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

羅仁俊的話音一落,蘭韶英的雙眉立刻挑了起來,只覺這種字眼聽著有些刺耳,不由轉眸看向李曜。

而李曜的面色卻很平靜,但見她凝神思索片刻,忽然輕輕點頭,問道:“十五郎可否再詳細說來聽聽?”

羅仁俊唇角揚起了隱不可見的笑容:“請貴主借筆紙一用。”

李曜抬手做了個請自便的動作,然後抱開身側的奏章匣子,為羅仁俊騰出一個位置。

羅仁俊大大方方地坐到書案旁取了一支細毛筆和一張熟宣紙,懸筆如鋒,在紙上劃出了一道又一道曲線。

自阿何酒肆相識以來,羅仁俊追隨李曜的時日已然不短了。

所以他早就知道,李明真這個神奇女子,明面上恪守道德節操,內裡則與他一樣,屬於不大講究規矩的人只要能夠成事,萬事萬物皆可以為謀,從來不會在乎什麼計策形式。

約莫小半刻的工夫,一張線條簡單卻不失比例概念的輿圖,在他的筆尖下被完整地勾勒出來。

蘭韶英看到圖中標註的地名,納罕道:“這不正是峽山口嗎?”

李曜糾正道:“準確的說,此乃峽山口周圍數千裡地的輿圖,圖畫得還不錯,看來十五郎在這短短數月裡,又漲了不少本事。”

羅仁俊擱下筆,側傾著身子,衝李曜咧嘴一笑,拱手道:“與貴主相比,羅某的畫技還差得很遠,實在不足掛齒。”

蘭韶英輕咳一聲,提醒羅仁俊不要靠得護國公主太近,李曜卻不太講究什麼授受不親,探出一根食指,在羅仁俊面前的圖紙上方,虛劃了一個圈,隨後指尖按在“峽口山”三字旁,問道:“你畫出這些地方想要表達甚麼?”

羅仁俊看到這幾乎看不見骨節和瑕疵的纖纖玉指,瞳孔不由微微一縮,旋即挪開目光,又自覺地坐遠了一些,這才認真地說道:“臣以為,既然李世民和他的黨羽懷疑到謝英禮的頭上,我們應當藉此機會,儘早將他們的目光轉移到大唐境外。”

李曜從輿圖上收回手指,認同地點了點頭:“繼續。”

羅仁俊伸手指著圖中的標註地點:“峽口山地處漠南,北鄰突厥,向西八百裡,即為伊吾國,故此臣以為,我們有兩個策略可供選擇:一是沿著散佈流言,說有我唐小郡王出現在某個部落,那磧北草原遼闊,部落眾多,而且牧民四季遷徙,從不停歇,若想尋找某人,興許窮其一生,也未必能排查清楚;二是給幾個孩童穿上華服,派人把他們帶到伊吾、高昌、龜茲、疏勒等西域小國虛張聲勢地遊走一圈,並適時適當地在某些常來京城的胡商面前現身,胡商大多喜歡交流見聞,如此一來,定會起到以訛傳訛的效果……”

待羅仁俊講解結束,李曜定睛看著這張粗製的地圖,又沉吟了一陣,才道:“突厥近來內亂頻頻,已是覆滅在即,恐頡利將這些流言當作救命稻草,進而影響朝廷的北伐大計,這流言甚至……還可能會變成傳說,然後在未來中原貧弱之時,成為諸如匈奴屠各劉氏那般的夷狄醜類入主中原的一大依據,所以你這第一個策略看似最方便簡單,卻易生枝節,貽患無窮呀。”

其實羅仁俊也覺得第一個法子似有隱憂,否則他也不會提出第二個方案,只是他沒有想到,李明真竟然能考慮得如此長遠,不由叉手一禮:“貴主眼界卓絕,非常人可及。”

李曜淡然地笑了笑,又道:“至於你這第二個法子,雖說實施起來較為麻煩,但只要安排得當,倒可做得毫無破綻。”

她說著,把圖紙放回案几,用手指敲了敲輿圖最西邊的空白位置:“龜茲、疏勒這些小國城少人稀,還不夠遠。”

羅仁俊試探著問道:“莫非貴主的意思是……我們需要派人去河間、波斯等地活動?”

李曜頷首道:“沒錯,你這所謂流言的來源地越遠,被人查明真相的可能性就越低。”

蘭韶英有些不放心地介面道:“武功王黨羽之中,智者如雲,謀士成群,想要讓他們信以為真,恐有些困難啊……只怕稍有不慎,就會弄巧成拙。”

李曜和羅仁俊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蘭韶英看在眼裡,撇撇嘴道:“你們打眼色作甚?”

李曜微微一笑:“只要吾父相信就行了。”

羅仁俊見蘭韶英仍有些懵然,忙解釋道:“也就是說,如果今上遣使或暗中派人遠赴西方尋找小郡王們的下落,那些對武功王仍抱有期望的追隨者肯定不會坐視不管,即使他們原來有所懷疑,亦只能信其有,不敢信其無因為武功王賭不起。”

蘭韶英當即瞭然,不禁心中輕嘆一聲,暗自感慨:“武功王遇到貴主這樣的對手,真真是栽得不冤吶!”

李曜拍了拍她的香肩:“蘭姊性子淳直,計謀非你所長,自然覺得我等狡黠,不過蘭姊心細如髮,看人的眼光,倒是向來不錯,能否向我推薦一位可以擔此行動大任的人呢?”

蘭韶英知道李曜這是給她一個臺階下,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道:“張無銘性情沉穩,行事老練,武藝極高,而且他久居沙州,熟悉西域事務,故此韶英以為,最佳人選非他莫屬。”

羅仁俊不服氣地道:“蘭姊,為何不舉薦我呢?沒有人比我更瞭解自己的計策了。”

蘭韶英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道:“如今你已經是個正正經經的職官,多少也該遵守一下規矩,明白否?”

一聽這話,羅仁俊大為洩氣,只得連連拱手道:“是是是,蘭姊教訓的對。”

計議已定,李曜這才注意到羅仁俊雖然換穿了一身簇新袍,可臉上仍然掛著顯而易見的倦色,遂對他說道:“十五郎一路勞頓,還是快回去歇養吧,今後本公主還有很多事需要你來辦呢。”

“多謝貴主厚愛,臣先告退了。”

羅仁俊應聲而出,李曜收起墨跡乾透的手繪地圖,隨後伸手探入案幾下方,書房外面立時響起一陣清脆的銅鈴聲。

不一會兒,一名女侍衛推開書房門,旋即半跪在地,抱拳垂首道:“貴主有何吩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曜道:“喚參軍馬周來見我。”

女侍衛應道:“馬參軍已在殿堂等候多時了。”

李曜挑眉道:“你們怎麼不搖鈴?”

李曜為了防止機密談話被人竊聽,不僅改造了書房的門窗,並且還規定除了與會者,其他人如無侍衛通報,一律不得出現在書房附近。

女侍衛解釋道:“馬參軍說不急。”

李曜點頭:“帶他進來。”

這女侍衛將馬周領進書房之後,便悄然關門退去。

馬周上前施禮道:“方才貴主召見羅郎君,賓王以為你們正在談論要事,故此不敢進來打攪。”

李曜放下手中的筆和奏章:“賓王不必多禮,過來幫我一個忙吧。”

說著,她起身開啟一隻竹箱,從中取出一卷書冊,開啟略掃幾眼,便遞到馬周手裡,鄭重地道:“這幾箱卷宗,皆是當年朝廷征伐河北時,收集而來的偽夏和漢東舊部的注色經歷,是以請你先行預覽一番,然後替我草擬一份起用者名錄,以供今上參考。”

馬周聽了心中一動,問道:“今上同意貴主的請求了?”

“是的。”李曜頷首道:“今上不日即將回京主持望參,準備頒詔大赦河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