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平整通暢,拉車的老牛一步三搖,走得四平八穩,幾乎沒有顛簸,放下車廂捲簾,就彷彿隔絕了外界的一切影響。

此時此刻,李曜兩耳不聞車外事,一門心思全都放在了手中的書冊上。

這本書上的內容,其實就是來自穿越者前輩的遺作《時空守則》、《生存方略》、《經驗備忘錄》。

只因帛書為絲織物所制,加上年代久遠,這三卷帛書早已變得脆弱不堪,翻閱時稍有不慎,便會對其造成損壞,是以李曜找來一本空白書冊,將其全部謄抄了下來。

《時空守則》、《生存方略》、《經驗備忘錄》,依次講解穿越到過去時空的人可以做什麼,該如何做,做哪些事可能會有何種後果,可謂是層層遞進,分工明確,而穿越者前輩用一生換來的深刻認識與經驗教訓,自然亦是字字珠璣,發人深省。

穿越者前輩在第一卷《時空守則》的正文內容之前,首先敘述了他穿越後的主要經歷。

前輩的名字叫劉新,穿越之後則變成了一個名為哀章的人。

雖然劉新沒有在文中說明他來自後世哪個時代,但生於西漢末年的哀章,卻是名留史冊。

原來的哀章是一名京師的太學生,幾乎每次“歲試”都能在太學中名列前茅,可以說品學兼優,步入仕途指日可待。

而劉新穿越前則是一名理工大學的學生,對漢代儒學的典籍全都一竅不通。

於是,他發揮自己在後世所學的專業和愛好,憑著一雙巧手,用粗陋的工具和原始的材料,製作出一些看起來既新奇又有用的東西。

然而,劉新這些自詡可以讓社會生產力大幅進步的小發明,俱都被他人看作奇技淫巧,嗤之以鼻,以致於哀章被父母斥為不務正業。

劉新也曾嘗試著專心攻讀經史子集,可身為一個古文基礎奇差的理科生,面對一年一度且日漸臨近的“歲試”,顯然臨時抱佛腳已是來不及了。

歲試不過關,就會淪為太學的淘汰者。

身為一個穿越者,劉新當然不希望哀章成為一名淘汰者。

他想要幹出一番大事業,渴望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所以,他決定另闢蹊徑,鋌而走險。

時逢漢平帝在位,大漢皇權旁落,由宰衡王莽把持朝政。

劉新隱約記得,在他原來的時空裡,王莽在後來建立了新朝,但卻很不得人心,沒幾年就被一個叫做劉秀的漢室宗親推翻了。

原因很簡單,王莽託古改制,開了歷史的倒車。

本來劉新與王莽的政治理念完全背道而馳,可他經過一番調查和研究,還是找到了一條他自認為可以讓後世的先進制度和王莽的古制相互結合,並能加快華夏文明歷史發展程序的路子。

但,當時的王莽是何許人也,豈是哀章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太學生能夠接近的。

本來哀章是沒有資格的,但當時盛行讖緯之說,讓他很快就想到了辦法。

於是乎,劉新也就是年輕的太學生哀章,在終南樓觀拜入玄門,假以修習“黃白丹術”之名,煉製出名為“藥金”實為黃銅的產物,並以此製作出兩隻帶有密碼鎖的銅匱。

然後,劉新在一隻銅匱上面刻寫“赤帝行璽某傳予皇帝金策書”,另一只則刻上“天帝行璽金匱圖”,利用他有限的歷史知識,在金策書中喻意漢高祖劉邦將大漢江山託付給王莽,太后王政君應該尊奉天命將帝位傳予王莽。順便還寫上王莽登基後,應該授予哀章的官職。

如此一來,兩隻製作工藝遠超那個時代的銅匱,徹底打亂了王莽原來循序漸進的稱帝計劃。

沒過多久,相傳在終南山修道獲得符瑞的太學生哀章,就在眾多獻符命者當中脫穎而出,受到了王莽的親自接見,並得到了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的機會。

王莽與劉新相見恨晚,兩人當場一拍即合。

王莽比原來的歷史提前十年建朝稱帝,並宣佈推行新政,而年輕的哀章也從一名普通的太學生一躍成為上公,位列新朝四輔。

看到這裡,如果完全不瞭解新朝歷史的人,可能會以為劉新將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從此走上人生巔峰,進而光耀史冊。

其實不然。

劉新和王莽骨子裡都是理想主義者,王莽試圖仿照西周古制開始推行新政,劉新就費盡心思地將後世的制度改頭換面添與其內。

王莽為了打擊豪強,抑制兼併,想要恢復井田制,劉新就建議實行土地國有化,嚴禁私人買賣土地,將全國田地改為“王田”。

王莽依據孔子的儒學經典,希望實現“福均庶民”,劉新就發揚後世的人文主義精神,建議改奴婢為“私屬”,並禁止人口買賣。

王莽想要振興國家經濟,劉新就建議鹽、鐵、酒業一律實行國營。

王莽受到貨幣王權論思想的影響,決心把天下貨幣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劉新就建議開辦國有銀行,首創主、輔幣相結合的“寶貨制”,開啟人類先河,助推貨幣改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莽要提升社會生產力,劉新就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為基礎,建議制定具體措施來鼓勵子民搞發明創造,又想到“科技要發展,計量需先行”,還建議新朝加大力度改進度量衡。

王莽意圖將匈奴驅趕出北方草原,以絕外患,劉新就建議先實施“降王為候”來貶低周邊藩屬的地位和影響力,順便將他討厭的高句麗也歸入了外交打擊的物件……

王莽與劉新兩人一搭一檔,恨不得把天下的問題統統都解決掉,給子孫萬代締造一個萬世太平。

於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與李曜所知道的歷史相差無幾了。

在王莽和劉新的共同折騰之下,一系列不顧客觀事實,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復古體制與超前思想糅合而成的奇葩政策紛紛出臺,搞得經濟崩潰,民生凋敝,天下板蕩,義軍四起,以致於劉新自己都覺得遠比他在後世所知的相關歷史更加糟糕。

歷史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王莽的結局依舊是身死國滅,遺笑千年,連類似始皇帝“功在千秋,患在當代”的歷史評價都沒撈到,而劉新也險些死於亂軍當中。

倖免於難的劉新,只覺自己做了一場黃粱夢,遂隱居於終南山,再也不過問世事風雲,最後以自己所餘半生總結個人得失,終於悟出“天道玄機”,進而寫下了這三卷帛書,並將繪有帛書隱藏點的地圖,放於李曜所得的密碼銅匣之中,為後來的穿越者乃至後世的華夏子孫留下自己曾經來到這個時空的明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