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以上說的都是呂智穿越之前的資料,而到了大越,這個儲存年代還可以更長。

是的,沒錯,就是更長,它可以長到陳米三年,稻穀十年甚至更久。

呃,據說三國時期,董卓就建了這麼一個萬歲塢,號稱能儲糧三十年。

東漢初平三年,董卓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世稱“郿塢”。

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

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後卓敗,塢毀。

具體情況咱們不考究,一丈就算三米多,那這高厚七丈也沒多大嘛,還不如現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淺圓倉高呢。

嗨,董卓吹不吹牛的暫且不說,就是在大越也有類似的情況,十年、二十年儲真是不少。

當然了,不是大越儲存糧食的技術有多好,有多高超,有什麼黑科技啥的,而是這裡對於糧食的食用要求很低,甚至已經快低到幾乎沒有要求的地步了。

真要是趕上饑荒,餓的不行了,你就是稻穀化了灰,他都能和點水吃了。

說起來,怎麼也比吃土強吧?

…………

呂智衝著皮猴子招招手,皮猴子點點頭與陳有錢溝通兩句,然後就回到呂智身邊站著。

這時候梁重繼續說道,“不知道郡馬爺可知道陳稻新米?”

呂智確實沒聽過,但顧名思義,應該就是指陳年的稻穀去殼,然後就能得到新米了。

不過呂智並沒有想當然,而是衝著皮猴子示意了一下,皮猴子豎起耳朵,微微頷首。

呂智意會,“啊,你繼續說下去。”

梁重也不拆穿,反而覺得呂智做的不錯,這個辦事的時候吧,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然很容易就會把自己裝成傻逼。

“這個,我梁家的米倉裡吧,全都是積年的稻穀。”梁重嘿嘿一笑,“只要稍微簡單的收拾一下,那就都是新米啊!”

呂智沒說話,皮猴子輕輕咳嗽兩聲兒。

“咳咳~~~”梁重也跟著清清嗓子,“這個,是吧,肯定是沒有新米好,但也不至於太差,在這個價格上,我梁家吃個虧,咱們就按陳米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皮猴子又咳嗽兩聲,心想,這梁公子可真是會做買賣,照他的意思,那稻穀皮子竟也是要作價的?

“哈哈,那就再說,再說吧。”梁重聳聳肩,沒再多說,只是看向議價的陳有錢那邊。

事實上,梁重話裡話外不斷提到梁家,這可不是沒有意味的。

呂智也大概聽出來了,這不是梁重的本意,但他又不得不說,說來說去,這就是世家大族的作風,一切為了家族利益。

說起來也不難理解,因為再生稻和兩季稻技術的出現,使得大越糧食的產量可以預見的暴增。

梁家呢,作為產糧和儲糧大戶,在不想耗費巨資建造新糧倉的情況下,只能是想著儘量把存貨先清一清,到時候好換成年頭更新的。

哎,說起來也是巧了,呂智也正想把銀庫裡的銀子清一清,能換成糧食自然是最好的,與梁家算是一拍即合。

這大概就叫因緣際會吧,巧合裡面也是有因果的,並不能單純的歸結為運氣好。

…………

“皮猴子,你去。”呂智也看向陳有錢,然後歪了歪脖子,“順便再探探稻穀的底價,要是價格合適,咱們就多買點兒。”

皮猴子很有信心把價格談到位,他直接問道,“多多少?”

呂智沉吟片刻,一握拳頭,“自然是……多多益善。”

“那小的就明白了。”皮猴子拱拱手,趕將過去幫助陳有錢一起與梁管家唇槍舌戰,勢必要多多砍價。

…………

“郡馬爺,這裡氣味不好,不如咱們出去喝杯茶?”

梁重也替家族說話了,呂智面子也給了,這就算是完成任務了,接下來兩人就可以單純的以朋友的身份喝茶聊天了。

呂智也是面色輕鬆,大手一揮,“那還不趕緊的?走起!”

“走起?”梁重輕笑一聲,“又是郡馬爺創造的詞彙嗎?”

吐槽一句,他就跟在呂智身後,兩人一起離去。

說起來,呂智平時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外面,甚至就連在王宮裡,在越王面前,他都時常會“創造”出一些新鮮詞彙。

而這些詞彙越王聽了之後就會跟著學,跟著說,三位大學士亦然,就連六部尚書也不例外。

有句話說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源於呂智之口的這些詞彙,它就漸漸的就傳播開來,還隱隱成為了一種“潮流”,甚至已經有人在做語錄了。

…………

“梁大哥,來~~~”呂智以茶代酒,敬了梁重一杯。

“不敢,不敢。”話雖這麼說,梁重還是樂呵呵的飲下,有一說一,因為實驗田的緣故,兩人的私交還算不錯。

“梁大哥,我看那糧倉不小,怕是儲存了不少糧食吧。”喝茶聊天,有喝就得有聊嘛。

“確實不少,或者說是很多。”梁重斟酌一二,笑著說道,“哈哈,不過我們也是在響應朝廷的號召嘛,我這麼說沒錯吧?”

“沒錯,是響應號召。”呂智嘴角微微抖動,總感覺這些話從梁重嘴裡說出來,有那麼一些怪異。

沒有銷售壓力,梁重的話匣子就開啟了,“郡馬爺,不知道你可聽過馬尚書的《稻米論》?”

戶部主管錢糧,種地可是大頭,馬尚書自然是行家裡手,但這個《稻米論》呂智確實沒聽過,“不曾聽過。”

梁重點點頭,這就開始講解,“說是:豐年不者,四年不位,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呂智聽著耳熟,應該是在哪裡聽到過,而且這話的意思也不難理解。

這就是說啊,如果糧食沒有超過九年的儲存量,那就說明儲糧不足;

如果朝廷的儲糧都不夠六年用的,那就比較危急了;

而如果連三年的儲糧都沒有,那就國將不國,不能再稱之為國家了。

呂智這一琢磨,梁重說的不錯,梁家還真是在相應朝廷的號召。

當然了,這有些詭辯的意思,就算沒有這《稻米論》,梁家也一樣會大屯特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