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愣了好半晌,問出了一個似乎不是重點的問題:“李御史看見那兒了麼?”

那兒,自然就是那話兒了。

“當然沒有。”

未等檢校病兒官開口作答,李世民的身後忽然傳來了李曜的聲音:“下官懂得些許岐黃之術,如此重的傷情,已經無需一看。”

李世民面色莫名一緩,轉身頷首道:“原來如此,有勞李御史費心了。”

李曜心虛地紅了紅臉,忙掩飾地躬身一揖道:“大王客氣。”

其實她只打算先嚇唬一下那個突厥人,然後再實施抓捕,哪知對方會倒黴透頂,這般後庭花開,卵覆鳥飛,怎一個慘痛了得……

此間事了,李曜亟待完成公務和私活,自是不願久留此地,李世民也急需回軍修整,雙方言語約定日後回京互訪,便拱手作別,各赴南北。

為彌補耽擱的半日時辰,李曜一行打馬如飛,總算趕在日落之前到達了崞城。

崞城是一座純軍事化的堡壘,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寬約四里,城牆高約兩丈,每面牆均有兩座城門樓,城門外有半月形的甕城,甕城外圍著一圈寬達三丈,深過兩丈的護城河,河水引自城東兩裡處的滹沱河,再外圍還築有捍水堤,可謂是城套城,城連城,層層相護,在這個冷兵器時代,絕對算得上一處固若金湯的所在。

復歸此地,劉氏兄弟顯得非常激動,不由快馬一鞭,當先奔至城門。

此時城門已閉,但門樓上的守卒一眼便把他們認了出來,劉氏兄弟在護城河前勒韁駐馬,李曜等人跟來之後,就見吊橋緩緩放下,接著城門洞開,從裡面迎出一大群人來,幾乎人人眼含著熱淚,甫一見面,便撲到劉世讓的面前,抱拳齊聲道:“恭喜總管恢復清白,平安歸來!”

“各位袍澤,快快請起。”

劉世讓下馬虛扶一禮,隨即指向李曜,肅手道:“這位是奉詔前來監軍的李曜李御史,也是劉某兄弟二人的救命恩人。”

迎接者們聞聽此言,登時肅然起敬,不少人紛紛單膝跪地,抱拳直呼恩公,李曜連稱不敢當。

是夜,崞城臨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祝宴會,李曜一行受到了官兵們最熱情的款待,雖然這所謂宴會其實只是圍著爐火吃燒烤,但與後世相似的烤炙方法,以及來自代北的獾、獐、石雞、草兔、山鶉等諸多野味,還是讓無肉不歡的李曜大飽口福了一場。

因為軍中無酒,李曜一夜好眠,次日習慣性地起了個大早,整束完畢,便喚上蘭韶英和東風堂全員,挎刀負弓,攜帶上三日的口糧,直接騎行至代州總管府門口集合。

此時劉世讓也已煥然一新,就見他頭戴黑纓鐵盔,身穿明光鎧,手執鐵槍,腰挎橫刀,揹負鐵鐧,腳蹬戰靴,領著一隊彪悍甲士牽馬而出。

雙方一照面,劉世讓便抬手一指身後人馬,豪氣地對李曜說道:“劉某這支斥候營,皆是百戰之士,此番任務期間,他們就暫時歸你了。”

音落,劉世讓身邊一位面孔精瘦的年輕校尉立刻上前抱拳朗聲道:“代州總管府斥候營校尉趙懷傑,見過李御史。”

李曜笑著還禮道:“有勞趙校尉了,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嚴格來說,監軍的本職工作只是督察將校,並沒有直接指揮軍隊的權力,所以李曜只能以合作相稱來避免雙方落下把柄。

李曜剛見完禮,街道上又馳來一騎,那人頭戴幞頭,身穿緋袍,腰繫金帶,正是代州長史許洛仁。

因為劉世讓只有一個臨時軍職,還尚未恢復官爵,故而許洛仁才是目前崞城的一號人物。

許洛仁行到近前,利落下馬,隨即從腰間取出一塊符節和一張文書,一併交給李曜後,鄭重地道:“持此符節諸關皆可通行,而御史憑此文書,可在雁門關取得突厥皮甲百副,但事後還請儘量以全數歸還原主。”

在昨夜的宴會上,李曜與劉世讓、許洛仁等崞城高官,經過一番交流之後,在解決河朔危機的行動方案上已經達成了一致。

對於李曜提出的條件,許洛仁自是有求必應,儘量給予幫助。

畢竟,他們都非常瞭解草原部落的習性。

眼下寒冬將至,突厥人若不想被凍死在城池外面,或者跑出來白忙一場,近日肯定會對馬邑發起最猛烈的進攻。

而且自八月初開始,馬邑已遭突厥圍困兩月有餘,城中人多糧少,只怕是撐不住多久了。

李曜頷首道:“下官明白。”

見交待已畢,劉世讓踩鐙上馬,便一揚馬鞭,為李曜一干人等在頭前引路,策馬直奔雁門而去。

雁門距離崞城約有五十餘裡,由於李曜等人出發的時辰較早,剛過午時,便來到了雁門關下。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雁門關是萬里長城上最為重要的關隘,其東西兩邊山岩陡峭如壁,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常人根本無法攀越,其關道蜿蜒曲折,路面狹窄,僅容兩馬並行透過,而堅實的關城就矗立在道路的最高處,城門有兩重,都是鐵條加固的大門,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然而有唐以來,雁門已經數次失守,突厥鐵騎仍然能夠深入唐境,掠奪物資,殘害唐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由此可見,在懸殊的軍事實力差距下,雄關險隘並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每次突厥入關,除了殺盡雁門關守軍將士,便是竭盡所能地破壞關隘,但此番突厥叱吉設及其麾下數千輕騎是從更北的草原孔道飛狐峪侵入河東之地,因此不斷重建的雁門關才得有一個加固修繕的良機。

李曜剛到這兒,就看到了一張陰柔卻不失英武的熟悉面孔,竟是那廬陵公主的駙馬喬師望。

此時喬師望頂盔貫甲,手捉橫刀,正在關隘巡視,一見劉世讓、李曜等人到來,先是吃了一驚,接著就是一喜,忙迎上前來,笑著問候道:“此刻喬某能得見劉將軍,想必今上查明事實真相了,真是蒼天有眼,可喜可賀呀!”隨即注意到身著一襲淡黃袍的李曜,頓覺眉眼似曾相識,不由拱手問道:“誒,這位郎君是……”

李曜微微一笑,用爽朗的少年聲音,無比清脆響亮地喚了一聲:“姊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