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軍工部,楊震的要求,卻遠不是說的這麼簡單:“還有,隨著軍區訂購的坦克抵達,你們要協同好裝甲兵做好對蘇軍坦克的改裝。既然附加裝甲已經試驗成功,那麼就要儘快的投入批量生產。蘇軍出售給我們的坦克都是老式的T二六型和快速型,裝甲都過於薄弱。”

“我們不是有上萬輛坦克的蘇軍,一場戰役下來過大的損失,將會在很長時間之內無法彌補過來。在無法改變原始效能的前提之下,附加裝甲是我們唯一可以有效加強這些老式的蘇式坦克防禦效能的唯一辦法。所以,你們軍工部要加快速度。”

“從江北傳過來的資料,第一批二百一十輛坦克,最慢下週便會運到。所以你們要加快速度,不能讓人員等裝備的情況出現。還有對新運抵的蘇式坦克的通訊系統改善,要同樣要加快速度。

“你們規劃內所有的軍工廠,一定要在最快的速度投產。最重要的鋼鐵、有色金屬兩個廠子,我只能給你兩年的時間。老兄,時間留給我們的機會不多了。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時間,也不多了。”

“如果不能趁著眼下世界一片動盪的機會,抓住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是最後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來再想引進類似的工業,將會付出更多難以想象的代價。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更會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楊震頓了頓後,看了看有些面帶難色的熊大縝,微微搖了搖頭道:“我知道你們軍工部的壓力現在很大。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之下,既要保證新式武器的生產,又要完成對部分日式火炮的仿製。還要組建一大批新的軍工企業。”

“但想想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的戰士,我想很多的困難應該不是不能解決的。人才匱乏的情況,軍區會想辦法幫你們解決的。但是老熊,對於現在,我只能說即便趕鴨子上架,你也要給我上架。有什麼困難提前說,包括我在內,軍區所有的人會全力以赴。”

聽到楊震的這番話,熊大縝咽了咽唾沫,有些艱難的道:“一號,不是我叫苦。現在的情況是軍工部已經實在有些難負重荷了。輕武器的生產,只要原材料的數量足夠,我可以保證按照軍區的要求,明年五一之前拿出足夠給部隊換裝的裝備。”

“但兩年之內將汽車廠、新的化工廠、原油冶煉廠、有色金屬冶煉廠加上鋼鐵廠、化工廠,還有江北方面答應的坦克生產線、飛機生產線一大批的專案投產,這實在有些困難。即便美國人運來的裝置都是現成的,但依靠我們自身的實力,還是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可我們現在要專家沒有專家,要技術人員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別說別的方面,就是連最基本的土木、基建方面我們都嚴重缺乏相對應的人才。此次會戰在攻佔哈爾濱後,雖然招到了一批偽滿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系的畢業生,可這些人大多都是初出茅廬。”

“甚至很多人連實習場都沒有上過,一下子要搞出這麼多的專案來,實在很吃力。一號,我知道軍區已經想辦法從美國請到一批專家來,而且也在與江北方面協調聘請一部分的專門人才。但一號,這都需要時間。”

“而且部隊中的知識分子有限,即便請來專家,也有很多方面無法配合。無論是關內新動員來的大學生,還是北滿就地參軍的大學生,雖說抗日熱情都很高,但是他們很多人都缺乏類似的經驗。”

“還有,北滿的氣候您也不是不知道,眼看著今年馬上就要上凍了,也就是說今年我們已經無法在開展任何的土建專案。而在北滿一年之內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無法施工,可按照我們的發展規劃以及嚴格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僅僅基礎建設就需要兩年的時間。一號,您總不能讓我們在露天的環境之下,生產汽車和飛機、坦克、重炮吧?”

“而且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最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人才,尤其是有經驗的人才太缺乏了。按照我們目前的工業規劃,僅僅冶金方面就需要至少一百五十人的專門人才。而現在,我們手頭上的人還不足所需的三分之一。”

“人才,始終是掣肘我們發展的一大阻力。解決不了人才匱乏的問題,一號,我們的軍工發展永遠只能是一個藍圖。我們總不能總依靠外國專家吧。解決不了我們自己的人才,所有的藍圖只能是空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熊大縝的叫苦,楊震想了想道:“如果軍區在明年年初之前,給你解決二百名各方面的人才,你能不能讓這些工廠在兩年時間建立起來?我是說全面投產,而不是僅僅將工廠建立起來。”

楊震的答覆,讓熊大縝只能搖頭苦笑道:“一號,您也是大學畢業生,應該知道科學規律不能違背的道理。二百名人才,對於我們目前的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還有,我們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兩年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說到這裡,熊大縝皺了皺眉頭道:“一號,除非聘請到至少兩百名外國專家,同時我們自身動員至少五百名此方面的人才。採取邊建設,邊學習的辦法。還有,採取邊建設便開工。完工一部分,就開工一部分的辦法。”

“同時所有的建築物全部採取用水泥預制板以及鋼筋拼接,頂棚不用鋼筋混凝土,全部採用石棉瓦。就像蘇聯的大型工廠在初期建設的採取的辦法一樣。這樣工期可以大大的縮短,不過有一點,就是工程的質量恐怕不像磚混結構,採取圈樑那種堅固。”

“我曾經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唯一的中國籍土木建設專家談過,這種工程建築可以縮短一半的基建時間。但是抗震效能極差,別說大型地震,就是一場中等規模的地震,恐怕也堅持不下來。”

“不過,他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及時開工的話,可以暫時先用此種建築方法建設臨時廠房。不過在建設的時候,要儘量縮小建築面積。同時在臨時廠房外圍繼續採取傳統的建設方式,重新修建廠房。等外圍的廠房修建完畢後,在將內部的原來臨時廠房拆除。”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加快施工速度的同時,保證廠房的質量。畢竟對於一座工廠來說,基礎設施甚至壽命在幾十年以上。如果將所有的使用壽命加在一起,大體算下來還是很合算的。尤其適用於我們眼下的情況。”

“只是按照他的這個做法,我們的鋼筋混凝土的消耗量可是要至少增加一倍以上。雖說我們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繳獲了兩座日資水泥廠,基本上可以解決水泥的問題。但是鋼筋的問題,我們到目前還需要全部的進口。”

“畢竟我們在年底需要幾座大型工廠同時開工,而且僅僅按照紙面上的規模來看,需要建設的建築物的數量將是一個空前的規模。要是完成這些基礎建築物的建設,再加上後續建設所需的鋼筋數量不會是在少數。”

對於熊大縝的建議,楊震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又轉向了李延平、郭邴勳以及軍區後勤部長張鎮華,想要詢問他們的意見。按照熊大縝的這個想法,所有建築所需的原材料等於翻了一番。

而這個數目,對於軍區目前的財力來看,能不能支撐的住,不影響其他資金的使用,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因為這些工廠的基建,引起軍區財政的崩潰,是楊震絕對相當不希望見到的。

接到楊震的目光,李延平和郭邴勳對望了一眼後,搖了搖頭道:“一號,如果我們按照熊大縝的這個建議,單單進口所需鋼筋的數量,就要遠超過我們的預算。這還是我們能從江北購買到所需鋼筋的前提之下。而且單靠我們的軍區財政,目前也根本就支撐不了這麼一大筆的資金。除非,我們動用那筆特別的外匯。”

對於熊大縝的建議,郭邴勳卻是搖了搖頭道:“實際上一個工廠的建設,最難的不是在基建。而是在裝置的定製以及安裝。基建方面,如果我們緊一緊,好好的計劃一下,採取晝夜不停的施工,應該可以在兩年之內完成所有的基建專案。”

“實際上對於我們來說,影響土木基建的速度一個是天氣,第二個就是缺乏相關的人才。我看這樣,人才的方面由軍區解決一部分,政治部在根據地內部動員一部分。至於天氣,我看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冬季是沒有辦法了,北滿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就算有那麼大的保暖帳篷,也沒有辦法搞建設。我看這樣,可以先打出框架,安裝頂棚。然後各種裝置進入,進行安裝除錯。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雨天的影響。”

“北滿地區到處都是茂密的森林。我看有些東西,完全可以利用木板房暫時代替預制板、鋼筋結構。老熊,你可以參考一下江北的木板房建築方式。採用雙層的木板房,同時在內使用帆布包裹。加上供暖,我看完全可以不影響裡面的生產。”

“至於外圍的基建可以用你說的辦法,邊生產邊建設。而且這些木板房的建設,也比預制板容易的多。畢竟根據地內的木匠要比土木工程師多的多。原料,我們可以自己很方便的在內部解決。”

“不過,這個辦法你可以找那個給你出主意的工程師研究一下,有沒有可行度?畢竟我們也要遵守科學規律。你也可以參考蘇聯方面建設西伯利亞工業區的經驗。我感覺有些問題,只要我們做的細緻一些,不見得沒有解決辦法。有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我們也不能盡信專家。雖說他們是專家,但是很多的時間太過於認死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