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勞倫。”珍妮站起身伸出手,和匆匆趕到的勞倫.維斯伯格打了個招呼,很客氣地說,“我是珍妮弗,非常高興認識你。”

雖然她和勞倫就約在了珍妮下榻的希爾頓酒店裡,但珍妮沒有踩著點到,而是提前五分鐘就坐在了咖啡廳裡,勞倫反而是遲到了大約三兩分鍾,這個一樣是金髮碧眼的年輕姑娘顯然有些不好意思,“從家裡開過來的時候我有點迷路,非常抱歉讓你等了我一會,珍妮弗。”

“沒關係,正好給了我看書的時間。”珍妮開玩笑一樣地比了比手邊的書籍,這當然正是,勞倫的眼神落到封面上,她愉快地笑了起來,珍妮繼續說,“當然,我已經看過兩三遍了,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小說。”

“是嗎?”勞倫的語調揚了起來,看起來似乎很驚喜,“謝謝你的賞識,珍妮弗,你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認為的。”

侍者送上選單,勞倫歉然對珍妮一笑,暫且開始點餐,珍妮也乘著這個難得的機會,仔細而又不露痕跡地打量起了勞倫。

在上一回和切薩雷的談判裡,她表現得很*ty,這一點珍妮自己也心知肚明,但對今天和勞倫的見面,她還是很有信心的。這並不是一次商業談判,而是一次面試,她要做的無非就是給勞倫留下很好的印象,促使她做出一個合乎邏輯的雙贏選擇,她並不需要去征服另一個強大的意志。而和勞倫這樣的時尚精英打交道,這正是珍妮很擅長的領域。

只是幾眼,她就下了判斷:金髮是後天挑染的,應該做過鼻子,當然,她是猶太人,不過她的形象看起來並不典型,也許是因此她覺得娜塔莉.波特曼不適合出演她的女主角?從她的打扮來看,勞倫並不瘦,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壯,而她完全知道這一點,選了寬大的白襯衫和深色闊腿褲來掩飾這一點,但她還是很有時尚品位的,這樣容易被視為是邋遢隨意的衣著,在一些時尚單品的搭配下反而顯得很有氣質。

當然,這些資訊粗看是說明不了什麼的,但勞倫出過一本影射性質的半紀實、半自傳小說,所以結合書裡的一些資訊,珍妮對她的性格已經有了一些猜測和瞭解——勞倫絕對不是她書裡所寫的那個天真可愛的大學畢業生,青澀,也許,這畢竟是她在gapyear迴歸後的第一份工作,但她絕不少一點心眼。包括她離開都不是和書裡寫的那樣裸辭,而是找到了另一個資深編輯,和他一起跳槽過去的,書裡那個可愛的男朋友在珍妮來看,應該是她加進去的人物,在現實裡應該沒有對應,當然,女主角大變身的那一段珍妮也報了一定的懷疑,勞倫並不算非常漂亮,就算大減肥外加濃妝,也很難收到電影裡的戲劇性效果,再說她也懷疑是不是這麼看重工作人員的體重,主編安娜.溫圖爾對這個助理又有沒有過另眼相待。

在珍妮來看,這件事應該是這麼一回事:勞倫從gapyear回來以後,憑藉自己的常春藤大學英語系簡歷,拿到了主編助理的職位,她想要的可能是成為一名時尚編輯,但在工作了十個月以後承受不了工作壓力和安娜.溫圖爾的高壓性格,就和要好的男同事一起跳槽離開。安娜.溫圖爾也許都不會在意這麼正常的人事變動,她沒想到的只是勞倫心裡對她意見很大,所以離職後就創作了這麼一部瑪麗蘇半紀實小說,結合了自己在的見聞,半是洩憤半是販賣*地處處隱射安娜.溫圖爾,拿她消費了一把,創作了這麼一本小說。真正的創作目的除了消費溫圖爾的名氣牟利,以及滿足自己一些出人頭地大變身之類的夢想以外,並沒有什麼深層的用意。

這本書的一個直接結果是以後要入職應該要多籤一份保密協議,不能再拿安娜又或者是內部事務為噱頭出書。而切薩雷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發現這本書的潛力其實也不意外,按照大部分正常人的看法,這本書看完以後,固然對安娜.溫圖爾印象不會太好,而對勞倫,人們也不會覺得她是省油的燈——她在這本書裡可是把自己的老闆前前後後抹黑了個夠,不論是東西方,這種反手插刀、以他人*牟利的做法,都不會有多惹人好感的。

但珍妮不可能把實話說出來,更不能如實說出她的評價——她覺得這本書本身甚至不如她學生時代看過的一些三流口袋本言情更高明,正相反,她還要找到勞倫的g.點,把她給誇高興了,才能讓她感到自己是扮演安迪最合適的人選。

“當然,作為明星,我們都是時尚圈的一份子,但我得說,你的書讓我看到了很多我原本並不瞭解,也沒有深思的地方。”珍妮誠懇地說,“即使是我們也無法想象,時尚潮流有的時候竟然是透過這麼荒謬而簡單的方式被決定出來的——這簡直有點可怕,好像我們都是無知的、被矇蔽的人,而這些幕後黑手就靠我們的無知維持他們的統治。”

“是的。”珍妮的試探奏效了,勞倫臉上頓時閃過了一絲貨真價實的興奮——有了這真誠的感情做對比,之前的笑意和熱情就顯露出了虛偽:能在幹下來的女人,職場政治肯定都是多少有點造詣的,那種地方勾心鬥角的程度反而是有點東方宅鬥、宮鬥的味道。“正是為了述說時尚的虛偽和醜惡,我是說,你真的很難想象在這些最高等的時裝殿堂中,存在著多少可怕的利益輸送和賄賂、勒索,我想那是個能把人變成惡魔的大染缸……”

珍妮保持傾聽的神態,但在心裡做了一項註解:她猜得沒錯,勞倫本人實際上是反對時尚的,她對時尚的厭惡遠沒有電影裡那樣溫情脈脈,反而是混雜了對安娜.溫圖爾的痛恨。珍妮甚至猜測溫圖爾肯定是打擊過勞倫的自尊心,而且從來沒和書裡、電影裡表現的那樣對勞倫另眼相看過,如果她有,說不定勞倫還不會那麼快離開。

能摸準這根脈,珍妮覺得她距離的女主角寶座已經近了不少,畢竟勞倫肯定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儘快變成電影,以珍妮的人氣,能親自飛到紐約來見她,又和她有同樣的見解,不論勞倫因為什麼反對娜塔莉.波特曼,都沒有太大可能再拒絕珍妮——再拒絕下去她還能找誰來演,誰會比她們更好?難道是斯嘉麗.約翰遜?

“是的,我想這部影片的主線應該是放在安迪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上,時尚只是展露這些的一個途徑,安迪對時尚的認知變化才是影片的終點。米蘭達歸根結底也只是噱頭和配角……”她挑著勞倫愛聽的話說,把安迪誇得天花亂墜。“安迪從清純到迷失,最後迴歸本真的決定讓人非常欽佩,我想這對我是個很有吸引力的角色。”

要把人誇得舒舒服服,也需要本事,勞倫的嘴角越翹越高,她欣然地說,“謝謝你,珍妮弗,我也覺得你會很適合安迪的——如果你有意出演的話。”

之前切薩雷和勞倫交涉時,只說了珍妮想和她見一面,勞倫等於是揭開了兩人之前都沒有揭穿的那層薄紗,事態的進展可說非常順利,順利到珍妮甚至起了一些疑心:娜塔莉.波特曼為什麼會被勞倫否決呢?這些解讀雖然有溜鬚拍馬的嫌疑,但的確也是勞倫極力在書裡呈現的一條主線,難道娜塔莉方面要改動主線?不,早在娜塔莉有意接下這個角色之前,勞倫對她就很反對了,當時雙方根本不可能談到改動主線這一步。

“我當然有意出演,不然也不會飛到紐約來和你喝咖啡。”她熱情地笑著,“我是擔心我對安迪的解讀有些出錯,所以想和你這個原作者聊聊。當然,雖然我很有興趣,但也不能說這個角色就非我莫屬,我只是想在試鏡上做到最好——你知道,娜塔莉.波特曼也有意接下這個角色……”

“我肯定是支援你的。”勞倫脫口而出,“放心吧,合約裡規定了女主角的人選需要得到我的認可,和波特曼比起來,我當然會支援你。珍妮弗,你是個遠比她合適的人選!”

和一開始她有保留的表現相比,現在的勞倫可以說有些狂熱感,珍妮越來越好奇了:她是表現得不錯,但她們才認識了半個多小時,勞倫對她的好感有這麼強嗎?她做對了什麼?又或者說勞倫這麼支援她演,只是因為她很不想娜塔莉.波特曼來演,她有這麼討厭娜塔莉嗎?

“噢,謝謝你,親愛的,但我恐怕你對我太有信心了,娜塔莉要比我有名得多了……”珍妮露出感動之色,溫和地說。

勞倫搖了搖頭,“但她不會把頭髮染金。”

珍妮愕然地啊了一聲,她沒想到自己得到的會是這麼個答案。

“她不會願意把頭髮染金的。”勞倫攤了攤手,“但我希望安迪是個金髮碧眼兒,就這麼簡單,所以你完全放心,即使你沒有和我溝通,我也會支援你出演。當然,今天的談話的確讓我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你能把安迪演得非常出色,而你又那麼漂亮,為什麼不是你呢?娜塔莉也許有很好的演技,但她長得那麼平淡、不起眼,我不明白為什麼福克斯一定要選擇她做女主角,如果她更好,喬什為什麼不選擇她而選擇你呢?”

珍妮完全被她的邏輯擊倒在地,她呃了一聲——即使她和娜塔莉是很直接的競爭對手,她也不會說娜塔莉長得不夠漂亮,又或者不起眼。

不過……

看了眼勞倫的金髮,珍妮忽然間有了另一個想法——勞倫該不會是個輕微的種族歧視者吧?

種族歧視在中國幾乎是個完全被人忽視的概念,但在民族大熔爐美國是一個非常被看重的社會問題,表現形式相當複雜,並不只有看不起別的種族這麼一個表達方式。像是勞倫這樣,雖然生為猶太人,但把頭髮染金,又做了鼻子,戴藍綠色隱形眼鏡,以日耳曼美女珍妮為美,猶太美女娜塔莉為平凡的審美觀,也可以說是有輕微的種族歧視,也就是對自己的種族感到自卑,而更崇拜另一個種族的普遍長相。這在某些時候是很普遍的心理現象,比如說有些黑人會有‘漂白’的夢想,當然也有反過來,白人想把自己染成黑人那樣黑,並且有典型的黑人長相,這種心理傾向再進一步就是心理疾病了,但不能否認,這種思潮一直是存在的。而在勞倫和她身上,這個崇拜關係就有點尷尬了,因為她的種族日耳曼人正是二戰中被極力鼓吹的‘雅利安血統’重要的組成部分,納粹犯下過的罪行在西方世界大家可都是一清二楚。身為猶太人卻崇拜日耳曼人的金髮碧眼,這絕對是不可想象的政治錯誤。猶太人一直是非常抱團的,如果勞倫的這種心理傾向是真的,而她又宣揚出去的話,她肯定會遭到猶太人社團的強烈排擠,在文化傳媒領域,這幾乎就意味著死刑。

“非常謝謝你的欣賞,勞倫。”珍妮連忙做預防工作,“但我想喬什和她並沒有什麼——娜塔莉是個很優秀的姑娘,如果可以的話,請你不要把我和她列出比較,這會讓我和她之間變得尷尬。”

“當然。”勞倫心領神會地笑了笑,“我只會說我支援你——不過,如果我是你,我就不會對娜塔莉這麼友善客氣,我不會和你說她的團隊對於這個專案是多麼的冷漠和不友好,這對你沒什麼觸動,讓我告訴你這麼一件事,一直到你的經紀人給我打電話為止,我都根本不知道你也在女主角的人選中。福克斯的製片人一直在和我唸叨著娜塔莉的好,對你的存在卻隻字不提。”

這不愧是出來的,幾句話就把珍妮和娜塔莉的關係攪合得很尷尬了——如果他們之前有關係的話?就是現在,珍妮都是吃了一驚,“我完全不知道這件事,你沒和我的經紀人提起嗎?”

“沒有,我決定保密。”勞倫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等見過你以後,如果你讓我滿意,我會打電話給製片人——”

她對珍妮眨了眨眼,“你知道嗎?為什麼不現在就打呢?”

珍妮大概已經知道勞倫想做什麼了,她往後一靠,帶著愉快的笑意,欣賞起了勞倫撥號的動作。

“凱倫,我是勞倫。”勞倫的語氣非常憤怒,對方一接起電話,她就崩潰般地說,“你知道我剛才見到了誰嗎?珍妮弗.傑弗森!昨天她的經紀人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幾乎以為我聽錯了。今天問過她我才能肯定,她的確有興趣出演,天啊,我不敢相信你會這麼明目張膽地違反版權合同,告訴你吧,我要收回版權,起訴你們違約,我要和福克斯說,讓她把你炒掉……”

在揪住了凱倫違約的小尾巴以後,勞倫的強勢態度順利幫助她搶佔了主動權,凱倫顯得非常被動,一直在電話那頭解釋著什麼,而勞倫置之不理,只是大聲地說,“你這是違約,意圖欺騙合作方。珍妮弗也非常生氣,她說她甚至願意只要三百萬,還能往影片裡自行投資一些——而與此同時,娜塔莉方面卻開出一千萬的高價,我現在懷疑娜塔莉.波特曼到底知不知道我不歡迎她出演,猜猜,如果我問問珍妮弗的話,她會不會好心地把娜塔莉的號碼給我,讓我給她打個私人電話呢,凱倫?如果娜塔莉也發現你在騙她的話……”

那邊似乎是做出了一些讓步,勞倫的表情緩和了下來,她衝珍妮做了個得意的眼色,開始‘嗯、嗯’地聽著對方的闡述,過了一會,以很堅定的語氣說,“不,我支援珍妮弗.傑弗森,娜塔莉.波特曼一開始就不在我的考慮範疇以內,這就是我的最終答案。”

電話那頭似乎是崩潰了,珍妮聽見了一聲粗話,勞倫倒是對此毫不在乎,她掛掉電話,滿意地說,“我想一會你的經紀人會接到凱倫電話的——你知道,這是個艱難的世道,一個女孩總是要費盡心思,才能讓事情順她的心意。”

“你真的是個非常厲害、非常優秀的年輕女性。”珍妮發自肺腑地說,“真的,勞倫,失去你是溫圖爾的損失。”

雖然今天這個有時老謀深算,有時幼稚膚淺,有時又非常古怪的暢銷書作家給了她很多‘驚喜’,讓她有些難以招架的感覺,但最後這一招的確讓珍妮收起了對勞倫的小覷之心。她發覺美國的確是非常強調個性解放的國度,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烈特點,勞倫虛榮、自卑,拿前老闆出書吹捧自己,說她是懦弱的瑪麗蘇bitch也不為過,但與此同時,她又擁有強烈的自信感和狡猾的手腕,她不要娜塔莉.波特曼,就是不要娜塔莉.波特曼,作為話語權較弱的原作者,還能利用手腕和合約跟製作人對吼,最後把娜塔莉踢掉,選上了她想要的珍妮弗。

她的手段對珍妮來說並沒有非常高深,但勞倫這個人,還有今天她敢於和製作人對吼的勇氣以及她這種很坦然的氣質,都讓她覺得很有啟發意義,她不知道該怎麼說,但……珍妮覺得這一趟紐約沒有白來,她覺得自己有點摸到安迪這個角色的精髓了。

是的,在決定要爭取出演以後,她也一直在考慮該如何處理安迪這個角色,在原版本裡,安妮.海瑟薇全片都在被梅麗爾和艾米麗壓戲,這並不是她天分不好——如果她演技真的不行,也拿不到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而是安迪這個角色局限性非常強,除了賣臉以外,似乎沒什麼挖掘的餘地。當然她賣臉賣出了紅透全球的反響和非常亮眼的票房,所以珍妮決定自己即使只是純粹賣臉也要加入這部電影證明自己的商業能力,也自信自己憑著金手指,未必會被壓戲,但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即使不被壓戲,安迪這個角色也遠遠沒有米蘭達和艾米麗有趣。

如果改一改人設呢?如果拋開書裡那個虛假的、蒼白的紙片人安妮,改從勞倫這個原作者身上著手會怎麼樣?給安迪加一些現實的元素,別讓她的個性這麼單薄,讓她有一些真實的,難說是黑是白的性格側面,就像是勞倫,多種矛盾的氣質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你能看透她在人性上的弱點,甚至會覺得她的一些性格側面非常荒謬,但另一方面你又不能不佩服她的能力,也許她寫的小說很屎,但你不能不承認,她這個人的確是挺有趣的……

當然,這麼做也有一定的風險,經過改動後的還能不能和另一個世界那樣大賣,這是珍妮也無法保證的,就算是確定要改,怎麼改也是個問題,現在並不是仔細考慮的場合。珍妮只是記下了自己的靈光一閃,就集中精神和勞倫慶祝她們的勝利,並順理成章地和她確認一些創作時的心路歷程,甚至是童年趣事以及興趣愛好,不過,現在她不僅僅是想和勞倫加深交情,已經是懷有更深層的目的了。

勞倫當然也很想和珍妮打好關係,在她如何塑造安迪這件事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兩個女人各懷目的,倒是相談甚歡,更妙的一點是,勞倫看過,所以她們可以毫無障礙地談到彼此的童年生活,這也讓珍妮可以觸及她感到非常好奇的種族崇拜問題。

“這麼說,你小時候是在猶太人小學裡上學的嘍?”她問,“我從來沒在宗教學校裡讀過書,我不知道那是怎麼樣的感覺。”

“說不上有多好。”勞倫果然對猶太文化評價不高,在珍妮看來這非常奇怪,因為猶太人一直都是很抱團的民族。“事實上,我並不喜歡那個排外的宗教小學給我們灌輸的東西。”

“你是說?”

勞倫搖了搖頭,“不知道該如何總結,但我不喜歡他們老抱著過去不放,好像隨時隨地都又要遭到世界的迫害,我是說,如果你不是很差的話,為什麼總擔心人人都討厭你呢?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老覺得自己是弱者,一定要抱在一起互相幫助……”

顯然是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勞倫並沒有再說下去,而是一拍手,想起了新的八卦,“對了,我還沒告訴你,凱倫.羅森費爾特最為可笑的一點——她一直對我說,我是個猶太人,應該選一個猶太人來飾演我自己,為什麼不選娜塔莉呢?我直接告訴她,你這是種族歧視的一種,我想即使是娜塔莉.波特曼也不會高興知道製片人之所以這麼支援她,只是因為他們都是猶太人……”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勞倫的話讓珍妮心裡微微一沉:在以前她從來沒有把種族勢力列入自己的考慮範圍內,勞倫的話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天真。

當然,如果只是想當個演員的話,相信這樣的角色競爭是不足以為她帶來什麼打擊報復的,好萊塢一樣也活躍著很多非猶血統的影星,甚至說非猶血統還佔據了上風。但如果她想要走奧普拉路線,在好萊塢創辦自己的公司,創下一番事業,甚至退一萬步說,在自己製作的電影裡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就得正視著猶太人幾乎統治了整個好萊塢的事實,不說她不是猶太人就無法出頭,但說不定在某種時刻,這一層缺失就是她的玻璃天花板,會讓她觸碰到一些別人不會碰到的障礙。

這也許還只是她錯失的一個重要問題,還有無數的問題在她未來的道路上潛伏,不過,在她所有的現金只有兩百萬美元的現在,珍妮覺得自己要煩惱的還不是這個,至少目前和可預測的很長一段未來裡不是。

在和勞倫分手以後,珍妮沒有多加逗留,而是直接坐飛機離開紐約,飛回洛杉磯。在回程的頭等艙裡,她一直都在考慮著現階段她該考慮的最大問題:

要不要改?如果要改,又該怎麼改呢?

作者有話要說:注:

1凱倫.羅森費爾特是不是猶太人我不知道,她的猶太血統和整個勞倫有點種族自卑又或者說種族崇拜的梗都是我虛構的。不過勞倫的確是猶太人,小時候上的也是猶太教的小學。

2美國的種族問題很嚴重,種族歧視大概就和咱們這的地域歧視言論一樣,是很政治錯誤的。我也的確在一個美劇裡看到過類似的案例,就是有人特別痛恨自己的種族,特別想要變成另一個種族什麼的。這種種族相關的現象國內都是很少有出現的,可惜我忘記了那個美劇是什麼名字了……

3我真的覺得原著難看死了,感覺就和咱們國家的低水準網文一個水平,包括暮光之城也覺得難看死了,這幾年熱映的電影裡我覺得原著好看的是飢餓遊戲,所以我文裡對prada原著和勞倫的創作心態是貶低的態度,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回帖討論。

-------------------------

更新了,這一章是一個種族歧視者在貶低另一個種族歧視者啊哈哈哈……只是歧視方向不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下加更的事,欠更的數目我也統計了一下……嗯,如果要算上收益的話,大概下個月每天都加更也未必能還上,因為要考慮的還有一個就是你在還債的時候也在不斷欠新的問題……

因為我是個比較喜歡有存稿的人,但是這個月一直是沒安全感的裸.奔,我想這個月最後幾天,我就存一些稿子形成良性循環,然後等到下個月開始,我力爭把加更全部還掉。這樣也許我下個月還能拿上日更就9k字的15%全勤呢,而且大家還能看到經過考慮、重溫和修改的稿子,質量更高點。大家覺得如何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