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聲四起,一支支弩箭貫甲而入,濺起無數血花。

弓弩是唐軍的一大利器,許多草原戰士遭此物近距疾射,根本避無可避,一時間死傷慘重。

糧車上的伏擊者們穿著玄色鐵甲,各個生得虎背熊腰,顯然都是唐軍中的精銳。

“殺!”

他們發射完弩箭,咆哮一聲,便抽刀挺槍,紛紛躍下糧車,如同一隻只鐵甲猛獸衝向了近前的敵人。

突厥騎兵絕大多數只穿皮甲,若是進行步戰,肯定不是唐軍重甲戰士的對手。

但這些敢於深入唐境的草原戰士,無一不是久經戰仗,他們反應過來之後,立刻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相比唐軍精銳,嗜血的草原戰士更加瘋狂和兇猛,哪怕只有一點點必要,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戰死。

其中一部分突厥騎兵見到自己戰馬已在弩箭襲擊中死亡或重傷,竟紛紛自覺放棄逃離的機會,揮刀迎向幾乎武裝到牙齒的對手。

而另一部分跨上戰馬的突厥人,在一位藍袍首領的率領下,迅速遠離車隊的位置所在。

因為有許多戰鬥經驗豐富的騎手,包括藍袍首領在內,一見到那種黑鎧和騎弩,就知道自己遇上的敵人是誰了。

他們只是一群輕裝簡行,以擄掠和破壞為主要任務的遊騎兵,怎麼可能是大唐秦王麾下“玄甲軍”的對手?

而且事實上,玄甲軍也並非全部是重騎兵,尤其是對付靈活機動的突厥騎兵,往往也會穿上輕便的皮鐵甲作戰,對手只要被他們糾纏上,通常很難倖免。

既然玄甲軍由重甲兵進行步戰,自然還有輕騎未出。

此時此刻,在河岸邊唯一的淺水渡口,唐軍已然嚴陣以待,顯見泅渡和奪船都是不成了,而奔赴未知地帶,肯定風險更大。

因此,沿著已方設有遊哨警戒的原路撤退,成為了突厥人當仁不讓的穩妥選擇。

可是,他們已然落入了秦王李世民佈下的天羅地網,哪還有什麼穩妥可言?

行未及一裡,忽有一騎奔來,那騎士趴在馬背上,一動也不動。

突厥遊騎們靠近一瞧,心裡愈加緊張起來。

因為此人正是一名突厥遊哨,其後背上插滿了箭矢,形同豪豬一般,早已是死的不能再死。

無需首領下令,一個突厥騎兵已然縱身下馬,耳貼地面,顯然是個伏地聽聲的好手。

那騎兵聽得片刻之後,慌忙扳鞍上馬,舉刀一指:“只有那邊沒有動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音落,所有人立刻沿著他所指的方向策馬狂奔。

馳行至一處低地,突然“咚”的一聲鼓響,低地兩邊矮坡及前方均出現大隊唐軍步卒,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無邊無涯。

在將官的指揮下,唐軍步卒們手執弓刀盾,保持著嚴密陣形,徐徐前進。

而在突厥騎兵們的身後,由遠及近地傳來了滾雷般的馬蹄聲,藍袍首領猛然回頭一看,就發現遠方奔來黑壓壓一片鐵騎,速度由緩及快,越來越近。

在那殺聲如狂的一片黑色當中,當先閃耀著三個亮點,藍袍首領立馬認出那其中一位身著明光鎧的騎士,正是威名赫赫的大唐秦王李世民!

看著即將進入衝鋒狀態的玄甲騎兵,藍袍首領突然明白了唐軍的作戰目的,不由仰天狂嘯一聲,登時引得突厥騎兵全員齊聲發出低沉的吼叫,其氣勢竟為之陡然提升。

趕在三個方向的步卒準備弓弩齊射之前,藍袍首領調轉馬頭,把長槊一揮,數千悍不畏死的草原勇士便低吼著朝李世民親率的玄甲騎兵衝殺而去。

在蒼茫的原野上,兩方騎兵化作了兩股散發著死亡氣息的巨浪。

短兵相接之前,一方手舉騎弩,一方張弓搭箭,在箭雨的肆虐之下,許多衝在最前方的騎士紛紛跌下戰馬,瞬即便被一隻只碗口大的馬蹄踏為肉泥。

須臾間,兩支鐵騎猛地撞在一起,兵刃相交,寒光閃爍,一道道血箭沖天而起。

在秦王李世民的身前左右兩側,秦瓊與程知節手舞丈八長槊,所向披靡,勇不可當。

草原戰士縱然驍勇非常,但又如何敵得過這兩位當世罕有的猛將呢?

在他們面前,許多突厥騎兵立馬一命嗚呼,突厥人密集的騎陣就好像成了一塊黃油,被一把鋒利的刀子切開,幾乎沒有停滯似的,直接一分而過。

李世民其實也是一個武藝超強的猛人,就見他頭戴兜鍪面甲,只露出殺氣騰騰的雙眼,手持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刀,常把頭前兩員大將的漏網之魚劈為兩段,一身原本明亮乾淨的鎧甲很快就沾滿了暗紅色的血汙,而在他的面甲之下,時不時還會發出癲狂的笑聲,似乎很享受這種殺敵的快感。

戰不多時,雙方人馬全部交錯而過,各自回馬,再次起步衝殺。

幾個回合之後,李世民、秦瓊、程知節三人同時發現突厥軍中有一員強悍異常的藍袍戰將,只見對方狂揮一杆鐵槊,連連擊殺玄甲軍中猛士,面前竟無三合之敵。

秦瓊笑著問向程知節:“此天青袍者首級歸某如何?”

聽到這話,李世民忙叮囑道:“叔寶,知節,休要傷他性命,寡人要活的!”

秦瓊頓時有些洩氣,而程知節則雙腿猛夾馬腹,一邊奔向藍袍敵將,一邊開口笑道:“嘿嘿,抓人的活兒,自是程某最拿手的!”

那突厥藍袍首領見唐軍一員勇將直衝自己而來,也是戰意高昂,挺槊刺穿身邊一名玄甲騎兵的脖頸,然後示威般地挑飛到半空中,這才拍馬迎擊來者。

雙方一招相交,火花四濺,兩馬讓過,回身再戰,激鬥數合不分勝負,兩人暫時罷手,各自掃清五步之內的對方騎卒,便見程知節打量藍袍敵將一眼,問道:“汝乃何人,報上名來?”

藍袍將領傲然答道:“阿史那叱吉。”

程知節面上閃過一絲喜色,口中笑道:“你很不錯。”

阿史那為突厥汗國王族姓氏,本意為“高貴之狼”,也具有“藍色”之意,而藍色又代表著草原至高神“長生天”,同時也是草原上的最高統治象徵。

截止目前為止,唐軍還沒有俘獲過一個阿史那家族的成員。

最重要的是,程知節想不知道這個名字都很難。

因為阿史那叱吉,正是突厥頡利可汗最寵愛的幼弟!

程知節心中非常清楚,若有此人為質,解除馬邑之圍的希望一定會大增。

有鑑於此,程知節一夾馬腹,先發制人,長槊直刺阿史那叱吉的面門,阿史那叱吉抬槊架擋,不料程知節忽然騰出右手,抽出腰間佩刀,緊接著寒光一閃,就見阿史那叱吉胯下寶駒的轡頭和馬嘴齊齊斷開,瞬間噴出一腔熱血。

未等戰馬倒下,阿史那叱吉順勢一個前滾翻,竟沒傷到分毫,可他才剛起身,就有一圈繩索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套在他的身上。

程知節正要收緊套馬索,突覺手臂一疼,竟是中了一箭。

阿史那叱吉反應也是極快,趁著對方手中力道一鬆,猛地掙脫繩索,發足奔向一匹無主戰馬,程知節打馬急追,卻被一群突厥騎兵攔住,待到脫身之時,卻發現戰場之上,那頡利可汗的小弟弟竟已不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