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地處西蜀道南北進退的核心地帶,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因為王若離的選擇,荊州第一大城荊城,不但作為荊州州府所在,還成了西蜀道總督的道臺駐地。

荊襄事畢,王若離帶著下屬親信,去了荊城。

荊州刺史姚泓,帶著荊州的文武官員,特意趕到城外迎接,場面恢宏,華蓋雲集。

可惜,王若離對於這場盛大的歡迎儀式沒有任何表示,進城之後,便即開始著手安排和整理西蜀道的諸項事宜,尤其重中之重的軍隊問題。

次月,王若離召開西蜀道軍方會議,召集西蜀道內的十幾名仙朝軍將領,以及兩千多名地方軍將領,全部到了荊城。一時之間,荊城火熱,吸引了來自各方勢力的灼灼目光,其中,當屬宋朝朝廷、會稽王、寶慶王三家,對此最為重視。

之前的宋楚戰事,寶慶王不僅失了南湖道,而且損兵折將,如今只剩鎮守南廣道的二十二萬仙朝大軍,比起名義上的離公勢力,相差不了多少。倒是會稽王,經過七王之亂和宋楚戰事,坐擁勢力進一步壯大,尤其仙朝大軍已經擴充到了七十萬,竟比臨漳王、寶慶王兩人之和還多。

一方面,王若離幾經戰場,接連打出了一系列輝煌戰績,成功將自己塑造成了大宋仙朝的一代名將;另一方面,王若離就職西蜀道總督,名正言順,號令傳到各個州郡,竟是隨者如雲,縱有一些其他派系的將領,也是不敢不從。

或許,不論宋朝皇帝、會稽王、寶慶王,還是王若離自己,都遠遠低估了一個擁有崇高威望的將領,對於所屬軍隊的強大影響力。如今的離公王若離,在宋朝軍中的威名,如日中天,無人可比。就像西蜀道內的兩千多名地方軍將領,以及所屬的兩千多萬地方軍,對於劃歸離公麾下,基本上沒有什麼心理排斥,甚至對於離公接掌西蜀道總督一職,隱隱覺得理所當然,只有離公坐鎮西蜀道,才是眾望所歸,才能真正守住這方土地。

當然,王若離關注的重點還是西蜀道內的仙朝大軍。如今鎮守西蜀道的仙朝軍共有二十萬,雖然名義上全部歸屬王若離麾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除了王若離親率的八萬仙朝軍,分別由蕭寶煌、白曜、楊溥、苗易、樊燁、項雪峰六人統領,其他仙朝軍分屬不同陣營。會稽王所屬的瀘陽將軍盧思則,部將岑靖、方追、徐青山統領的七萬仙朝軍。寶慶王所屬的涅陽將軍聶鋒,部將吳俅統領的三萬仙朝軍。另外還有目前不知所屬派系的部將宣士同、張文忠各帶的一萬仙朝軍。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西蜀道軍方會議進行得十分順利。

王若離憑著自己的崇高聲望,藉助總督之位的職權手段,趁著宋朝朝廷、會稽王、寶慶王三方不夠瞭解自己的決心,對整個西蜀道的軍隊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洗牌和重組。

宋朝朝中多數的人,都

在猜度離公為了坐穩總督之位,肯定會選擇有所妥協,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離公為了一舉拿下西蜀道軍隊的掌控權,不惜得罪所有勢力。不錯,王若離自信不僅擁有收服西蜀道所有仙朝大軍的手段,也相信自己有著壓下軍中任何反彈的實力。

隨著這次西蜀道軍方會議的成功結束,王若離開始挑選組建自己的親衛大軍,規模擴充到兩萬之數。雖然只有丹元三化以上的修為,才有進入離公親衛大軍的資格,但是選拔親衛之事,依然如火如荼,熱情高漲,不論地方軍,還是仙朝軍,多少人擠破腦袋想要進入這支離公的嫡屬軍隊。

王若離正是藉著選拔親衛大軍的機會,大刀闊斧地重新整合西蜀道內的所有軍隊,雖然遇到的阻力不少,但是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至於那些仙朝軍中的靈境強者,其實都被王若離扣在了荊城。

仙鶴樓,坐落在荊江邊上,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鶴翼。

仙鶴樓雖然不是荊城裡面最高的樓宇,但卻是城中最為著名的觀景聖地。登上仙鶴樓,不僅可以縱覽荊城全貌,還能盡收荊江的百里美景於眼底。自古以來,仙鶴樓不但深受文人騷客的偏愛,而且還被荊州百姓譽為荊州的標誌性建築。

此時此景,王若離站在仙鶴樓頂層,護欄之外,是絲絲的冷風?還是荊城的山河?

王若離的身後,除了於老,還有另外八人。左邊的是王若離的嫡系將領,蕭寶煌、白曜等六人,右邊則是荊襄故將呂淵,以及荊州刺史姚泓。

“少爺,天涼了。”身後的於老拿著一件披風,小心地披在王若離的肩上。雖然王若離如今是位高權重的離公,但是於老還是習慣叫王若離少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這麼稱呼王若離的人。

“謝謝於老。”王若離嘴角帶著微笑,感受著披在身上的披風,心裡莫名有著一股暖意。雖然憑著王若離現在的修為境界,根本不會在意嚴寒酷暑,但是卻是非常看中這種平易樸實的生活點滴。誠如於老,從少年時期開始,便一直陪在自己的身邊,照看自己,保護自己,對自己寄予了深厚的情意,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呂淵。”王若離微微理了理系好的披風,目視前方,淡聲道。

“屬下在。”後方的呂淵連忙站了出來。自從荊襄國覆滅之後,荊襄之地尚存的重要軍將,職位最高的便是衛將軍呂淵和右將軍青浮,當然,曾經的上將軍封號早已不復存焉。清虛門的青虛子自刎謝罪之後,青浮迴歸宗門,成了清虛門的新任掌門。至於呂淵,作為離公親衛大軍的一名校尉,被王若離留在了身邊,並且那些從荊襄、岐南、靖康等地抽調出來的軍士,統一撥給呂淵排程。

“那些荊襄之地挑選上來的優秀苗子,到了荊城,可還適應?”王若離看似關心地問道。

“回稟公爺,荊襄之地經過那場血變

,眾心歸附,不敢藏私,那些入得軍中之人,全部都是各大門派和世家的優秀後輩。”呂淵謹慎地回道,“誠如席慕楓、江鯨、塗大鐘、賀依依、謝靈駒、蘭湘兒、呂惜義等人,都是可造之材,他們都是當年和公爺同期的荊襄學子。”

“荊襄各大勢力的從軍之人,倒是很會挑選。”王若離輕哼一聲,點破但不說破,又像是憶起了往昔,“遙想當年,本公還和席慕楓、江鯨一起開過盤口。對了,席慕楓,應該化元期了吧?”

“是的。”呂淵寄著希望道,“席慕楓資質卓越,進步神速,如今已是一名仙朝軍都尉。”

“很好。”王若離輕輕拍了一下呂淵的肩膀,大有深意地感嘆道,“本公希望,將來可以從你的荊襄校尉營裡,走出一些可堪大用之人。”

“屬下明白,屬下定然不敢鬆懈。”呂淵連忙恭敬道。

王若離點了點頭,轉身看向自己嫡屬的六名將領。

“蕭寶煌,這次本公抽你出來,進入離死軍,你有什麼怨言或者想法,不妨說來聽聽?”王若離看著蕭寶煌,直直地問道。

“末將不敢。”蕭寶煌聞言,連忙恭謹道,“公爺這般做法,自有公爺的道理,末將不會擅自揣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原來王若離這次抽選親衛大軍,趁機對西蜀道的軍隊進行重組整合,其實只是次要方面。真正重要的是,王若離將軍方所屬的三十八個靈境強者,抽了三十人出來,組成“離死軍”,分成三個小隊,分別由蕭寶煌、瀘陽將軍盧思則、涅陽將軍聶鋒三人擔任小隊隊長。

“離死軍中,都是如何看待‘離死軍’?”王若離接著問道。

“公爺恕罪!”蕭寶煌知道王若離想聽實話,便先行告了罪,慎重地說道,“離死軍,離死不遠,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這是公爺擒賊擒王的陽謀,設了一個‘離死軍’的套子,讓人不得不鑽,也不敢不鑽,只能乖乖遭受軟禁。瞧著如今的局面,雖然多有怨懟,但是眾心不齊,末將相信他們無人可以走出這個套子。”

“是啊,離死不遠,其心當勇。”王若離心懷大動,慢聲道,“不過,這只是目的之一。蕭寶煌,本公讓你作為第一小隊隊長進入離死軍,難道你以為本公只是為了讓你監督那些靈境強者嗎?”

“難道……難道公爺真的想要組建這樣一支‘離死軍’?”蕭寶煌聞言,震徹莫名,不自覺地搖頭道,“這是天方夜譚,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一直以來,神元大陸的靈境強者不但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且數量有限,實在不足以組建一支軍隊。誠如朝中的夜行衛,即使最為鼎盛的時候,也不到兩百人。”

“不錯,想要每一名離死軍士,全都達到仙朝大軍部將級別,這種事情確實難如登天。”王若離長吸了一口氣,看著手下諸將,斬釘截鐵地說道,“但是,路,一步一步地走,只要本公不倒,總有實現的那一天。”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