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恭今年剛剛而立之年,身高七尺三寸,方面大耳,眉若潑墨,眼若點漆,一部絡腮鬍為其平添了幾許英氣。

賴恭出身零陵大族賴氏,乃是賴叔潁國君第七十三代孫,其家族之源遠流長,可見一斑。

其為人才器不凡,乃是零陵名士,名著荊南。劉表入主荊州後,四處徵辟地方名士,賴恭亦在其中,如今任刺史部從事一職,今日難得休沐在家。

對於襄陽傳得滿城風雨的劉仲達,一開始他並沒有和妹妹的季叔,曾做過他弟子的劉景聯絡在一起,雖然劉景也叫劉仲達。

在他的印象裡,劉景就是一個不學無術之徒,如何能寫出被邯鄲淳、梁鵠推崇的書法?如何能作出《勸農》、《停雲》這樣廣受南北士人好評的詩來?

直到他有一次當面詢問治中鄧羲,得知字帖是從族兄鄧攸處所得,劉仲達乃是其“愛婿”也。

賴恭是知道劉景和鄧氏女郎指腹婚一事的,這時才終於意識到兩個劉仲達是同一人。

此事對賴恭造成了極大衝擊,哪怕事實擺在面前,也難以接受,最後他給胞妹賴慈和劉景各寫了一封信,試圖一探究竟。

如今,劉景的回信便在手中,紙上所寫之字宛如宮殿廟宇,氣勢堂皇,凜然有威,和襄陽流傳甚廣的劉仲達字帖如出一轍,甚至更勝一籌。畢竟如今其字帖皆為轉摹,哪及真人手書。

二者確為同一人,賴恭心底最後一絲疑慮也已煙消雲散。

令他茫然不解的是,信中的劉景沉著穩重、謙虛有禮、才華出眾、志向遠大……和他印象中的劉景全無半點相似之處。

透過胞妹的親筆書信,劉景歸鄉以來事無巨細盡皆呈現於眼前,變化之大可謂天差地別,若不是瞭解胞妹的為人,賴恭怕是會誤以為胞妹在故意吹捧劉景。

從前子路整日聆聽孔子教誨,亦難改心性,而劉景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令自己整個人脫胎換骨,想不通、想不通啊!

一名頭戴蒼巾的奴僕走進來稟報道:“主人,潘承明到了。”

“快快有請。”賴恭立刻回過神來,出門相迎。

潘濬約弱冠之年,身量中等,相貌堂堂,其頭戴黑紗小冠,身穿褐色卷草紋錦袍,行走之間,大袖飄飄,甚有風度。

“承明,你可是有一段時間沒來我這裡了。”賴恭跨出房門,拉著潘濬的手說道。

兩人一個是零陵郡人,一個是武陵郡人,皆屬於荊南地區,算是半個同鄉。

潘濬爽朗一笑道:“賴君為刺史部從事,公務繁忙,在下怎敢冒然打擾。不知賴君喚在下前來所為何事?”兩人並無深交,因此賴恭此次找他,必是有事。

賴恭邀潘濬入座,說道:“我前時與劉仲達通訊,他在回信時捎回十卷書,託我歸還於你,這是劉仲達給你的信。”

潘濬恍然大悟,接過信件,賴恭又道:“我素知承明與劉仲達相友善,只是沒想到你竟然會將宋仲子的《周易注》借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下亦是憐他家裡遭逢大變,日後多半難以重回襄陽,這才將宋師的《周易注》借給他,希望他就算留在家鄉,也能堅持學業。”言訖,潘濬開啟信件,一看之下,頓時愣在當場。

賴恭不禁大笑道:“承明恐怕也沒想到吧?如今襄陽傳得沸沸揚揚的劉仲達,正是此子。”

潘濬心裡受到的震動不比賴恭少,甚至猶有過之,兩年的朝夕相處,他自問頗為瞭解劉景,可現在看來,他一點都不瞭解。

…………

襄陽城南有峴山,從峴山一直到宜城百餘里間,蔡氏、蒯氏、龐氏、習氏、楊氏、馬氏、向氏等士族豪家皆居住於此。

漢末以來,有卿、士、刺史、兩千石數十人,朱轅駢耀,華蓋接陰,會於山下,因名冠蓋山,敕縣號為冠蓋裡。

頭戴綸巾,身穿廣袖儒服的諸葛亮今日便隻身來到峴山以南,沔水之上的魚梁洲,此洲上生活著龐氏一族的龐德公一家。

諸葛玄抵達襄陽不久,便將兩位侄女分別嫁給蒯氏、龐氏子弟。諸葛亮來魚梁洲,名義上是探望小姐及姐夫龐山民,實際卻是為見姐夫龐山民之父龐德公。

龐德公乃是荊州首屈一指的名士,但他為人不慕名利,一心隱居峴山沔水之上,從不進城,親自躬耕田裡,夫妻相敬如賓,休止則正巾端坐,琴書自娛。

劉表屢次徵辟不行,乃至親自去請,都不能令龐德公屈服,最後劉表只能嘆氣而歸。

龐德公既有清名,又有識人之鑑,諸葛亮非常希望能夠得到他的看重,藉著看望小姐之名,三天兩頭往龐家跑,拜於龐德公床下,而龐德公也從來不制止。

諸葛亮輕車熟路的走進龐家大門,徑直來到堂中拜見龐德公,卻發現龐德公正在和一個濃眉掀鼻,黑麵樸鈍的少年談話。

此少年名叫龐統,字士元,今年十七歲,乃是龐德公從子。

龐德公面容嚴俊,髯須精美,端坐於床上,神情肅如,與之相比,龐統的樣貌不免有些相形見絀。

不過諸葛亮並沒有以貌取人,《易傳》曰:“有貌無實,佞人也;有實無貌,道人也。”龐統就是一位其貌不揚,卻有才能的有道之人,只是受限於年齡,尚不被世人所知。畢竟像劉景、王粲這樣的少年得意者,放眼天下亦是屈指可數。

“孔明,你來了……”龐統望見諸葛亮到來,頓時起身迎接。

龐德公則安然的坐於床上,衝諸葛亮微微頷首。

“龐公……”諸葛亮進門,當先拜見龐德公,而後與龐統見禮。

龐統不等諸葛亮就坐,便迫不及待地道:“孔明,你聽說了沒有,天子已至弘農華陰。”

諸葛亮神情振奮,頷首道:“已經有所耳聞。”

“果然如那劉仲達所言!”龐統神色複雜的嘆道。他與諸葛亮結交以來,後者常常會提到劉仲達之名,他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對於諸葛亮如此推崇劉仲達,龐統本來還有些不服氣,而今看來,倒是自己夜郎自大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