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在意的是什麼?

真的是皇子身上繼承自前朝皇族的血統嗎?

當然不是。

其實,他在意的是譙王母親背後的家族勢力。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此一語,可謂是道出了楊隋代周的因果。

隋楊一族,無疑是華夏歷史上外戚奪權的成功典範,李淵身為隋文帝的姨侄,怎敢忘記他們的前科。

雖然隋朝嫡脈基本凋落,就連曾經的殘隋傀儡皇帝楊政道也淪為老皇帝的衣櫃管理員,僅能靠著“尚衣奉御”這個五品官兒的俸祿聊以度日,但其家族旁支的勢力在唐朝仍然舉足輕重——單單觀王楊雄這一房就有中書令楊恭仁、太常卿楊師道、庫部郎中楊恭道、主爵郎中楊綱等數位朝廷中樞要員,這教李淵如何不提防不忌憚?

而且,在李曜所熟知的原史裡,這幾兄弟的後代出了好幾個宰相和封疆大吏,其中不乏把持朝政或參與政變和搞藩鎮割據的主兒,隋楊觀王房在整個唐朝及五代十國乃至北宋初年都非常活躍,其家族生命力之旺盛絕非唐初便因後繼乏力而迅速敗落的扶風竇氏可比。

若是楊家出了一位皇太后,人們幾乎不用猜也知道他們肯定會站到護國公主的對立面,甚至對李唐王朝的統治構成顛覆性的威脅。

所以,李曜借萬貴妃之手對隋楊勢力進行打擊,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但政治上的較量,永遠不存在非敵即友的二元概念,就是後世說出“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的聖賢,也要特別強調一句“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

一味的壓制潛在對手或者簡單地把人分門別類,只會讓自己樹敵無數,平添無窮無盡的絆腳石,如同太極圖上遊動的陰陽兩魚互相輪轉,剛柔相濟,恩威並施才是成就王道偉業的不二之法。

李曜直言不諱地道明原委,楊恭仁一時默然,許久之後才低低地開口道:“臣明白了,明白貴主為何要促成這樁婚事。”

李曜不緊不慢地介面道:“老子曾雲:‘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又雲:‘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我李明真修身悟道多年,豈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想必楊公也曉得我扶持凌祭酒的緣故,如今楊十九娘嫁於他,就等同於你們楊家與河北士林結為秦晉之好,如此一來,我即可收攏河北人心,又可分享給你們一些人脈,拉近李楊兩家的關係,畢竟少一些衝突,多一些合作,終歸不是壞事。”

楊恭仁再次沉默,他望著青廬,片刻後,忽然哈哈大笑了一聲。

李曜見他臉上盡是釋然之色,卻故作好奇道:“楊公何故發笑?”

楊恭仁感慨道:“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貴主敢於如此坦誠相告,臣除了歎服,只能笑吾等沒有認清大勢,妄作非分之想。”

李曜唇角揚起一抹淡淡的笑容:“看來,楊公是真的想通了。”

楊恭仁手扶石欄,目光落向橋下潺潺流淌的溪水,曼聲道:“剛而不柔,脆也。臣一直以為貴主剛如利刃,令人敬而遠之,不想貴主亦可柔如此水。”

他說著,又轉身看向李曜:“請恕臣斗膽,敢問貴主,太子之事,心中可有人選?”

楊恭仁語氣非常嚴肅。

既然譙王已無可能承襲帝業,那他們楊家也該知道扶助誰才能在利益上分得一杯羹。

李曜一字字地道:“許王李元祥。”

雙方談話都到了這個份上,她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楊恭仁略微皺了皺眉頭:“據臣所知,許王頑皮,以前似乎不是特別受今上喜愛,貴主為何還看好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恭仁一直都在關注護國公主的一舉一動,他知道自楊修容過世後,許王就被護國公主養在顯德殿內,所以他對李曜的回答並沒有感到意外。

他想不通的是,按照正常思路,就算皇帝不願立嫡,也該以賢立儲,怎會選擇一個看起來難成大器的頑童為太子?

不過楊恭仁也明白,護國公主此舉定然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他如此一問就是想間接地從護國公主的口中探出皇帝的未來打算。

李曜說出了六個字:“母死子貴而已。”

楊恭仁愣怔了一下,隨即便搖頭嘆道:“這麼簡單的道理,臣居然未曾想到,當真是關心則亂啊!”

李曜嘴角微微上翹,意味深長地說道:“恐怕楊公並非想不到,只是不願如此去想罷了。”

楊恭仁聞言不由苦笑一聲道:“貴主果然洞悉人心。”

溝通完畢,兩人各自散去,李曜陪著九江公主等人在凌府中隨意遊玩,不知不覺就到了日落時分。

陽往而陰來,日落為昏,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

在一片歡快的笑鬧聲中,幾個女眷簇擁著身穿綠色嫁衣、以扇掩面的新娘緩緩跟在新郎凌敬身旁,走過一條條彩氈,再跨坐了一個馬鞍,這才一起迎著童男童女們瘋狂拋灑下來的彩果銅錢邁入青廬之內。

接下來就是拜堂儀式,因為青廬裡裡外外都擠滿了人,李曜只能同那些自恃身份的人遠遠地等著。

凌敬是當今長安城裡公認的才子,自然會在“誦卻扇詩”這一環節好好表現一番,雖然因為四周非常嘈雜,李曜根本無法聽清青廬內的動靜,不過從人們爆發出來的熱烈掌聲和歡呼聲,可以得知凌敬所作的詩句定然是不錯的。

一番熱鬧而繁瑣的婚禮程式走完之後,人們紛紛退出青廬,兩位婢女隨即放下了紗帳,李曜跟著眾人來到大廳宴飲,她作為皇家代表,被凌敬和楊九娘這對新人親自迎到上席坐下,隨後楊恭仁、楊恭道、楊師道等幾兄弟輪番上來勸酒,各個言語殷勤,無比熱誠,現場氣氛端的是一片歡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