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愛卿言之有理,那就這麼辦吧。”好好的議政有些變味,越王這是失了心思。

韓知兵拱拱手,“是。”隨即也就告退了。

又幾日,幾乎同時,呂仁的奏摺到了三位大學士的手上,呂禮的也到了都察院。

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越王和韓知兵選擇了按兵不動,並沒有事先做什麼安排,就好像呂智沒上過密折一樣。

作為目前知道變法的少數人,左都御史鄒察己這次可是足夠上心的,一看是金鱗城的情報,趕緊就去找韓知兵商量了。

只是他在韓知兵那裡只得到一句什麼——順其自然?

搞什麼?不是說好的以京城和金鱗城為兩個基本點,然後擴散朝廷的影響力嗎?

你這順其自然是什麼意思?

面對鄒御史的疑問,韓知兵按著一份書信,笑而不語。

是日,剛從韓府出來的鄒御史就被傳召了,說是讓他跟越王和三位大學士一起開小會。

哎,滿心疑問的鄒御史有些開心,說實在的,他官職很高,但卻從未參加過小會。

哪一次不都是大學士們和王上商量好了,然後在朝堂上議論的時候他才知道?

這裡面固然有他言官的身份問題,再一個,也說明他不是真正的決策層,有名多過有實。

哎嘿,從今天開始,咱也是能開小會的人了!……鄒御史拋卻滿心的疑問,哼著家鄉小調,這就直奔王宮而去。

他不止是在為自己開心,也是在展望美好的未來,好起來了,真的好起來了,以後的都察院吶,也會越來越好。

這倒也不是虛妄,一旦變法成功,那整個都察院的地位可就真的不同嘍。

名義上的監察天下和實權的監察天下,嘖嘖嘖,這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啊!

…………

王宮。

鄒御史一手兜著呂禮的摺子,一手環抱,一進來就是一通問候。

啊,這王上、李陽大學士,劉康大學士、謝言謝大學士,這都問候到了,十分周全。

你說這越王和三位大學士一聽,也有些不習慣呢,什麼時候鄒御史這麼客氣了?

不過他們也沒多想,都看出來鄒察己高興來了,那你就怎麼高興怎麼來吧,反正也沒罵人不是?

“王上,這是我都察院監察御史呂禮的摺子。”鄒御史代呂禮上了摺子,這心裡又是一陣欣慰。

你看看,呂禮這是把我都察院當成自己家了,並沒有越級上報。

其實以呂禮的身份和地位,再加上他又是變法急先鋒,直接上報越王有沒有毛病?

嗨,當然是沒毛病!

但他還是走了都察院的路子,鄒御史就是高興。

所以為什麼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就在這裡了,甭管是什麼大事小情,心情好的人都能察覺到,然後再加上一個正向的理解,這就是雙倍甚至多倍的開心。

…………

“金鱗城城主呂仁也有奏摺一份。”謝言也上交了一份奏摺,然後就退到一邊不說話了。

不是他話變少了,而是事關呂家,他這是在避嫌。

時過境遷,現在跟以前又不一樣,以前呂禮是備受他謝大學士喜愛的後輩,那時候怎麼提攜都行。

但是現在呂禮是他的孫女婿,那就不能隨便說話了,容易惹人非議。

要說他謝言倒是不怎麼在乎非議,更多的是在為小輩著想。

在謝言看來,呂禮的前途不可限量,以後的成就很可能高過他,那行事自然就要小心些。

越王這邊耐著性子又看了一遍,和呂智的密摺差不多,都是奏請朝廷,讓朝廷派遣三位有才幹的城主。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鄒御史本來是有些想法的,但去了一趟韓府,他決定先不說了,不是順其自然嘛,那就順其自然唄。

李陽大學士一拱手,“王上,臣覺得此舉可行。”

劉康大學士趕緊接上一句,“臣,附議。”

“嗯,那就這麼辦吧。”越王揮揮手,事情就這麼定下了,“只是這城主人選需要好好斟酌,庸碌之輩就不要去了。”

“是。”

一轉眼的功夫,三位大學士這就撤退了,搞的鄒御史一臉懵逼,嗯?這就完事兒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上,那臣也告退了?”鄒御史縱然心有不甘,可也無話可說,畢竟事情議論完了,沒戲唱了。

“哎~~~”越王招招手,出言挽留,“鄒愛卿莫要急著走,陪孤說說話也是好的。”

接下來君臣二人就話了話家常,只是不一會兒問題就又回到了金鱗城身上,鄒察己不太理解,為什麼要順其自然。

越王又把他那一套派人幫助呂智的理論說了一遍,韓知兵的人心齊理論卻是只字未提。

鄒御史一聽,頗有些道理,這就算是被勸服了。

事實上,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不管你做了什麼樣的決定,在結果沒出來之前,都是有道理的。

…………

卻說朝堂上再次風起雲湧,三個城主之位,這可不是小問題,且有的爭了。

就說吏部尚書代表吏部舉薦兩人,被眾人集中駁斥掉一人,剩下一人這就算是給足了面子;

戶部馬尚書也是代表戶部舉薦兩人,豈料一個都沒剩下,全都被駁斥掉了,搞的這位朝廷的錢袋子一陣尷尬。

不過也不是毫無成效,戶部舉薦的人員精於數數,城主當不得,還可以當別的。

朝廷確實是在選拔城主,只是這隨行人員也是要配備的,這相當於選出三套領導班子,要不你一個光桿司令,到了那邊怎麼展開工作?

與戶部一樣,朝廷各部皆有人選兩人,也皆有說法,唯獨禮部徐尚書最過分,他竟然一下舉薦了八人。

多是多了一些,誰讓咱們禮部出人才呢?——這就是徐尚書的說辭。

朝堂上的扯皮咱們就不多費口舌了,反正唇槍舌劍的頗為激烈,滿朝文武都爭的不亦樂乎,唯獨越王有些頭疼。

越王剛想到內鬥的問題,這邊就鬥上了,這不是上眼藥嗎?

…………

卻說金鱗城這邊,呂智收到了韓知兵的信件。

“三位城主都不是自己人,讓我看著辦?”呂智才懶的費那個心思呢,他從懷裡一摸,掏出一把銀光閃閃的馭獸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