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些事,她並不打算告訴自家孃親,譬如,有下人要求個什麼小事,又不想驚擾了黃大夫人,就會求到她的跟前來,拐著彎兒找齊總管幫忙,即是幫忙,這跑路辛苦費總要撈上一些的。

劉小蘭深知自家孃老子的性子,自不會告訴她有這麼一條財路。

劉齊氏聽到這兒,心頭無名火直冒,伸手用力一拍劉小蘭的後背,罵道:“我怎麼教出你這麼個蠢東西來,我都說了,你小舅媽瞧不上你,才把你的親事給算計了,把你弄進黃府,她在那裡盯著,你又哪敢真的在她眼皮子底下做些什麼。”

劉齊氏的嫂子管不住自己兒子的下面,便想著一手遮天,總好過將來在外頭鬧出醜事來。

不得不說,劉齊氏的嫂子一箭雙鵰了,即能遮醜,又能把劉小蘭拿捏住,任劉小蘭百般折騰,都逃不過她的手掌心。

“她若真的是好心,又怎會把你說給那個病秧子,娘最先都沒想到這一點,只聽說黃三少爺身子骨稍微弱了點,哪裡曾想到竟弱成這般樣子,成日裡的三病五災的,可憐我兒你獨守空房。”

劉小蘭很想說,她在那府過得快活著呢,她夫君不行,可她表哥很威猛啊!

“娘,我知道了,舅媽那處,我會避著她點。”

她也是個精覺的,這話裡只說避著她的舅媽,可沒說要避著她的那相好——親表哥!

“娘,您捨得把這根碧玉簪子也拿出來?我覺得您戴這個最好看了,我府裡的老夫人便是愛戴碧玉簪子,再拿了根黃花梨龍頭柺杖,遠遠瞧著,就像個老封君,旁人見了,哪個不誇讚!”

劉齊氏被她這般一鬨,心裡又舒坦了不少,到底心疼麼閨女,從裡頭扒拉了一下,挑了幾支不怎麼值錢,但瞧著還算精緻的珠釵,都一一給了劉小蘭。

“你在那府行事都要多瞧多想,手頭上的銀子只怕打賞都不夠,這幾隻珠釵當初是主子賞給我的,留了這麼些年,本來是想給你的,你今兒三朝回門,不如一併拿了去。”

劉小蘭一點都不嫌棄,歡天喜地的接了拿帕子仔細包好揣進懷裡,她覺得這事兒,還是不要叫那兩位利害嫂嫂瞧見才好。

她又見劉齊氏把家裡唯一的地契拿出來,問道:“娘,你真的要拿田地抵給她們?”

劉齊氏老臉一垮,說道:“哼,不過是幾畝良田,就這三十裡村也值不了幾個錢,免強湊個數吧!對了,你身上帶了多少銀子,先借些給娘用用。”

“娘,我哪有什麼銀子,罷了,罷了,閨女就是沒錢賞人,被人笑話也認了,身上還有五兩散碎銀子,本想著等我走時都留了給娘用的。”劉小蘭咬咬牙,很不舍的從懷裡掏出那五兩銀子。

要不是看在自家孃親給了她珠釵的份上,只怕她一毛不拔。

五兩銀子也是銀子,能添個小窟窿。

她把自己的頭面還有那些銀票,以及三十裡村當時留給老兩口的三畝並當時分給劉旺貴的七畝良田,當初立契約時,劉齊氏把本該給劉旺貴七畝寫在了自己的名下。

十畝良田值五十兩,再加上劉喜貴給她的二百三十兩,她得留下些防身,加上劉小蘭剛才給的五兩,只取二百一十兩,她的首飾頭面值個百來兩,如此一來,就有三百六十兩,離劉稻香所言的四百四十兩,還差八十兩的缺口。

劉齊氏抱著這一堆東西去了堂屋,此時,那些鄰居們走得差不多了,只剩李三嬸帶著李翠花在一旁等著。

她看見劉稻香就沒有好眼色,這個挨千刀的,她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會有這麼個討人嫌,時不時給她添堵的養孫女,真是生來討債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旺貴啊,你幫娘點點,看數目對不對,娘的老底子都在這裡了,可憐我這個老婆子,為了兒女操勞了大輩子,最後卻是落得個無銀無財不說,還不定能還得清呢。”

劉旺貴聞言也不知怎麼想的,只是臉色平靜的幫劉齊氏把東西清點了一下。

“娘,一共三百六十兩,還差八十兩,不如這樣吧,正好咱家四兄妹一個平分個這裡頭有七畝良田本該是我的,咱村的良田五兩一畝,值個三十五兩,剩下的八十兩,小蘭嫁出去了,只需出十兩,大哥和二哥各出三十五兩,她在家就不用單獨跑一趟,大哥那裡,由我去說好了,二弟那裡打發個人去說一聲,想來是樂意掏這錢的。”

劉旺貴本不想接下這爛攤子,可他瞧著自家娘從頭到腳那素淨的樣子,便知她是真的掏盡了老底子。

劉齊氏聞言,早知能如此解決,當初就不該把這些東西全拿出來,最起碼她還能多截些留在手中。

“娘,這帳這樣算可不對,我先前已經給了您五兩了。”劉小蘭一聽自己還要出十兩,肯定不幹了。

劉齊氏本想說,她給的幾隻珠釵再不值錢,也不止那五兩,只是她還不曾想好怎麼說,劉小蘭已一臉委屈地說道:“四哥,你又不是不知,我當時出嫁並沒什麼嫁妝,便是買了點良田也要到來年才能有出息。”

她這話實則是說給自家孃親聽的。

劉齊氏一想到她的難處,說道:“是沒錯,你妹妹先前在屋裡給了我五兩,就是那個繡了白玉蘭花的紅荷包。”她朝一個做工還算精緻的錢包指了指。

劉旺貴也看到了,心想,這荷包肯定不是自家親孃老子這把年紀能用的,那只能是他這個不要臉的小妹的了。

“即如此,那你再出五兩好了,剩下的七十五兩,就由大哥和二個平攤,如此一來,誰也別吃虧。”

劉旺貴有自己的私心,他認為自己的良田每年出息不少,雖然少出五兩銀子,實則,比兩個兄長虧太多。

張桂花與劉稻香對此無異議,反正只要錢到手了就行。

劉旺貴見沒人反對,便使了小廝去尋劉仁貴,不過,來的卻是劉智財。

他見到張桂花與劉稻香到是喚得親熱,對於劉齊氏是不鹹不淡,規矩沒有錯的地兒,就是讓人覺得他並不樂意見到劉齊氏。

劉齊氏還沒開始找茬子,那邊劉旺貴已開口把事情經過說了,又說重點說了自己出了七畝良田的地契,實際上吃大虧的是他。

劉智財對此並無異議,他只想趕緊把這事兒結了,過了年,帶著弟弟去青州城唸書。

“四叔,侄兒這就叫人送銀子過來,一會兒,侄兒就不過來了。”他又轉頭對劉稻香說:“稻香妹子,這事兒就拜託你了,還請幫忙把契書寫仔細點,我家是出了這筆錢的。”

劉稻香笑眯眯地應答了,她知,劉智財這是怕劉齊氏日後反水,不承認這筆錢是他家出的。

劉智財又道,他回家去取錢時,會順道請了鎮長及村裡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做證人。

劉稻香應下,讓他只管去。

劉智財辦事十分迅速,不時,黃金叼著個九火銅菸斗來了,而此時,劉旺貴也取了三十七兩白銀出來,沒錯,他讓劉智財少出了一兩。

劉稻香猜,劉旺貴是想與劉智財修好,都是舉人身份,而劉智財年紀才不過十五歲,前途一片光明,劉旺貴這才做了這個順水人情。

黃金辦事很麻利,待老人們都聚齊時,劉旺貴已經把契書寫好,一式三份,一份歸劉齊氏,一份歸劉稻香家,還有一份歸黃金這個鎮長保管。

張桂花白得了這四百多兩東西,喜出望外。

出了老宅的大門,便邀請李三嬸一家與鎮長黃金一家去她家吃晚飯。

李三嬸想著好久不曾與張桂花嘮叨了,自然要去的,黃金這老頭子想著,左右以後是兒子的親家,又本來關係十分好,去她家吃飯也沒啥。

下晌的時候,劉稻香正在廚房裡安排晚上的菜式,聽得春嬌這耳報神來稟,說是老宅的那位老婆子給氣病了。

劉稻香頓時笑得眉眼彎彎,轉而告之管廚房的薛大嬸,晚飯多煮些,她們一家子晚上怕都要多吃上兩碗飯。

劉齊氏痛苦了,她們一家子便快樂了!

臘月二十一,翌日清晨,外頭陰沉沉的,寒風呼嘯而過。

屋內,飯桌邊碳盆燒得紅旺旺,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過早飯,張桂花拿帕子仔細的給雙胞胎兒子擦了嘴,笑道:“二閨女,娘上回欠你的那一千兩銀子一直不曾給你,今兒已是臘月二十一,都說欠債不過年,我把那一千兩銀票還給你。”

劉稻香本想說自個兒不缺銀子使,張桂花又開口道:“家中如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日子過得也還算舒坦,再加上家中餵雞養豬,還有那紅薯粉生意,你們姐妹仨都嚷著要自己置辦嫁妝,更是不需我多費銀錢,家中置辦的家業,往後怕是要給兩個小的,娘,自不可能會拿了你的用。”

張桂花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她,這反而讓劉稻香無法拒絕。

“娘即然這麼說,我若再拒絕豈不矯情了,往後你再缺銀子,只管與閨女說。”

劉春香在一邊跟著嚷嚷:“娘,還有我呢,還有我呢,上回姐姐們拉扯了我一把,終於把小舅舅交待的任務完了,一轉手,嘻嘻,我可是攢了一千兩呢,除掉還給兩個姐的,加上我今年的月例,足足有九百兩。”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