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盛夏,天邊剛露出魚肚白,酷熱的暑氣便蒸騰而起。

由於近期大發蝗災,每天一大早,縣東城門外的粥棚四周總是聚滿了災民,這時城門尚未開啟,他們大多或坐或站,時而看向城門,作翹首以盼之態,時而相互攀談。

“阿爺,我好餓,嗚嗚嗚~~~”

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娃抱著自己父親的大腿低泣不止。

那女童的父親從身上摸出一撮草根,這是白茅的根莖,因為無毒、粗壯且含水量高,故此可以食用,他原本打算搭著稀粥一起充飢,但見女兒又餓哭了,只得無可奈何地把自己最後這點口糧也拿了出來。

這小女娃的肚皮早已餓癟了,接過父親遞來的草根,就咧開缺了牙齒的小嘴巴,努力咀嚼起來,可這草根實在不方便下嚥,往往需要咀嚼許久才能吃完一根,小女娃心裡著急,邊吃邊哭,眼淚竟流得更厲害了。

周圍的男女老少聽得虛弱而稚氣的哭聲,俱是心有戚戚然的樣子,其中一個中年漢子嘆了口氣,道:“最近這米粥一日比一日稀,卻不知這官府的賑糧還能吃上幾日。”

那小女娃的父親用袖子擦去女兒臉上的淚花,滿臉頹然地道:“待到秋冬……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我見昨日縣府張貼的告示上說,顏明府已經奏請朝廷準允本縣百姓前往京師修葺堤梁換取米糧。”

接話之人是個會識文斷字的寒門子弟,他說著拍了拍那女娃父親的肩頭,又寬慰道:“喬二莫要太過焦慮,本朝氣象終究與那暴隋不大一樣,咱們到了天子腳下,還怕餓死不成?”

正說話間,忽然響起一陣轟隆聲,厚重的兩扇城門緩緩洞開,粥棚附近的所有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地循聲望去,就見一隊手持棍棒的衙役開道,後面跟著數十輛人力推車,每輛推車的架子上裝著一口大缸,缸蓋邊緣還冒著白氣兒,顯然又到了開飯的時候了,就連那個寒門士子也趕緊拿出一個陶碗,隨波逐流地湧向施粥點。

衙役們手腳並用,忙活了好一陣子才讓饑民們排好了隊伍,待把稀得可以照出人影的米粥分發完畢,一名胥吏適時地走出城門洞,然後將一張告示張貼在城門旁的城牆上。

無需出聲提醒,這個胥吏前腳剛走,後腳便有一群人端著碗圍攏到告示前,其中就包括那淪為災民的寒門士子,他只看到那標題,便是微微一呆:“這是……”

他的身周皆是目不識丁之輩,其中有人見他發愣,急不可耐地催促他:“這上面說甚?”

這寒門士子醒過神兒,這才答道:“朝廷頒佈的除蝗令。”

隨後,他將告示上的內容一字字地朗讀了一遍,原來今天過後,官府便不會再無償施粥,而以工代賑之地也是人滿為患,其他人若想吃頓飽飯,需要去捕殺蝗蟲,一斗飛蝗換三升粟,如果能花點工夫,把飛蝗曝烤成蟲肉乾,每鬥則可換五升粟,為此還特意強調蝗蟲無毒,並補充說明了滅殺和烹飪蝗蟲的方法。

眾人聽罷立即奔走相告,迅速將這個訊息傳揚開來,災民們紛紛扶老攜幼,在官吏的指引下趕往蝗蟲肆虐的地方,只是片刻工夫,人就走了個精光。

他們是關中地區最後一批受災的百姓,原本因為田宅靠近河道,受旱並不嚴重,靠人力灌溉也可保住一家的口糧,哪知一番辛苦下來,卻被鋪天蓋地的蝗蟲席捲而空。

儘管蝗蟲如此可惡,但絕大多數百姓受限於這時的傳統認知,仍然對蝗蟲懷有強烈的畏懼心理,敢對蝗蟲下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讓他們動心的內容,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蝗蟲可以換活命的口糧……

……

……

驕陽高照,官道上塵土飛揚。

一支車隊浩浩蕩蕩地向東而行,中間一輛翟羽為蔽的華車,前後各有數輛輕車拱衛,而最前面是兩個頭戴遮陽寬帽的騎士,猶自精神抖擻地扛著一面長幡,左書“天輔國師”,右書“護國明昭公主”,正是李曜的鳳輦及其一眾扈從。

此刻臨近正午,鑑於陽光格外酷烈,而且行人車馬稀少,李曜沒有按照擺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出行儀仗,除了輪值開道者,每名侍衛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坐車同行。

李曜習慣性地倚靠在車窗邊,在她的對面,是正襟危坐的劉季瑤。

自從經歷了洛陽“顯仁宮事件”,這位英姿颯爽的姑娘每次出現在李曜面前,常常是一身勁裝,刀不離手的造型,相較而言,蘭韶英倒是放鬆得多。

此番只是短暫出行,魚玄微、張玄妙等國師弟子皆留在長安給巨國珍幫忙,於是蘭韶英就臨時幹起了伺候人的活計,只見她兩手不得閒,一面不緊不慢地為李曜打扇,一面兀自喝著酸酸涼涼的果飲。

李曜手上捏著一封書信,眼睛卻看向帷簾外的世界。

路旁是一望無際的乾涸田地,偶爾有幾團綠色,竟然都是那飛來蹦去的蝗蟲,原本該是綠意盎然的景象,現在卻是一片荒蕪。

與李曜曾經所在的時空相比,歷史已經改變了不少,割據夏州十年之久的梁師都,並沒有死在他的堂弟粱洛仁手上,而是被柴紹攻破老巢之後,率領殘部逃進了契吳山裡,妄想復刻赫連勃勃的伎倆,利用契吳山水草豐美的草原和森林,與唐軍打游擊戰,但柴紹可不是那位佞佛貪利的老好人皇帝姚興,面對這樣的死硬分子,自然不會讓歷史重演,他從契吳山一直追到距離朔方數百裡的烏那水,把梁氏一族誅殺乾淨,還順帶蕩平兩個出兵支援梁師都的草原部落,算是給唐朝打了一場滅亡東突厥的前哨戰。

雖說作戰難度一般,但鑑於柴紹戰果斐然,李曜還是就事論事為他請功,李淵授柴紹為夏州都督,總領原來偽梁地區的軍政事務,並賜黃金千兩,及食邑三千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此,柴紹特意給李曜寄來書信和禮物,其書信裡沒有任何令李曜覺得莫名煩躁的字眼,除了公式化的感謝,就是誠惶誠恐地表示他一定會與武功郡王劃清界限,絕不會做對不起李曜的事情。

李曜看了不禁心中恍然,這柴紹雖然身在地方,但對長安近來發生之事,也是相當關注的,無論是李曜誅除陰弘智、杜淹等李世民黨羽的行動,還是長孫無忌不明覺厲的“英年早逝”,都足以讓他對李曜心生畏懼。

如今,李曜在朝中已無敵手,只是她的權力之路依然不會平坦,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她去克服的障礙。

比如,由她主持制定的《滅蝗令》就在實施過程中遭到很多人的牴觸,其中不乏高門貴胄,否則也輪不到她本人親自出馬……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