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之人互相給面子,這裡抬你一下,那裡抬一下你,你就已經是大漢聞名了。

那些有才的寒門人士,除了你真的用才學折服眾人,而且人家心胸還要寬廣。

不然的話,誰理你呀?

沒有人幫你吹捧,你的才名頂多留在小範圍之內。

不能上達天聽,不為當地權勢之人所用,有才也是無用。

這個是世界的輿論與大量權力,事實上還是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然後不管你做什麼事情,藉助那些勢力和人脈都可以事半功倍。

也就顯得出你政治突出,軍事強大了。

當然這些被推出來的人本身都很有本事,雖然也有一些沽名釣譽之輩,可人家祖上強大過啊。

光和年間,公元176年。

公孫瓚這段時間過的苦憂參半,莫名其妙多了一個兒子,還不是自己的血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自己總算調整心態,接受了這個天賜的孩子。

可是名義上自己的兒子卻一點都不親近自己,公孫瓚也是個驕傲的人。

自然不會拉下面子,討好自己名義上的兒子。

葉龍和公孫瓚的關係就一直處於很尷尬的境界,整個太守府之人都看的明明白白。

劉基和劉氏也嘗試過調解,可惜效果不大。

就連自己的兒子,公孫續似乎也被這個天降之子給打服了。

這本應該是繼承自己家業的人,現在看來,這個家以後可能會以公孫瑰為主。

這樣公孫瓚感覺有些難受,身份地位也十分的尷尬。

本來是不受待見庶出的他,在太守劉基又找到了家的感覺。

可現在什麼都沒有變,公孫瓚又有了一種寄人籬下之感,感覺自己的家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家。

在外人看來,他們這一脈最近是風光無限。

公孫瓚也是學成歸來,從一個無關緊要的書佐,變成現在掌握巡邏任務,擁有兵權的遼東屬國長史。

升官發財,懷抱嬌妻,家庭圓滿,人生巔峰的寫照啊。

在這種喜事方面,公孫瓚也是開心的,可是這之中淡淡的苦澀讓公孫瓚無法釋懷。

心不在焉的騎著馬,英武不凡,威風凜凜的他與手下數十個騎兵巡邏著邊境。

本來這只是例行公事,現在雖然是東漢末年,漢王朝衰弱的時期。

可也要看和什麼時期的朝代相比,強漢盛唐不是說著玩的。

以前匈奴夠囂張吧?

百萬騎兵席捲中原,靠著超強的高機動性,大不過就跑的無奈策略。

逼得大漢只能嫁女求和,接近30年光景,被壓得抬不起頭。

光武帝劉秀一出,強悍的草原王國,大匈奴就此破滅。

匈奴帝國直接分裂,南匈奴直接投誠。

變成了現在漢人養的一隻狗,不肯投降的北匈奴只能遠遁大漠,從此落寞。

也是藉著這個時期和漢人的扶持,鮮卑部族才逐漸做大,佔領了原本匈奴人的地盤。

經過了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和發展,那時候的狗,現在也隱隱有了匈奴第二的趨勢。

可是大漢的強威,還是深深地震懾著這些虎狼之輩。

大仗不敢輕易打,小摩擦,偷襲,擄掠卻不少。

這些異族和後世為所有人所知的小日本並沒有太多區別。

你強的時候俯首稱臣,只要你顯出一些疲軟,他們就會像餓狼一樣撲上來撕咬你。

三國時期戰爭不斷,最後天下一統時已經十不存一。

這些外族看到了新王朝的虛弱,後面才有了五胡亂華。

看著自己身邊這幾十個人,身後也沒有什麼可以據守的城鎮與天險。

防守逃跑,守肯定守不住。

逃跑的話只會被各個擊破,必定是死路一條。

觀察到自己的手下都面露慌張和恐懼的神色,公孫瓚高舉自己手中的武器。

振臂高呼,嘹亮動聽的聲音,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兄弟們,後方無城池與天險可守。"

"就是逃跑,我們比得上馬上生活的鮮卑人嗎?"

"分散開來,最後只會被各個擊破。恐怕最後沒有幾個人能夠回去。"

公孫瓚說出了當前的困境,周圍的士兵們氣勢更加低迷了。

"為軍人當保家衛國,既然逃不掉,那就死戰。"

"大漢的勇士啊,隨我衝鋒。"

"讓這些敢於犯邊的鮮卑人,知曉我們幽州兒郎的武勇。"

先抑後揚,現在的漢人可一點都不怕異族。

一漢當五胡,除了漢朝,還有哪個朝代敢這麼說?

不只是這麼說了,因為這在當時就是一個確確實實的事實。

話音剛落,英武不凡的公孫瓚,手裡持著公孫瓚便手持雙刃長矛。

率先衝鋒,身先士卒的表現讓眾將士士氣大振。

軍人崇拜武勇,特別是古代,一個武藝嫻熟的大將,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當下策馬疾馳,緊隨其後。

雖然漢朝十分強大,可是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

農耕文明的大漢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是遊牧民族了。

種族生存之間的爭奪,是極其現實和殘酷的。

鮮卑部落的騎兵,是自己族群的所有青壯。

由於一次疾病,自己部族之中的牛羊死了大半,按照這樣的情況下去到大冬天。

這個鮮卑部落,至少要死上三分之一的人。

那時候的解決辦法就是,要麼去搶其他的鮮卑部落,要麼去搶漢人。

所以他們來了,帶著求活的意志,行殺戮之事。

一路上那些小村莊的人,都是看到他們就望風而逃。

怎麼也沒想到,前面幾十騎漢人士兵居然敢反衝他們。

當下先背部族的首領,就下達了機會,他們的命令。

本來就不打算留這些人的活口,要是給這些人通風報信了,幽州的郡兵前來圍剿他們。

那麼為了能夠儘快逃離,他們的收穫至少要減一半,這可遠遠不夠部族所需。

兩百鮮卑騎兵作為前鋒衝了出去,馬上民族,遊牧民族自然是弓馬嫻熟。

這也是大漢朝兵鋒如此強盛,也無法徹底驅逐這些異族的原因。

那些自制的弓,有好有壞,可是馬上百多步的射程,在這個低武的世界還是輕而易舉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