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郡馬爺之天才,燦若繁星,我等實不及也!”“是極,是極!”

別看呂智話說的不客氣,甚至有些目中無人,但是一班工兵包括魯有手都是認同的。

且不說呂智手上功夫一等一的高超,就說他腦子裡的這些奇思妙想,那就不是一般工匠能想到的。

如果說魯有手是大匠,那呂智妥妥的神匠級,是超越了時代的存在。

…………

“哎,咱們繼續講啊。”呂智抓住大家的注意力,繼續講解。

“剛才小信子也說了,三稜軍刺扎出來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

這樣的傷口就導致各側無法相互擠壓,最終達到一定的止血和癒合作用,啊,對了,這一條咱們剛才講過,

嗯,換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傷口很難進行包紮止血,再簡單點兒說,就是它不好做應急處理。”

呂智拿著三稜軍刺扭動了一下手腕,“相信有眼尖的已經看到了,我剛才刺兔子的時候有刻意的扭動匕首。”

“確實有。”這次說話的又是小信子,他剛才看的很清楚。

呂智點點頭,“嗯,在實際應用中,匕首刺進對方身體後,使用者一般都會順勢旋轉刀身,甚至會攪一攪,以追求傷害最大化。

這樣就會造成組織大面積破壞,屬於戰鬥經驗和基本常識,不止是刺客,軍隊裡也有類似的技巧。

因此,用了我手裡這個三稜軍刺,其致死率是非常高的,只要中了招,基本就是一具屍體了。”

呂智指了指小兔子,“就像它一樣。”

大越的醫療水平有限,即便受傷部位不致命,再加上治療及時,救回來的可能也很小,幾近於無。

小信子一抬頭,望向兔子的眼神亮晶晶的,似乎有些想法。

“哈哈~~~”呂智搖頭失笑,“這個就先講到這裡,快拿去烤了吧,免得浪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自有城主府的守衛將其拿走,到時候交給後廚一料理,齊活兒。

…………

“那這個像叉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小信子上手試了試,“還這麼短,打起架來怕是不太好用。”

“這叫鐵尺。”呂智嚴肅不少,事實上,這個才是正經的捕快工具,是今天真正的主角兒。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大名,其一般出現在明清劇集裡,特別是探案類的,像什麼六扇門啊,大理寺啊,都有。

鐵尺,也叫“點穴尺”,它的形狀就像圓柱、圓楞和尺,四面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

旁枝多用於格擋時卡住敵人的兵器,既可以用於攻擊又可以進行防守,可以靈活使用,因此對付刀劍或更長兵器有較大的優勢。

當然了,因為整體短小,十分易於攜帶,可以插在腰的兩邊,捕快們通常一手一個,使用一對鐵尺,所以還可以叫做“雙鐵尺”。

鐵尺的中柄有好幾種形狀:六稜柱形、八稜柱形、圓柱形,形狀多樣。

在鐵尺的手握柄頭處有個穿繩的孔,穿上繩子纏在手上就可以起到牢固的作用,在打鬥的時候不容易掉落。

呂智這麼一解說,大家紛紛讚揚其想的周到,小信子腦補了一下,發現交戰的時候,這鐵尺確實十分剋制刀劍。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的能不周到嗎?……呂智只是謙虛一笑,今天已經膨脹過一次了,低調,要低調。

鐵尺大約起源於唐宋時期,但是當時並不是用來抓人的,直到明朝的時候,它才出現在捕快手中,因為其不尖而且也不鋒利,正適合用來抓人而不至於傷人。

其獨特的“叉子”造型,十分針對刀劍,擅用者用其卡刀,斷刀,攻喉,一氣呵成,行雲流水,堪稱是長武器剋星。

在技法上,鐵尺可正持也可反持,運用靈活,防不勝防;

還有很明顯的一點,鐵尺的防禦力強於攻擊力,也很符合捕快的身份,所以才說它是正經的捕快武器。

一把武器,竟然還能講出這麼多道理,一眾工匠對呂智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細,真細,想的實在太細了,簡直就不像是人類的腦子!

…………

其實魯有手他們還帶來一樣東西,是木質的頭盔。

這東西很自然的受到了小信子的冷落,頭盔嘛,很常見的東西。

關鍵那個還不是給他的,事實上那頭盔的真正名字叫安全帽,是工人幹活的時候戴的。

…………

下午時分,呂智吃過新鮮的烤兔子,心情十分美麗。

魯迅曾說過,自己動過手的食物最好吃,果然說的有道理。

這人啊,一旦吃飽了就會犯困,所以呂智決定提前回家,整個金鱗城就屬他的職位最高,權利最大,翹班翹的是毫無顧忌。

呂府新宅門口,呂智一進門就看見了剛分開不久的魯有手,“魯工頭,你怎麼來了?”

“有事兒……”魯有手指了指後院,沒有細說。

呂智點點頭,示意兩人一起走,那裡正在秘密建造深井大獄,正好去看看進度。

卻說韓知兵送的這座宅子,它後院本來有一個花園,還有一口不小的魚池。

可能是因為維護不利,或者是什麼別的原因,那魚池就幹了。

皮猴子一看,這不行,魚池幹了不吉利,於是就找來專業人士問問應該怎麼辦。

收拾呂府新宅,那可是一等一的大事兒,於是工兵代表魯有手就來了。

實地這麼一檢查,挖了個淺坑,又點了一把火,魯有手就斷定此地有水,不用引流,也不用灌水,只要在乾涸的魚池裡面打個洞就行。

那還說啥了,工兵們直奔呂府,這就開始挖唄,別的不說,這些人挖洞的能力那可是一等一的,是既有經驗又有技術。

一連挖了好幾天,得有好幾丈深了,還是沒出水,皮猴子總去檢視,這就引起了家丁們的關注。

他們一打聽,原來是怎樣怎樣,可是都這麼深了,還是沒水,是不是壓根就沒有啊?

哎,大家就都等著看魯有手的笑話。

很快,事情就傳到了呂智的耳朵裡,他也是強烈關注。

專家變磚家,人民群眾最是喜聞樂見,呂智也不例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