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璽書一至,劉景從今以後再也不是劉表、張津口中的私署零陵太守,而是正式獲得國家承認,董督荊南四郡的安遠將軍。

劉景一時間歸心似箭,眼下已是十二月中旬,加之劉宗已佔領鬱林郡治布山,南方的軍事行動將暫時告一段落,劉景收到天子璽書的次日,便拔營北返。

沿途郡縣吏民顯然也知道了劉景封侯拜將,總領荊南的訊息,相比於之前,更顯恭順。

七八日後,劉景重返泉陵,他下船後,第一時間入城看望馬周。他離開泉陵南下時,馬周已昏迷數日,始終不見轉醒,劉景心中不禁有些悲觀,所幸不久之後,馬周就醒了過來。眾醫皆嘆其毅力驚人,這樣嚴重的傷勢,換成其他人早就一命嗚呼了。

“子謹……”劉景徐步走進寢室,便看到馬周倚靠床榻,翻閱書卷,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治療,他已經恢復不少,只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臉色略差。

“劉君……”馬周急忙放下書,他左足傷重,難以起身相迎,只得正對劉景,以軍禮肅拜。

劉景快步上前,扶著馬周,讓他重新躺下:“子謹你腳部有傷,不必多禮,快些躺好。”接著劉景坐到床榻邊,拉著馬周的手,問道:“子謹,你的傷勢如何了?”

“好多了。”馬周一臉暗淡地回道。他已從軍醫那裡知道,自己左足即便傷愈,也難以恢復如初,也就是說,他成了跛子。

劉景輕輕拍了拍馬周以示安慰,看到床邊的書籍,轉移話題道:“子謹你在看什麼書?”馬周、蔡升昔日混跡於臨湘市井時,大字不識一個,後來二人在劉景的勸導下,才開始發奮讀書。

“《左傳》。”馬周說道,“劉君想必也知道,我是個閒不住的性子,負傷以來,整日躺在床榻,只好看些書打發時間。”

劉景頷首道:“《左傳》好,這些年來,我讀了不下十遍,然而每次再看,仍舊有所得。”

馬周皺著亂眉道:“《左傳》雖為經典,可裡面人物太多,文字也比較晦澀難懂,我看得雲裡霧裡,很是吃力。”

劉景笑道:“我家中有大儒賈逹註解的《左傳解詁》,待回到臨湘,我讓人拿給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多謝劉君……”馬周先是謝道,接著又道:“對了,還未恭喜劉君,封侯拜將……只是馬週日後再不能為劉君前驅。”說到最後,馬周一臉苦悶。

劉景嘆息道:“若是沒有你們在前方捨生忘死,摧堅陷敵,我又怎麼會有今日的成就呢?”繼而又道:“子謹不必太過氣餒,當年我從兄劉(修)元德隨州裡征討南陽黃巾,痛失一臂,此後居家多年。我在請其出山時,曾對其言:‘昔日孫臏斷足,猶能縱橫天下,名垂青史。從兄何必介懷斷臂?’今日,我將這句話同樣贈與你,勉之。”

馬周嘆道:“大兄出身名門,熟讀兵法,並非粗鄙武夫,縱然斷臂,亦無影響,而我……”

劉景藉機道:“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缺點,何不以從兄為榜樣,從現在開始改變。”

馬周一臉茫然地問道:“劉君,我真的行嗎?”

“不試過,又怎知行不行。”為了讓馬周振作起來,劉景向他做出保證道:“等你傷愈,我會讓你繼續帶領原來的部曲。”

“劉君待我馬周,何其之厚。”馬周感動得熱淚盈眶。

劉景微笑道:“所以你要努力多讀書,日後統領部伍,為我掃平四方之敵,以作回報。”

“諾。”馬周重重應道。

劉景一直待了一個多時辰才離開,翌日,大軍啟程繼續北返,劉巴、蔣琬亦隨軍北上。

日後的安遠將軍府,將成為統治荊南四郡的中樞,歷史證明了,劉巴、蔣琬二人皆有宰相之才,劉景自然不可能繼續將他們留在零陵,安遠將軍府才是他們發揮才能的地方。

劉景之前曾和侄兒劉群說,預計會在正旦前歸來,不過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劉景在南邊多耽擱了一些時日,當他率領艦隊回到臨湘時,已是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正月初五。

劉景剛從船上下來,就看到迎接他的人群中站著一道熟悉的身影,他臉上不禁露出驚喜之色,立刻上前道:“大兄,你何時來的長沙?”

潘濬回道:“我於臘月二十八抵達臨湘。仲達,我以疾辭去州職,不及還家,便直接前來投奔你,不知你可願收留我?”

劉景大笑道:“不提你我私交,大兄乃荊楚首屈一指的才俊之士,我豈有不歡迎之理?”

潘濬朗笑道:“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劉景又與潘濬寒暄兩句,視線轉向劉瑍,他已經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長沙太守,按理來說當率領長沙眾吏,但他卻並沒有和長沙眾吏站在一處。他回到臨湘後,曾明確表示在劉景回來前,不會接任長沙太守,因此他目前仍以劉景的主記自居。

劉景攬住劉瑍的手臂,道:“文朗,此番你甘冒奇險,北上許都,代我向天子貢職請功,使我有了治理荊南四郡之名,真不知該如何感謝你才好。”

“我自己不是也撈到了長沙太守的好處嗎。”劉瑍開過玩笑後,和劉景解釋原委道:“此非我願也,我曾向荀令君推薦賴君,奈何為荀令君所拒,荀令君又舉薦我,我雖推辭,但別無繼任人選,最後只能答應。”

劉景含笑道:“荀令君素有識人之明,酷愛提攜才俊,其見到文朗風儀、才具皆超群拔俗,自然會生出提攜之心。”

劉瑍對荀彧亦是感到十分佩服,忍不住讚歎道:“荀令君真乃社稷重器也!我有生以來,見過的儒生士子,不計其數,無一人可與其比肩。”

劉景道:“我雖從未見過荀令君,亦知他乃國之股肱,只恨天各一方,無緣相見。”

劉瑍隨後肅容道:“仲達,你可知道,北方兩大諸侯,已經分出勝負了。官渡一役,袁本初敗了,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