塢堡正中一處高樓之頂,李曜扶欄而立,居高臨下地望著兩個正在花園假山間互相嬉戲的男童。

這兩個孩子,一個是故太子建成的第四子武安王李承訓,另一個看起來年紀稍幼的,則是李建成最小的兒子鉅鹿王李承義。

前者生母為太子承徽楊舍娘,楊舍娘雖出身不高,但其祖母是博陵崔氏女,與崔曉多少有些淵源;而後者生母崔良娣恰是崔曉的親侄女,若論她與崔曉之間的血緣關係,比屬於遠堂的崔元遜還要親近得多,崔良娣父母早亡,自幼在叔父崔曉家中長大,後來家族選派崔良娣入宮時,崔曉還為此有過強烈抗議,可見叔侄感情之深,所以李曜才會在她制定的秘密計劃裡,將崔曉列為收養此二子的最佳人選。

看到他們天真無邪的模樣,李曜內心其實是複雜難言的,而一旁的蘭韶英眼中亦漸漸有了淚光,用發哽的語音輕喚了她一聲:“貴主……”

李曜眸光裡似乎有了一絲柔軟,但隨即就穩住了情緒,她不用多想也能大致猜出蘭韶英想要說什麼,聞聲轉過頭來,只是說道:“阿蘭,我能做的不多。”

蘭韶英抿了抿嘴唇,問道:“那麼……貴主打算何時讓他們回宮呢?”

李曜平靜地答道:“他們不會再步安陸王後塵的時候。”

蘭韶英聞言不禁心中一黯,若無公主的提前安排,如今這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恐怕早已化作兩坯黃土,陪他們的父親和次兄去了。

而且,去年底發生的顯仁宮行刺事件,也充分證明了武功郡王及其黨羽的手中,仍然控制著一支能夠危及李建成與李元吉子嗣性命的可怕力量。

人的精力有限,千防萬防,難免會有鬆懈的時候,與其被動防範,不如主動採取行動,去最大限度地消耗對手的精力。

畢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下,如果你無法改變權力遊戲的運作模式,那就只有努力去適應權力遊戲的規則。

按照唐朝的宗法制度,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是皇帝嫡孫,相比李元嘉、李元裕等庶出皇子和降封為郡王的李世民,他們擁有更優先的皇位繼承權。

只要這九個皇嫡孫還存活於世,李世民就會寢食難安,並一直受到公主的牽制。

所以,在沒有徹底斬斷李世民的爪牙之前,公主絕不可能同意讓他們重新出現在公眾的面前。

言念及此,蘭韶英只得無奈地點頭應道:“韶英明白了。”

李曜輕嘆了一聲:“你明白就好。”

正說著,樓道傳來一陣腳步聲,片刻之後,崔曉笑逐顏開地走了上來,在他的身後還跟著一人,此人約莫二十七、八年紀,身材高大,雙眉斜飛入鬢,眸似朗星,方面闊口,瞧來頗為英氣。

可是,李曜仔細再看,便發現他的臉上光潔如女子,竟沒有一根須髯,這才認出對方是一個宦官。

崔曉將這位年輕的宦官引到李曜面前,微微欠身,隆而重之地向他介紹道:“這位,便是護國明昭公主。”

年輕宦官立即打了個稽首:“奴乃前太子內坊典直,楊守棟,今日得見貴主尊顏,不勝欣喜!”

李曜抬了抬手:“平身吧。”

等楊守棟起身,蘭韶英問道:“為何我從未見過你?”

楊守棟看向蘭韶英,瞳孔一縮,笑道:“可奴倒認得娘子,敢問娘子是不是姓蘭?”

蘭韶英驚奇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楊守棟笑著答道:“十四年前,奴見過你一面,當時令尊與家父皆因叛隋而戰亡,我們是一起被煬帝下詔沒入掖庭的罪臣家眷,雖然過去許久,但娘子的眉眼五官變化並不算太大。”

蘭韶英認真地打量了他一番,驀地瞪大了一雙眸子,恍然道:“你是梟三郎!沒想到你還活著。”

楊守棟向蘭韶英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當年奴身受宮刑,若無娘子給奴喂了一張胡餅,只怕撐不過去。”

古代男子淨身,存活率通常只有四成,蘭韶英回憶舊事,不禁感慨道:“同為可憐人,我只是想讓你死前吃頓飽飯而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曜忽然向楊守棟問道:“你姓梟,難不成你是楊玄感的族侄?”

梟,乃不孝鳥也。

大業九年,楊玄感反隋,兵敗身死,隋煬帝下詔將楊玄感及其諸弟在內的親族姓氏改為“梟”姓,取意為“忘恩負義之人”。

楊守棟叉手答道:“回稟貴主,家父為前朝內史令惠伯繼子楊玄挺,而前朝越公楊玄感與家父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李曜心中一動,又道:“內坊典直掌東宮內儀式導引、通傳勞問等事宜,本該常與拜訪東宮的賓客打交道,可我出入東宮無數次,結果現在才與你相識,想必你在我大哥那兒應該還有一層身份吧?”

楊守棟坦誠地道:“今上創立本朝之初,奴便入選了東宮內坊,因有幸受到殿下優待,才得以恢復楊姓,到得如今,奴也無需隱瞞貴主,奴雖任典直,其實真正的職責,乃是為殿下掌管和招募壯勇以充長林衛士。”

李曜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侍立在附近的崔元遜和蘇定方,微笑道:“你們做得不錯,我很滿意。”

崔元遜、蘇定方二人忙抱拳齊聲道:“臣等深受貴主倚重,自當竭盡所能,不負所托。”

李曜不是諸葛孔明,事無巨細都要過問,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她可不想自己勞心勞力又勞神,鞠躬盡瘁,就是為了把手下的人才統統都變成擺設。

她的用人之道,則是用人所長,避人所短,講究人盡其才,並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該放手時則放手,該放權則放權,讓每一個誠心效忠她的人,都有施展本領的平臺和機會。

譬如此番安置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子,李曜只是預先制定出一個方案,從未參與過具體的實際行動,即便是換作她本人,其實也未必能夠找到像故太子死忠楊守棟這樣的人來心甘情願地為她做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