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借勢,總歸是外力。

葉龍至始至終只相信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力量,相比於讓別人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葉龍更喜歡以自己的力量,完全的掌控自己的命運。

儘管這樣的道路更難,付出的更多。

所以葉龍不在理會其他人,有了前期的鋪墊,有了那樣的背景設定。

葉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再另世人感到不能接受,驚訝,甚至驚恐。

葉龍終於開始開展自己的程序。

出生三天已經能夠站立走路,一個星期就已經能夠說話(其實第2天就都可以了)。

七天時間,葉龍也開始擺脫了母乳。

雖然葉龍現在心態已經有些扭曲,可終歸是從人類的道德觀念中脫穎而出的。

作為一個十分大的男子主義的人,雖然身體是小孩,心裡卻不是。

老是吃母乳,葉龍還是感覺有些羞恥的。

畢竟葉龍沒辦法把劉氏當成自己真正的母親,在葉龍看來,劉氏只是自己虧欠了的女人而已。

更為主要的是,葉龍需要的能量太多了。

想要快速成長,時間不能浪費在無所謂的偽裝之上。

這具身體的血脈脫胎於鬼背反推的範馬勇次郎的血脈,但是卻經過了掌握了法則的葉龍各種可能的最佳化。

可以說雖然基因幾乎一樣,可是這具身體和普通人類完全是兩個物種。

就算沒有完全的脫離人類,起碼也應該是血脈家族之類的,脫胎於人類這個大物種的分支。

遼西郡太守劉基他們都發現了,葉龍的成長迅速和聰明異常。

當下劉基好歹也是地方官員,幽州名士,他就想教葉龍當今的聖學,儒家學問。

不同於最後**之後的酸腐儒生,從百家爭鳴的戰國中脫穎而出。

至***焚書坑儒,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孔子也慢慢成為了人人敬仰的聖人。

儒家學問,自有它應有的道理,也極其符合當時統治的皇帝需求。

葉龍當然不想浪費時間學這些東西,並不是這些東西沒有用。

只是葉龍用不上了而已,御下之道,統治之法,愚民政策,葉龍需要這些東西嗎?

看看以往葉龍的統治手段就知道了,葉龍不怕手下的人強,葉龍不怕手下的人造反。

這些形成的威脅再怎麼強大,搶得過一個隨時可以拿捏你的性命的未知恐怖存在嗎?

那摸不到頂,深不可測的極限,讓葉龍幾乎失去了希望。

現在葉龍總算發現了背後之人的一點極限,或者說是他製作的系統的缺陷。

隔絕了一個世界屏障之後,系統原本那幾乎無所不能的,收集怪物點數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要知道葉龍到後期很多都不是他直接破壞的,一場戰爭下來的連鎖反應,一個計謀下來的可怕破壞。

雖然每一份都不如直接殺戮破壞來的多,可是積少成多,反而後來居上,成為了葉龍收入的主流。

所以說在葉龍觀測不到的地方,一切能夠抽取到的利益,系統都觀察,掌控,收集著。

"祖父,瑰兒,並不會去學這些無用的東西。"葉龍只是平靜的搖著頭,表示拒絕。

在能夠說話之後,葉龍就提前的把自己的名和字給取好了。

省的他們自作主張,給自己選一些自己聽上去很不喜歡的。

葉龍也沒有太在意,名字在葉龍看來只是一個代號,心念一動。

公孫瑰,字龍博。

瑰,用於形容玉之字,和葉龍現在額頭眉心上那顆龍鱗很搭配。

就和新吧唧的本體是眼鏡一樣,葉龍這句具分身的主體其實是那片龍鱗。

相當於一個訊號接收和能量轉化器,同時也是控制這具身體的控制器。

又有瑰寶意思,寓意是是貴重而美麗的寶物;稀世之珍寶,世間之才。

龍博,龍就不用說了,其中寓意太多了。

博:博洽、博識、博聞。

別人怎麼理解?葉龍不知道。

葉龍的意思就是老子知道的知識比你們多,更瞭解你們無法瞭解的奧秘,所以我是智者。

葉龍掰了一個理由,這是龍神賜給他的名字之後。

名義上的父親公孫瓚,最可能得到這份工作的祖父劉基都失去了這項權利。

"孫兒,你怎麼能說這是無用的東西呢?"

"聖人之學,教化眾生,重**,知尊卑。"劉基開始要滔滔不絕的講述學問的重要性。

葉龍,不在這個世界應該稱為公孫瑰直接打斷了他。

越強大是自我的意志和道路就越堅定,越不會受到其他人或物的影響和反駁。

葉龍雖然沒有像某個一拳光頭那樣,完全的我行我素,堅定自我。

可是聽到人家撈叨就煩,這點是一樣的。

只不過光頭是腦子退化到了,不想去理解這些東西。

葉龍覺得這完全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所以不會願意花時間在這上面。

"孫兒非凡人,乃是上古龍神之血脈。"

"說是天神之子,當世聖人也不為過。"

"聖人生而知之,你們現在所流傳的乃是人之道。"

"我所知,所行,所學的乃是天之道。孰強孰弱,不需要我多言。"

"你們以為我這段時間是學**嗎?智慧本身就在我的腦中。"

"如果想要成為我的老師,那麼只要能夠回答我三個問題,就有資格教導與我。"

"首先第一個問題,石頭為什麼會落到地上?"

公孫瑰撿起了地上的一個石子,輕輕放開,石頭落在了地上。

"第二個問題,這個世界有多大?"

葉龍笑著看著這個因為第一個問題而陷入思考的祖父。

這自然而然的科學規律,千百年來很少有人去追究這個問題。

石頭落在地上不是它本應就應該落在地上的嗎?

這之中有什麼道理?需要問為什麼嗎?

就算有人發現了一段時間以後也就放棄了,如果真的有人能像牛頓一樣。

不需要完全,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答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