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實驗室與玄涅開源社群聯合招聘公告。”

在十月中旬的某一天,學校計算機學院、數學學院、物工學院等等幾個與計算機專業有一定關係的理工學院內突然貼出了這樣一個招聘公告,迅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學校的各實驗室,或者某個老師在本科生中公開招人幹活也不算什麼稀奇事,但是大學裡給本科階段跟著老師幹過活,或者去各實驗室幫過忙的同學都知道,雖然有的老師,或者實驗室會給他們一些報酬,但是這個報酬往往是非常微薄的,最多算個辛苦費,有些連生活費都夠不上,而且這個報酬還會隨老師的心意而變,非常的不固定,甚至一些資金少的專案,或者老師摳門一點,這些辛苦費也不一定給的,理由當然是非常的冠冕堂皇——老師讓你做專案,給了你鍛鍊機會,辛苦培養了你,難道這還不夠嗎?——諸如此類。

學生們大多數也都把這種現象當成了常態,習以為常,甚至以能夠到某個項目組幫忙為榮,畢竟老師選人,肯定不會選擇庸才。

這次人工智慧實驗室公開招人,和平時實驗室,或者老師招人有些不同,因為在公告中明確提出,如果入選的話,會有報酬,這一條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更何況人工智慧實驗室還是一個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就算不給報酬,能夠進到這個實驗室做一些事情,對於本科生們都是一件非常榮光的事情。

招聘的事是段炎月安排的,肖遠並沒有花費太多精力在上面,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對幾個軟體專案的總體架構進行設計,然後和老媽,以及老媽邀請來的幾個教授進行反覆探討,再對軟件架構進行反覆調整。

原本他的計劃裡,並沒有和老媽等一干大學教授進行商討的環節,但是當他拿出軟件架構第一稿,和老媽進行探討時,老媽給了他很多非常不錯的建議,這對於他來說是個驚喜,同時也促使他臨時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原來的印象中,以老媽為代表的學校的教授們,或許在學術上會比他強,但是在實際專案操作中和自己還是沒辦法比,但是經過幾次的交流,他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有些偏差,在江州大學這樣一個國家級重點院校裡,能夠成為教授的人,都不簡單,學術暫且不說,實際專案經驗也都很豐富,在看了肖遠的設計方案後,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讓肖遠信服的建議。

因此他用了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主動把自己每次改好的設計架構拿出來,和老媽,以及老媽幫他找來的幾個教授進行商討,再對技術架構進行修改,幾易其稿,最終確定的方案,和他最初拿出來的第一版,已經有了很大不同。

而拿幾個被楊靜宸請來幫忙的教授,在經過了幾次和肖遠的接觸後,對肖遠的印象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次對技術方案研討過後的閒聊中,計算機學院的院長彭大成,就開玩笑的說起了這件事情。

“原本我們都是看著楊教授的面子過來幫忙的,但是真沒想到,你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竟然如此紮實,特別是專案的實際實施經驗,讓我深感汗顏,如果不是和你面對面,我都會懷疑,我是在和一個有著多年大型項目實施經驗的老工程師在交流一樣,當真是真是少年可畏啊。”

“是啊,我原本還未肖遠沒有報考我們計算機學院感到遺憾,現在才知道,如果他報了計算機學院,才真正是遺憾,以他現在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再來計算機學院上四年本科,有些湯剩飯的嫌疑了,去數學系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肖遠,如果你本科畢業了,要想考研究生的話,一定要來計算機學院,以你現在的技術,再加上在數學系四年數學基礎,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我們這幫老頭子的。”另一個教授盧平濤深有同感說道。

對於彭大成和盧平濤的誇讚,楊靜宸是喜笑顏開,而肖遠心裡雖然也感到非常受用,但是卻也沒有因此忘乎所以,沾沾自喜。

肖遠在老媽和另外幾個教授的協助下完成開源論壇的幾個軟件架構設計的時候,玄涅社群和人工智慧實驗室招聘的初試結果出來了,段炎月把經過遴選的五十名入選者的試卷交給了肖遠,讓他過目。

初試試卷是肖遠出的,其中考察的內容都是一些非常基礎的知識,計算機專業大二的學生也足以很容易就能做出來,但是這些試題雖然簡單,其中卻又肖遠埋下的不少陷阱,所以及格容易,要想考高分卻不容易。

最終透過初試的五十名學生,大部分分數都在七十分上下徘徊,只有少數幾個能夠突破八十分,得九十分以上的,更是只有一個人,而且這個人百分的卷面分,竟然都得了九十五分。

於是他把那張九十五分的試卷抽了出來,看了看試卷一端的姓名,卻是有些意外,因為這張試卷竟然是程偉的,翻了翻程偉的試卷,發現他把在最後一道程序設計題的容錯處理子程序寫的不完整,被扣掉了五分,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他的成績都有可能是滿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時肖遠還發現程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算是寫到試卷上的C程式,他該有的縮排,該有的空行都做的一絲不苟,程式中的註釋做的也是繁簡得當,恰到好處。

“只是這傢伙的思維還是有些太過僵化了。”肖遠從程偉寫的程式中,也發現了他的一些不足,還拿程序設計題來說,程偉寫出來的,都是教科書上非常標準的演算法,因此程式略顯冗長,而肖遠出的那幾道題,其實是有一些非常巧妙的演算法的,這些演算法既能提高演算法效率,又能夠極大的減少程式碼量,但是程偉都沒有採用,或許是他根本沒想到那些演算法。

肖遠把程偉的試卷放到了一遍,再次翻看了一下其他一些學生的試卷,對於這些學生,分數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但是他選人,卻不想完全依賴於分數,他設定的那些陷阱實際上考察的是參加選拔的學生的一些習慣,比如程式的註釋,又比如再寫程式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到他寫出來程式的容錯和異常,是否會為一些有可能發生的意外編寫容錯和異常處理程式碼等等。

根據這些,肖遠翻看試卷的時候,很快就淘汰掉一些雖然成績不錯,但是習慣極不好的學生,最終留下了三十一個學生,這些學生是不是會入選,還需要作進一步的面試,而這個面試他要親自進行。

面試的時間安排在初試結果出來後的第二天下午,地點是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會議室,作為面試官參加面試的,除了肖遠這個專案總負責人外,還有楊靜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另一個教授,這個教授說起來還是肖遠的老熟人——王博方,這段時間他手裡暫時沒有專案,因此老媽安排他作為實驗室方的代表,親自參加到將來的項目組中,身份是技術顧問,段炎月在這次的面試中,擔當的角色是書記員。

面試在下午兩點半正式開始,第一個進來的是一個戴了一副厚厚眼鏡,身形瘦弱的小女生,名叫李明明。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對開源軟體知道多少?”雙方互相致意後,肖遠首先發問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