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陵西數里有西山,高僅四五十丈,首南尾北,綿延數里,與奔騰不息的深水交相輝映。

夕陽下,張津及交州眾將立於西山峰頂,目光越過坦蕩如砥的田疇、越過城郭人稀的泉陵……定定地聚焦湘、深二水間。此刻湘、深水上,戰艦雲集,帆檣遮天,旌旗蔽日,鼓聲如雷,光耀川陸。

交州眾將見劉景軍兵船規模如此之盛,心下皆是一沉,面色分外凝重,此前被張津封官許願激起的戰意,不禁產生了動搖。

斥候之前曾有描述劉景軍的強大軍容,但張津認為,劉景只是虛張聲勢而已,其靠著收攏長沙殘兵敗將才有了立足之本,又僥倖得天時相助,擊敗劉表軍,實則兵力有限,極亦不過萬人。

然而現在眾人看到的劉景軍,明顯與張津之前所說不相符。

張津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是驚疑不定,劉景怎麼可能有如此實力?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他收編了劉表降軍。

念及於此,張津悔恨不已,他當初若沒中劉景的緩兵之計,而是火速領軍北上,說不定現在已全據零、桂,豈會像現在這樣,被擋在泉陵城下,進退維谷。

張津環顧左右,發覺眾將大受震懾,人心浮動,開口說道:“諸君勿慮,劉景小兒僅一郡一縣之地,麾下斷不可能有這麼多兵船,如果我所料不差,其必是畏懼我等兵鋒,冒險徵用劉表軍降卒,以壯聲勢。”

眾將聞言亦覺有理,心中稍定,張津再接再厲道:“諸君,劉景小兒以微寡之卒,御狐疑之眾,兵力雖多,虛有其表,怎及我等真正的虎狼之師?只要我等戮力同心,必可戰而勝之!”

眾將相視一眼,皆肅拜道:“願為使君驅使,討伐劉景,收復零、桂……”

“諸君努力……”張津注意力再度轉回湘、深水上,狹長的眼眸中,不覺流露出一抹深沉。

…………

劉景軍數以百計的兵船皆集於湘水北岸。守城歷來最忌死守,是以當日褚方、蔡升、習珍率兵趕至泉陵後,一分為二,蔡升、習珍進駐泉陵,接管城防,而褚方則自將千餘人,在湘水北岸別立一營,與泉陵成掎角之勢。

劉景從樓船下來,登上湘水北岸,發現迎接他的除了褚方,還有本該在泉陵城中的蔡升。

劉景並未在意蔡升的擅離職守,拉起他的手,說道:“張津舉一州之眾而來,懷吞併零、桂之心,雖不如劉景升,亦為荊南之大敵。我隱忍數月,招合部伍,積累軍實,然而直到出兵之際,心中猶無必勝把握……”

蔡升灑然一笑道:“劉君與張津素未謀面,只聞其聲勢,而不知其內實。張津據南州、擁大眾,看似強大,實際卻是庸人一個。以劉君之英勇明斷,用兵如神,當世無雙,敗之何難?”

劉景頷首笑道:“南下途中,聞宏超僅以數百兵,潛出地道逆襲,幾敗交州軍,我才知張津外強中乾,不足為懼。”

蔡升主動請戰道:“我同交州軍交戰日久,熟知其虛實,決戰時,劉君不妨用我為先登,我必斬下張津之首,獻於劉君。”

劉景含笑道:“此戰自少不了宏超之力。”

蔡升正要再開口,忽然看到一個頭戴赤幘繁冠,身著精美衣甲,滿臉湖海豪氣的人向他走來。蔡升雙目不由一凝,來人赫然便是甘寧甘興霸,當年他以劍術稱雄長沙,從無敵手,自以為憑此劍術,足可縱橫天下,誰知一出長沙,就慘敗於甘寧之手,這是他平生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敗績,令他至今難以釋懷。

他回到長沙,聽取了甘寧的建議,棄劍,轉習刀矛,武藝日益精進,如今已是與褚方、韓廣並駕齊驅的猛將,因此再次見到甘寧,心中不免升起較量之心。

當然,蔡升早已褪去當年好勇鬥狠的市井遊俠習氣,相比於單打獨鬥,他現在更傾向於沙場建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甘寧抱拳道:“蔡兄,別來無恙?”看著英姿挺特,意氣飛揚的蔡升,甘寧眼裡滿是羨慕。

論武,蔡升不及他,論文,兩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可四載過去,他在南陽蹉跎歲月,蔡升卻隨劉景崛起於荊南,北破劉表,南御張津,隱然楚國名將矣。

兩人際遇差別如此之大,只因劉景這位“伯樂”,昔周勃織薄、樊噲屠狗、灌嬰販繒、婁敬輓車,其等本是微賤之人、凡庸之徒,一遇高祖劉邦,立刻青雲直上,封侯拜將,成就功業。所幸甘寧雖遲一步,為時未晚。

“甘兄……”蔡升抱拳回禮道。“劉君素重甘兄之才,常言:‘甘興霸文武兼資,實乃天下一等一的豪傑,劉景升以凡人畜之,異日必為天下所笑。’今甘兄來投,劉君必委以重任。”

甘寧笑道:“劉君以伏波喻寧,寧雖駑鈍,亦希慕古人。劉君恢廓大略,同符高、世,素有興復漢室之心、澄清四海之志,寧日後自當竭盡所能,為劉君掃除群兇,清復天下,重振社稷。”

“恢廓大略,同符高、世?”劉景不禁瞥了甘寧一眼,這句話出自《東觀漢記》《馬援傳》。當年馬援作為隗囂使者,入京覲見光武帝,不僅留下“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亦留下“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由於當時劉秀已經稱帝,天下亦平復大半,馬援稱其同符高祖,並沒有什麼問題。而劉景現在僅為一郡太守,甘寧卻說他同符高祖、世祖,這就僭越了。

這話應也不是,駁也不是,劉景只得故作不聞,岔開話題,隨後在褚方的引領下進入營壘。

不久,劉景在中軍大帳內召集麾下眾將,計有桓彝、諸葛亮、徐庶、賴恭、於徵、劉宗、劉亮、褚方、蔡升、馬周、韓廣、阿僕、單日磾、區雄、區勝、甘寧、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二十餘人。

劉景正是靠著這些人,才得以控制數萬水步大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