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離、雨瀟瀟二人,一路御劍出了雲夢澤,返回宋朝。

之前的王若離,雖然常與紅裳同行且兩人互有愛意,但是一直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交流的突破。不過,這次和雨瀟瀟的同行,卻是大不一樣,兩人你儂我儂,如膠似漆,硬是御劍飛了一個多月,方才進入荊州地界。

“這次到了荊州,要不多住一些時日?”兩人同御一劍,王若離抱著懷裡的雨瀟瀟,試著問道,“逍遙宮之事,自有水奚二老代為照管。”

“我雖然閒散,但是好歹也是逍遙宮宮主。”雨瀟瀟低聲嬉笑道,“這位離侯,你難道是打算誘拐良家女子?”

“我明明是真心誠意地邀請雨大宮主,多在荊州遊玩幾日。”王若離連忙抵賴道,“怎麼就成了誘拐了呢?”

“哼哼,本來就是!”雨瀟瀟輕哼兩聲,給了王若離一記白眼,感嘆說道,“之前分食雲裡葉莓,我感覺自己已經觸碰到了蛻凡邊緣,這次回去,就要著手準備蛻凡事宜了。”

“蛻凡?”現在的王若離,對於蛻凡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不過心知這是雨瀟瀟修行的大事,不敢馬虎,“是否需要有人護法?水奚二老可否信任?準備選在哪裡……”

“放心。”雨瀟瀟聽著王若離關切的問話,報以一笑,輕聲道,“你若是真的有心,記得過來逍遙宮一趟。”

“呵呵,本侯願效犬馬之勞。”王若離笑著,故作揖禮。

“其實不算……就是想要帶你見一個人。”雨瀟瀟有點猶豫。

“什麼人?”王若離見著雨瀟瀟的遲疑神情,不禁問道。

“他……他是……”雨瀟瀟支支吾吾。

這時,迎面飛來一隊人馬。

“屬下恭迎侯爺歸來。”所來隊伍,為首之人正是蕭寶煌。

“無需多禮。”王若離直截說道,“本侯不在的這些日子,可有生出變故?尤其荊襄之地。”

“侯爺放心,一切無恙。”蕭寶煌回道,“荊襄之地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安定局面,其間,侯爺的少年摯友黃金裕,也是出力不少。”

“辛苦你們了。”王若離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你特意迎到此處,所為何事?”

“回稟侯爺,皇城建康傳來一道聖旨。”蕭寶煌小心地看了王若離一眼,如實彙報道,“傳旨之人專程趕來荊襄,已經在紅楓小築等了三日。”

“皇帝派誰過來傳旨?”王若離皺了皺眉。

“是樞密院樞密使,範文正範老爺子。”蕭寶煌恭敬道。

王若離聞言,有些意外,沒想到朝廷過來傳個旨意,竟然出動了樞密使,這位軍階最高的文官。宋朝樞密院,總管仙朝軍務,樞密使雖是文官,但卻專主武事,非皇帝腹心之臣不能擔任。

王若離正自思慮,倒是蕭寶煌察言觀色,見著王若離身旁的雨瀟瀟,似乎不像凡俗女子,又想到當初王若離離開荊州的時候,隨行一起的是紅裳姑娘,如今變成了眼前這位,而且兩人都是國色天香的美女,不禁心裡暗歎,侯爺真是豔福不淺,當下忍不住問道:“屬下斗膽,不知這位姑娘?”

“哦,忘了介紹,這位是逍遙宮的逍遙散君雨瀟瀟。”王若離回過神來,語氣平緩地介紹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雨瀟瀟聽著王若離的介紹,嘴角含笑地掃過這些過來迎接的王若離部下。

“原來是雨姑娘,真是幸會……啊?”蕭寶煌正想習慣性地客套兩句,突然一個驚醒,臉面詫異地望向雨瀟瀟,“您……您是逍遙散君?”

雨瀟瀟依舊面帶微笑,輕輕點了點頭。

蕭寶煌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默默陪在王若離身旁的女子,竟然就是神元大陸修為最高的女子,逍遙散君雨瀟瀟。當下被驚得不知如何言狀,只得連連告罪。

王若離輕笑一聲,沒有多說什麼,帶著雨瀟瀟,以及身後的一眾部下,御劍徑往紅楓小築飛去。

王若離一行飛臨紅楓小築的時候,見得院落四周已經等著密密麻麻的人群。

自從王若離率軍血洗了荊襄之地,如今的紅楓小築,已經成了荊襄之地,乃至整個荊州最為重要的一處府邸。

王若離來到院口,當先迎上來的是白楊苗樊項五位將領所率的軍中之人,後面還有不少荊襄的世家門派中人,比如謝家的謝安石、王家的王天徹、黃金裕、青浮等人。

王若離禮貌地道了兩聲,終於注意到了這次傳旨之人。只見對方是個神采奕奕的老者,一身的書香氣息,看著就是一位自小深受詩書薰染的飽學文士。憶及以前那個想要奪取自己軍隊的同知樞密院事孟輿,王若離原本以為樞密使身為樞密院之首,應該也是一位修為高深的儒道高手,哪曾料到這個範文正,竟然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之人,甚至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年邁老者。

“範大人。”王若離客氣地揖禮拜道。

“老夫有幸,今日終於得見離公大人。”範文正帶著身後的一眾文官過來,一臉和善地回禮。

“離公?”王若離聞言一愣,有些疑惑,有些猜測,對方為何稱呼自己離公。

“哈哈,此事不急。”範文正老懷感喟,十分友好,“離公長途跋涉,剛剛歸來,不妨稍作休息,我們晚點再行傳旨。”

“有勞範大人了。”王若離執了一個恭禮。

等到幾人進到凝紅堂,一番寒暄之後,範文正這才宣讀了宋朝皇帝的旨意。

之前的宋楚戰事,王若離率軍支援南湖道,不僅連破楚朝二十多萬仙朝大軍,殺入西蜀道,擾亂楚朝腹地,更是配合會稽王

、寶慶王在益州大勝楚軍,這份功勞不可謂不大。

只是王若離心中有些思慮,宋楚戰事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這份軍功的封賞才堪堪到達?

原來王若離自從清剿流寇開始,先後歷經宋齊戰事、鎮壓青田起義、參與平定七王之亂,這次又大破楚軍,力挽狂瀾,無可爭議地成為了大宋仙朝最為耀眼的軍方名將。雖然只有短短幾年,但是軍功之盛,令人大吃一驚,所以朝中對於王若離這次宋楚戰事的功勞封賞,產生了分歧。

不少文臣武將堅持離侯鋒芒太盛,應該適當壓上一壓,只需給予一定的錢帛打賞即可,其中尤以把持建康軍權的會稽王鄶道夫,反對的聲音最高;另外還有一些尚武圖新的臣子,則是主張有功當賞,建議表彰離侯的功勳,晉爵升官。宋朝積弱已久,範文正身為樞密使,渴求良將,對於離侯極度賞識,所以一直力主扶高這位戰將新星。

雙方各持己見,在朝堂之上爭議不休,前前後後吵了數月時間,最後還是皇帝劉子駿一語拍板,傳下旨意。

王若離自然不知宋朝朝廷裡面的這些貓膩,但是見到拖延了大半年才來的封賞,以及範文正代表的朝廷,表現出來的愛惜賢才之心,心中對於皇帝劉子駿的別有用心,不禁有了幾分明白。

這次傳達的旨意主要是,王若離晉爵離公,同時,官升西蜀道總督,總領西蜀道所有兵馬。坐鎮一道之地,毫無疑問,雖然王若離手下實力不如其他三位領兵靈王,但是已經成長為宋朝之中,讓人不敢忽視的存在。

不過,王若離心裡明白,雖然自己名義上成為西蜀道總督,但是要想真正坐穩西蜀道,並非易事。之前的宋楚戰事,宋楚之間互換一道之地,宋朝拿了西蜀道。雖然自己手下的仙朝大軍,控制了不少州郡,但是西蜀道內的大半地盤還在會稽王、寶慶王的手中,有著兩位領兵靈王的十幾萬仙朝大軍鎮守。自己若想完全掌控西蜀道,免不了要和兩位領兵靈王發生摩擦,恐怕皇帝劉子駿也是故意在將自己推向兩位領兵靈王的對立面。

王若離一笑了之,並未在意,這些事情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而且對於這樣的結果很是滿意,甚至有些正中下懷,自己不就想要這麼一個由頭,方便堂而皇之地收拾整個西蜀道的局面。

這一次,王若離無論爵位,還是官職,全都往前邁出了一大步,在朝中的政治地位更是直線飆升,儼然成了炙手可熱的權勢新貴。尤其縱觀整個宋朝戰將,王若離甚至被看成繼三位領兵靈王之後,宋朝最有實力的第四股軍隊勢力。

堂中,看著範文正眼神之中滿含慈愛,透著一番老牛舐犢的惜才情懷,王若離同樣心懷真誠,設下宴席,帶著手下諸將十分客氣地款待傳旨一行的文官,席間觥籌,談飲甚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