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推行郡縣制,荊南地區僅有五縣而已,而耒陽便是其一,當時耒陽縣地域之廣,相當於現在的一郡。

時至今日,耒陽縣土即使大幅縮水,依舊堪稱大縣,不僅地域廣闊,人口亦多,早在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時,耒陽的戶數就超過了萬戶,是桂陽郡少有戶口破萬的大縣。不過耒陽更出名的,是治下有鐵、紙兩大堪稱暴利的產業,以富庶稱雄荊南。

這樣一塊大肥肉,作為荊南霸主的張羨早就想要將它據為其有了,只是耒陽令卻是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天子詔書除補。

張羨對荊南的統治力,可以無視荊州牧劉表的命令,但這卻不代表他可以無視天子的詔書,他若是敢任性妄為,不尊天子,他在荊南耕耘十數載,苦心積累的威信必將瞬間煙消雲散。

加上耒陽令為人還算知趣,張羨也就捏著鼻子忍了。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耒陽令是劉表治下江夏人,誰知道這個關鍵時期,他會不會響應劉表,從背後捅他一刀,張羨不敢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當桓階提出以其弟桓彝代之,張羨想也不想就同意了。長沙諸大族之中,要說誰最不會背叛他,唯有桓氏一族,不是桓氏對他多麼忠心,而是桓氏乃孫堅故吏,註定不會投靠劉表。

此時,馬周、褚方受劉景之命,突襲耒陽得手,耒陽大局已定,劉景即親率兵船,沿耒水而下,歷時兩日,抵達耒陽縣城。

耒陽縣城位於耒水西岸,耒陽在前漢、王莽及本朝時,都曾做過桂陽郡的郡治,是以除了縣城外,還有一座昔日郡之故城。

由於耒陽產鐵、產紙,商貿發達,耒水、淝江,足有十數個渡口,其中又以縣東郊耒水口岸最為繁忙。不過那是曾經,現今荊南局勢緊張,耒陽又剛剛經歷一場動盪,商賈早就跑光了。

桓彝與劉景並肩站在甲板上,看著甚為冷清的口岸,心情不禁略感沉重。他上任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想辦法恢復耒陽昔日的繁榮。但在如今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此事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岸上迎接兩人的不僅有馬周、褚方、劉亮等身披鎧甲之人,亦不乏高冠褒衣的縣中屬吏。

也不知道他們前來迎接是出自真心,還是被馬周等人逼迫,劉景猜測多半是後者。蓋因耒陽令任上並無大惡,張羨、桓彝屬於無故興兵,必然不得人心。

不過劉景倒是並不為桓彝感到擔心,他再怎麼說,也是和其兄桓階齊名的才傑之士,只是之前一直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區區一縣,絕對不可能難得住他。

船艦停好後,兩人相繼上岸,桓彝接受耒陽縣吏的拜見,劉景則與馬周、褚方、劉亮等親信匯合,馬周為他介紹身邊一人道:“劉君,這是耒陽鐵官令。”

“在下耒陽鐵官令黃橋,見過劉君。”黃橋躬身一揖,面對劉景,將自己的姿態擺得很低。他年紀在四十歲上下,也許是常年出入冶坊,面色黑中泛紅。

鐵官令品秩為六百石,其最高主管是九卿大司農,亦聽命於本地太守,和縣令長平級。

毫不客氣的說,劉景現在還僅僅只是一個外郡的試守酃縣長,論官職還比不上黃橋,按理來說,他不必如此謙卑。不過劉景固然官職不高,但他素有高名,亦擁強兵,借黃橋八個膽子,也不敢在劉景面前託大。

劉景見其表現十分恭順,微笑頷首道:“足下不必客氣。”

黃橋陪笑道:“說來也巧,在下和劉君一樣,也是臨湘人。”

劉景聽得神情一動,黃姓乃是臨湘大族,以前的監市掾黃秋,便是黃氏子弟,當即問道:“不知足下可認識前監市掾黃君?”

黃橋不出意外地點頭道:“他是我的族兄。”

劉景笑道:“如此說來,我們就不是外人了。昔日在下初入市井,沒少受到黃君的恩惠。去年在下被任命為酃縣長,離開臨湘時,黃君還曾趕來渡口相送。”

黃橋嘆道:“我那族兄,為人嗜酒,不修行檢,族人亦多非議,最後終究還是因貪杯而壞事,若非張府君待下寬和,就不是罷職遣歸那麼簡單了。族兄一生可謂碌碌無為,所幸還算有些自知之明,知道任用劉君為政。據說他現在與人飲酒,必言劉君。”

“黃君歸家後,飲酒作樂,生活愜意,這樣的日子,未嘗不令人羨慕。”說到這裡,劉景話鋒一轉,問道:“三年前,劉荊州將一些涼州人發配至耒陽鐵官為奴,不知足下可曾清楚?”

黃橋不禁面露訝色,心中奇怪劉景為何會突然問起那些桀驁不馴的涼州人,雙方應該不會有什麼關聯才對,口中回道:“在下身為耒陽鐵官令,自然清楚。

三年前的冬天,一共有二百八十三個涼州人被押解至耒陽鐵官,只是這些人身體雖然強悍,可惜不服江南水土,加上沒日沒夜挖礦冶鐵,十分艱苦,又難以飽食,三年下來,已經陸續死去近百人。”

“他們現在何處?”劉景聞言忍不住皺起眉頭,這還不到三年時間,這些涼州人就死了三分之一,再等幾年,怕是都要死絕了。

見劉景似有不悅,黃橋心中一驚,莫非他真與這些涼州人有瓜葛不成?趕緊回答道:

“涼州人性格桀驁不馴,且人多勢眾,在下怕他們聚在一起,會生事端,所以特意將他們一分為二,大部分都送進礦山挖礦,少部分留在冶坊鍊鐵。”

劉景心裡有數,再度問道:“不知礦山距離此地多遠?”

黃橋一聽劉景這話,哪還不知他的打算,說道:“不遠,向西十餘里即是。”

劉景頷首道:“我欲見見這些涼州人,足下今日若是無事,一會不妨帶我前往礦山。”

“無事、無事……”黃橋毫不遲疑的答應下來。

劉景點點頭,再次轉移話題,與黃橋閒聊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