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軍正在抓緊修建的位於鶴立縣興山地區,青嶺至細鱗河一線長達二十餘公里的興山要塞群主陣地的陣地山外圍一處植被茂密的小山上,在一個全部配備衝鋒槍的警衛班嚴密保護之下,抵達這裡之後,未做任何休整,便靠前以便掌握第一手敵情的劉長順正與馬春生仔細觀察著敵情。

鶴立是北滿重要的煤礦產地,不僅大量出產對軍工生產極為重要的優質煤炭,而且也是日軍所謂的東北滿防線的重要一環。對於楊震來說,這裡更聚集著大量的被他視作補充兵員的各種勞工。

楊震將劉長順北進的第一個目標就定在了這個正在修建的興山要塞。只不過楊震打掉這個日軍要塞工程,不僅僅是因為那些勞工。更重要的是這個要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猶如一隻擋路虎一般,正好遏制住楊震北上通道。對楊震今後的計劃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不打掉這個要塞,就算自己打通了與蘇聯的直線聯絡,但這條交通通道也很難保證暢通。而且楊震也有將大本營遷移到興山的念頭。群策山基地已經暴露,位置也有些偏南,而且距離佳木斯過近。

根據楊震的戰略計劃,群策山一線應該只是作為一個戰略支撐點。如果劉長順能順利的拿下興山要塞,直線距離並不遠,而且山地相連的兩地相互可以策應,互為支撐。

群策山一戰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是也暴露出了部隊聚集一地,缺乏戰略支撐點的毛病,尤其是缺乏戰略縱深危險暴露無疑。

而對楊震來說,他要的戰略縱深並非是簡單的回旋餘地。更重要的是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這種情況之下,西邊山高林密,人煙及其稀少的小興安嶺自然不會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如果能順利的拿下興山要塞,對楊震來說不僅可以多一個戰略支撐點,將興山以北的蘿北完全作為自己的戰略縱深。而且對群策山一線也多了一個依靠,部隊的活動範圍要大的多。

正是出於這樣一種戰略意圖,楊震才將北進的第一個目標選擇在了日軍已經接近完工的興山要塞。按照楊震所知道的歷史,這個興山要塞此時雖然已經接近完工,但日軍還未能開始駐軍。其所謂的第十四國境守備隊要在明年才會組建。

如果不趁此時拿下兵力空虛,只有少量的日軍看押勞工的警備隊與少量的偽滿軍警的難得機會,拿下這個規模龐大的日軍守備要塞的話。等日軍正式進駐之後,以自己目前缺乏有效的攻堅手段的情況,就很難在拿下來。

而且一旦日軍正式進駐,對自己打通北上的交通線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駐紮在這裡的日軍隨時可以西進或是北上切斷自己預定的生命線。反之自己如果拿下了興山要塞,這個堅固的要塞群,將會給自己提供一個南面防禦的屏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接受到自己北進的第一個命令,劉長順不敢掉以輕心。儘管先行潛入的偵察一營已經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情報。但發起攻擊之前,劉長順與馬春生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到前面再去觀察一遍。

只是兩個人一到興山要塞的外圍,便被這座規模宏大的要塞群給驚呆了。僅僅是暴露在山野之中的地面以及半地下的軍事設施就蜿蜒達數公裡。而地下的建築究竟有多少,就只能等戰鬥結束之後在仔細勘察了。

劉長順與馬春生觀察的極為仔細,甚至連望遠鏡中正在施工工地上的看守數量多少,帶不帶槍,有幾挺機槍,都反覆觀察了幾遍。

在他們身邊,董平也同時在給他們介紹到已經偵察到的情況:“我們曾經捕獲了一名向山內送糧食的當地人,從他有限的口供之中得出了一些情報。雖然不多,但是可以推斷出一些情況。”

“從他口中得知被日軍強徵,往工地運送糧食的本地居民從每天送的糧食數量來估計,整個興山地區共有勞工大約兩萬多,其中多數是從關內騙招過來或是關內的戰俘,少量是從本地抓捕來的所謂反滿抗日分子。他曾看到過身上穿著破爛軍裝的人過來搬取糧食。”

“不過具體多少,裡面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況,他也不清楚,他甚至都不知道這裡面究竟是幹什麼的。他只知道這一帶的山裡有日軍駐紮,至於這些日軍為什麼駐紮在這裡,他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日軍對此地警戒極嚴格。本地人送糧食,只能送到南邊的封鎖線。過了封鎖線,由日軍自己組織勞工運送。本地人一旦擅自入內,格殺勿論。這個人數,他只是從糧食的數量大致估算出來的。”

“而且日軍極為狡猾,專供日軍士兵吃的大米都是專門用卡車從佳木斯運來的,從不在本地徵集。使得日軍警備隊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誰也不知道。他們能運送的只是給勞工吃的高粱米和橡子面。”

“他的口供之中最有價值的便是由於送糧食的地點不同,這可斷這些勞工並非是集中關押。而是按照施工的地點不同,所有勞工被分別關押在幾個地區。”

“除了少數被日軍稱之為冥頑不化的特殊工人,由於怕其暴動被關押在興山街內興山警察署附近之外,,大部分都被關在山洞裡面。”

“我帶著偵察一連已經圍著這裡轉一個周,卻仍舊未能摸清楚這裡的規模究竟有多大。曾經組織過小規模的滲透偵察活動,但這裡面實在太大了。只摸到椴樹泉便只能返回。只是查明白了所有的日本監工都住在椴樹泉。還有就是這裡的外圍除了樹立三道鐵絲網之外,並未佈設地雷。”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原本駐紮在興山街的第四師團三十七聯隊一部向佳木斯集中之後,這裡駐守的日軍看押兵力並不是很多。主要是日軍駐興山街的憲兵隊以及部分偽滿警察。”

“其中內部看守由日軍以及偽滿警察中的日系人員擔任。偽滿警察中的所謂滿洲人與朝鮮人只能擔任外圍警戒與封鎖。內部也是絕對不允許進的。一經發現,一律以通匪論處,也是格殺勿論。”

“不過我們在東山日軍丟棄勞工屍體的地方,救活了一個因為病重不能上工,而被日軍活著丟到萬人坑的勞工。他是戰俘出身,所以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情報。只不過受制於活動範圍,他只能提供所在工棚與被強制勞動的地方。”

“也就是從他的口中看押的人數,我們推算出整個工程之中,日軍的看守人數並不太多。他所在的工地是整個工地中人數最多的,三千多人的工地只有五十多個日軍看守,以及一百多個招募來的日本平民作為監工。”

“日軍看守與監工,對這些勞工的看管很嚴的很嚴密。不同兩個工地的勞工,即便遇到了也不許相互交談。如果一經發現有交談行為,不管是誰說話,兩個人都要被刺刀活活的挑死或是被用棍棒活活的打死。”

“從這個情況以及這個要塞的規模來看,這裡的日軍看守應該數量不會太多,而且也會很分散。畢竟這裡不單單是他們一個工地。他所在的勞工群裡面,就有不少是從其他地方調過來的勞工。”

“不過有一點一定特要注意,他親口說這些日軍看守之中輕重機槍的比例很高。單單五十多個看守就裝備了兩挺歪把子機槍。”

聽完董平的介紹,劉長順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對著身邊的馬春生道:“老馬,不管日軍看守的數量有多少,司令員既然已經下達了必須要拿下這個要塞的命令,我們就要執行。而且你也看到這裡的地形了,一旦日軍進駐重兵,我們即便打通了北上的交通,也會隨時被日軍重新封鎖住。”

對於劉長順的判斷,馬春生微微皺了皺眉頭之後道:“打是要打,但是怎麼打我們必須好好的商量一下。現在對於我們最重要的是摸不清楚日軍看守究竟駐紮在哪裡。找不到敵人的位置怎麼打?這麼龐大的工程,方圓幾十平方公裡的範圍,我們總不能一處處的去找吧。”

思索了好打一會,馬春生撿起一段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簡易要塞地圖的道:“這樣,我剛剛大致看了一下這裡工程的分佈情況。現在其主要的工程都集中在陣地山至大架子山一線,也就是我們眼前的這一段。”

“剛剛的觀察之中,我發現勞工大部分都集中在這一段。而其他的地方只見到很少的勞工在活動。也許在其他的地方,日軍已經將工程轉為地下。但是至少從表面看來日軍現在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這裡。”

“我們就主要打這裡,同時在兩側其他的方向佈置下伏兵。一旦其他地方日軍增援,我們可以一鼓作氣將其全殲。這樣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結束戰鬥,也可以避免日軍因為失利,為了滅口保住秘密對勞工下毒手。”

說罷馬春生將手中的木棍一扔道:“既然我們找不到他們,那麼就讓他們來找我們。引蛇出洞,再聚而殲之。”

對於馬春生的引蛇出洞作戰計劃,劉長順略微思索了一下後便點頭同意。只是他又補充上一點道:“既然已經決定動手,那就在這裡與興山街同時動手。日軍現在將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興山要塞工程上,興山街上除了偽滿警察之外,兵力不會太多。”

對於劉長順的補充,馬春生點點頭:“我看可以。不過興山街煤礦眾多,那裡除了普通的偽滿軍警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武裝護礦警察。這些護礦警察雖然裝備一般,大多都是老式的步槍,也沒有機槍等重武器。但是戰鬥力絕對不能小視。”

“我曾經與這些護礦警察有過一些接觸,這些人大多是日軍佔領興山後收編的原東北軍老兵油子和山林中的鬍子,戰鬥力很強。手黑不說,槍法也很準。原來活動在這一帶的抗聯部隊沒有少在他們手中吃虧。”

“而且日本人為了拉攏他們賣命,給的待遇也很高。一個月的薪水抵得上一般偽滿警察的兩倍不說,就是其他的待遇也遠遠高於一般偽滿警察。甚至,每人每個月都還配給五斤大米。這個待遇在其他的地方是沒有的。”

“因為待遇高,所以這些人都死心塌地的為日本人效力。在打興山街的時候,對這些人一定要提防。”

對於馬春生的提醒,劉長順琢磨了一下道:“這樣,等一會回去我們三個分分工。由王效明政委帶著一營配屬四門山炮去打興山街。他這人腦子活,打過多年的游擊戰經驗豐富。興山街交給他,完全可以。”

“而你我帶著主力打這個興山要塞。我們兩個方向同時動手。我們集中兵力,爭取一鼓作氣拿下來。”

對於劉長順的兵力安排,馬春生不可置否。打發既然已經拿了出來,那麼怎麼安排兵力,是他軍事主官的事情。自己這個臨時調任的參謀長,還是不要插手為好。更何況對二團部隊瞭解,自己遠不如眼前的這個傢伙。兵力分配的事情還是由他去做。

王效明也是一個乾脆的人,對於劉長順已經定下的分工並沒有表示什麼不同的意見,當即便表示了支援。只是對作戰計劃提出了一點修改。他認為應該放棄大架子山,而是採取楊震奪取群策山日軍秘密倉庫時採用的戰術,集中主力在董平的偵察連配合下先打陣地山。

從董平帶回來的簡單結構圖中可以看出,陣地山是整個興山要塞的核心陣地。只要打下陣地山,整個興山地區的日軍勢必會拼命的增援,這樣整盤棋就都活了。如果兩線出擊,同時攻擊大架子山與陣地山,會弄的兵力分散,不利於集中兵力設伏。

對於王效明提出的改進意見,馬春生思索了好大一會,開啟自己親手重新親手繪製的日軍工事分佈圖道:“我看可以按照政委的意見進行修改,將主要的兵力投放到陣地山。不過我們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切斷陣地山主峰與大架子山之間的聯絡。”

“你們看這裡是陣地山,經過詳細的觀察,除了山下的公路之外,表面他們之間只有一道低矮的山脊相連。但實際情況絕對不會這麼簡單。陣地山是日軍的主要防禦點,也是整個這個興山要塞的主要支撐點。日軍不會不注意到戰時對陣地山的增援。我想日軍在這兩座山下面,一定修建了地下通道或是兩山之間修建了大量的交通壕,以利戰時可以快速的增援。”

“所以我想以董平的偵察營在半夜的時間悄悄的摸上去,儘量不要開槍,用刺刀解決問題。待董平完成任務後,我們一定要以快的速度摸清這個陣地山內日軍工事的配置。”

“其他方向我們可以不用管,只用摸清陣地山與其他山頭之間的通道便可。另外,椴樹泉子也一定要拿下來。那裡在日軍的封鎖區內,董平曾經滲透進去偵察過。日軍的防守兵力駐紮在那裡的雖然不多,但多數日軍監工都住在那裡。我想那裡一定會有整個興山要塞的結構圖。要是拿下那裡,能得到結構圖,我們下一步的作戰就會順利的多。”

說到這裡,馬春生看了看手腕的上的手錶後,抬起頭看了看劉長順與王效明道:“除了董平的偵察連事先滲透進去接應外,我看咱們後半夜兩點發起攻擊怎麼樣?”

對於馬春生的安排,劉長順與王效明對視一眼之後,都緩緩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