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又一季,轉眼便到了夏天。

縱觀整個唐朝的歷史,武德七年四月初一都算得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

當日,朝廷對武德二年初定的均田“租庸調法”作了進一步的詳細修訂並正式頒行,同時還大赦天下,頒佈了《武德律》,新律比唐朝之前沿用前隋的《開皇律》增加了五十三條之多。

此後又過了一旬,朝廷在《武德律》和“租庸調法”的基礎上,出臺了新的冊封制和食邑制。

緊接著次日,皇帝李淵便下了一道敕書,以“明智聰察”之義,冊封宗聖觀慈航法師李明真為“明昭公主”,並按照當朝公主“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的標準待遇,賜華陰縣為李明真的“湯沐邑”以示隆寵。

雖說絕大多數的宗室朝臣早就知曉皇帝義女李明真會受封公主號,但這個訊息一經傳出,還是在天下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

其所造成的最直觀影響,便是平康坊明園門前的橫街變成了長安城裡最擁堵的地方。

因為民間盛傳明昭公主麗質舉世無雙,有仙人臨凡之姿,每日都有大量計程車庶百姓慕名前來,常把明園圍得水洩不通,只為睹其芳容風采。

儘管得封為公主之後,李明真依舊秉持著低調樸素,深居簡出的生活作風,但萬年縣的官吏們面對百姓們如火如荼的熱情,很快就招架不住了。

為緩解這個狀況,時任萬年縣令的李乾佑考慮到平康坊已有兩位公主居住,便上奏朝廷,請置平康坊通往太極宮的“複道”以便公主出行之用。

這所謂的“複道”,顧名思義,其實就是一種與街道並列,而且還可以同時通行的路種。

因其高架半空,上方有頂,兩側有壁,幾乎完全封閉,外觀頗似樓閣,故此常被文人雅士稱為“閣道”。

在這個時代,全世界有能力建造這種立體交通設施的國家,除了東土大唐,別無二家。

而隋唐兩朝修建閣道的主要理由,其實源自尊卑分明的封建禮制。

因為,在有閣道的地方,上位者與庶民可以各走各路,兩不相擾,再也不用大張旗鼓地清街封道了。

李淵閱完李乾佑的奏表,大筆一揮,當即批示同意,待到中書省擬定的相關方案透過了門下省的稽核,李淵一時愛女心切,又特令加人加餉,督促工部晝夜趕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長安城裡的交通設施,雖說要等到百年後的開元盛世才會發展完善,但得益於前朝打下的基礎,平康坊北面的橫街已經有了一條貫通東西的閣道,其距離九江公主府正門不到一百五十步,因此工匠和役丁們只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便順利地完成了這一項小型工程。

平康坊與東市間的閣道建好的第二天,正逢端午佳節,一大早,皇帝就遣使迎接明昭公主和九江公主參加宮中宴飲,並在太極殿設壇,詔令她們舉行齋醮,為大唐江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李曜和九江公主聽從皇帝口諭,坐上隨同宣旨宦官而來的鳳輦,從九江公主府臨街的正門往左一拐,便駛進了新建的閣道入口。

李曜第一次來到閣道內部,心中頗感好奇,不由掀開輦車的簾子,沿途張望起來。

這條閣道約有下方大街的兩成寬,剛好可容皇帝鑾駕儀仗通行,其工期雖短,但畢竟事關天家體面,修得一點都不馬虎,兩側各有一排雕飾精美的花窗,透過窗稜,便可以欣賞到外面的街景。

李曜正看得不亦樂乎,無意間瞥見街上有一道熟悉的身影,忙將鳳輦喚停,下輦注目看去,只見此人中等個頭,身著一件本色的圓領袍,手中抱著一張胡凳,那瘦骨嶙峋的模樣,還有那對綠豆小眼,依稀就是李曜在這世上遇到的第一個人袁二!

李曜湊到閣道窗前,正想再細細觀察,就見袁二正朝明園的方向快步走著,突然在街沿上絆了一跤,李曜忍不住哈哈笑出了聲,心中卻感慨道:“這袁二都有閒工夫到我家門前瞎湊熱鬧,看來混得不會太差吧。”

九江公主不由奇怪道:“明真姊何故發笑?”

李曜一面坐回鳳輦,一面微笑著解釋道:“沒甚麼,我只是見到了一個趣人。”

……

……

李曜和九江公主來到太極宮,便各自沐浴更衣,換上宮中預備的法袍法冠,隨後一起來到太極殿前的道場,在法曲的伴奏下,揮舞法劍,步罡踏斗,奏表書符,表情肅穆,動作莊嚴。

事實上,李曜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無神論者,即使作為一顆靈魂穿越而來,她也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會有神明存在。

不過,李曜更清楚的是,自華夏有史以來,沒有哪個封建王朝的天子會不看重祈福和祭祀活動。

以李曜今天的身份和地位,進行這種具有重大社稷意義的表演,是絕不可出任何差池的,所以她早就把所有道教科儀都練得輕車熟路了。

待到整個齋醮儀式結束,李曜和九江公主都收穫了李淵嘉獎的一套袖口繡有各自公主名號的宮裝,以及與之配套的飾物。

兩女禮數周全地謝了恩,李淵燦爛一笑:“明昭,九江,這是今年最新的夏衣,你們現在就試著穿給朕看吧!”

應諾之後,李曜不由瞧向自己身邊宮女手捧的衣裳,唇角頓時為之一抽。

正如某位詩人所雲:“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這種夏衣是由細葛和紗羅製成,自穿越以來,她還從未穿過有如此又透又薄的衣裳。

可是皇命難違,李曜只得心中叫了聲苦也,在宮女們的擺弄下,無可奈何地換了個全套裝扮。

大概是李曜過去素面朝天和衣著保守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當她以真正公主的形象,再次出現在眾人視線裡時,竟引發了一片吸氣聲。

但見李曜身穿一襲紫色的華麗羅裙,腰繫素色織錦輕紗,手挽五暈銀泥披帛,頭戴一頂冠,額貼梅花翠鈿,雙眸明淨,眉宇清揚,雖無嬌柔嫵媚之態,卻難掩傾國傾城之姿,直教在場絕大多數的男人都移不開眼,彷彿全然忘了她身後還有一位有著相似打扮的小公主。

此刻,坐於皇帝右首的李世民雖然眼裡也閃著驚豔的光芒,嘴角卻慢慢溢位了一絲冷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