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思摩?”

雖然俘虜形容極為狼狽,但李曜見到這一張刀劈斧鑿般稜角分明的臉,便直接道出了對方的名字。

明明是在問話,但她這語氣卻是十分的肯定,阿史那思摩聞言,原本耷拉著的腦袋立即抬了起來,面色驚奇地反問道:“想必貴主就是大唐的護國明昭公主吧!卻不知貴主如何能一眼辨出鄙人的身份?”

李曜唇角揚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忽然改用一種略微低沉的少年音,抬手指著自己說道:“特勤再仔細瞧瞧?”

阿史那思摩微微一怔,旋即定睛看向李曜的臉孔,雙目立時圓瞪,恍然道:“你是李御史!”

李曜呵呵地笑了笑,點頭道:“特勤慧眼如炬,沒錯!正是‘下官’。”

武德六年冬的那場黃花堆之戰結束後,頡利可汗與當時的唐軍主帥李世民達成臨時停戰協議,派遣阿史那思摩帶領一支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覲見李淵,而突厥使團的引路人,便是女扮男裝成唐朝官員的李曜。

阿史那思摩臉頰抽搐了幾下,語氣古怪地道:“貴主多才多藝,竟能做到雌雄轉變自如,可謂世間難得,鄙人實在是佩服、佩服!”

“特勤過譽了,這只是微末小技,不足掛齒。”

李曜抱拳朝他煞有介事地拱了拱手,又問道:“特勤用過膳了麼?”

阿史那思摩沒好氣地道:“謝貴主關心,我不餓。”

李曜點點頭,用略帶遺憾的口吻說道:“喔,我本想請特勤陪我喝兩斛酒……也罷也罷,倒是不用給特勤鬆綁了。”

阿史那思摩嘴角抽了抽,一時無語。

沉寂片刻,李曜轉移話題,問道:“特勤為何會出現於此?”

阿史那思摩心中咯噔一下,暗道該來的還是來了,這多半是唐軍還未探明頡利可汗的動向,打算從他口中套取情報了。

事關東突厥汗國存亡,他哪裡肯說實話,正斟酌著如何搪塞對方,卻聽李曜又補充道:“我們剛剛瞭解到,頡利昨日就已抵達鐵山,莫非特勤這是掉隊了?”

阿史那思摩苦笑著點了點頭,算是預設。

李曜揶揄道:“特勤倒是挺會尋路的,若非本公主耐心有限,想早一些親眼目睹你家可汗俯首就縛的風姿,也就不會甩開大軍,抄山間小道先行至此。”

她頓了一頓,又道:“我們從呼延谷過來,途經前面山路岔道,恰好發現東邊有動靜,便過來打探究竟,卻不想竟與特勤再次見面,既然我們這麼有緣,不知特勤可願為本公主效勞?”

阿史那思摩臉上一陣驚疑不定之後,脫口道:“你要對可汗耍甚麼詭計?”

李曜輕笑一聲,含笑說道:“特勤落於我手,豈有不用之理?特勤若肯誠心合作,本公主不但可保特勤性命無虞,還可上表天子,為特勤請功。”

阿史那思摩騰地站起身來,挺直腰板,作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昂首道:“承蒙貴主厚愛,只是我阿史那思摩有自己的準則,不會去做對不起可汗的事情,還請貴主海涵。”

“特勤莫要激動。”

李曜抬手虛按,示意阿史那思摩坐下,說話的語氣透著勝券在握般的強烈自信:“實不相瞞,我六路大軍已經截斷頡利所有的去路,或許他能在鐵山再一次脫身而去,卻也不過是做最後的掙扎,又多吃一些沒必要的苦頭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阿史那思摩聽罷,不禁心中黯然,情不自禁地又癱坐回地上。

沒錯,剛剛李曜才提到了“呼延谷”,那是陰山通往黃河北岸的重要通道,而此前白道與渾水兩戰已經說明頡利可汗再也沒有東奔突利可汗或北渡沙漠的機會。

如此一來,頡利可汗唯有繼續向西轉進,但李曜也已經把話說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唐軍在西面的要道上也佈下了重兵,只待突厥殘部自投羅網。

阿史那思摩沉吟許久,才抬頭看向李曜,一臉慎重地問道:“你們打算如何處置可汗?”

李曜誠懇地答道:“押送長安,交由天子處置,不過我可以向特勤保證,他絕無性命之憂。”

阿史那思摩似乎神色一鬆,又問:“貴主想讓我做甚麼?”

李曜神秘地笑了:“很簡單,只是勞煩特勤為我軍先鋒充當一回嚮導而已。”

阿史那思摩先是一愣,接著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

……

……

漫長冬夜過去,東方泛起了魚肚白。

李曜穿戴整齊,甫一走出氈帳,便向周圍的人發號施令,將士們押著上千名俘虜離開山坳,沿著崎嶇的山道,向西北方向進發。

李曜一行人走的是橫穿陰山最安全的一條道路,雖然山間地勢起伏不定,但好在路面還算寬敞,最狹窄的地方也能讓數騎並轡透過,除了幾處面積不大的積雪窪地,其他地段盡皆可策馬奔行,走了不過半日,整支隊伍就走出了山區。

“停止前進!”

李曜在山口外面觀察了一番,忽然勒韁駐馬。

膽大並不代表狂妄,由於攜帶了大量俘虜,而且眼前又是一片開闊地帶,因此李曜不排除自己與突厥再次發生遭遇戰,會產生不利後果的可能。

當初,李曜為保障李世勣能夠及時在白道嶺完成作戰佈署,除了從阿史德部徵用的上萬馬匹以外,她還將帳下的驍騎營都撥給了對方,是以現在懷朔軍的騎兵就只有這區區數百人。

有鑑於此,李曜當即下令在附近一處隱蔽的低地暫作休整,隨後喚來同行的男女侍衛,舉鞭指著幾個方位分派任務,命令典軍宋君明帶領一百名騎兵到前方充當遊哨,他們以十人為一組,迅速分散在方圓十數裡的土地上,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便會回來示警或稟明情況。

如此又過了兩個時辰,遠方忽然想起了一陣馬蹄聲,李曜急忙探身望去,就見宋君明打馬歸來,在他身後跟著一隊人馬,漸行漸近,李曜很快看清當先一面大旗上書的文字,旗下一員老將英姿勃發,神采飛揚,原來竟是奇襲定襄的功臣——兵部尚書李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