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凡一幹七人沿著琵琶船前甲板的右側開始探索,所謂琵琶船隻是對這艘船形狀的一種統稱,因為船隻的形狀如同一隻琵琶所以叫琵琶船。

前甲板雖然是面積最小的但是憑藉著他們手裡的狼眼手電也不過是管中窺豹一般,一路而去也無特別的事情發生,圍繞著前甲板走了一圈之後,沒有任何的東西在前甲板。

船隻的前甲板一般只有船舵室,當甲板找了一圈沒有任何東西來證明這艘古怪的巨船的時候,七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船舵室內。

古代船隻的船舵室一般都在船頭,這樣能有更寬闊的視野,船舵都是露天,舵手一般會輪流掌舵。華夏古代的船隻基本是靠帆做動力。大型的船隻可能會有一個尾舵,來協助整個船隻的方向控制。

他們眼前的船舵室大概有一層樓高,左手邊有一排樓梯上舵手位置,船舵室一樓的船艙門有鐵條成井字型給澆灌死。

炸雷朝船舵室內瞄了一眼,裡面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就在準備回頭的時候,突然感覺有一個黑影在船舵室裡的艙門上忽現了一下。

也是嚇的炸雷往後一推一個踉蹌給絆倒在了甲板上,這一跌倒是發現了在他跟前有一個正方形同樣用鐵條澆築死的井字型架子,將一個通往船身底艙的通道口給堵得嚴嚴實實的。

眾人也半蹲著看了下,全都用強光電筒朝底艙裡照去,正方形的通道有一排樓梯朝下,再下去也是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

彩雲看著下面說道:“這裡是不是通往下面的?”

沈一凡站了起來朝甲板的後方看了一眼說道:“應該是的。古代大型船隻這樣的通道會有好幾個,我們現在處於船隻的前甲板,中間應該也有一個,後甲板也會有一個。”

方子在一旁說道:“按照我們現在對這古船的瞭解,這艘古船的規模有點像鄭和寶船,但是有和鄭和寶船有所不同。”

沈一凡將電筒朝著中間的甲板照了一下,說道:“走!我們去中間看看。”

話語剛落大家準備起身離開的時候,就聽到船舵室內突然傳出一陣劇烈的撞擊聲,如同有人在用身體撞擊船舵艙內的門一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本就空洞的地方出了一些潺潺流水的聲音之外,就沒有其他聲音,空間的巨大是的整個撞擊聲格外的刺耳和驚心動魄。

這幾百年前的古船裡還能有活物,眾人聽到這個聲音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腦子裡全都“嗡”一聲,一根弦直接繃到極限,全都端著魚叉槍對準了船舵艙門口。

古船的艙門上為了防止海水倒灌會做實心門,因為當時還沒有玻璃,為了保證艙內的密封性,門全都是實心的。但是他們所處的古船確實一同,艙門上有一個小半米的長寬的正方形,同樣用鐵條澆築看似有些像是牢門。

颱風用電筒朝裡面照了一下,但是什麼也沒有可那動人心魄的撞擊聲還是在持續著。

彩雲在一旁說道:“聽說很多古船都會用活人祭船,這會不會是祭船的亡靈?”

沈一凡看了一眼彩雲,咽了下口水端著魚叉槍慢慢走了過去,來到船舵艙門口,本想用一根冷焰火丟進去看個明白。

沒想冷焰火剛一扔,就艙門口彈了回來,沈一凡在細細一看才放心,那小半米的正方形的艙門窗上除了井字型鐵條之外,居然還有一層薄的如同一張透明塑料薄膜一般的東西,用手一碰堅硬無比,感覺就是一層玻璃。

沈一凡這回可是完全懵了,明朝萬曆年間的古代大船上居然有玻璃?這一點確實是始料未及的,但是再細細一看有不像玻璃,透光性不強很像是一種被打磨過的晶體礦石。

沿著艙門窗戶上的那層晶體礦石看去裡面似乎有水平晃動,沈一凡感確定這裡面應該是有水的,但是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最為奇怪的是當沈一凡靠近艙門那撞擊聲居然就沒有了。

馬達就跟在沈一凡的後面,他拍了下沈一凡的肩膀朝頭頂指了一下,沈一凡隨著馬達指去方向一看,也是明白了為何船舵艙內會有水的緣故。

原來他們所在的巨大空間本就是如同一個磚頭砌成的蒙古包一般,因為常年水壓導致拱頂有些部位已經開始滲水。正好有一條細微的水柱在船舵艙的上方,如果沒有猜錯船舵艙上裡的水就是從上面灌入的。

沈一凡等人本就感嘆這裡工程可謂是鬼斧神工,巨大的空間能在湖底修葺出如此巨大規模的建造,雖然看似很是普通就如同一個墳包一般,但是依靠當時的科技和工藝

能造出如此的工程也屬於是很了不起了。而且這個工程的質量完全沒有問題,經歷百年之後,拱頂也只有基礎出現滲水情況,有些滲水處還是因為周邊植物根鬚向下衍生導致的。

船舵艙上面的一處滲水點潺潺流水如同一條細線,至於為何會進入船舵艙內,還需要到掌舵處看了方才知曉。

沈一凡獨自一人慢慢的走上掌舵平臺,這才發現掌舵平臺上有一處被水滴滴穿如同黃豆般大小的孔洞,細線般的水流直接進入了船舵艙內,水流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日久天長下來,竟然也將此船舵艙內全部注滿了。

沈一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工藝和指揮,這船舵艙的密封效能放到現在技術也是一流。

沈一凡單瞄了一隻眼睛朝那個黃豆般大小的孔洞看去,裡面還是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但是似乎能聽到船舵艙內有划水的聲音,他想也沒想直接折亮一根熒光棒朝裡面扔去,結果船舵艙內如同煮沸的開水一般,激起一陣水花,他能清楚看到無數巴掌大小的魚正在拱著那根熒光棒,很快熒光棒就被魚群給撕咬的沒有亮光,熒光液體隨著水流起起伏伏。

沈一凡還沒有看清是怎麼回事,就聽得腳下又傳來了巨大的撞擊聲,他也是驚嚇一條,往後退了一步,而撞擊聲側跟隨著沈一凡腳步,一次次出現。

沈一凡此時已經明白這撞擊聲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撞擊聲是有船舵艙內水中的魚發出的,這些魚會直接撞擊船舵艙的艙門和牆壁,但是不知道船舵艙內究竟是什麼魚,會如此兇猛,還有既然船舵長是全封閉的,那些魚又是這樣進去的呢?

沈一凡走了下來將看到的事情和大家一說,大家才算是松了口氣,眾人朝著甲板的中間而去。一路上都在討論,那些魚是如何進入船舵艙內的?單憑一個黃豆大小的孔洞,是不能進入如此大的魚的?

閒聊之中大家已經沿著船舷來到了船隻的中段,中段的面積比前甲板要大上很多,船舷兩邊是大口徑的水神跑,這種古代大炮,口徑要比明朝時期的紅衣大炮要大,炮身已經生鏽的泛出了銅綠鏽跡,邊上還放著幾箱鐵彈圓球炮彈,上面也是蓋著一層厚厚的蜘蛛網。

中甲板同樣有三個一米長寬正方形的入口,上面同樣被鐵條澆築死,單憑他們七人的力量根本憾之不動。

大家圍著一個入口朝裡面看去,七道強光電筒的光柱在裡面晃動不停,同樣也只能看到一排樓梯下面還是看不到什麼,只能聽到一些流水的聲,聲音也是不大。

此時三牛警覺的將電筒朝四周照了一下,跑到船舷又將電筒朝下面照去,大家看的有些奇怪全都看著他的古怪舉動。

方子問道:“你這是在幹嗎?”

三牛說道:“我有種不好的感覺,好像有一種巨大的威脅在慢慢逼近。”

沈一凡一聽立即讓炸雷又打出一顆照明彈,炸雷有些不太願意嘴裡嘀咕:“就三顆了。”

彩雲朝他瞪了一眼,炸雷吐吐舌頭朝空中又射了一顆照明彈,七個人朝各方向看去,沒有任何異常,唯一讓他們不懂的是,第一顆照明彈看到的是他們身處的古代巨船是在一個磚瓦砌成如同蒙古包一般的巨大古代建築中,但是這次看到的是船隻的兩邊,全都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如同溶洞一般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岩石而去綿綿看不清,那些天然形成的溶洞究竟有多大。

這點大家倒也沒有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身處的空間實在是太大了,一次性想將整個空間全部一目瞭然確實不太可能。

眾人也沒有當回事,還是繼續沿著中甲板繼續探索,有限的光源讓原本可以在十幾分鍾之內完成的事情,他們耗費將近一個小時,當將中部甲板探索完畢之後,大家才真正意識到這船究竟有多大,七個人在甲板上不敢把距離拉的太遠,因為當他們相距十米時候強光電筒的光亮已經看不清前面人的背影。

中部甲板沒有特別之處,除了桅杆和一些古代船隻應該有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唯一讓他們不解的是整艘船上的甲板入口為何都要用鐵條澆築死。包括甲板上的船艙艙門都是一樣。

當他們沿著船舷來到後甲板的時候,看到一隻巨大的鐵籠子,籠子有三米多高全是用粗大的鐵條鍛造而成,而唯一不同的是後甲板的主艙的門居然沒有用鐵條澆築死。

一扇如同嶄新的艙門就這樣呈現在大家眼前,反而讓他們七個人覺得事有蹊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

怎麼回事?

颱風在一旁解釋道:“古代這種大船都是出海遠洋的,船尾有這樣的大籠子可能是為了捕捉海里的大魚。”

沈一凡則認為颱風這個解釋有些牽強,可是也不知道還有其他用處,他說:“現在的船隻有一些潛水籠,古代會不會也是將這種東西作為進入海底來保護他們的。”

話語還沒有說完就看見三牛和方子已經端著魚叉槍來到主艙門口,兩人朝裡面丟進去一顆冷焰火,過了一會兩人朝他們打了一個安全的手勢。

主艙一般是船長休息和辦公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船長室,一般要瞭解一艘船的歷史和背景資料都能在船長室裡找到。

自從華夏雕木成舟到現在萬噸巨輪遠航海外,華夏的航海和造船的歷史已過千年了,自海上絲綢之路出現之後,古代大型商船遠航重洋,就開始有了船長筆記的制度,這種制度一直延續至今,世界各地都在使用。

沈一凡認為如果要瞭解他們腳下這艘古代巨船的背景和資料,必須去船長室看看,可能會找到一點他們想要的資料之類的。

其實他們眼前的船長室非常的巨大,呈現為一個半圓形,將後甲板船尾的一塊全部佔據,高度估計有現在的五層樓之高,船長室門前除了那個三米多高的鐵籠子之外,還能看到一些青銅鼎器。

炸雷看了下這些鼎器之後,脫口而出:“奇怪!這些鼎都是商周時期的。”

沈一凡看了一眼發現鼎器的排列有些奇怪,細細一數一共有六隻青銅鼎,而中間那個青銅鼎最大,足有三人多高,周圍的鼎器要稍微小一點,但是也要二人多高。周圍五個青銅鼎分五個方位將中間大鼎圍著,有些像祭祀用的場所。

青銅鼎在古代是祭祀中最為重要的禮器之一,據說周文王開創大周立國之時,岐山祭天用一百零八鼎器祭祀,分別為代表天上一百零八星宿。

眼前的六個青銅鼎應該也是祭祀所用,看鼎器擺放的位置應該是五行歸一的風水擺位,但是有一件事情沈一凡不明白,在這裡擺一個五行歸一的風水祭祀位,有何意義?

五行歸一盛行於唐朝鼎盛之年,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晚期,有“金木水火土,五位歸一位”之說,據說是唐朝風水大師李淳風從道中悟化而出。古人將五行為萬物永珍之代表,道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陰陽,陰陽生萬物,而萬物有歸為一。”

古人信奉陰陽說,認為天地萬物都存在陰陽兩面,既然有生便是有死,既然有死便是有生。五行歸一之法就是將一化為萬物,萬物有成一。一生萬物,萬物歸一,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唐朝李淳風和袁天罡的推碑圖第一頁就是兩個圓環,一陰一陽,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五行歸一之法一般用於祭祀活動,但是不太會用於墓葬環節之中,因為古人對生死參悟是很特別的,五行歸一有一種崇拜開始既是結束,結束既是新生的理論,而在明朝早期對生死概念,是生如生,死如死,生者為重,死者為輕。所以明朝早期很少有厚葬之風。

以前有一群盜墓賊盜發了一個明朝王爺的墓葬,進去一看除了一些陶陶罐罐的再也沒有其他陪葬的東西,可謂是清貧到了極點。

這也是和明朝早期的風氣有關,明朝開國王帝朱元璋對貪官汙吏是從不手軟,基本都斬首示眾有些更是誅滅九族,此風氣一直延續好幾代國君。

朱棣繼位之後,更是對貪贓枉法的官員嚴苛酷刑,建立檢校制度,所以當時的王公貴族,一品大員都不敢中飽私囊,也就沒有很雄厚的財力來為自己百年以後的陵墓新增值錢的陪葬品。

而他們眼前的一切又和當時風氣有所不同,這讓沈一凡等人有些摸不著北。

就在沈一凡對眼前的祭器生存疑慮的時候,方子和炸雷兩人已經走到了中間最大的青銅鼎器跟前。

炸雷說道:“我說吧!這鼎器必定是周朝留下的東西。”

方子看了看青銅鼎用手一摸,說道:“還真有你的。”說著朝沈一凡揮揮手說道:“凡哥,這上面的銘文你一定感興趣。”

沈一凡一聽連忙跑過去一看嘴裡驚叫道:“天國魔符!”

“天國魔符?”馬達和三牛聽到之後也來到最大的青銅鼎邊一看,果然上面的銘文和他們看見過的魔符玉璧的符號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上面出現很多他們沒有見過的符號。

馬達非常興奮的說道:“看來我們和玄武謎葬更近一些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