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投票程式嚴格的奧斯卡不同,威尼斯電影節的形式比金球獎都還要更隨意——金球獎起碼還有90多名評委,而威尼斯電影節非但只有7名評委,而且獎項設計也非常靈活,除了主競賽單元一定要選出,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三尊金獅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以外,還有銀獅獎——評審團決定給予,並非每年頒發,特設雜項獎以及小單元獎項,可以說這種獎項帶有濃厚的因人成事色彩,在大眾的想象中,投票過程也不像是各自寫下選票,然後唱票定乾坤,反倒更像是大家坐下來開著茶話會,然後在討論中把豬肉分一分,如果說座談會上不止7位評委列席,人們都不會詫異的,因為有些獎項的安慰性質實在是太明顯,看上去就像是有人在說,‘啊,她拿不到金獅了,但她畢竟表演得不錯,所以我們給她一個特設獎可以嗎?’

當然了,作為三大電影節之一,威尼斯電影節能維持它的公信力,肯定不是因為他們熱衷於分豬肉。愛玩愛看就來 反而客觀地說,在國際範圍內,它的含金量甚至要比金球獎略微高一些,因為金球獎的評委席有90多位,但成員固定,而且對於賄選、公關態度開放,歷史上出過數次醜聞,而威尼斯電影節每年邀請的都是各國耆宿大師級的=一=本~讀=小說=人物,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已經功成名就,很少有籌碼能讓他們心動,再者,這畢竟是國際級競賽,入選競賽單元的影片雖然都想得獎,但一時半會要能搞定來自異國他鄉的七名評委難度還是很高的,而即使有評委為本國的影片投票,那也頂多只能拿到一票,作用並不大。

與此同時,聚集在威尼斯的各國電影記者和影評家也都會對參展電影做出自己的評價和投票,這使得暗箱操作的難度很高,如果質量不過關,哪怕你的關係再硬,評委也不會把好豬肉分給你,畢竟這和奧斯卡不同,奧斯卡是匿名投票,成員身份還保密,投人情票傷害的是奧斯卡的名譽,和自己無關。而威尼斯的評委席可是透明的,選出太差的作品和演員,受到損害的則是評委們自己的聲譽,起碼鑑賞力就會受到懷疑。

所以說,威尼斯電影節的大獎只會在有足夠實力的幾個頂尖作品之間進行競爭,決定誰能得獎的元素很多,人脈、口味都可以算在內,還算是相對公平,畢竟這些因素都和本身的質量無關。得獎者或者是運氣好,作品合評委口味呢,或者是人脈廣,評委都願意給你這個獎,畢竟對於電影這門難以量化評分的藝術來說,誰更夠格得獎是個非常模糊的命題,並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案。

能夠格被邀請來威尼斯做評委的大師,無一不是沉浮數十年之久,在大獎小賽裡殺出來的老將,對於獎項的局限性肯定都看得相當清楚,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已經適應了這樣公平與不公平間充滿矛盾衝突的模式,對於他們來說,確保自己認可的最佳電影拿到大獎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應該是確保所有相對最好的演員和作品都得到鼓勵,這也是威尼斯電影節設立雜項獎,並且儘量‘分豬肉’的理由,從一方面說,這些獎項會激發電影所在國繼續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的熱情,維持其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對於出色作品的鼓勵。至於說為了自己看好的作品爭得頭破血流、大聲小聲的情況,則很少出現在評委席會議上,大家更多是悠閒地透過翻譯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像是一場茶話會,甚至有些人都很少會為自己國家的電影發聲說話,就比如說張導演,雖然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也有參選,但他並不打算為其拉票:都是內行人,電影好不好都知道,真的好電影,看到你坐在這裡,少不了肯定,不夠格的,你為他發聲也很跌份,都混到這份上了,也不必求著誰,何必擱下一張老臉去為一個和你沒什麼利益往來的同行拉票呢,就因為都是中國人嗎?再說,你推動了也未必能拿獎啊。

當然,這也和他不是那麼認可《太陽照常升起》有關,雖然也有一些人物透過各種渠道來打了招呼,但張導演只是置之一笑:討論過程肯定是保密的,這種人情就屬於白拿,不管你在會上怎麼說,會後都可以用一種說法敷衍過去——‘我盡力了,但沒成功’,再說這本來也是事實,《太陽》的評價在威尼斯一點不高,根本就不屬於得獎熱門,6位評審對他也是大搖其頭,你推不推都不影響結果,還不如多把精力花在推一把就能得獎的人身上,不論是從自身審美出發,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這都是對他更有誘惑力的選擇。從自身審美來說,他確實喜歡那姑娘在兩部影片裡的表演和進步,這是一個導演對演員最純粹和最專業的欣賞,也是他敬業的選擇。

來做評委那就要做好評委,選擇最有潛力、水平最高的演員理所當然,其次,從自身利益來說,珍妮弗.傑弗森會說流利的中文,脾氣非常好,張導也看得出來,她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這意味著將來也許會有合作的機會,不論是請這個雙料影后的團隊來指點影片衝奧的公關技巧甚至是一些細微的經驗談,還是直接邀請她合作一些新片,嘗試往國際化轉型,這都是一條可以走寬的路,他沒有理由不支援珍妮弗,把這個善緣繼續結深。

“凱特.布蘭切特是更典雅的選擇,”來自義大利本土的艾曼紐爾.克裡亞勒斯用不那麼標準的英文說著,翻譯立刻把他的話傳達給張導演,“她更適合威尼斯,而不是珍妮弗.傑弗森,那女孩很優秀,但她崛起的時間太短了,她可以等待。”

“如果我們非要選一個好萊塢女孩的話,我會選珍妮弗.傑弗森。”法國女導演凱瑟琳.佈雷亞立刻針鋒相對,直接和艾曼紐爾對話了起來,“她和凱特的表演,誰的更好?我不知道,因為凱特的出場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她沒有機會暴露缺點,而珍妮弗的人物則更加完整,她在有限的時間裡爆發式地演繹出了一個複雜的人物,如果我們不能就影片論影片,那麼也許我們根本就不該坐在這裡。”

“你之所以坐在這裡正是因為你沒有就影片論影片。”艾曼紐爾有些不高興了,他敲了敲桌子,“否則,我們在討論的就不是把金獅獎給布拉德.皮特的事了,梁在《色.戒》裡的表現才完全應該得獎。”

提到這一點,所有的評委臉上都掠過了一絲不自然——他們固然也想以公正的眼光來看待候選影片,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做到絕對公正。受邀參評威尼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榮譽,而接下這個榮譽的結果就是你必須在評選中還掉威尼斯電影節給你的人情,馬克.穆勒這一次招攬了很多好萊塢影片參評,威尼斯的紅毯很久都沒這麼熱鬧了,而好萊塢的鼎力相助,換回的是馬克的明確要求:在評獎中,他希望評委們多考慮這些年來威尼斯對於好萊塢的歧視,但又儘量保留威尼斯多國薈萃的傳統。

《色.戒》作為一部質量上乘,由好萊塢大導產出的華語圈影片,在這個思路之下水到渠成地獲得了金獅獎,《太陽》在他跟前根本毫無競爭力,而根據威尼斯分豬肉——或者說儘量照顧更多好作品的傳統,《太陽》也等於是退出了主競賽單元獎項的評選了。而最佳影片的銀獅獎肯定要分給歐洲各國,包括義大利本土電影界也要稍作安撫,畢竟是地主。接下來最佳男演員,馬克強烈暗示了布拉德.皮特,這一次蒞臨威尼斯最大牌的好萊塢男演員,也是商業氣息最濃的選擇,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新電影在威尼斯首映,可謂是給足了面子,因此更有競爭力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只能拿到銀熊獎了。

在最佳女演員的選擇上,馬可沒有指定人選,評委們則在布拉德.皮特後出現反彈,不願選擇商業價值一樣極高,為威尼斯帶來大量曝光的珍妮弗.傑弗森,除了張導演和凱瑟琳之外,大多數人其實是贊成義大利佬的:如果一定要選的話,不如選凱特.布蘭切特了,好歹她還是澳洲人,能給最重要的三大金獅多帶來一些國際化的色彩。

眼看各大獎項幾乎都定下來了,凱特.布蘭切特似乎正在全面獲得勝利,除了還有些不服氣的凱瑟琳以外,幾個評委臉上都露出了贊同艾曼紐爾的表情,張導演知道,如果他再不開口,珍妮弗就註定只能顆粒無收了——銀熊獎是給派系平衡留著的,如果選了好萊塢系的凱特,那麼銀熊獎只能是設立給歐洲電影界,不可能再給好萊塢系,又是美國人的珍妮弗。

“如果我們一定要選一個好萊塢大牌的話。”一直都是深思熟慮的張導演第一次在討論會上開了口,他緩慢地對翻譯說著,給對方留出了足夠的思考時間,“真的就只能選布拉德.皮特嗎?這會被人笑話的,內.幕的感覺太明顯了。”

之前在推選最佳影片時,張導演都沒有過多地為李安說話,也沒有像各位評委一樣,為自己國家的影片力爭豬肉獎項,等於說因為放棄了《太陽》,他手裡還有一張‘極力推薦’的選票沒有用掉,這使得他的意見很受大家重視。畢竟沒有哪個評委能很霸道地力薦這個又力薦那個,每人撐一個,是不成文的默契。

而他的話也的確讓幾位評委的臉上都露出了不舒服的表情:《神槍手之死》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但要說布拉德.皮特的表演好過丹尼爾.戴-劉易斯,那就完全是笑話了。

“您是說把男金獅留給丹尼爾嗎?”翻譯很快地帶來了意大利人的意見,對方也正困惑地注視著張導演,“但這恐怕和馬可的指導意見不符合,您要知道,丹尼爾回絕了威尼斯的邀請……”

這也是丹尼爾率先從金獅競爭裡出局的原因之一,他連開幕式都沒來,馬克.穆勒不可能太喜歡他。

“我的意思很簡單,”張導演還是那麼緩緩地說,“這一次過來的好萊塢大牌,啊,就那些票房巨星,又會演戲的那些,不止布拉德.皮特一個人吧?《神槍手之死》可以拿特設,金獅獎是有分量的獎,不管怎麼選,不能太虧心,是不是這個道理?難道除了他布拉德以外,就沒有人能選了?布拉德不就來了個開幕式嗎?他頒獎典禮又不來,選他,選丹尼爾還不都是一個樣?”

“凱特.布蘭切特也不來,好萊塢的人留下來參加頒獎的根本就沒幾個——”他抿了抿唇,丟擲了一個重磅炸彈,“但珍妮弗.傑弗森就不一樣,她和我說她準備來頒獎,就從紐西蘭,坐私人飛機來,來參加完了再回去,就不說他演得怎麼樣,衝她這個重視的精神,我看她該得獎。”

幾位評委面面相覷,沒有誰先開口說話,過了一會,艾曼紐爾咳嗽了一聲。

“我們應該給馬可打個電話,”他輕聲說,“是的,我們應該給馬可打個電話……”

#

“最佳男演員是——”

收回了漫無邊際的思緒,張導演也停止回想關於獎項那沒完沒了的算計,還有透過幾重翻譯進行的費力溝通,他平靜地注視著舞臺,在心裡計算著回家的時間:距離奧運就只有一年了,下個月馬上得彩排,還有一大堆事呢——

在一陣富有戲劇性的停頓之後,頒獎嘉賓念出了一個所有人都十分熟悉的名字。“丹尼爾.戴-劉易斯!”

‘譁——’,熱烈的掌聲頓時響徹了頒獎大廳,前來參加頒獎典禮的影評人和熱情影迷們用自己的掌聲表達著對這個選擇的肯定,《邁克爾.克萊頓》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放映了8次,每一次上座率都是100%,獲得影評人們一致盛讚,尤其是丹尼爾的表現,被視為能和參加柏林電影節的《血色將至》對抗,甚至是更勝一籌的出彩表演,再加上他出彩的履歷和歐洲桂冠詩人家庭出身的血統,威尼斯選擇他頒發金獅獎,那當然是眾望所歸。

一道窈窕、美麗的身影從不遠處冉冉升了起來,珍妮弗.傑弗森優雅地走出了座位,顯然要上前代替丹尼爾領獎,這也是意料中的選擇,因為《邁克爾.克萊頓》劇組就來了她一個人。今晚的她經過精心裝點,顯得更加美麗動人,而那欣喜中透著優雅的表情,更是大方得體,讓她彷彿名門貴族出身的氣質更加出眾——她的眼神似乎是漫無目的地掃過了一排嘉賓,最終落到了張導演身上,那雙彷彿會說話的綠眼睛微微眨動了一下,使得她的神色中多了一絲隱晦的疑問,能讓張導演心領神會,但卻不至於被別人看出端倪。

張導演心中掠過了一絲頑童式的竊喜:事前沒有明確提示,因為這件事的確上不了檯面,也因為他不適合和候選人過多接觸,不過雖然這麼做有很多考慮,但看到珍妮弗複雜的反應,他還是有種彷彿惡作劇成功的樂和感覺。

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以此作為對珍妮弗的回答,而這個漂亮的金髮姑娘眼睛一亮,唇邊微笑的弧度立刻加深了一些,也衝他微微地點了點頭:很明顯,她已經明白了張導演的意思,並且表達了自己的謝意。

愜意地往後靠了一下,張導演不再把精力放在會場內,反正所有人說的話他都聽不懂——讓這些鳥語清風一樣地拂過了他的臉龐,他又盤算起了自己的小賬本:這一次完全犧牲了《太陽》,連個雜項都沒撈到,回國沒準得落埋怨,不過這都無所謂了,偉平肯定能理解的,那話咋說的?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啊,人家好萊塢的大明星呢,你不砸點重本,這個路子能建立起來嗎?就不說眼前的奧運開幕式了,開幕式結束以後,他惦記了好久的專案還想請個一流的外國男演員,試著往好萊塢衝擊一下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逐漸沉浸進了自己的思緒裡,只是隱約聽到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音節:最佳女演員、金獅獎,還有一個熟悉的名字——珍妮弗,珍妮弗.傑弗森……

作者有話要說:注:關於威尼斯的博弈我瞎編的,不過其實的確威尼斯的分豬肉感覺非常明顯啦,尤其是07年那一屆嚴重傾向好萊塢也是真的。另外各國評委為自己國家參展片說話這個也是真的,其實姜文說得很明顯了,他在07年直接說‘作為內地唯一參展的電影,張藝謀沒有理由不幫我說話’‘謀事在人成事在謀’什麼的……——

更新了~

這一次字數挺多啊……不多說了,我去睡了,難受死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