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的阿狸雖說也很強,但還遠沒有幾年無線端大獲全勝的那個難以翻越的氣勢。

就在明年初,因為假貨問題,淘寶還面臨了一次重大的輿論危機,不過馬爸爸相對小馬哥就果斷、狠厲了一點,他把淘寶的一眾高管全部開除,正面面對憤怒的消費者,不斷展示自己在打假方面的投入和決心。

比較起來,鵝廠就是把頭賣在沙土裡,你罵歸你罵,我做歸我做,反正也不管,或者像11月份那樣,公關部經理對著鏡頭一陣痛苦,要不是360讓他疼這一下,感受感受業內和消費者的憤怒,那種後來開放、轉型的思路說不定都不會有。

經過這一次之後,鵝廠許多的事便不自己做了,而是聯合合作伙伴,最典型的便是將拍拍網轉給京東,用流量支援,持有股份,讓夥伴去搞電商。

問題在於,因為微信,他們已經沒有從容轉變的空間和時間了。

360和他之間的事了了。

但使用者和他之間沒了,這麼些年積攢的怨氣,總也不至於跟隨360退了就散了,微信這個時候還在吃著這一份‘白給的紅利’,在已經擁有成型的好友關係鏈的基礎上,自然不斷有成熟的消費者轉向微信。

溫曉光賺的最多,這第二多的,就是雷總。

他今天也來了。

作為早期就比較支持微信的人,雷老闆再一次展現了自己作為優秀天使投資人的戰略眼光,小米和微拓之間已經形成了某種默契與合作。

雷總不斷為微拓站臺,溫曉光也一直催促他趕緊出智慧終端。

今年相比去年智能手機銷售大漲35%,一大批國產的使用安卓的廠商都已經成功釋出了產品,比較成功如htc。

小米介入會促進手機行業的快速發展,雖說早期他們本身就是幾十萬臺的規模,不過引起的效應是很大的,所以對於微信這種依賴智慧終端的手機是極有好處的。

但是這些傢伙依然在搞MIUI這種東西。

“媽的,硬體太難搞了,”雷總搖著頭,笑的很苦澀,“不像軟體,寫寫程式碼,憑腦子就可以創造,硬體他媽的,你缺這個螢幕,不行就是不行,所以你催我也沒有用,夏普不給我螢幕啊。”

在一間鋪著地毯,吊著歐式大燈,擺著一塵不染的大會客廳裡,溫曉光和這兩位坐在一起,大家都翹著二郎腿,看不出多一個少年人的違和。

其他人也分佈各處,不覺得溫曉光和馬總靠近有什麼奇怪。

但大家也留了個心眼,是不是微信要找阿狸了。

溫曉光並不瞭解當年小米手機的許多細節,這都半年過去了啊,他問道:“夏普還不給螢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給,”雷總不斷搖頭,“就是不給,一開始還見我們,現在每次去就給我們倒杯咖啡,讓我們等著。”

“多去幾次。”馬總的牛脾氣上來,“去到他們願意合作為止。”

溫曉光記得這個過程很艱難,但沒想到這麼艱難,或許是明年311大地震後才有的轉變。

雷總笑著道:“媽的,我就感覺我們做什麼都難,這小子做什麼都一下子爆發成功。”

關於以後的微信。

溫曉光想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今天包含優酷、愛奇藝等影片端的人,微博這些人也有……要知道騰迅微博也是叫他們頭疼的東西。

“我們是對這些沒有什麼興趣的,基本上公司內部也有討論過是不是走影片、新聞客戶端、動漫這些老路子,但都讓我們沒什麼熱情與激情,我自己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會催生出一些新的業態,雖然影片、微博肯定不會衰落,甚至大有機會,但眼睛盯著舊東西,會忽略新東西。”

溫曉光下面的這句話才叫大家信服,“而且,我們還面臨著鵝廠的競爭,在各個傳統領域,這麼些年下來他們做的更加完善,馬總也在,他是支援我的觀點的,走和別人一樣的路,人才資源都不如人家,憑什麼贏?”

如果有一天,微信可以直接連線外賣,可以直接打車,可以連線大眾點評,這雖然只是對外的一個口子,進入的是各個第三方公司的介面,但這意味著微信本身並不需要組建外賣團隊、打車團隊,卻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當這一天變成現實,微信才可以叫做出了別人搞不出的東西。

也千萬不要覺得第三方入口沒有人用,包括拼多多、京東在內,他們釋出的資料都顯示比例不低的流量是來自於微信,自擁有的app本身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

反過來想,如果這個口子啥用也沒有,人家領導者也不是傻子,給你股份還沒拿到多少錢,為了啥嘛。

可能我們習慣了幹啥就找啥樣的app,但中國很大,人很多。

“溫總,你說的新的業態是指什麼?”

“看吧,這怎麼好現在確定,得觀察。”溫曉光也不好一口全說出來,那不是微信幹啥都給人知道了,“但不管是什麼,從小公司到阿狸這樣的大公司,對流量的渴求是一致的。”

馬芸問:“所以微信是要下場做新的領域了?”

溫曉光說:“這個沒有,我們希望輕裝前行,不想為了一個服務就組建一個團隊,那不也是在擠壓新的創業者的生存空間嗎?”

雷總作證,“我基本是每星期都去的,如果有新團隊,我怎麼會不知道?”

溫曉光看似各個方向都退了一步,但實際上是團結了大部分的網際網路企業,總比鵝廠那樣與大家為敵要好。

他笑著道:“其實我們內部在講賦能,幫助大家一起成長。但形式上我們還在思考具體怎麼做。太過粗放,會影響到微信本身,所以實際上我們走的很小心,但確實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賦能這個詞太好了。

馬總聽了心中一動,他的內心是有一股抑制不住的要和微信連結的衝動。流量啊,他天天演講,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這些。就像後來為了推廣ewtp,那是滿世界飛,後來感覺差不多了,公開活動就少了嘛。

當鵝廠在各個領域對原創者進行擠壓,溫曉光一出來就開始講賦能。

兩種概念。

相互比較,大家當然更歡迎微信。

而溫曉光對他們也有需求,比如在微博登一登廣告什麼的,有了大老闆的支援,當然是不一樣的。

得道多助,能在廣告上簽署一些合作自是極好的。

也有忍不住說出口的,“溫總,您也在講賦能了,不如就放開了這口子,咱們大家互相合作,一起發財。”

大家似乎心裡都有和馬爸爸一樣的想法,但他們不可能能如此粗放的不斷往微信里加東西,那是自殺,他們是要小心的、像繡花兒一樣、漸進的不斷捕捉使用者的迫切需求。

要加的都得是新奇的、也有巨大增長需求的東西,外賣就可以,因為別的地方少或者沒有。又或者賦能個人,讓他們發財,引起示範效應。

可要是開個影片入口……

這玩意兒使用者一點兒‘被你服務到’、‘因為你更便捷’的感覺都沒有,這就屬於會被吐槽的點。

即便要加,也得是江山穩固了,甚至那會兒都得好好考慮。

都在等著溫曉光開口,沉浮了十幾年,最後都得跟這個小年輕有商有量、態度和藹的說事兒,感覺越混越回頭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