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

已是深夜,宇文天祿身穿御賜蟒袍,小心翼翼的在武英殿外的偏房內候旨,他也不清楚,皇帝朱立業深夜詔見所為何事,臨行之前,將三邊軍務、近期要事梳理一遍,以備御前奏對。

這是宇文天祿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他非常注重細節,對於管轄之事,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甚至連邊疆兵士的一日三餐,都要親自過問。

伴君如伴虎,大明王朝的這位皇帝,又是多疑猜忌之人。這些年來,他身居養心殿,痴迷於修道證長生,對朝政的把控,卻從未鬆手。對於內閣的大學士,三五年就要換一撥,甚至內閣首輔,最長的也不過兩三年。

然而,宇文天祿卻是個例外。他執掌大明邊軍二十餘載,官位穩如泰山,第一是因為有真本事,第二是因為忠心耿耿,第三便是他替皇帝做了一些不為外人道之事,卻始終守口如瓶,這一點讓皇帝十分放心。

不過大明皇帝也並不是毫無條件的信任他,一方面重用宇文天祿,另一方面又扶持登聞院與之作對,李純鐵那條瘋狗,幾乎將登聞院一多半力量都放在他身上,尤其是這段時間來,更加咄咄逼人。

宇文天祿與李純鐵並無私人恩怨,但是他知道,兩人遲早有一日,必是你死我活的局面。這時候,司禮監高遠高公公來到了偏殿。

“奴才給大都督請安!”

說罷,高公公就要俯身拜倒,宇文天祿連忙上前扶起,“高公公,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順手將一張兩萬兩的銀票塞入高公公手中,“公公,陛下深夜詔見,不知所為何事?”

他深知官場之道,尤其是御前奏對,只要高遠能稍微透露一點資訊,就能多一點時間準備,稍後面聖之時,才能更從容。他為人謙恭,對皇帝身邊的人,哪怕是端獸子(夜壺)的小宦官,也常常行人情,所以在皇宮內,這位安國公的口碑並不錯。

高遠嘆了口氣,道,“還不是因為皇陵的事,方才陛下又做噩夢了。”

短短兩句話,宇文天祿獲得了足夠多的資訊。

皇帝陵墓自開元二年修建,至今已修了十九年,五年前,皇陵修建中爆發了大規模貪腐現象,朱立業命宇文天祿親自查辦,斬殺了兩百餘人,自此後,皇陵修建之事,便落在了宇文天祿的身上。

宇文天祿十分盡心,每個月至少親自去一趟皇陵,並親自寫奏摺向皇帝彙報進度。宇文天祿並不是清官,在他看來,清官沽名釣譽,做不成事,他是功利主義的踐行者。不過,他也知道,什麼銀子可以伸手,什麼錢絕不能碰,修皇陵的錢,他是絕對不會去碰的。

這是這幾個月來,皇帝第三次過問皇陵之事,尤其是黑龍壓身那個噩夢之後,朱立業變得喜怒無常起來。

“大都督,陛下在殿內請您過去。”

宇文天祿整理了衣冠,跟著高遠到了武英殿,大明皇帝朱立業正側臥於龍榻之前,閉目養神。宇文天祿下跪行禮,朱立業睜開眼睛,“宇文卿,免禮。”

宇文天祿依舊按禮制行完禮,才緩緩起身。

“高遠,給宇文卿搬個繡墩。”

宇文天祿三辭之後,方才虛坐,卻也不敢言語,等皇帝問話。

朱立業緩緩道,“宇文卿,朕的皇陵,修建的如何了?”

宇文天祿提前得到高遠的提示,聞皇帝問話,連忙起身,恭敬道:“回稟陛下,皇陵主體工程在七月底已經完工,目前正在做一些園林、天路等的修建,微臣從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五嶽之上,分別取了五棵松樹,修建五嶽松,如今已在途中……”

朱立業顯然沒有耐心聽這些,直接打斷道:“朕問你何時能建完?”

宇文天祿道:“預計明年清明之前。”

朱立業沉吟了片刻,道:“那明年清明之日,我就去一趟皇陵。你來安排吧。”

宇文天祿道:“臣遵旨。”

朱立業有些愕然,旋即又笑了,“宇文天祿,很好,很好。”

宇文天祿被他這沒有來由的兩句話,說得摸不著頭腦。朱立業見他不解,又道:“你不跟內閣那些迂腐的書生一般,朕今日跟他們提起此事,所有人都下跪阻攔,說有違祖制,哼,朕的身後千秋萬代之地,連自己去看一眼也不成嘛?”

這件事,宇文天祿白天早已得到訊息,皇帝想要去皇陵巡查,結果內閣的幾個老家夥,又是磕頭,又是請辭,搬出了老祖宗的規矩來阻止他,為此皇帝大為光火。

宇文天祿道:“徐閣老、章閣老,也是為了大明社稷力諫,望陛下息怒。”

朱立業似乎抓到他話中漏洞,反問,“難道你不是為了大明社稷?”

宇文天祿早有準備,“微臣是陛下的人,陛下交代之事,臣當萬死不辭,至於社稷江山,不是臣所能考慮的。”

朱立業細細體會著這句話,點了點頭。

高遠站在一側,心中暗贊這位安國公,說話真是滴水不漏。能臣、寵臣、佞臣,不過在皇帝一念之間而已,宇文天祿能想陛下所想,做陛下想做,難怪二十年來屹立不倒。

“這件事,就交給你安排吧!”

說罷,朱立業閉上了眼睛。宇文天祿站在那裡,也不敢搭話,只得靜靜恭候上諭,過了片刻,大明皇帝才問,“江南的事,辦的如何了?”

宇文天祿道:“臣已派一笑堂趙無極和另一名屬下吳法天分別去調查,這兩人雖然行事有些乖張,做事卻也盡心,一有情況,臣立即稟報。”

朱立業點點頭,“用人這方面,朝中文武百官,大多不如你。”

這句話倒是實話,宇文天祿書生出身,後來棄文從武,混跡江湖,又在邊陲參軍,一朝際遇,風雲化龍,立下了靖難之功,在用人一道,卻也不拘一格。一不看出身,而不問德行,唯才是用,有梟雄之能,卻又對皇帝忠心,得到皇帝如此一句稱讚,整個朝廷百官,恐是獨此一份。

朱立業又問,“我讓李純鐵那邊查你,你不會有怨言吧?”

這些日子來,登聞院對宇文天祿這邊頻繁出手,自己這邊已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如今皇帝竟如此直接了當的問訊,宇文天祿身上頓時生出一身冷汗,連道:“李院長那邊也是職責所在,臣只當忠心做事,其餘並不勞心。”

他的意思也明了,我做的事情,都是皇帝交代的事情,有沒有問題,皇帝說了算。皇帝聽了這番話,也沒有表態,擺了擺手,“退下吧。”宇文天祿走後,皇帝朱立業問高遠,“高公公,你覺得宇文天祿此人如何?”

高公公說了一句“其心不似作偽”,便不在表態。也不知是出於真心,還是那張銀票的作用。

宇文天祿從皇宮出來,不斷的回想著方才在武英殿奏對的經過,唯恐出現什麼紕漏。他雖武功高強,號稱張本初之後天下第一高手,然而在皇宮之內,在皇帝的威壓之下,卻沒有一絲別的念頭。因為他知道,皇宮之內,有個瘋狗李純鐵,還有一座驚神陣,足以鎮殺三境之下的一切高手。

回到國公府,管家宇文圭早已溫好了一壺赤水酒,一小碟蠶豆,鋪好了筆墨紙硯,靜靜伺候在一旁。

宇文圭原名李圭,是大明西陲的一個獵戶,當年與西楚之戰,宇文天祿乃邊境軍的斥候,在執行一次刺殺任務時,身受重傷,被李圭拼死救下,後來一直跟著宇文天祿,等封爵之後,成了安國公府管事,宇文天祿賜姓宇文,才改成了宇文圭。

無論多晚,宇文天祿都要處理完當天的事務,然後飲一杯赤水酒,才去休息。這些年來,宇文天祿處理大小事務,都是宇文圭相陪。

當處理完文牘時,已是三更三刻,宇文圭將赤水酒端了上來。這赤水酒,產自隱陽城,乃隱陽知府曹之喚所供,二十年來,隱陽城換了無數知府,但這赤水酒,卻是來自一家私家作坊,從未變過。

隱陽城的赤水酒,天下聞名,但宇文天祿所飲的這種,酒味之中夾雜著一絲苦澀,卻也不是百年傳承,這酒在隱陽城內,不過二十文一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宇文天祿飲了一口,皺了皺眉,“怎麼味道不對?”

宇文圭道:“新任的知府曹之喚聽說大人喜歡李記陳釀的赤水酒,便派人收了李家的鋪子,對赤水酒的配方進行了改良,我曾經暗示過他,他不肯聽。”

作為管家,他的職責是如實稟報,至於如何定奪,那時主人的事,他從不干涉。

宇文天祿臉色沉了下來,“曹之喚也太擅作主張了吧?”又問,“那她家的酒鋪,經營的如何?”

宇文圭陪了宇文天祿二十年,知道他口中的那個“她”是何人,自然也知道那個人在宇文天祿心中的分量。

二十年前,西陲十九城尚未歸順大明版圖。徵西大將軍宇文天祿,率領明軍,一路西征,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聲名一時無二。

然而在隱陽城,宇文天祿卻折戟沉沙,率領十萬大軍,卻偃旗息鼓,繞道隱陽城,這也是戰神宇文天祿唯一輸過的一戰。

當時,人人都道是,宇文天祿怕了隱陽城主,金刀李秋衣。

宇文圭卻知道,那是因為,有個姑娘,在隱陽城中,當壚賣酒。

他如實回道:“曹之喚聽說大人喜歡李家的赤水酒,兩個月前,曹之喚收了鋪子後,派他小舅子經營李記陳釀,‘她’被趕到了城東的一個瓦窯中,新開了一家酒鋪,上月共賣了五錢銀子,其中三錢給她的相公治病了。”

宇文天祿眼神中閃過一絲怒火。

咔嚓。

手中的酒杯碎為齏粉,鮮血順著他的手流了下來。

龍有逆鱗。

宇文圭知道,這曹之喚的性命,恐怕是保不住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