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奧匈艦隊進行了一番近距離參觀之後,清英那因奧匈陸軍戰力底下而鬱怒不已的心情總算變得和緩了一些。

與那支龐大臃腫、宛若身患神經末梢麻痺症的陸軍不同,奧匈海軍雖然也是由各個民族組成的混合體,當地的克羅地亞人甚至佔到了軍中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但他們卻全然沒有出現陸軍那種無可救藥的悲劇。相對較小的規模,讓被精挑細選的海軍官兵們對哈布斯堡皇朝有著相當高的忠誠;而長年在同一條戰艦上的磨合經歷,也讓來自於不同民族的水兵有了正常交流的可能。奧匈海軍那完善健全的人才培育體系,更是極大提升了官兵們的戰鬥素質,即便是相較英國這等傳統的海上霸主也是毫不遜色!

素質精良的水兵,性能優越的戰艦,奧匈海軍在經過8年的建設之後,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中海巨頭。憑藉著6艘新銳的哈布斯堡級戰列艦,奧匈海軍的高階戰力甚至超過了地中海傳統海上強國義大利:後者目前的現役陣容中,可堪使用的只有2艘瑪格麗特級、2艘海軍上將迪?聖?波級二等戰列艦和3艘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在裝上了被帽的305毫米穿甲彈面前,瑪格麗特級和加里波第級的152毫米裝甲就像紙一樣被炮炮穿的節奏!儘管義大利在1901和1903年度又開工了4艘艾琳娜級戰列艦,然而由於義大利在列強中排名最末的薄弱工業基底、以及他們出了名的怠工德性,截止到目前的1906年,這些船都還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施工才能最終交付軍方使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眼見奧匈海軍已經走上了艦隊決戰的王道正軌,地中海型無畏艦更將極大提升他們的戰鬥力,清英於是把目光投向了亞得里亞海對岸的另一個叫做義大利的盟國。

————————————

進入19世紀70年代以來,義大利在地中海權益及北非殖民地問題上,就和法國之間出現了嚴重的爭端和衝突。1881年,法國悍然強佔了義大利經營許久、並早就將其視作己方殖民地的突尼西亞,這引起義大利方面的強烈憤怒。在這種情況下,國力遠遜與法國的義大利選擇向法國的世仇德國求助;一年之後,三國便在維也納簽署了秘密的防禦同盟條約。

不過,義大利和德奧之間的聯盟卻並不穩固。和因俄奧矛盾而破裂的三皇同盟相似的是,義大利和奧匈這兩個名義上的盟友之間也有著上百年的恩仇。普奧戰爭之中,作為普魯士盟友參戰的義大利被奧地利軍隊一頓胖揍,阿爾卑斯山麓和麗利薩港外的海中埋葬了無數義大利官兵的屍骨;而維也納繼承神聖羅馬帝國遺產所擁有的部分義大利北部領土,也讓羅馬為止耿耿於懷,直欲奪之而後快。

除此之外,義大利也認為他們加入同盟所做出的投入,並沒有獲得預想之內的產出。首當其衝的便是於1894—1896年間爆發的第一次衣索比亞戰爭。在那場進攻衣索比亞的軍事行動中,德國和奧匈沒有給予義大利以援助,害的義大利軍隊被一群非洲土著打得落花流水,停戰賠款,丟盡了作為歐洲大國的顏面。平心而論,這根實際上本不關德國和奧匈什麼事,整個歐洲又有誰能夠想到,身為“文明列強”之一的義大利竟然會敗給當地的非洲土著?儘管全民皆兵的衣索比亞軍隊人數超過了10萬人,較義大利1.7萬遠征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此前哪個歐洲列強不是用一支小分隊就蕩平了偌大一片殖民地的?即便是比利時和葡萄牙這種三流國家,別人在非洲也照樣打下了一片讓德國都為之眼紅的殖民地盤!

而在巴爾幹問題上,義大利的擴張腳步則被奧匈所竭力阻擋,這更加深了義大利對三國同盟的不滿。隨著法意關係的逐漸解凍、和英德關係的不斷惡化(義大利高層有很強的親英情緒,且他們每年所需的煤炭有60%都來自於英國進口),義大利便由同盟國逐漸向協約國方面靠攏,並在1902年和1908年相繼同法俄兩國單獨達成了條約,被德國首相比洛怒斥為“不貞的蕩婦”。到了最後,義大利則乾脆在協約國所許下的重利誘惑下倒戈相向,對北面的昔日盟友奧匈亮出了刀鋒。

雖然義大利軍隊戰鬥力“驚人”,經常重新整理被俘人數比死傷人數多出10倍以上的世界紀錄,以至於在後世流傳著一句“3個師即可打敗義大利,5個師便能佔領義大利,而她的盟友卻要花費40個師來保護義大利”的茶餘笑柄;但不可否認的是,義大利這只砝碼的站位立場,卻足以在地中海區域內的博弈天平中對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翻開地中海地圖便可發現,義大利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長筒靴般的條形半島陸地深深刺入了地中海內部,以南部塔蘭託港口為基地的義大利艦隊可以輕易威脅到地中海內的任何一條航道。而在東面,義大利這只靴子的“腳後跟”扼住了奧特朗托海峽,幾乎將整個奧匈艦隊都鎖在了亞得里亞海裡面。由於義大利艦隊本身實力不俗,其立場站位對於德奧而言便至關重要:如果義大利能堅定站在同盟國這一邊,奧匈的艦隊就能夠透過最窄處只有67km的奧特朗托海峽進入地中海,並與義大利海軍一道將協約國的地中海局勢攪得天翻地覆;然而一旦義大利投靠協約國一方,那麼奧匈海軍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法意艦隊面前將沒有任何的作為,只能如歷史上一樣困守內海一隅,成為一支停泊在港口中等待生鏽的“存在艦隊”。完全掌控了地中海局勢的協約國,甚至可以將部分精銳力量抽調到北海去協同大艦隊的封鎖,畢竟義大利想要封鎖奧匈艦隊進入地中海實在太容易了!

因此,在清英的地中海戰略中,該如何拉攏義大利這個兩面三刀的騎牆派便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對奧匈海軍的強化工作。

歷史上義大利背叛同盟國的原因有很多,對英國的好感、對奧匈的憤恨、國王對德國的厭惡……然而最主要的原因無疑是利益使然。在戰爭初期,德軍於比利時和法國境內狂飆突進、協約國軍隊節節敗退的時候,義大利便直接中止了同英法的談判,準備等到巴黎陷落之時就立即作為同盟國的一員糅身參戰。而等到馬恩河戰役之後,德軍速勝無望,義大利則又恢復了同協約國的交流,並在兩大陣營中來回搖擺,待價而沽。由於奧匈不肯在領土問題上做出過多讓步,而英法則向義大利開出了戰勝之後攫取大量奧匈領土的豐厚誘惑,並向其提供了一筆為數不菲的大額貸款,直接促使了義大利的背叛。基於這一情況,知曉歷史走向的清英也思索出了一些對策。

首先便是促使奧匈和義大利就領土爭端問題達成一致。一旦歐洲局勢驟然緊張,奧匈則可以透過保證兩國之間的爭議領土在戰爭結束之後以全部或部分劃歸義大利的方式來穩住義大利,使其履行三國同盟的有關條款義務。只要德國提前對奧匈曉以利害,清英相信維也納的決策者們不會為了邊境上的那幾塊巴掌大的、且意大利人佔據多數的領土歸屬問題而在戰爭中又多結下一個“強敵”。退一步講,如果奧匈那群大國沙文的民族主義分子和歇斯底里的戰爭販子們如歷史上一般不肯讓步,那麼德國則可透過在其他地方的“開源”來滿足意大利人的貪婪胃口: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眾多法屬殖民地都可以在戰後劃歸到義大利的掌控之下。而就算他們像歷史上一樣對奧斯曼帝國的利比亞地區下手,德國也會竭力促使奧斯曼帝國向義大利妥協,以一個體面的方式將這片地區交予義大利控制。

除了這些戰後實現的空頭支票的利誘之外,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在戰場上取得連續不斷的進展,讓義大利決策層認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將最終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只要德國能在戰場上能夠持續獲勝,並呈現出明顯有利的態勢;那麼即便是義大利高層再怎麼傾向英國,其國王本人再怎麼厭惡德國,那麼他們也是不可能和實打實的利益過不去,站到搖搖欲墜的協約國一方去。

值得欣慰的是,由於清英在很久之前就對威廉提出了在地中海組建奧意土三國聯合艦隊、迫使英國大艦隊分兵的戰略構想,德國對義大利的拉攏幅度遠較歷史為甚。此番比洛結束對維也納的訪問之後,便立即乘專列前往羅馬同意方高層會晤,以加深德國同義大利之間的盟友關係。在德國的調解下,奧意雙方已經就邊界領土問題展開了談判,一張囊括了幾乎整個法國在北非殖民地的大餅也被比洛畫在了意大利人的面前。如果不出意外,義大利將在這一位面搭上德國的戰車,真正以三國同盟對抗三國協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