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六年,冬。

十月廿三,唐朔州總管高滿政率軍進屯黃花堆。

十月廿四,高滿政聯合秦王李世民、嵐州總管右武衛將軍秦武通、檢校代州總管劉世讓,以十萬五千之眾阻擊頡利可汗率軍北歸。

初時唐軍連戰連捷,斬首一萬餘級,俘突厥酋長步利設、執失思力、蘇農林哥以下一萬兩千多人,交由劉世讓領軍押送雁門,其後秦王李世民、高滿政、秦武通合兵挾連勝之勢再戰,然而頡利可汗雖遭連敗,其麾下尚有虎狼兵數萬,唐軍與之鏖戰半日,未能分出勝負。

十月廿五,頡利可汗遣書信求和,希望兩軍休戰,交換俘虜,而秦王李世民卻遣人送勸降書,要求頡利可汗舉國內附大唐,並親自入朝謝罪。

頡利可汗見此書勃然大怒,遣弓騎向唐軍營地射去一封回信。

在信中,頡利可汗一口回絕了秦王李世民提出的過分要求,並宣稱唐軍若敢繼續開戰,他將奉陪到底。

李世民得到頡利可汗如此強硬的回應,趕緊升帳議事,監軍檢校御史李曜勸諫道:“受傷的狼王總是最為瘋狂,我們此前之所以能夠取得幾場勝利,不過是因為佔得先機,而我軍與突厥人正面相抗之後,損失明顯大於對方,可見突厥未受重創,士氣未衰,我們應趁局勢佔優之機,同意與頡利議和。”

高滿政、秦武通、天策府鎧曹參軍褚亮、記室參軍房玄齡等人紛紛向秦王李世民進諫,表示支援李曜的建議。

要知道這個時代,在鎧甲兵器和兵員素質旗鼓相當的情況下,馬匹的特點和優劣,往往能夠決定一場重騎對決的最終勝負。

昨日玄甲軍與突厥附離交手,前幾輪對沖,雙方的傷亡人數差距甚微,但到了後來,玄甲軍中許多戰馬的體力漸漸不支,衝刺速度很快下降,從而導致騎乘的玄甲戰士在對抗中直落下風,甚至因馬失前蹄而死傷者也不在少數。莫說李世民看了心疼,就連李曜也認為現在突厥尚未真正衰敗,應該避其鋒芒,不能讓這支原史中攻滅東突厥的王牌精銳過早隕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李世民心裡也明白,他的玄甲軍不如頡利可汗麾下的那群兇狼,若與之硬拼,損失過多,就實在不划算了,但他又很想與頡利可汗一決勝負,為大唐消除東突厥這個北方的巨患,心中一時難以拿定主意。

遲疑許久,李世民忽然向未曾發言的杜如晦問道:“我們是戰,還是和,克明可有高見?”

杜如晦時任天策府從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首,同時也是秦王李世民的謀主,他與擅長籌謀軍政事務的房玄齡並稱為“房謀杜斷”,最精於分析各種難題。

杜如晦餘光掃了一眼李曜,這才開口說道:“正如李御史所言,頡利若想率軍突圍,我們很難留住他們的主力,勝之容易,滅之甚難,與其付出巨大代價,贏得一場乏善可陳的慘勝,不如利用手中籌馬,儘量為朝廷換取利益。”

李世民見眾人意見出奇的一致,只得暫時放下自己那顆蕩平漠北的雄心,派遣天策府軍諮祭酒蘇世長出使突厥大營,頡利可汗一見唐使到來,便當面痛斥秦王李世民欺人太甚,引得突厥諸酋群情激憤,紛紛指天喝罵。

待得罵聲稍歇,蘇世長依據李世民的授意,向頡利可汗解釋說,當初秦王派人送勸降書,是因不久前突厥襲擾河東,對當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軍中將士為此滿腔怨憤,實乃秦王為穩定軍心的迫不得已之舉。不過現在秦王已說服諸軍將士,只要頡利可汗願意歸還掠奪的人口,並彌補唐軍全部的戰馬損失,便可釋放包括步利設、叱吉設、執失思力、蘇農林哥在內的全部俘虜。

頡利可汗對唐使提出的前一個要求表示可以接受,只是雙方在戰馬的數量上存有分歧,經過一通討價還價,頡利最終才同意賠給唐軍足夠的健馬。

次日,蘇世長興高采烈地返回唐營,向秦王李世民彙報了談判過程和結果,連頡利可汗及突厥諸酋的反應都一五一十的說了。

李世民聽罷,對蘇世長表揚了一番,然後喚來李曜,揮退左右說道:“現在我們與頡利已經約定講和通好,可寡人不能做主,最終還需互遞國書才行,而突厥人又反覆無常,中途反悔之事不勝枚舉,是以寡人不敢輕易帶兵離開,只好勞煩御史回京走一趟了。”

李曜抱拳一揖,道:“卑職定不辱使命。”

十月廿七,突厥頡利可汗派夾畢特勤阿史那思摩、胡臣康鞘利等數十人組成的使團,跟隨唐檢校御史李曜一起踏上前往長安朝見大唐天子的旅途。

因為秦王李世民提前派出快馬急如星火地沿途通傳,李曜、阿史那思摩等一行人在地方官府的照應下,經由河東數州一路暢通無阻,不數日便南下渡過黃河,從潼關進入了八百裡秦川。

十一月初八,突厥使團抵達長安,使節阿史那思摩向皇帝李淵呈奉國書,李淵欣然接受了頡利可汗的議和條件。

十一月十六,秦王李世民依照和約,向突厥送還一萬兩千戰俘,而頡利可汗則歸還唐朝兩萬三千人口,並進獻四千匹健馬,之後回軍漠北。

至此,持續了將近四個月的馬邑之圍,終於得以解除。

十一月廿五,李淵對參與黃花堆之戰的諸將進行論功行賞:

敕封朔州總管榮國公高滿政為上柱國,右武候大將軍,賜黃金三百兩,絹五千匹,追贈朔州司馬高滿業為柱國,忠武將軍,賜其家眷黃金百兩,絹兩千匹;

檢校代州總管劉世讓恢復原爵,改任寧州刺史,崞城將軍劉世寶恢復原爵,改任寧州鎮將;

敕封嵐州總管右武衛將軍秦武通為上柱國,賜黃金一百兩,絹一千匹。

以上幾位倒也好說,一個個千恩萬謝地領了賞,只是李淵對於自己的一兒一女卻感到有些難辦了。

一個是賞無可賞,一個是無法公開給予獎賞,於是老皇帝李淵只好另闢蹊徑,以舉行宴會之由,把李世民和李曜都召入了廷。

酒至半酣,李淵語氣和藹地問向李世民:“二郎啊,你此番重挫頡利,揚我大唐國威,功勞可謂甚巨,想要甚麼賞賜,儘管說來吧!”

李世民離席而起,鄭重地行了一禮,說道:“世民求父親賜一姊妹!”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