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面色兇惡,肩膀受傷後起身的漢子,見最後一個兄弟也倒了下去,咬了咬牙,強撐著肩膀上的劇痛,尤不死心的還想來抓采薇,卻被采薇輕輕的閃過了。

采薇手裡拿著槍,以槍為武器,輪起來,重重的打在他的傷口上,漢子因為受傷,動作不及平時靈敏,一個躲閃不及,被打中了傷口,疼的他一聲悶哼,冷汗都流下來了……

“車伕!”

采薇叫了一聲,一直躲在車邊兒戰戰兢兢的車伕探出頭來。

“小小小…。姐……”

采薇看著他那副樣子,不覺翻了翻眼皮,道:“把他們幾個給我捆起來,待會送回到縣衙裡嚴審,看看是誰派他們來的,目的何在?”

“……”

車伕兩股戰戰,可憐兮兮的望著采薇,卻不敢上前。

采薇一見,從懷裡掏出一錠大約二三兩重的銀子,在手中掂了掂,示意道:“快去!”

車伕見了銀子,正中應了‘人是英雄錢是膽’的那具話,當即一咬牙,從幾個躺在地上的衙役身上找到幾根繩索,壯著膽兒竟四個遼丹人捆了。

捆綁的過程,采薇一直拿著槍冷眼看著,無聲的警告他們,幾個漢子有傷在身,又見她拿著暗器逼著他們,情知不是她的對手,便都放棄了反抗,乖乖的束手就擒了。

捆完人,采薇將銀子拋給了車伕,自己悠閒的坐進了車裡,坐定後,還撩開了車簾,對倒在地上的田捕頭笑道:“我去辦事了,勞煩田捕頭設法把這幾個人帶回去審審,過幾天我再回去聽結果!”

說完,意味深長的笑了笑,說:“我知道田捕頭能做到,田捕頭不會讓我失望吧!”

說完,不等田捕頭回答,便撂下簾子,吩咐車伕將車趕走了。

田捕頭紅著臉,從地上站了起來,其實,他傷的也沒有多重,只是在情知打不過幾個遼丹人的情況下,倒在地上沒再起來,表情誇張了點兒而已……

到了莊子時,日頭已經偏西,采薇的到來,受到了莊子上上下下熱烈的歡迎,贍養堂的老老少少們見到采薇來了,開始時還有些怯怯的,但後來發現采薇一點兒架子都沒有,親自給他們分點心,對他們噓寒問暖,才放開膽子,跟采薇說笑聊天。

狗蛋兒帶著喜妞、招娣等幾個小娃子,歡歡喜喜的圍在采薇的身邊兒,分享著采薇給他們買的麥芽糖,甜絲絲的糖吃到他們的嘴裡時,小娃子們都幸福的眯起眼,一副心滿意足的小摸樣!

采薇的糖可不是白給的,她檢查了贍養堂裡小娃子們的功課,背書背的好的,獎勵一塊麥芽糖,背的不好的,只能眼巴巴的幹看著別人吃。

雖然一塊麥芽糖不值幾個錢,但采薇卻賞罰分明,一點都不縱容,沒背下書的孩子啃著指頭,淚眼汪汪的盯著采薇,采薇卻絲毫沒有心軟,因為她希望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上勁好強的性情,一個沒有堅強的意志,連書都懶得背的孩子,註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這可不是她所希望的!

喜妞娘性情很好,把孩子們教的都很守規矩,幾個大一點兒的孩子已經開始描紅了,采薇特意看了這幾個孩子的字,又檢查了他們被送到文章,當然,成績優秀的,都得到了應有我獎賞。

而那幾個沒有得到獎賞的,這次都受了刺激,暗暗的下定了決心,都決定要好好的學習,等姐姐下回來看他們時,他們一定要爭回這口氣!

晚飯後,天已經黑了,采薇和三春到莊子的院子裡去閒話。

三春如今正是豆蔻年華,雖說嫁過一次人,但李縣令那不爭氣的兒子那會兒正病著,根本就沒法跟三春行床弟之事。所以,在采薇的心中,三春還是一個雲英未嫁的姑娘,還有美好的未來等著她。

莊子的生活雖然安逸平靜,但是,在這偏僻閉塞的地方,又到哪兒去尋找屬於她的姻緣呢?

然而,對與采薇的擔憂,三春並不以為然,曾經嫁人的經歷,讓她現在對婚姻還心有餘悸,雖然她還很年輕,但心裡已經滿目蒼夷,在她的思想中,只要能永遠像現在這樣,每天不愁吃、不愁喝,能跟娘和妹妹在一處平靜安樂的過日子就好,至於婚姻愛情什麼的,她早已經斷了那方面兒的念想。

人的思想觀念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想法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變的,三春的這些想法采薇雖然不能苟同,但想要改變她的這些思想可不是一家容易的事兒,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采薇想了想,決定先讓她過一段兒平靜的日子,反正她的年紀也不大,等她的心態慢慢的被時間磨平,再想辦法讓她在接受新生活也不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入夜,莊子裡萬籟俱寂,采薇趁著大家睡著的時候,給三春留了一封信,悄悄的離開了山莊,直奔嶺北去了……

夜晚,南宮逸出了太子府,依舊跑了數十裡,到莊子裡采薇的房間去睡覺,雖然想她想的渾身都疼,但是,只要呆在她的地方,有她的氣味兒,有她的痕跡,才能讓他那顆煩亂焦躁的心,略略的平靜些……

嶺北王城距青縣的距離並不遠,放過那座延綿數十裡的卡倫山,在跑一個多時辰就到了。

采薇到達時,天還不到四更。

她進了空間,美美的睡了一覺,一直睡到大天亮,才醒過來。

這會兒,蒙奴的百姓們已經起來了,做飯的做飯,放牧的放牧,新的一天又開始可。

采薇吃不慣蒙奴人的飲食,他們吃東西是都用手抓,而且做食物時也不怎麼講究衛生,所以,采薇特意在空間的玉米地裡掰了幾穗嫩嫩的玉米,煮熟後當早餐吃了,吃飽後才出來。

拓跋奎進京前,將製作玻璃的事宜交給了他的親弟弟拓跋亮,讓他監督那些燒玻璃的工匠們工作。

拓跋亮是個極其認真的人,管理的能力很強。

拓跋奎走後,他每天都親力親為的監督這些匠人,並不時的抽測驗收他們燒出的玻璃的質量,完成好的匠人予以獎勵,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予以懲罰,並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層層管理,每一塊玻璃都編了號,都可以落實到個人的頭上!

因此,這批玻璃質量都極好,采薇檢查時,感到非常滿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