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這回事,很多人都想,可是庚新提出的五百萬善款,卻讓人有些望而卻步。.org

近年來,青花瓷的拍賣價節節攀高,數年前整體價格還在百餘萬到數百萬之間的永樂玉壺春瓶,如今也在數百萬到數千萬的區間了,前段時間更是有一隻永樂的梅瓶拍出一點四億港幣的天價。

當然,今天現場出現的這四隻年代、品相最好的瓷器,都不是御品,相對市場拍賣價不可能高到那種程度,而且還是見不得光的物件。可即便如此,這四件瓷器,遇到識貨的人,八位數還是穩穩當當的。只不過在今天這種場合,註定不可能出現天價的結果,五百萬,也差不多就是一隻瓶子的價格,要是最後搶得一兩只還好,沒搶到,白扔五百萬,還是沒幾個人捨得的。

最終,現場濟濟一百多人,只有三個人願意拿出五百萬來上手這四件瓷器,其中還包括庚新本人。

而這樣一來,這三個人也等於各自預訂了至少一件瓷器,除非有人打算把這三人給徹底得罪,否則就不敢跟他們真的較勁競價,至少要讓他們每人捧一件瓷器回去。

略事謙讓了一下,最終還庚新先上去上手這四件瓷器。

把玩一番之後,庚新讚不絕口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眼睛裡,那只永樂青花八方燭臺基本上已經被認定屬於他了。

一年前,一隻永樂青花折枝花卉的八方燭臺,就在申浦,被拍出了兩千餘萬的高價。這只燭臺從品相上比起那只略顯不足,可是保守估計,真正的市場價格應該也在一千五百萬以上,在手上放幾年,超過兩千萬也未必多困難。

在考慮到四件瓷器有三個願意交出五百萬的人,庚新也只是把自己的目標定在了這一隻瓷器上,能讓他安安穩穩拿下這只燭臺,他此行也就滿足了。

如果不考慮湯焱的因素,謝斌自己來看,他估計也會把目標定在兩件永樂的其中之一。除了這只燭臺,另一件永樂的瓷器是一件壽桃花果大碗,類似的物件甚至拍出了兩千五百萬的天價。這只同樣品相略有不如,市場價估計也在一千五百萬附近。

宣德年間的瓷器,本是代表了明朝瓷器燒製技術的最高峰,但是孔雀拿來的這件宣德青花瓷,卻只是一隻僧帽壺,雖然品相堪稱極品,但是市場價低的多在兩百來萬,高的也不過六七百萬。真要是用五百萬拍下這只僧帽壺,哪怕就是能達到市場高階的價格,其實也是有點兒小虧的,這畢竟屬於贓物。

不過整體說來,這只宣德青花的僧帽壺,在今天這種場合,拍出三百萬到四百萬之間的價格比較合理,剩下那百多萬,再拿一件其他的明代瓷器湊數,基本上也算是物有所值。

相比較起來,反倒是那件成化年間的梅瓶更吸引多數人的注意一些,雖然成化年間的東西跟永樂、宣德這兩個年號不能比,可是畢竟是只梅瓶啊,現在市場上,對於瓷器,始終還是梅瓶和玉壺春瓶的價格最容易創造天價,收藏者也更多。

這只梅瓶被預估的市場價大概在一千萬上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然,這也得看收藏者的喜好,那些天價拍賣出去的古董,往往都是遇到了心頭好,才會把價格推到一個天價的位置上。

不管如何,這只瓶子在今天,估計最終會以五到六百萬之間的價格成交。

湯焱是最後一個上臺的,一件件的把玩過去,他還是看出了一些問題。

這四件東西,除了那件宣德年間的青花僧帽壺,其他三件都有少許瑕疵,但是這樣反倒顯得真實一些。試想,數百年前的玩意兒,又是沉在海里的,被打撈起來又輾轉周折,要是一點兒瑕疵都沒有,反倒讓人難以置信。所以,那件宣德年間的僧帽壺,就最值得懷疑。

湯焱首先排除了那件宣德年間的僧帽壺,而著重對其他三件瓷器做類似於X光式的掃描。幾乎把三件瓷器上每一筆青釉和每一寸瓷胎都看遍了,又對著瓶口朝裡看了半天,湯焱終於將這三件瓷器一一放下。

現在,他已經可以斷定,那件價值最高的永樂八方燭臺,絕對是有問題的。雖然以湯焱現在的眼力無法看出這件東西是如何拼湊起來的,但是他卻看出了釉面上的問題。這只燭臺底部的釉面和燭臺的釉面分開看都沒什麼問題,但是用手指觸控上去的時候,卻會感覺到在底足的雙藍圈那裡,似乎顯得過於光滑了,沒有正常釉面的明顯凸起感。雙藍圈之間畢竟是個凹槽,想要做的這麼光滑實在是一件太難以完成的任務。

因為這一點,湯焱就格外的對燭臺底部的連接處觀察了一番,他對這些並不是太瞭解,關於瓷器的鑑定,他沒有現成的技能可用。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在學習斷代技能的時候,跟那個罪犯有一些技能外的交流,那個罪犯就提到過瓷器的燒製過程。

古代的瓷器經常使用半拉半脫的工藝手法,像是這種形狀複雜的燭臺,肯定是經過接這個工藝的。但是元代之後的瓷器,往往是從頸部或者腰部去接,以這只燭臺的形狀更是適合從這兩個地方接縫。可這只燭臺,卻似乎是從底部接的。

再度使用了斷代技能,湯焱沿著燭臺的底部細細的掃描過去,就發現了問題。底部看似完美無缺,可是年代上卻出現了少許的偏差,那個接縫用的膩子是現代的,距今不過一年多一點兒的時間。當然,這裡也是經過做舊處理的,如果不是系統賦予的技能過於變態,正常情況下,那些專家很可能會誤會這個膩子也是明代的,而且他們無法像湯焱這樣將斷代精確到具體的年份,自然就會認為這是一件真品。

永樂燭臺可以被放在一旁了,這一定是一件贗品,而那只成化梅瓶,更是誇張。

燭臺好歹用的還是兩件同為永樂年間的物件拼接而成,大抵的情況應該是燭臺的底損壞了,而孔雀找了另一件永樂的青花瓷的底,打磨合縫之後接上去的。這樣一來,除非能準確的看出接縫處的問題,否則很難從瓷器本身上看出其問題。

而成化梅瓶則是赤|裸裸的詐騙,這是只臥足的梅瓶,瓶身本身就是一隻清代的仿品,當然,仿造工藝相當之高。孔雀肯定又重新做過一些處理,這也就是湯焱,斷代技能過於霸道,雖然湯焱在臺下遠觀的時候,覺得這只瓶子沒問題,可是湊近細看之後,就還是發現了這只瓶子的瓶身是清代仿製的。

這只梅瓶的瓶底,根本就是一隻臥足碗的碗足,被整個兒臥進了瓶身的足圈當中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需要相當高明的技藝,只可惜畢竟是個假玩意兒,臥足臥進足圈,就導致了足圈處的年代,在湯焱的斷代技能之下,變成了清代康熙年間到明代成化年間。也就是因為這個發現,湯焱才驚覺瓶身有問題,仔細檢視之下,才發現了這個問題。

看起來剩下的那個永樂壽桃花果大碗該是真品了,不過湯焱並不是那種用排除法之後就會認為剩下的一定是真品的人。

他依舊仔細的檢視那只大碗,斷代技能明確的表明這絕對是一件成化年間的物件。湯焱已經極其仔細的檢視了碗足等等一切可能產生接縫的地方,發現這都是一隻完整的大碗,但是很奇怪,他總覺得這只碗無論是從瓷胎還是釉面上,都不如之前那三件瓷器。這種感覺,就彷彿那三件瓷器是純糧釀造的好酒,而這件卻是食用酒精勾兌出來的劣質酒一樣,那種粗糙的感覺揮之不去。

翻過碗底,款識沒問題,各方面似乎都預示著,這只壽桃花果大碗,就應該是今天唯一的真品了。

剛準備將這只大碗放下的時候,湯焱心裡突然微微一動,他似乎意識到那種揮之不去的粗糙感究竟出現在什麼地方了。

又將大碗翻了過來,然後他又拿起那件永樂八方燭臺翻轉了過來,比較了一下兩件瓷器的底款,嘴角微微上翹,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總覺得這只大碗不對勁了。

“好傢伙,手藝是好啊,尼瑪一件民窯的玩意兒,你拿來冒充官窯。竟然把底部的款識抹掉重新上釉,再重新噴出了偽造的款識。”

如果不是因為手裡這件大碗的粗糙感,他可能真的就上了孔雀的當了。

這只碗,在民窯裡,應該也算是精品了,不過相比較官窯,水準上還是有明顯的差距的。偏偏款識是官窯無疑,這也讓之前那些對這只碗產生過少許懷疑的專家不再懷疑,最後還是確認了這只碗是真品無疑。

當湯焱猜到了孔雀的行為,在用斷代技能去掃描這只大碗的碗底款識,自然就輕易的看出了其年代的問題。像是這種手段,偽造的又足夠精細,哪怕是用熱釋光檢測法也很難看出其問題。科技手段是死的,它只能幫助檢測年代,卻無法斷定這東西是否官窯。

難道沒有真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