下,十常侍又與何進鬧成這樣……我可以斷言,當那位走了後,不出兩個月必有兵禍!”

邵曉瑜神秘的笑了一下,笑道:“還記得我當初跟你說的話不?我是個異人,無論是天下、還是權力,一切的一切對我來說都只是過眼煙雲罷了。”

“那,你這一趟是去?”

閉上眼,好好將這個突如其來的重大情報消化完後,重新冷靜下來的大喬才再次開口。

不為權、不為利,那她參與進皇儲之爭做什麼?

“當然是為更重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

聽到這,大喬有些疑惑地望向了邵曉瑜。

然而,此刻映入到大喬眼簾的,卻是邵曉瑜那一臉諱莫如深的表情。

雖然此刻、邵曉瑜什麼都沒說,可是其實她也已經什麼都回答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究大喬一生都無法知曉。

“我明白了。”微微嘆了口氣之後,大喬也沒多做遲疑,直接伸手拉開了腳右側的中層櫃子,將授權印鑑拿了出來:“這兒,拿去吧……”

當桌面上出現了那個刻畫著半隻龍的授權印鑑後,房間內的兩人都沒有說話。

對大喬來說,這就代表著無論邵曉瑜此行的目的為何,她都已經應允、她能隨意決定喬家所有兵士的生死;於邵曉瑜而言,大喬這番舉動,卻是一種信任的表現。

這次,邵曉瑜之所以會跟之前的動作全然不同,多少也有些考驗的意思在。

而考驗的結果,顯然是很喜人的。

“雖然我不確定,此一役將會有多少將士命喪黃泉,但我能跟你保證,被我帶出去的十個人之中,至少會有八個人活著回來。”

接下來,整個房間內靜默了好一段時間。

忽然,邵曉瑜做出了一個有些飄渺的保證──二成以下的傷亡率。

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狂妄,可是從邵曉瑜口中說出之時,大喬卻有一種感覺:對方,並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為了騙取她的信任,她是有底氣辦到,才會說出來安她的心的!

“……謝謝。”

靜靜的看著邵曉瑜的臉好一會,大喬露出了一個堪稱傾國傾城的微笑。

此刻,邵曉瑜才忽然有些明白,為何史書上,會有‘……二喬之美,有傾國之色,顧盼生姿,明**人,堪稱絕代佳麗……’的紀載。

當然,這或許也跟以前的大喬年齡未到、還沒長開有些關係。

“其實,你應該多笑笑的,你笑起來很好看。”

隨手拿過桌上的印鑑,邵曉瑜笑著說出了這一句,並用手指輕輕的點了下大喬的臉。

做完了這些動作後,她便不管大喬的反應如何,便徑自離去。

“……”

當大喬回過神時,邵曉瑜的身影,已經不在房中了。

“呵呵。”

為自己的失神失笑了好一陣後,大喬抿了抿唇,看向了桌旁那片、自她接任家主後就再也沒有用過的銅鏡。

她笑得……很美?

不知道為什麼,被邵曉瑜誇獎這一句後,她那原本對於亂世的擔憂,霎那間忽然都煙消雲散了。

……

在漢靈帝駕崩前,先簡單說明下他的子嗣關係、以及當時的背景好了。

首先,漢靈帝劉宏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由何皇后生的大皇子劉辯、另外一個則是由王美人生的二皇子劉協。

雖然在這時代背景中,立儲還是很講究長幼關係,但身為一個昏君,漢靈帝又怎麼可能會遵理守法?

靈帝是想要廢長立幼的。

然而,由於自己病重,不得以之下漢靈帝只能將這事情交由當時他非常寵信的一位宦官、蹇碩。

受到重託的蹇碩,在高興之餘心中也非常擔憂。

畢竟,如今劉辯可還是有個掌握兵權的舅舅、何進存在啊!

要是不將這人除去,他怎麼可能順利擁戴劉協上位呢?

靈帝駕崩後,蹇碩原本是打算假借靈帝手諭,引何進進宮、並將之殺死的。

然而,蹇碩雖然想得很好,可惜他沒算到自己手下的潘隱與何進有舊……

在有內鬼的情況下,識破陰謀的何進自然是果斷稱病、溜之大吉了。

而因著計劃失敗、沒有除掉何進,本來想要立劉協之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劉辯上位後,知道天下都痛恨宦官的何進,本來挾著報復之心、想要藉機除掉蹇碩。

而未來的佔據幽、冀二州的梟雄袁紹,此時也透過何進的親信張津建議何進,藉此將宦官一網打盡。

接受了這項建議的何進,也因為袁氏世代貴寵,於是厚待袁紹、袁術兄弟,又引進了智謀之士如逄紀、何顒、荀攸、鄭泰等,做為自己的智囊。

蹇碩也想到何進會反擊,因此並把蹇碩的傳信給趙忠、宋典等人商議,打算關閉宮門,下詔逮捕何進並立即誅殺。但中常侍郭勝因跟何進同鄉,而站在何進這一邊,他跟趙忠討論後,決定拒絕蹇碩的提議,並把蹇碩的信給何進看。於是何進逮到藉口,命黃門令逮捕蹇碩,誅殺,且把蹇碩所掌控的軍隊控制在自己手中。

驃騎將軍董重當時與何進爭權勢,宦官依附董重為其黨羽。董太後每次想干預朝政,何太後都加以阻止。

董太後十分惱怒,於是罵何太後:“你現在敢如此囂張,還不是靠你的兄長何進!我若想讓董重砍了何進的腦袋,簡直易如反掌。”

何太後一聽,這還得了?自家弟弟竟然被如此看不起!

因此,她便將這話將告訴何進。

同年五月,何進和三公一同上奏:“董太後派遣前中常侍夏惲等人與州郡互相勾結,到處搜刮財寶並將其都存放在其住所。依照漢家慣例,藩王后妃不能留在京師;請把她遷回封地。”

漢少帝准奏。

後來何進舉兵圍董重府邸,逮捕董重,免去董重官職,董重被迫在獄中自殺。

董太後則在不久後暴崩,民間謠傳為何太后所殺。

蹇碩和董重死後,袁紹再度建議何進將宦官全部誅殺,何進先向何太後建議將中常侍全數免職,以三署郎代替。何太後以古例不可廢婉拒,何進退而求其次,請求誅殺幾個比較跋扈的宦官,但舞陽君、何苗知道何進的打算,都近宮來勸阻何太後接受,何太後對何進的提議也不太支援,甚至何進自己因為對宦官一向尊敬畏懼,也沒有辦法當機立斷,只能讓事情懸在這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