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後期制作,《第五個莎莉》的送展版本,肯定比粗剪版要精細不少,電影的一大利器後期配樂,也已經如數完成,並且新增到了影片中,為了方便評審,還添上了法文、中文和意大利文、英文的字幕可供選擇,當然了,除了英語以外,其餘的字幕也就起到一個簡譯的作用,為的是方便評委結合原聲瞭解劇情,畢竟評審委員會這七個成員雖然是年年變,但總是以非英語國家的電影人佔主流。克萊爾.丹尼斯這樣的年輕女導演也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英語,但今年的評委還有中國作家,寫過《棋王》的名作家鍾阿城,雖然他已經旅美多年,但中文字幕對於他來說肯定是錦上添花的討好之舉,也能顯示出片方的誠意。

在片頭輕盈的音樂聲中,克萊爾饒有興致地看著大屏電視中明麗的色調,她輕輕地嘀咕了一句:“嗯,芬奇這一次的改變很大啊……讓我看看他這次打算說什麼故事。”

一個普遍的誤會是,藝術片的導演在圈內地位高於商業片導演——事實上恰恰相反,商業片導演才是在圈子中叱吒風雲的一群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香港導演中,許鞍華和王晶之間,誰的格調更高是不用多說的,但事實上,如果沒有王晶的投資,許鞍華導演的很多影片是根本沒有希望開拍的。這就像是時尚界的highfashion和親民品牌一樣,highfashion格調高,但h&m這樣的快消品牌賺錢多。許鞍華導演的作品或許感動了萬千觀眾,但作為藝術片導演中的佼佼者,她的經濟狀況卻遠遠說不上豪富,而她已經是文藝片導演中成就最高的一批人了。所以文藝片導演曲高和寡、經濟條件一般的窘境也就無需多說了。

導演也是人,當然也有掙錢的*,一邊拍藝術片拿獎,一邊拍商業片賺錢,也是很多導演心底最深處蘊含的野望,但商業片和藝術片就像是兩條平行線,很多導演不是不想轉,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轉,就像是克萊爾,她最擅長的題材就是非洲,因為這和她的個人經歷有關,種族、殖民……拍攝這些故事時,她靈感迸發從容不迫,對於商業片她雖然也有興趣,但那完全是一個新遊戲了,克萊爾。所以,雖然藝術片圈子——尤其是威尼斯電影節,習慣上是很排斥商業片,追求曲高和寡的藝術性,但她本人對於商業片卻不是那麼反感,反而很有探究的*:《第五個莎莉》的簡介和片花她已經看過了,這個題材如果由她來拍的話,肯定會處理得相當迷幻,畢竟這可是多重人格,當然,票房肯定不會多好,能看得懂的觀眾也不會太多,她也不會選擇融入《24個比利》,大衛.芬奇就是這樣,什麼影片都要改編得陰暗緊張,命案和暴力似乎是他的最愛。不過,新片的開頭色調還是很暖的,這對他來說算是個突破了,老是走陰暗冷色調,肯定是得不到評委們的喜愛……

掛著說不上是喜愛還是嘲諷的笑意,克萊爾心不在焉地瀏覽著片頭的風景,作為導演,她看片的著眼點和影評家又不一樣了,影評家看的是氛圍,而導演看的是運鏡:芬奇標誌性運鏡、芬奇標誌性運鏡,芬奇標誌性……

“merde,別告訴我這真的是克里斯托弗,”她痛惜地看著電影中蒼老臃腫的戴夫,“芬奇真是暴殄天物,如果我能得到克里斯托弗——”

克萊爾從來不隱瞞自己對於男體的欣賞和迷戀,她在幾年前有過一部《軍中禁戀》,這部影片的大量鏡頭都在描繪男體的美妙誘.惑,對於芬奇‘毀掉’克里斯托弗的行為,她肯定相當反感,甚至是幻想了一下克里斯托弗出演《軍中禁戀》的情景,這才重新集中精神,開始鑑賞芬奇的導演手法。

“哦,克里斯托弗的進步很大啊……”到底是名導演,才看了幾分鐘,克萊爾就對克里斯托弗的提升有了強烈的感覺,“他的上一部影片是戰爭片吧?表現只能說是平庸,沒有太多亮點,但魅力無敵。而現在這個戴夫,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他,我敢肯定,90%的人認不出來。他不但改變了外表,甚至也改變了自己的氣質。”

不知不覺,她已經調整了自己的坐姿,用更加正經的姿勢,託著下巴認真地琢磨起了克里斯托弗的表演,“簡直是脫胎換骨……我是不是遺漏了他的幾部影片?很難想像他會在前後兩部影片裡有相差這麼大的表現——難道芬奇是他的最佳拍檔嗎?”

她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有些演員的魅力和演技在一個特定的導演手裡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比如說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兩人的邪典風格簡直是天造地設、一拍即合。所以在別的影片中表現平平的克里斯托弗,在大衛.芬奇手裡大放光彩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也許克里斯托弗之前對於演技就有深厚的積累,在和大衛.芬奇的合作中,終於突破了瓶頸。不論如何,之前只是欣賞他美色的克萊爾,現在對於他已經完全是另一種心態了。

“這部影片還是很有意思的,主題淺薄了一些,如果只是《第五個莎莉》也許會更好,女性的自我發現……當然,這個主題太沉悶,肯定拿不到好的票房,芬奇也未必擅長。”她習慣性地推測起了《第五個莎莉》的得獎前景,“在奧斯卡那裡也未必能有什麼好成績,奧斯卡似乎並不喜歡那種影片,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拍攝手法讓人眼前一亮,很有新鮮感,克里斯托弗的表現也非常亮眼,hélas,這些美國佬,他們中間總是不斷地湧現出演技天才,最關鍵的是,克里斯托弗還長得那麼帥……”

在她的思緒中,電影已經上演到了戴芮出場的那一幕,大衛舒緩而寫意的鏡頭引來了克萊爾微帶驕傲的輕笑:在她這個慢鏡頭大師看來,大衛的手法肯定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不過,珍妮弗.傑弗森的表現卻讓克萊爾沒辦法維持她的優越感了:“這真的是珍妮弗.傑弗森嗎?芬奇什麼時候這麼會培養演員了?這不合理呀,《搏擊俱樂部》以後,皮特和諾頓的演技也沒有脫胎換骨啊……”

對於珍妮自己來說,她的戴芮是開了金手指的結果,她又有東方人的謙虛本性,自己看電影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沉浸在‘我很了不起’的成就感中,看到的反而都是缺點,但對於克萊爾來說,僅僅是第一個出場的人格戴芮,就已經是光芒四射,讓她移不開眼睛了——珍妮弗在《加勒比海盜》、《戀戀筆記本》和《惡魔穿著prada》裡的表現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但那三個銀幕角色,在克萊爾看來,魅力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戴芮的精靈脫俗,幾乎是第一眼,她就被戴芮跨越了容貌和性別的優美和純淨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半站起了身子,試著從另一個角度尋找著影片後期處理的痕跡。

“當然,新增了柔光,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她自身的氣質才是重點,這女孩出演商業片真是可惜了!”克萊爾已經完全興奮了起來,“如果我能得到她的話,我會把她放到非洲,她的純淨和非洲的曠野會是多麼出眾的對比……”

她搖了搖頭,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電影中,“這是芬奇為珍妮弗挖掘出的一面嗎?太不可思議了,她已經入行快四年了吧?怎麼還會有如此純真的一面?通常來說,這種氣質只能存在於沒入圈的少女中啊……珍妮弗有經過特效化妝嗎?不,這種氣質並不是化妝能演出來的。她怎麼能?——戴芮絕對讓她成為同時代女演員中最特別的一個。”

克里斯托弗的蛻變雖然也近乎脫胎換骨,但他是壓制了自己的魅力,保留了戴夫的張力,雖然這也很難得,但和戴芮的表演難度又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了,畢竟從有魅力變得沒魅力還是可以做到的,吃胖、毀容,都是途徑,而從一種魅力變成另一種魅力,那就不是人人都能辦得到的了,克萊爾不管別的評委們是怎麼想,作為導演,她已經完全被珍妮弗給征服了:她也不是沒和出色的女演員合作過,導演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運用種種手段,挖掘演員的魅力,使演員的表演達到內心預想的效果,可以說在導演看來,演員不過是被他們操縱得團團亂轉的棋子,而每個導演也許都有想要掐死棋子的經歷……能和珍妮弗一樣,每部片都呈現出最適合影片一面的演員,完全是鳳毛麟角。而她在《第五個莎莉》裡的表現,僅僅是戴芮一角,就已經讓克萊爾眼前一亮了——珍妮弗的可塑性實在是太強了,幾乎是導演想要什麼樣子,她就能呈現出什麼樣子,這種近乎無限的可能性,哪個導演不喜歡?

當然,作為心理驚悚片來說,《莎莉》的劇情還是很有趣的,克里斯的表演也很有故事,克萊爾就像是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欣賞著導演的節奏、克里斯的表演,另一部分則仔細地觀察著珍妮弗的表現,她幾乎是焦躁不安地等待著第二個人格的出現,第二個人格會是誰呢?太可惜了,她沒有看過原著,僅僅是看了簡介……

雖然對於之後的幾個人格早就有了心理預期,但當娜拉、貝蕾、莎莉、金妮這幾個人格逐一登場時,克萊爾依然是粗話連連——連羅傑.艾伯特都能留意到珍妮的特徵,她怎麼會錯過呢?隨著人格切換而脫胎換骨的微表情、身體語言和步態,組成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氣質,雖然很多體驗派大師也能做到這一點的,但不誇張的說,他們的表現都沒有珍妮弗這樣徹底,雖然之後的幾個人格沒有戴芮那樣驚豔,但在頻繁出場、切換人格的情況下,她一次都沒有混淆過每個人格的名字和性格特徵,這不僅僅是導演功力的體現,更是演員表現優異的結果。克萊爾很清楚,如果珍妮弗的表演達不到這個層次的話,芬奇肯定是不會採取這樣大膽的剪輯的……

而當劇情進展到了珍妮弗的華彩段,在圖書館中人格連續切換的那一段時,克萊爾更是直接按了暫停,激動地站起身來回踱步:這樣頻繁的切換,在色調、化妝和衣服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全憑演員的面部表情變動,生動地展示出了五個截然不同彼此獨立的人格,讓觀眾不費吹灰之力地就識別出了人格轉換後到底是哪個人格主宰著身體,在今晚以前,她從不覺得有任何演員能做到這一點。——鏡頭是連續的,芬奇沒做任何剪輯,這就是珍妮弗在鏡頭前的連貫表演,這完全是她個人實力的表現。

她是怎麼做到的?她怎麼可能做得到?她——這一切簡直全瘋了!

來回倒帶把這一段看了十多遍,克萊爾的情緒這才平靜了下來,她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地坐回椅子裡,又按下了播放鍵,“上帝啊,我現在甚至捨不得看完了……”

說實話,在那之後,克萊爾對於劇情只是淺嘗輒止,瞭解到劇情現在進展到哪一段而已,對於芬奇的意圖和手法、隱喻,她已經沒有太多興趣了。她把80%的精力花在了珍妮弗身上,餘下的20%則被克里斯托弗吸引,克里斯托弗的表現的確很出色,在整個治療和庭審過程中,他的存在就像是定海神針,穩定著觀眾和莎莉的情緒,而他的心態變化、表演推進也一樣迷人,當珍妮弗快速切換人格的震撼漸漸消退以後,克萊爾也開始正視克里斯托弗的出色表現,她有些隱隱遺憾:“可惜了,克里斯托弗的表演受到了角色的很大限制,雖然也非常出色,但完全無法和珍妮弗抗衡……這是一部屬於珍妮弗的電影,除了那天才的快速切換人格,莎莉的表演也實在是太有層次感、太細膩了,人格融合和衝突的那一段,完全可以被列入影史成為經典,言語簡直無法表達我對她的欣賞——如果我能和她合作,如果我能擁有她……”

電視屏幕中,影片已經播放完畢,字幕在全黑的螢幕上滾動著我,但克萊爾卻絲毫也沒有動彈的意思,她還兀自呆坐在椅子裡,在自己的思緒中漫遊:如果她和我合作的話,我會怎麼用她?是的,我絕對要把她帶到非洲,也許我該設計她和一個黑人青年身陷城市騷亂中……

許久以後,克萊爾才猛地回過神來,遺憾地搖了搖頭,掐斷了自己漫遊的思緒——對於從未離開過法國電影界的她來說,和珍妮弗.傑弗森合作的可能微乎其微,別看她在法國名氣很大,甚至被邀請為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但在好萊塢她只是個無名小卒:克萊爾心裡也很清楚,三大國際電影節實際上就是國際影人們的自娛自樂,好萊塢對此根本就不買賬,即使她主動邀請珍妮弗和她合作,十有八.九,這份邀約也根本不會被珍妮弗的經紀人認可。沒有獎項和票房,好萊塢大影星是不會和她合作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再說——克萊爾自嘲地笑了笑——她也很清楚,這部影片裡的珍妮弗對於導演們都意味著什麼,沒有一個導演不想得到可塑性這麼強的演員,更何況她的演技又如此精湛,在《第五個莎莉》上映以後,珍妮弗恐怕會成為全世界最炙手可熱的女演員,想要和她合作的導演會有很多的,比她克萊爾更大咖的有得是,她根本就不可能贏得多少注意力。

“如果我會拍商業片就好了,那我就能去好萊塢了……”不知多少次,這個幽怨的念頭又一次竄過了克萊爾腦際,但她還是搖了搖頭,驅除了這個不理智的想法:自己有沒有拍商業片的才能,克萊爾是最清楚的了。

生活在電影圈,如果不能接受世界上有很多人比自己才華更出眾,人的心理是很容易失衡的,克萊爾很快就擺脫了輕微的失落和酸楚,她看了看回到待機頁面的電視,又看了看那一疊等她閱看的碟片,猶豫了一下,還是按下了播放鍵。“再看一遍《第五個莎莉》吧,剛才我根本都沒有留心劇情……”

除了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碟片的評委們,威尼斯電影節的參與者們都得耐心地等待著電影節安排的展映場次,才能看到送展的各部電影,影評家、電影記者、片商、電影愛好者們……都在等待電影節期間上映的若幹部優秀作品,甚至比起競賽單元的20部影片,非競賽單元的19部影片反而更受期待,因為這些幾乎都是年度大作級別的電影,拿到威尼斯電影節參展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大部分參展人也不能免俗,肯定更期待這些第一次面向公眾的大製作。

而在這些形形□□的觀眾中,來自中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的購片小組也是威尼斯電影節為數不多的中國面孔之一,中國電影圈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密,這一次中影的購片小組也是和大陸演員胡軍(競賽單元《長恨歌》演員)一起來到了威尼斯,小組的任務是在威尼斯電影節中尋覓一部分適合引入中國市場的影片,以買斷版權的形式購片回國安排放映,這也是進出口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200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進口片分為分賬片和買斷片,分賬片是按傳統分成比例進行分成影片,不必多說,每年有嚴格的名額限制,而且因為盈利空間有限(片商只能分走25%的票房),除了對影片盈利能力有信心的好萊塢大片,一般的外國影片根本不會有謀求分賬的意圖。為了豐富每年上映的電影國別,中影會主動採購一些其餘國家的影片做買斷放映,除了盈利目的以外,還有一些文化戰略方面的考慮。而三大電影節當然也就成為了中影理想的購片地,所以看片小組這一次電影節的任務也很重,他們要看遍長篇單元的40部影片。

“《第五個莎莉》,珍妮弗.傑弗森。”小組長韓宇讀著表格上的資料,“克里斯托弗.漢克斯、大衛.芬奇——嚯,名家薈萃啊,這個珍妮弗.傑弗森在大陸已經上了兩部分賬了吧?”

“克里斯托弗.漢克斯也上了兩部分賬了,票房都很不錯,”幾個組員也都回饋著票房資料,中影雖然有背景,但也是企業,不可能不追逐利潤,“倒是大衛.芬奇……他和布拉德.皮特有過合作。”

“哦?”韓宇的臉色陰沉了下來,“他有沒有——”

“沒有涉足敏感題材的電影作品,社會活動就不清楚了。”組員如實地反應,“但即使有,應該影響也不大。”

“兩個主演呢?”韓宇問著。

“都和這些事無關。”

韓宇呼了一口氣,在這部電影上做了個記號,“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給這部片80萬美元的買斷費吧,應該是有賺頭的,畢竟,這兩個主演都很有名氣嘛——這部片就由我親自去看。”

幾個組員竊笑了起來,“當然,沒人和你搶啊,小韓,上次那個珍妮弗的分賬片,不是你力推,能有那麼好的檔期?知道你一定要去看的,你就別裝了。”

“去去去。”韓宇沒好氣地揮了揮手,“都一邊去,我那不是英語好嗎?我理解力強!”

……在笑聲中,隱藏的珍妮弗粉絲把表格翻到了下一頁,“明天還有個韓國片啊,小王,那就輪你出馬了……”

9月4日凌晨3點,水城威尼斯的一角,電影院大門豁然洞開,參加《第五個莎莉》午夜場放映的觀眾們湧了出來,興奮地討論著劇情和演員們的表現,而後紛紛上了等候在不遠處小碼頭的剛朵拉,各自返回酒店和家中,韓宇也是其中的一員,他的臉色還有些蒼白,腳步也顯得比較虛浮,被人群擁擠著到了碼頭,才回過神來,一拍額頭,彷彿是下定了決心,匆匆地往電影院的方向走去。

“這部片……的確,是有些血腥的情節。”從表演的世界回到現實以後,韓宇就一直在考慮這是否引進這部電影,“但可以剪掉一些不適宜孩童觀看的電影,作為驚悚片宣傳,肯定是有票房的,畢竟這部電影的質量的確非常出色,珍妮弗的表演……更是堪稱神蹟。對,她一定能拿到奧斯卡提名,甚至是獲獎也難說,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有理由說服領導審批透過了……唉!可惜這部片沒有進入競賽單元,否則珍妮弗應該能拿到一個威尼斯影后吧?”

想到最後,他又回到了粉絲的身份。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引進,韓宇也就不再去想電影的事,開始考慮報價了,他走進放映廳,看了擁擠的人群一眼,忍不住流露出了略帶優越感的笑容:這些歐洲片商,放映剛結束就爭搶了起來,唯恐不能用好價錢買下,對他來說,談價根本沒有難度,誰讓全中國就只有兩家有進口權的電影公司呢?

剛想到這裡,韓宇就是一愣——他居然在人群中看到了上海華夏電影公司的熟面孔,這下他也著急了起來,“老黃!老黃你這老狐狸,你什麼時候來的——你等等!這片我們中影已經看中了……”

作者有話要說:注:這裡提到的中國市場批片情況大致都是真的,那一屆的威尼斯評委名單也是。

------------------------------------

久等了,更新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