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核聚變是花旗國的強項,這些年經常傳出有關這種“冷核聚變”的新聞,實驗裝置都不算太大,無法跟託克馬克相比。WWW.tsxsw.COM隨著其他行業的發展,iter的進度越來越快,讓公眾都目光投向了這種實現方式。

“慣性靜電約束法”(iec)不難,但很難用到大功率熱核聚變電廠(tpp)。軍工研究院核鐳射實驗室使用iec研發出了核鐳射戰略防御系統,讓公司的自保能力上升了一個臺階。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是遲早的事,李莊早有預感,他直接和理論物理研究院管理層通了影片電話。

“熱核聚變堆目前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能自維持同時穩定釋放能量,要想大規模商業化,還早著呢,你不要急,”澤維爾說。

“我看花旗國那邊似乎規模不小,功率也應該不小,說不定可以將實驗堆直接用到小電廠上,”李莊半信半疑。

“哈哈,規模和功率是兩碼事,就是因為規模不小,功率不夠大,所以才不划算。這是民用技術,不能悶頭向前衝,否則電廠很容易破產,發電越多,死得越快,”杜蘭德笑道。

“公司ter的進展怎麼樣?”

“還不錯,我們研發出大功率tpp全套技術的時間不會比花旗國慢,十年之內肯定可以完成。他們內部有利益衝突,我們這邊是垂直化體系,效率比他們高,”杜蘭德很有信心。

“注意降低成本,不然沒法大規模推廣,”李莊叮囑幾句便掛了電話。熱核電廠的技術現在已經不是問題,差別在於每度電的成本,要是成本太高,根本無法推廣。

與此同時,周奇森接到了總理大人的電話,問的內容跟李莊差不多,都是關於核聚變電廠的。隨著威州成為澳洲的新成員,各方皆大歡喜,總理大人的聲望如日中天。他現在沒什麼顧忌,經常打電話過來。

周奇森的話很淡定,“我們建好tpp示範電廠的時間不會比花旗國遲多少,如果你有興趣,聯合技術公司可以在堪培拉修建一座示範電廠,只需要財政撥款一百億澳元。”

他說得輕鬆,讓總理大人大為寬心,但要堪培拉出一百億澳元,那是想都不要想。打電話來之前,國會放出來的風聲就是,最多出五十億澳元,其他的聯合技術公司自籌。

公司在超導領域和鐳射領域的水平都極高,等離子態的研究水平從等離子發動機的進度可以看出,人造小太陽裝置的進展比較順利。既然花旗國能成功,其他國家不痛不癢,說明他們也有信心。大家都有信心,公司的科學家們不會自卑到認為他們的智商和技術低於同行。

前沿性的研究,很多領域都是相通的,奈米科技研究院、理論物理研究院、應用物理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材料研究院和動力科技研究院,共同鋪開了一張大網。tpp熱核電廠全套技術,正由這些研究院抽調精幹員工組成的超級規模項目組研製中。

李莊翻著資料,看著未來將會改變世界的重量級技術鏈,不由得心曠神怡。多年的奮鬥,到今天終於開花結果。

除了還在研究中的反物質,核能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強大的能源,它超出化學能數百萬倍,1000克u235裂變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2800噸標準煤。

目前能和平利用核能的最先進技術是快中子增殖反應堆,這種一舉兩得的技術被核大國頻繁利用,將地球上的鈾資源可開採量提高了數千倍。

核裂變電廠npp的好處很多,運營成本也比較低,但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發生意外時的放射性汙染。雖然官方都宣稱核電廠安全得很,但人不是機器,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更何況還有人力不可控的天災發生。自從日本核危機後,核裂變電廠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應用被遏制,多個國家宣佈不再建設核電廠。

跟核裂變技術相比,氘氚聚變的能量密度約核武器純u235的4倍。由於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氘氚,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跟鈾等核裂變燃料相比,氘在海水中蘊藏量很豐富,產氚堆所用的鋰,地球上有足夠的儲量,更不要說月球上那上百萬噸的氦3。

作為次臨界反應堆的聚變堆,需要極高的溫度,如果某個環節出問題,燃料溫度下降,聚變反應就會自動停止。它絕對不會發生切爾諾貝利和三里島等核裂變反應堆的問題,也不會有麻煩的核廢料需要處理。

核聚變能是一種清潔、安全、無限的新能源。一旦解決可控核聚變問題,人類在自己的歷史之內就不用再擔心能源問題,這項研究的意義之重大,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正是認識到可控核聚變的重要性,相關的研究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已開始。iter計劃的原型,起於80年代兩超級大國領導人的會面,但受政治因素影響,一直到2006年才開始活躍起來。

任何國際共同研究總是磕磕碰碰的,干擾因素沒法逃避,無論是來自觀點分歧還是出於不同的利益訴求。花旗國二十年來進進出出,把iter計劃所在地當成自己的老家,這引起了其他國家嚴重的不滿。

歐盟和日本因為國內的能源格局,是iter計劃的倡導國之一。華夏和花旗國想法各異,俄羅斯的想法難以琢磨,不知道他們到底傾向於什麼。他們國內資源豐富,跟國土相比人口並不多。

各勢力雖然表面上傾力合作,實際上還是打著各自的算盤,這些年來iter成了各大勢力交流技術、彌補各自不足和窺探對手技術特長的地方。即使如此,仍然大大促進了地球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發展,遠勝於以前各自悶頭做事。

公司理論物理研究院有不少曾為iter計劃工作的科學家,他們很瞭解其中的貓膩,知道可控核聚變隨時都有可能成功,但可控核聚變電廠的正式修建,還需要一段時間。大部分科學家的性格跟常人還是有些差別,很多人看不慣研究領域出現政治上的扯皮,但只要涉及到大的國際合作,政治問題總是無法逃避。

這兩年來的國際劇變,讓iter計劃臨近成功時卻功虧一簣,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成了先生先死,但它的技術卻被各大勢力充分借鑑。像花旗國和日本,不想再和其他國家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德法和俄羅斯就順水推舟不再參加研究,iter名存實亡。

花旗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是能源部下屬的實驗室,但這個實驗室很少傳出研究可控核聚變的訊息,核裂變領域的研究大名鼎鼎。核聚變領域以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較出名,他們用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而不是iter所用的磁約束託克馬克裝置。另外還有幾所大學和研究所也對核聚變有研究,花旗國的體制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分配好的還是無意為之,核心的秘密估計只有上層才真正清楚。

很明顯,花旗國跟其他大國一樣,對自己拿手的東西喜歡藏著,在進行其他研究的同時,不忘**研製。花旗國在這個領域野心比其他國家都大,可控核聚變的三種實現方式,超聲波核聚變、慣性約束核聚變和磁約束核聚變都有不同的實驗室在研究,他們投到基礎研究上花的錢,超過很多對手的想象。

讓華盛頓失望的是,世界各國的反應平平,似乎這不是一個驚天訊息。以前一直跟著自己的小弟約翰牛和小小弟澳洲牛仔,這次也不聞不問。除了媒體和以前一樣炒得火熱,大賺普通人的眼球。

什麼叫新能源?很多人都覺得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我們地球上只存在兩種能源,一種是來自太陽的能量,另外一種就是核能。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氫核聚變反應,地球深海的有些微生物,靠核能活著,太陽不是它們的老大,但人是萬萬離不開太陽的。至於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真空零點能,想自如地利用不是短期內能辦到的,至少不比反重力推進的難度低。

人類一切資源都來自太陽的賜予,這已經被證實,太陽最偉大這種說法毋庸置疑。

按照能量層級來說,最強大的能量是反物質和物質之間的湮滅,能量密度是太陽氫核聚變的139倍,是氘氚聚變的275倍,是純u235裂變能量的1100倍,相當於同質量標準煤燃燒所釋放出化學能的31億倍。

有比反物質更強大的能源嗎?理論上是應該存在的,在超高壓、超高磁場中的某些能量被穩定下來,形成的次空間結構能量結晶。磁場最強的中子星,超過地球磁場的100萬億倍。物質湮滅的能量在某些星體周圍被保存起來並夯實成一個穩定的晶體,能量密度更高,這種現象已經被天文學家們發現。

超能晶石可能存在,但基本上沒法到手,它到底怎麼形成的,也不清楚,宇宙的奧秘人類僅僅揭開了冰山一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能量是一方面,但各種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則需要設計精巧的轉化裝置,效率越高,能源利用越充分。不是力大就可以打贏,但力不大,肯定打起來很累,碰到一個力量驚人技巧不錯的對手,只有被菜的份。

李莊一向主張力量和技巧並重,力氣當然越大越好,技巧要能把力量完全發揮出來。聯合技術公司研製可控核聚變裝置的過程中,不忘研製高效率的氘篩,專用的採氘船已經設計完畢,就等著那個名為氘篩的大家夥。這個氘篩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採集海水中的鋰。海水中鋰很多,雖然含量很小,但採氘船的自動探測裝置仍能分辨出來。

價值不菲的氚,目前只是由公司設計的快中子通量試驗堆少量生產,公司的核物理學家們認為這種方式產氚最經濟,他們正在研究其他的更方便生產氚的方法。

核武器也許是要做的,有了核武器咋辦?難道又幫澳洲海軍設計核潛艇?以聯合技術公司目前的實力,可以在五年之內完成相關的設計工作,水平比華夏那些隔老遠就能聽到聲音的大家夥肯定要高很多。公司的研究員雖然少有軍工部門工作的經歷,但在軍工部門工作的朋友不少,這世界沒有能完全脫節的地方。不要說威森科技起家的華夏,其他大國的水平都有瞭解,再保密也瞞不住內行。只要抓住幾個點,就能推導出始末,這是普通間諜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只是這樣下去,就沒有盡頭,公司的很多研究力量肯定會被調轉方向,改到怎樣提高屠殺同類的效率競賽上。

公司的頂級研究員們可以接受模稜兩可的人類基因研究,至少國寶的牌坊立得很高,但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引起了很多的爭論。李莊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數人會把威州當成自己的家,會為聯合技術公司這個大集體考慮更多,“天使”只是一種夢想。

花旗國的得意洋洋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它還算聽話的小弟韓國人說花旗國從iter學到了太多的東西,它研製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應該向iter交專利使用費。

華盛頓方面險些破口大罵,但也知道韓國人說的有些道理,花旗國參加iter本來就沒安好心。作為iter參與國之一的韓國,沒有足夠的實力**研製可控核聚變,只能借iter多得點好處。

日本是第二個宣佈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國家,法國和俄羅斯緊跟其後。華夏是在年底宣佈的,只是沒有正式的修建核聚變電廠的時間表。超導託克馬克華夏的水平最高,但精密鐳射控制和等離子態研究方面,不如其他國家。

這些年隨著iter計劃的進展和太陽能電池的高速發展,各大國都息了未來一統綠色能源領域的打算,大家各有所長,也不知道各自的底細。

聯合技術公司似乎沒有反應,公關部發言對媒體只有一句話,“無可奉告”。近三萬高階研究員的tpp項目組有條不紊地開始可控核聚變時代的所有準備工作,詳細到能用到的螺絲都自產。核電廠的螺絲,一般的工廠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

這邊有的是工廠,不缺材料,更不缺機器人和自動化裝置。

“嶄新的時代開始了,希望我上太空看看的願望不要拖太久,”李莊看完資料陷入沉思中。

nasa在六月中釋出了規模宏大的月球基地計劃,華盛頓牽頭讓各州和民間資本組成了一家月球開發公司,打算募集一萬億美元的資本用於月球各類工廠的建設。

太空組裝工廠還留著,nasa的空天飛機在六月又飛上太空,不知道送去了什麼大家夥。asa的科學家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nasa將使用智能化組合飛船,使用核裂變火箭推進。

各大國這些年發射了大量的月球探測器,但沒有人登上月球,因為太貴。nasa的計劃和動作猶如在滾燙的油鍋裡澆上了冷水,可控核聚變的成功實現讓月球礦物的吸引力和副作用都顯現出來。

暴風雨的來臨已經有兆頭,大量的黑雲隱約浮現在天際!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