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博的醫生博主是個真正的醫生, 有認證有百科資料的那種, 他在微博經營多年, 是微博上最權威人氣最高的幾個醫生博主之一。

他發的長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根據戚淙已公佈的所有檢查報告,整理分析戚淙過去三年從初生病,到近期突然恢復的整體病程。

第二部分, 根據戚淙過去和現在的心理評估報告, 分析戚淙在生病後種種反常言行背後代表的含義和可能的緣由。

第三部分,結合戚淙的所有檢查報告,分析江兆言對戚淙病情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第一部分裡, 博主認可了過去所有醫生對戚淙的病情診斷,否定了前段時間網路上關於戚淙人格分裂的猜測,然後重點提到了兩個地方——戚淙失憶後對江兆言的畸形依賴,和戚淙在自殺後的突然恢復記憶、以及單獨對江兆言的遺忘。

他仔細分析了這兩點。

先是依賴。

戚淙對江兆言的依賴是在兩個前提下出現的——戚淙失去了過去的所有記憶,以及戚淙只記得江兆言, 記得是江兆言把高熱的他送到了醫院, 是他的救命恩人。

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的戚淙來說, 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只有江兆言是唯一代表安全的存在。

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人,在心理上和新生兒無異, 他本能地去依賴唯一認識並救過自己的人,是十分正常的。

這是一種另類的雛鳥情節,幼鳥會無條件的依賴和信任自己的母親, 會覺得呆在母親身邊很安全,失憶的戚淙對江兆言也是這樣。

這裡博主著重提了一下這種依賴成立的根基——戚淙覺得呆在江兆言身邊很安全,覺得江兆言能讓他信任和能照顧保護他。

然後醫生開始分析戚淙的突然恢復。

戚淙的恢復是在自殺後,戚淙自殺是因為江兆言的所言所行將他推入了一種絕望的境地——生存工具被奪(被迫離職),情感上被拋棄和被否定(江兆言瞞著他和旁人訂婚),棲身的巢穴不再安全(被江兆言和他的家人頻繁闖入並被扔掉私人物品)。

也就是說,到這裡時,當初戚淙對江兆言形成依賴的根基——安全感,信任感,和被保護感,在他決定自殺時,已經全部被江兆言親手打破。

他不再信任江兆言,不再覺得呆在江兆言身邊是安全的,不再認為江兆言會保護他。相反,他可能已經意識到,江兆言只會給他帶來傷害。

分析到這裡博主表示,結合前面的各種分析,他認為戚淙突然的記憶恢復和單獨對江兆言的遺忘,不應該看成是生理自殺引發的結果,而應該看成是心理“自殺”引發的結果。

所謂心理“自殺”,就是戚淙在決定赴死時,內心因為失憶而形成的以依賴江兆言為根基產生的心理保護屏障和精神世界,已經隨著江兆言的“背叛”和種種傷害行為崩塌死亡了。

這種“自殺”不是主動的,是被動的,它是傷害帶來的產物。而也正是這場被動的心理“自殺”,促使了戚淙的記憶恢復,和對江兆言的遺忘。

有句老話說得好,不破不立。當戚淙內心那因為失憶和生病而產生的臨時保護屏障破碎時,出於自保的本能,人體會自動喚醒潛意識裡另一個更穩固的保護屏障,也就是戚淙內心那個因為失憶而被深埋的健康正常的保護屏障。

正常的保護屏障被喚醒後,那些作為正常屏障成立基石的過往記憶,自然也就隨之恢復了。而為了更好的穩固這個屏障,人體會自動清理掉會危害和影響這個屏障的“垃圾”,也就是戚淙在失憶時基於依賴江兆言而產生的那個臨時保護屏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既然“垃圾”被清掉了,那麼“垃圾”包含著的那些記憶和感情,自然也會隨之消失。

這分析說得有些繞,但道理基本上就是個道理。

這裡博主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還做了個比喻。

他表示大家可以把二十一歲前,也就是沒有失憶生病的戚淙看作是一臺正常執行的電腦,把二十一歲時那場導致戚淙失憶的高熱看作是一次電腦故障。

這次故障導致戚淙的記憶系統和運轉系統出了問題,然後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一個並不合適的修復程式,也就是江兆言在巧合之下出現了。

失去了記憶系統,正不知該如何正確修復自己的戚淙本能地在第一時間抓緊了江兆言這個修復程式,並試圖透過這個修復程式來修補自身。

但不合適的修復程式,終究只是不合適的修復程式。也許它能暫時安撫住系統的崩潰,但想真正讓戚淙恢復健康,不可能。

錯誤的修復程式日復一日地運轉著,把戚淙往錯的方向越帶越遠,然後有一天,錯誤的修復程式以傷害戚淙的方式抽身而退,戚淙靠錯誤程式勉強運轉支撐了三年的系統直接癱瘓崩潰。

崩潰後的電腦有兩種結局——直接報廢,或者搶救一下。

戚淙這臺電腦堅強地自我搶救了。

他在崩潰後本能地啟用了電腦自帶的正確修補程式,將系統還原到了故障發生前。而為了不再次癱瘓崩潰,系統在恢復運轉後的第一時間,把江兆言這個錯誤的修復程式和其留下的痕跡當作病毒清理了個乾淨,堵住了他捲土重來的路徑。

到這裡,第一部分算是分析完畢。博主最後總結,所以戚淙的失憶和性格大變不是人格分裂,而是“故障”了,一種基於失憶產生的心理上的“故障”。

之後博主順著這條強調,開啟了第二部分的分析——戚淙在生病後種種反常言行背後代表的含義和可能的緣由。

有了第一部分的分析做基礎,這一部分的分析變得簡單了許多。

而博主在正式開始這部分前,先提到了一點。他建議大家不要用衡量正常人言行的標準,去看待戚淙在過去三年裡做下的事情,因為在過去的三年裡,戚淙其實一直是病著的。

哪怕他外表看上去無比健康,但他的精神世界,卻可能一直處於一種極度不安、敏感、不健康和殘缺的狀態裡。

提了這點後,醫生開始逐一分析戚淙生病後的一些行為,和這段時間大眾比較在意的戚淙的一些言行,比如戚淙的性情大變,戚淙對江兆言的過度依賴、戚淙在面對江兆言和江家人時那近乎懦弱的百依百順和逆來順受、戚淙對父母的忽視、對學業的荒廢、對財產管理的失序等等。

這些分析起來十分簡單,因為引發這些言行的原因是同一個——戚淙失憶了,病了,且他的病情一直沒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治療。他此時內心世界運轉的支撐是江兆言,為了不讓自己崩潰,他會本能地圍著江兆言打轉,很少顧及其他。

大概是不忍心再把戚淙的傷疤挖給大眾看一遍,這部分博主說得比較簡略,沒有太過深入分析,很快就過掉了。

在結束第二部分後,醫生的語氣突然變得嚴肅起來。他用堪稱嚴厲的一句話,開啟了這篇長博文的最後一部分——分析江兆言對戚淙病情產生的負面影響。

他寫道:我一直知道會奪走病人性命的不止有疾病,還有人心。但我卻是第一次真正看到這樣的人心。

說完這句話後,他貼出了一個表格。

在表格裡,他把戚淙的病程劃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初期可扭轉階段(戚淙剛失憶到離開父母的這段時間)、中期迷失階段(離開父母去到江兆言身邊後到離開言煌時)、後期崩潰階段(離開言煌後到自殺)。

這三個階段後面,博主用儘量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一下戚淙在各階段可能處於的狀態,和該怎麼正確的對他進行治療。

先說初期,博主認為處於這個階段的戚淙雖然因為失憶而情緒不穩,對江兆言有依賴感,但情況還不算嚴重。

如果在這個時期他的家人能儘快幫他擺脫掉因為失憶帶來的不安狀態,讓他儘可能多的和除江兆言以外的人建立感情聯絡,帶他回到熟悉的環境裡,幫他逐步接觸過去的記憶,那麼他因為失憶而失衡的心理狀態是有很大可能可以回到正軌的。

再說中期。這個時期的戚淙對江兆言的依賴已經開始有變得畸形的趨勢。他身邊沒有熟悉他的人,沒有他熟悉的事物,他被與過去完全割裂,徹底孤立無援,他身邊唯一能信任抓緊的,只有一個江兆言。

如果在這個時期江兆言能給戚淙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能主動帶戚淙去接觸熟悉戚淙過去的家人和去醫院醫治,或者僅僅只是能溫和包容一些地對待戚淙,那麼戚淙的情況還是能好轉的。

然後是後期。到這個階段,戚淙的心理狀態已經徹底畸形。他被圈在一個名為江兆言的高塔上,找不到脫困的路。

如果這個時期江兆言能主動放戚淙離開,那麼戚淙或許不會走到末路。

到這裡博主已經不強求戚淙能好轉和痊癒,他對戚淙最好的預期,僅僅只是不走到末路而已。

表格之下,博主開始分析在這三個階段裡江兆言分別都做了什麼,和他的行為分別對戚淙的病情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分析第一個階段時,博主客觀的沒有過多指責江兆言。

他表示因為他並不瞭解當初江兆言和戚淙相處的細節,不確定江兆言有沒有故意引導戚淙去防備家人,所以他姑且認為江兆言一開始確實是有在配合幫助戚淙治療的。

他認為戚淙在第一個階段的病情惡化,戚音的責任可能更大。

如果硬要挑江兆言在這階段的毛病的話,那麼他只能說,江兆言帶有目的和不真心的陪伴治療,及日常中與戚音虛偽的周旋,可能在無形中加重了戚淙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和內心的不安。

分析到第二個階段時,博主對江兆言的指責不再收斂。

他直白寫道:從第二個階段開始,江兆言對戚淙做的一切,都在把戚淙引向末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