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早春,太極宮。

辰正時分,李曜迎著陽光走出中華殿的大門,深深吸了一口沁人心脾的空氣,又長長籲出一口悶在胸口的濁氣,這才沿著殿階拾級而下。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上元節一過,一系列關乎唐朝未來發展的政策相繼出爐,而函待解決的相關問題,也有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

四海昇平,大治時代來臨,李淵自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畢竟歲月不饒人。

面對堆積如山的奏章,這位六旬老人沒幾日就覺有些吃不消了,於是特許護國公主代他處理軍政事務,除了制定國家重大策略必須由他來定奪以外,其他政事無巨細全都一股腦地交給李曜決斷,而他自己似乎又重新做回了“玄武門事件”發生之前的那個清閒帝王。

這不,東風日暖聞吹笙,料峭春寒才剛剛消退,李淵好似一株老樹發了新綠,急不可待地下詔命令護國明昭公主監國,旋即就帶著一眾妃嬪和侍臣浩浩蕩蕩地東出長安,遊幸驪山湯泉宮去了。

於是乎,自二月朔參之後的第二天,即二月初二之日起,李曜每日都要臨朝聽政,上完了早朝,還要再與宰相們進一步討論國事,然後回到顯德殿批閱奏章,並聽取國師府僚屬們的彙報,此外她還要安排時間去視察軍隊、整頓財務、審查訴訟、接見使臣……各種瑣碎繁重的工作,幾乎佔去了她在白天裡的所有時間。

李曜由此不禁想起了慘死於兄弟之手的李建成,此前她就認為這位唐朝開國太子之所以會那般輕易地遭李世民算計,究其翻車的原因,絕不是某些史評家口中那“高傲自大,掉以輕心”八個字所能概括的。

要替縱情享樂的老頭子處理國務,還要日夜提防那位閒賦下來,一門心思撲在奪嫡之事上面的二弟,實在是大為不易。

而如今這既辛苦又危險的角色,卻變成了李曜自己,讓她覺得自己怕是兩世為人,都從來沒有活得比現在更累。

但是,獨攬朝綱、權傾天下的滋味,也給予了她極大的動力,令她如食鳳肝龍髓,沉迷其中,樂此不疲……

蘭韶英和劉季瑤正守候在門外,見到李曜出了大殿,忙示意車伕趕馬過來,李曜快步走到蘭韶英面前,翹起拇指,抬手朝身後一指:“我要趕時間,先借蘭姊的坐騎一用,你們只管護送這批公文回府即可,切記,莫要少了任何一卷。”

“喏!”

李曜從蘭韶英手中接過馬鞭,隨後頭也不回,徑自扳鞍上馬,一磕馬腹,衝著東宮方向策馬奔去。

緊接著,蘭韶英和劉季瑤就瞧見一隊文吏抬來數個竹箱,二女一言不發,分站左右,把護國公主的鳳輦門簾兒一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她倆這意思顯而易見,護國公主不拘小節的行事風格,朝中已無人不曉,文吏們自是不敢多問,將竹箱全部放入車廂內,便匆匆告辭而去。

……

……

李曜居住的顯德殿位於東宮南部,正是原史裡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稱帝的所在。

本來大興宮和東宮之間只有通訓門一道出入口,且建築密佈,道路狹窄,但鑑於玄武門血案的深刻教訓,李淵為此痛定思痛,下詔在毗鄰顯德殿的右春坊和翰林院之間的城牆上改建一道“青鸞門”,以便縮短大興宮和東宮的往來路程,甚至為了拓寬路面,把史館、門下省、翰林院的部分建築都拆遷至別處重建,可謂是不惜成本地在宮中大興土木。

至於巡守這條新路的禁軍衛士,其實全都是右監門衛將軍謝叔方的人,而這位齊王舊部則早已成了護國公主的死忠,正因為有他們在這一帶保駕護航,李曜才敢扔下侍衛,獨自一人先行回府。

李曜從左延明門奔入一條直坦大道之後,更是打馬如飛,轉眼就穿過青鸞門,一路抵達了顯德殿。

這時,殿堂內聚集了十數名男子,大多是穿著青色或綠色圓領袍的低階官員,唯有一人腰配十金帶,身穿淺緋袍服,正是當初奉命給李靖送完信便消失不見的羅仁俊。

自武德四年,李淵首次頒佈“輿服令”以來,唐朝的冠服制度就一直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元日朝會上,尚書右丞魏徵奏請再次細分百官服飾,隨後李曜按照原史裡的貞觀服制規定,順水推舟地向皇帝提出了補充性的建議,羅仁俊現在的官職是從五品上副典軍,在一片青綠色之間,他穿著這一身紅袍端的是相當耀眼。

羅仁俊一見李曜進來,立刻搶在別人前面,激動地抱拳行了一禮:“臣未能按時回來覆命,還請貴主責罰。”

李曜上下打量羅仁俊一眼,見他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眉間竟已有了皺紋,可見他消失的這數月裡,一定經歷了什麼特別操心的麻煩事,遂擺了擺手:“無妨,你平安歸來就好。”說著朝羅仁俊使了個眼色。

“多謝貴主關心。”

羅仁俊心領神會,明白現在還不是敘話的時候,便自覺退到一旁,而李曜則坐到了殿堂首座,與剛補充進國師府的僚屬們一一見禮。

國師府五品以上的重要職位,早在成立之初就已全部被前東宮和齊王府的僚屬內定了,缺的主要是六曹參軍事和典籤之類的事務官,李曜原本為了擴充勢力,把這些位置大多留給了世家大族,但不知為何山東門閥和關隴新貴們對她有些敬而遠之,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以各種方式拉攏太子李建成的遺孀鄭觀音,利用李建成的影響力,在京兆韋氏、弘農楊氏等幾個關中世家和滎陽鄭氏的子弟裡挑揀一番,再搭上一個毛遂自薦的崔仁師,這才總算把國師府的職官名額全部填滿。

禮畢,李曜喚來已經入府擔任錄事的李淳風,從袖中取出一張紙,塞到他手裡,吩咐道:“你趕快帶他們下去做事,一律照此安排便是。”

錄事,只是九品的芝麻小官,但秩卑而權重。由於國師府記室參軍蕭德言年事已高,故此李曜只安排他負責頒發重要教令,而公文往來、書疏表啟、傳達日常事務等事宜,則悉數委於其助手“錄事”,所以這些世家子弟無人敢輕慢他這個國師府內墊底的存在。

待李淳風領著國師府最後一批新人應喏而去,李曜將羅仁俊引入書房,然後揮退正要上來服侍的宮婢,撩袍坐到書案前,開始批閱奏章,羅仁俊忙湊過去給她研墨,一面低語道:“孩子們俱都安置妥當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