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凡事都講究循序漸進,有道是過猶不及!”

這一刻,李斯神色凝重,相比於其他人,他跟隨荀子學習治國之術,學習圖霸之策,對於一個國家更為瞭解。

特別是大秦帝國的建立,他幾乎是親自參與設計,更加清楚帝國的優點與弊端。

在李斯看來,大秦帝國的發展,已經太快了,一直以來,在他的設想中,大秦帝國從新生,到變得成熟,需要一段漫長的歲月。

畢竟現在的大秦帝國,還處於草創階段,三年時間,只能讓大秦朝廷暴露出一些不足,但是無法暴露出全部的不足。

正因為如此,大秦帝國尚未真正的成熟,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數世!

百年之內,不斷的修正,才能讓大秦帝國的體制,更適合中原大地之上新生的大一統局面。

才能讓大秦帝國萬世無疆!

只是很顯然,李斯設想之時,太過於想當然,忘記了始皇帝的感受,始皇帝可等不及數世,他要在一世解決所有問題。

然後,為後輩子孫留下一個萬世帝國!

無奈之下,李斯只能旁敲側擊,只是一直以來,他的旁敲側擊都被嬴政搪塞過去,這一刻,他只能挑明。

在他看來,目下只適合推行土地改革,其他的都不可以。

……

“朕明白你的擔憂,但是朕必須要完成心中想法,若是不去做,朕會後悔一輩子,因為後輩之中,未必會有人能做,敢做!”

窗臺之前,望著鵝毛大雪,嬴政目光閃爍了一下,對於大秦帝國的諸位公子,他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所以,萬事只能靠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腦海之中,李康的記憶,只是屬於他一個人的寶貴財富,這樣的記憶,沒有辦法傳承。

有些事,他不做,也許中原大地之上,兩千年後,才有可能出現。

既然上天給了他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嬴政就不會錯過,他要讓大秦這兩個字,成為這片天下,這個民族的輝煌。

聞言,李斯點了點頭,他對於嬴政的雄才大略極為的推崇,這一刻,李斯見到嬴政堅持,便不再多言。

順從!

有時候,順從才是一個臣子最好的原則,特別是遇見一個性格霸道強勢的帝王,順從會讓他活的更好。

“陛下,臣聽聞文通君效仿文信侯在咸陽城門之外,懸賞天下,求一字師,出價一字千金?”

李斯是一個地道的法家,徹頭徹尾,骨子裡從未有半點儒家的東西,這件事,讓他看到了一個契機。

一個儒家沒落,讓法家大興的契機。

“嗯。”

點了點頭,嬴政也沒有刻意隱瞞,這件事早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李斯作為國府右相,不可能不清楚。

“從今以後,儒家將會徹底離開大秦帝國的朝堂之上,文通君也將會為大秦編撰夏商周三朝史書。”

“博士學宮官署去掉官署二字,從今以後,只作為編撰史書之地。”

“《王道大世書》朕也曾拜讀過,寫的不錯,但是不適合大秦帝國,只能摒棄掉,淳於越博士見孔夫子在地下太孤單,朕送了他一程。”

……

嬴政的回答,讓李斯嘴邊的話再也說不出來,他可不想去見商鞅與韓非。

見到李斯臉色數變,嬴政嘴角浮現一抹笑意,隨及收斂,神色恢復正常,道:“李斯,朕一直有些不清楚,荀子可以說是戰國之時,儒家最後一位大師。”

“但是他最出名的弟子,韓非與你都是法家,蒙恬與甘羅一文一武,卻沒有培養出一個聲名鵲起的儒生……”

這個疑問,一直在嬴政心裡存在。

畢竟韓非乃法家,法術勢集大成者,而李斯是大秦帝國核心締造者,都屬於法家的大才,蒙恬是兵道天才,而甘羅是一個策士。

唯獨沒有一個儒生!

一個名震天下的儒生,讓人一經響起,便疑惑不解。

荀子,生於亂世之中,他對儒家的文化有所發展,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要知道在這之前,儒家也只有孔夫子封聖,稱至聖。隨後在春秋之末,戰國之初,孟子封聖,稱之為亞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三個便是荀子,稱之為後聖。

由此可見,荀子在儒家之中的地位,但是讓人驚訝的是,荀子一生,卻沒有教導出一個大儒出來。

荀子的厲害之處,並不只是他的文學影響,更在於他教出的兩位弟子——李斯和韓非。

李斯主張郡縣制,整理了小篆,統一了文字,加快了六國之民的融合,穩定了當時動盪的社會。

可以說,李斯促進了天下的統一。

而韓非更是出類拔萃,集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申不害的術,一卷《韓非子》橫空出世,立地封聖。

但是這個聖,是法家的。

至於蒙恬與甘羅更不必多言,他們與儒家更沒有關係。

……

聞言,李斯輕笑一聲,對著嬴政一字一頓,道:“陛下,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為儒家的那套並不適並用於當時戰國的實際情況,儒家的目標太過於理想,離現實太遙遠。”

“而法家,更在於實際效應,在於現實可行,主張以最短的時間,來富國強兵,它的理念比儒家更現實可行。”

“而且家師雖然是師從儒家,但是在其學問大成之後,雜學百家,成就一家之言……”

對於李斯的解釋,嬴政點了點頭,表示認可,相比於孔夫子的七十二聖賢,三千學子的教育方式,他更贊同荀子的因材施教。

心中念頭閃爍,嬴政對著李斯笑了笑,隨及臉色變得肅然,道:“愛卿覺得法家與秦法之間有何不同?”

這一刻,李斯臉色大變。

他不是傻子,相反是一個政治嗅覺相對靈敏的人,從嬴政的這看似隨意的詢問之中,他頓時察覺到了嬴政的意圖。

一念至此,李斯對著嬴政,道:“稟陛下,在大秦帝國之中,秦法昭昭,高懸於國門之上,銘刻於太廟之中。”

“秦法才是帝國的根本,法家只是諸子百家的一種學說,而秦法則是大秦帝國除了陛下之外唯一的規則……”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