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德法兩軍的先遣隊在比利時境內爆發了第一場戰鬥。稍受碰觸之後的法軍主力隨即放緩了前進的步伐,並開始在自己所控制的土地上大量修築防禦工事。對於法軍官兵而言,這無疑是之前早就已經印刻在他們腦中、並應當得到實施的標準局面了。既然德國的先遣隊已經出現,那麼其數量龐大的主力大軍一定就在其身後的不遠處,而對付這些狂暴猛獸的最理想策略,就是透過堅固的防守來消耗它們的氣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場大戰之初,法國曾創造性地推出了一種像玄學更多於軍事的“殊死進攻”理論,以求透過銳不可當的衝鋒陷陣來彌補他們在人力上與德國的先天差距。然而在德軍的機槍鐵絲網所構築的防禦陣地面前,僅憑一股血氣的法軍士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重損失:數以萬計的鮮活生命毫無意義地凋零死去,而法國也像是被抽乾了血的巨人一樣元氣大損,面對德國的步步緊逼甚至連招架之力都無法具備。待到戰爭結束時,法國有超過五十萬個家庭失去了他們的砥柱青年,而那些倒在進攻路程中的士兵佔到了這其中的一半還多!

面對這痛徹骨髓的教訓,戰後法國的軍事理念便很快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防禦被奉為大兵團作戰的核心聖經,而曾經令全體法國軍民都如痴如醉的“殊死進攻”則被徹底拋進了垃圾堆。無論是運輸隊還是炊事兵、無論是通信連還是衛生營,每一名法軍士兵手中都有一把小巧的工兵鏟,以便在臨戰之際能快速挖掘出塹壕掩體。這一裝備的普及率甚至超過了步槍,成為了法軍當中最為常見的“武器”。從1916年起,法國的各家軍事院校也隨之開設了如何利用地形建立起塹壕防禦的必修課程,精熟這一科目成為了軍官畢業的核心考點;而普通士兵也將挖掘土石作為必備技能,與射擊並列在第一位。

儘管從20年代初期開始,軍旅出身的戴高樂也提出了建立高度職業化的機械化力量來拱衛國家的思想,但由於上場大戰的經驗在法國將領心中已經是根深蒂固,這一思潮並沒有成為法軍的主流。以霞飛、福煦為首的軍方認為,由於法德之間本身存在的巨大國力差距,使得下場戰爭中的法國已經很難再有與對方正面對攻的實力;與其勞資費力的打造這麼一支屬於進攻的機械化長矛,倒不如築起一道雄厚堅實的防禦壁壘來得有利。這一思想也被後來的貝當所繼承。和上場大戰前夕的重炮部隊所遭到的境遇相同,法國軍方並不重視裝甲部隊的作用,認為其所擁有的機動性在塹壕作戰中毫無作用,只能消滅那些可能滲透進己方防線當中的那些像老鼠一樣的德軍突擊隊。戴高樂執政之後力排眾議,爭得撥款組建起了4個裝甲師,但這卻也絲毫沒有改變法國軍方那以防守為主的核心理念。

伴隨著司令官停止前進的一聲令下,法國的基層官兵們也終於有了施展他們在日常訓練中所學的實戰機會了。軍官們很快就依山伴木、臨水據城,規劃起了整整有法的塹壕防線;法軍士兵則手持工兵鏟齊上陣,以令人振奮的速度進行著熱火朝天的土石作業。僅僅一天多的功夫,一條依託地勢而建的防線便初具規模;而或許是知道這種臨時修築的防線很難阻擋德國軍隊的攻擊,隨後跟進的法軍又開始在縱深修築第二、第三道防守工事,以便在敵軍的進攻道路上形成新的阻礙。

由於德軍掌控了戰場的天空,法國軍隊的全面掘壕固守行為便顯然沒有瞞過德軍偵察機的耳目。當指揮右翼叢集的布勞希奇得知這一情況之後,心中卻是不驚反喜:總參謀部賦予他的任務,就是要在比利時戰區吸引住更多的法軍兵力,然後把它咬住。而這時候,決定性的突破就在法國中部完成了!

在布勞希奇的指揮下,右翼德軍於5月14日向當面的法軍陣地發起了旨在壓迫的猛烈攻擊。天空中噴塗著鐵十字標識的機群縱橫飛舞,恣意呼嘯;由上萬名士兵所組成的灰色浪潮宛若春江決堤,與數十輛坦克一道向前方席捲而去。伴隨著步兵的推進,無數發赤紅豔麗的也火彈從德軍後方的陣地上飛躍夭矯,形成了對步兵支援最為有效的雙層徐進彈幕:在上場大戰中,德軍的滲透突擊隊正是在這種被稱為是“炮兵華爾茲”的火力掩護下,對法國防線形成了關鍵性的突破,而在今天,無論是壓制火力、還是突擊力量本身,今天的德軍都較以往有了長足的提升!

炮火轟鳴,槍彈橫飛,德法兩軍的作戰一直從清晨持續到夜幕降臨。憑藉著戰機、坦克、和重炮的優勢,德軍很快就將法軍所構築的前沿防線撕扯得七零八落,並在其後方的陣地中也砸出一個大坑。法國第3軍軍長亞拉伯罕到前線視察,沿途中遇到的運回傷兵的車輛絡繹不絕;傷兵們一個個臉色蒼白,血肉模糊,有的四肢被炸得殘缺不全。他還看到白天的戰場,仍然屍橫遍野未及收埋。不過讓亞拉伯罕感到慶幸的是,己方各部同樣傳來了斃、傷敵軍近千,並擊毀4輛坦克的戰果統計。德軍最後兩個小時的進攻勢頭較戰鬥之初有了明顯的降低,再沒有發動大的攻勢;原本對戰爭前景心懷畏懼的法軍官兵為之士氣一振,看來掘壕防守已經證明了它的可行性。雖然自家的損失還要大過對方,但這卻是在臨時修築起來的工事上所取得的成就,本身並不具備絕對的代表性;如果換了工事完備的築壘地帶,抵擋住對方的衝擊將完全不是幻境!

“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力來抵擋德國人的進攻,同時將比利時西南部變成一個堅固的大堡壘。”對前線視察完畢之後,亞拉伯罕隨即向集團軍部發出了請求增援的電報。德軍的進攻顯然不會到此為止,接下來所集結的力量肯定會隨著戰幕的拉開而變得越來越雄厚;而自己手中的力量卻是有限,進行未雨綢繆的預防便是絕對必要了。這份電報透過集團軍部之手,又被當作前線戰報發給了在後方指揮全域性的總司令甘末林,而甘末林則指揮包括新登陸的六個英國師在內的聯軍主力全面北上,前去比利時迎擊強敵。此時,除了在防禦戰中作用不大的幾個裝甲師之外,整個法國內部的兵力都被掏空,再無任何一支機動預備隊可言。

當德軍右翼部隊發起進攻的同時,部署在中路的裝甲叢集也終於完成了先期的動員和集結。伴隨著一列列火車飛馳進入前線車站,其上所運載的海量載具也隨之盡數卸裝了。如果此刻有一架法國飛機能夠突破德軍雷達站和戰鬥機的雙重攔截,飛到這片距離邊境只有30公里的區域的話,那麼它一定會被下方的景象所徹底驚呆:數以千計的坦克在寬闊的平原上密佈排列,一眼望不到盡頭,數萬輛的摩托重卡更是融合其中,與之共同組成了一片令人瞠目結舌的鋼鐵洪流。無數頂灰綠色的行軍帳篷點綴其間,形如工蟻的德軍士兵正在對自己的座駕進行著維護和加油作業;一旦這支軍隊開動起來,其絕對擁有傾山倒海一般的恐怖威勢!

“將軍,總參謀部的命令已經到了,我們這就行動吧。”距離集結地點不遠的一處鄉間別墅內,一名副官將墨香猶存的電報交給叢集司令龍德施泰特,話語中難掩激動之情的說道。當前,德軍11個裝甲師和20個摩托化師的力量已經集結大半,其各種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總量超過了5500輛;如此龐大的裝甲叢集,即便是集結除德國之外整個歐洲的力量,亦無法與之匹敵!

龍德施泰特微微點頭,儘量維持用平靜的語氣下達了命令,然而那雙已經悄然握起的雙拳,卻是暴露了他所擁有的真實內心。能夠指揮這樣一支神戰般的力量去縱橫掠地,身為軍人的他此生已經再沒有遺憾了。

十幾分鍾後,由古德裡安指揮的第19裝甲軍便率先喧囂出動。發動機所發出的噪聲響徹雲霄,各種車輛所掀起的塵土濛濛如霧。從高空俯瞰而去,宛若一條鋼鐵巨龍蜿蜒前行,並逐漸沒入了森林茂密的阿登群山當中。負責開路的工兵乘坐桶車行駛在最前,用炸藥、鋼樑等各種裝備對一些崎嶇的路段進行整修,而大量坦克則隨後跟進,依靠沉重的身軀和寬厚的履帶,為卡車和摩托化部隊碾出一條足可供其順利透過的道路。為了防止法國飛機的光臨,德國空軍還為這支奇襲大軍打出了一把巨大的空中保護傘,以確保這次行動能夠有出其不意的功效。(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