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濃的關中平原,早已披上了金黃的外衣,南去的雁群在烏雲浮動的天際不見了蹤影,只偶爾一隻孤鶩伴著朝霞迎風高飛。這日清晨,天剛大亮,兩支人馬旌旗招展,分別從鄠縣的北門和西門衝了出來,步卒盔甲鮮亮,騎兵英姿颯爽,所過之處攪起滿天黃葉,如同蝶群翻飛。

往北的這一支全是騎兵,約有一千來人,馮弇一馬當先,輕裝薄甲,短刀硬弓,向長安方向急馳而去。往西的隊伍則人馬眾多,約七、八千人,步騎相間,大大的“唐”字旗纛遠遠便能看到,緊隨其後的“李”字牙旗下,李三娘與何潘仁、向善志、馬三寶等將領策馬前驅,高更生、郝齊平和周孝謨等大小頭領率著隊伍夾道而行,直奔西邊的武功城。

李三娘揮動馬鞭,不時地抬頭看看“唐”字旗纛,上面的團團血跡似乎還在冒著熱氣,那是叛賊李仕正的項上之血。大軍開拔時,在近萬名將士的歡呼聲中,義軍用李仕正的人頭血祭軍旗,共宣誓言。將士們的吼聲似乎還在耳畔迴響,李三娘策略早定,成竹於胸----此番出征,以馮弇的騎兵牽制長安的敵軍,自己則親率主力進攻武功城,全力擊破陰世師手下的昭武校尉朗璡。

哺時,李唐義軍的大隊人馬在距武功三十裡的東陽崗前駐紮了下來。軍營溝塹環繞,木柵嚴密,在壁壘上的雉堞之間,弩炮橫臥,白刃森森,值哨的士卒手握長槊一動不動地凝視著遠方。

中軍大帳裡,李三娘正襟危坐,聆聽著何潘仁、向善志和馬三寶等人的軍情回報。聽罷,李三娘對向善志說道:“向將軍,這東陽崗前一馬平川,應多派邏騎巡查四方,一刻都不能停歇,”然後又扭頭對何潘仁說道,“東陽崗雖小,但卻是方圓十餘里的最高之處,請何將軍分兵駐紮崗上,與大營成犄角之勢。”何、潘二人正點頭允諾時,一個小校進帳稟報道:“夫人,李仲文營中主簿蕭之藏,在營外求見。”李三娘皺皺眉頭,掃視眾人,問道:“蕭之藏是何許人?”

馬三寶起身一揖,說道:“主子,我先前聽柴將軍提及過此人,後來在李仲文營中,我與他也有一面之緣。這蕭之藏是南方梁武帝蕭衍的後人,先帝開皇九年南朝覆滅後,蕭氏一族輾轉遷徙來到長安。蕭之藏自幼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柴將軍曾想推薦他進千牛府作司馬,後來遼東戰事爆發,便沒了結果。至於他怎麼去了李仲文的營中,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如今他到我們軍營中來,意欲何為?”李三娘接著問道。

“莫不是來替李仲文做說客的?”何潘仁眨了眨藍眼睛,看著馬三寶說道。

“我看不象,”馬三寶說道,“那李仲文志大才疏,目中無人,他若攻下了鄠縣,必然會派大隊人馬來炫耀一番的;他若沒有攻下鄠縣,現在也正全力進攻,不會想到派人來聯絡我們的,”馬三寶摸了摸下頜,說道:“蕭之藏這個時候來求見,應該不是李仲文的授意,是不是他自己有什麼想法?”

“管他是來幹什麼的,招進來一問便知道了。”向善志大聲說道。

李三娘點了點頭,對帳門邊的小校說道:“有請蕭主簿!”

片刻之後,蕭之藏便來到中軍大賬,進門行禮。李三娘吩咐婢女鳳鳶看座上茶,然後嘴角輕揚,微笑道:“蕭主簿不在李仲文將軍那裡參謀軍機,助攻敵城,來我營中有何見教?”

蕭之藏在坐中一揖,說道:“柴夫人,若不出下官所料,李仲文三日之內必敗!”

話音一落,驚得帳中眾人全都睜大了眼睛盯著他看。

李三娘立直腰身,問道:“蕭主簿,此話怎講?”

蕭之藏將兩道淡眉輕輕一展,說道:“這其一,進攻之前,李仲文對陏軍已經變動的軍力視而不見,自認為兵力數倍於敵便可輕易破城,原定一兩個時辰的戰事,結果打了五個時辰仍沒有結果,”蕭之藏看了看眾人,繼續說道:“其二,從昨日的戰況來看,陏軍在判明遭受攻擊的主要方向之後,城牆上看不到有多大的動靜,但是增援補位卻十分迅速,可以斷言,武功城內有大量騎兵在活動。其三,李仲文的軍營夜間防備鬆懈,既不設柵也無遊騎。以陏軍的指揮和戰力來看,其主將應是久經沙場之人,必能窺見城外守備的疏漏,抓住機會,出動騎兵予以迅擊,一舉打破包圍,扭轉戰局,”蕭之藏頓了頓,最後說道,“由此可見,李仲文近日必敗無疑。”這一席話,似行雲流水,如奔馬疾風,切中要害,滴水不漏。 一時間,中軍大帳鴉雀無聲,眾人低頭思索,反覆回味,只大帳外的牙旗迎風擺動,吹得旗角“啪啪”作響。

……

寅時三刻,天灰濛濛的,尚未見亮,啟明星還在半空中眨巴著眼。李三娘在帳幄中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蕭之藏的軍情讓她對拿下武功城有了許多新的考慮。正迷迷糊糊剛有睡意時,聽到外面有人窸窸窣窣在講話,李三娘問了一聲:“誰呀?”只聽得婢女巧珠在外面應道:“是轅門校尉有事稟報,我說您剛睡著,讓他等一會兒。”

“讓他進來吧。”李三娘邊說著邊起身穿戴,盥洗完畢後,在大帳中坐下,讓來人稟報情況。

轅門校尉單膝一跪,抱拳稟道:“夫人,轅門外來了許多衣衫不整的士卒,說是李仲文的手下,個個失魂落魄的模樣,想進軍營來避難。”

“李仲文的手下?有多少人?”李三娘吃驚地問道。

“估計此刻有近千人了。”

“你請向善志將軍帶人到轅門集結,瞭解實情。”

校尉應了一聲便快步出去,李三娘對巧珠說道:“請眾將立馬到中軍大帳議事,”巧珠剛要轉身離開,李三娘追加了一句,“哦,對了,請蕭主簿也來。”

半柱香兒的功夫,眾人議論紛紛地走進中軍大帳,似乎都猜到發生什麼事了。入座後,還沒等李三娘開口說話,只見向善志帶著一個滿身血汙,蓬頭垢面的軍士進來了,來人一瘸一拐,甲冑零落,好象剛從戰場上下來的樣子。向善志看了一眼身後的這名軍士,然後大聲對眾人說:“此人自稱是李仲文的功曹參軍宋玉,說是李仲文部昨夜被擊潰了,我把他帶進來,讓他自己說說是怎麼回事。”

只見宋玉“噗通”一聲跪了下去,在大帳中痛哭道:“眾位將軍,昨夜丑時,武功城的陏軍突然出動重灌騎兵,從東門和西門橫掃我們的大營,許多兄弟還在睡夢中就送了命,剩下的人都各自逃命了。我帶著一些弟兄從營中跑出來,被陏軍一路追殺至此,實在是沒有躲處了,眾位將軍給條生路吧!”宋玉哀號不已,看到蕭之藏也端坐帳中,便連連磕頭道:“蕭主薄,戰前在大帳中若有人聽取您的意見,怎會有如今的慘敗啊!”

蕭之藏站起來,走到宋玉面前,把他扶了起來,然後轉身向李三娘一拜,又向眾人抱拳團揖,說道:“夫人,諸位將軍,李仲文剛愎自用,咎由自取,以至敗沒。可是他手下的普通士卒,原本都是受官府欺壓的百姓,也是沒了生路才會揭竿而起。李唐義旗為何高舉?晉陽檄文為何遍受擁戴,不正是為了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嗎?宋玉所帶來的這些士卒,不是為李仲文所獨有,乃是為天下反陏義軍所共有。”眾人不禁點頭稱是,李三娘鳳眼圓睜,把手一揮,命令道:“弩炮齊射,擊退追軍;開啟轅門,收納散卒!”

太陽從地平線上躍起,關中大地一片亮堂,東陽崗軍營人聲鼎沸,從武功城敗退下來的數千士卒,你扶我攙,陸續入營。李三娘在眾將的陪同下,看望傷員,安撫敗兵,施水給藥,供給軍糧,忙碌的身影在軍營中穿梭不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