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疊紙總共有四張,上面三張自然是林國清與林翠婉兄妹及洪大安原來供詞的謄稿。但壓在最下面的,只是一張草稿,上面似乎是假洪大安之口為“貴妃中毒案”提供了另外一種版本的供詞:

洪大安與楊某某交好,常聚在一起賭博,洪大安輸多贏少,欠下了楊某某一筆鉅債,幾乎無法還清。武德十二年某日,楊某某私下約見洪大安,說出自己對現狀的不滿,希望洪大安能為他的飛黃騰達出一份力。而這出力的方式,竟然就是參與謀殺萬貴妃的行動,最終使擁有“楊李兩氏骨血”的皇子榮登大寶,以便獲取從龍之功。楊某某為此還鄭重承諾,只要洪大安肯答應他的請求,不但以前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而且他還會給洪大安三百兩黃金作為謝禮,若能匡扶新帝登基,必舉薦洪大安為內侍監。

楊氏兄弟依次傳閱,楊三郎楊弘武是最後一個看完的人,卻搶先開口問道:“貴主想讓我們做出怎樣的選擇?”

他發現偽供裡面的那一句“楊李兩氏骨血”具有極強的思維引導性。

因為當初楊氏三兄弟之父楊嶽與楊玄感不和,還曾經向煬帝密告楊玄感必反,所以楊氏三兄弟才得以赦免並存活至今。

隋文帝楊堅一脈雖有偽託弘農楊氏之嫌,但不知真相的人見到這份偽供,十有七八都會深信不疑地認為此“楊李”中的“楊”乃是“隋楊”,進而將後宮中唯一一位來自前隋宗室的楊充媛及其所生的舒王李元名與此案聯絡在一起。

有鑑於此,護國公主偽造這份供狀的用意簡直再明顯不過,那就是為他的堂姊楊修容撇清與此案的關係,而他們三兄弟卻仍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洗脫嫌疑。

李曜緩緩轉過身來,深邃的眸子裡異彩閃耀,似乎對問話之人頗感興趣。

李曜上下打量楊弘武幾眼,這才頷首道:“不得不說,你很聰明,的確是一個人才。”隨即又搖了搖頭,話鋒一轉:“只不過,禍福無門,唯人所召。既然你們兄弟之中有如此人物,為何還要選擇這樣一條險徑?”

楊弘禮和楊弘文的臉上立時浮現出一抹悔意,腦袋不覺垂得更低了,而楊弘武則揚起頭,迎向李曜銳利的目光,反問道:“大丈夫應胸懷大志,豈可僅憑門蔭得過且過?”

此言一出,楊弘禮和楊弘文也猛然抬起了頭。

楊弘禮抱拳遙敬遠方,朗聲道:“吾等身為弘農楊氏最後的遺脈,自當效仿先輩,肩負起振興家族的重任。”

楊弘文則更加激動地說道:“若不搏命,機會何來!”

“哦?你們真的都是這樣想麼?”

李曜微眯起一雙杏眸,眯起的眼縫中不時有精光一閃而過,再搭上她那一副清麗淡雅的形貌,楊氏仨兄弟忽覺護國公主好似一隻化作人形的狐仙,既讓人為之驚豔,又讓人敬而遠之。

楊弘文比較沒有耐性,他不容李曜再拐彎抹角,急道:“吾等生死皆握於貴主之手,還請痛快些說話!”

李曜冷冷地睨了楊弘文一眼,眸光又從楊弘武的臉上掠過,最後看向楊弘禮,面無表情地道:“爾等唯有犧牲一人,方可渡過此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氏兄弟齊齊心中一震。

護國公主這話的意思,他們三人都聽明白了。

護國公主想要利用手中握有的證據,掌控楊氏一族為己所用,但洪大安、林氏兄妹的份量實在太輕了,她需要處置一個主謀,否則無法結案。

楊氏兄弟不約而同地交流起眼神來,李曜則恍若未見,慢慢搖著麈尾,淡淡地道:“有舍有得,不捨不得。誰生誰死,誰來做‘楊某某’,請你們現在儘快做出選擇吧。”

縱觀弘農楊氏的家族史,完全可以用“興則卓絕天下,衰則慘絕人寰”一言蔽之。

如同東晉的琅琊王氏一樣,西晉崛起的三楊——楊俊、楊珧、楊濟也曾一度權傾天下,正值鼎盛卻突遭賈后、楚王政變,三楊坐罪,被判夷滅三族,唯有楊珧一子倖免於難。

弘農楊氏東漢四世三公,漢末風頭最勁的楊彪一脈,永嘉南渡東晉,其後輩楊亮、楊佺期等人戰功赫赫,先後參與淝水之戰、從平桓玄之亂,結果被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藉故滿門誅絕。

至北魏時,弘農楊氏再度復興,鎮西將軍楊播北擊柔然,聲震漠北,南討蕭梁,勇不可當;楊播次弟楊椿歷仕四朝,先後平定楊會之亂、關隴羌氐之亂,因功追授“大丞相”,堪稱北魏朝末年“補鍋匠”。

但遺憾的是,楊播之子楊侃助孝莊帝元子攸誅殺爾朱榮,受到爾朱氏勢力的血腥報復,楊氏嫡親子弟僅存楊播五弟楊津之子楊愔。

北魏東、西分裂後,楊愔歷經坎坷,輾轉投奔高歡,並輔佐其子高洋建立北齊,高洋駕崩,齊常山王高演發動政變,自立為帝,將楊愔等曾經忠於高洋的朝臣悉數斬殺,至此楊播兄弟這一系徹底灰飛煙滅。

即便亂世生存如此艱難,弘農楊氏仍然在華陰故地殘存了一支族人,其祖為楊播族弟楊鈞,因楊鈞逝後被北魏追封為“越恭公”,故此一脈定著為“越公房”。

北魏孝昌二年,楊鈞子華州刺史楊暄從廣陽王元深討伐北鎮渠帥葛榮,不幸兵敗身亡。楊暄子楊敷襲爵入仕,後投奔西魏權臣宇文泰,北周建立後,楊敷屢立功勳,死亦哀榮。而到了隋朝,楊敷長子楊素更是本領了得,上馬為帥,南征北戰,無往不勝,下馬為相,飛揚跋扈,一手遮天。可他死後便盛極而衰,長子楊玄感作死,以致滿門被隋煬帝屠滅殆盡。

由此可見,弘農楊氏看似無比輝煌,卻始終未入五姓七望之列,究其原因就是嚴重依賴政治,並且總是鍥而不捨地試圖攀登封建王朝的權力巔峰。

而現在,楊弘禮、楊弘文、楊弘武三人作為越恭公最後的遺裔,還未開始有所作為便面臨一場足以導致血脈斷絕的危機。

對楊氏兄弟來說,這是重複前人的悽慘結局,還是讓家族重獲新生,似乎一切只在他們此次的舍與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