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日軍擲彈筒的威脅,幾乎是剛一交手,兵力就不足的李明清就陷入苦戰。日軍幾乎是剛一開始,就打算一鼓作氣,而採取全線壓上。機槍、擲彈筒像暴風驟雨一樣,向李明清這邊打過來。

同時在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之下,日軍步兵幾乎是全線壓上,一波接一波的發起突擊。正面的攻勢被打退,就從側翼迂迴突擊。一波的攻勢被打垮,第二波攻勢接踵而至。連續的波浪式豬突戰術,給李明清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而彈藥不足的李明清,甚至機槍都不敢打連發。為了儘可能的節省彈藥,他只能將日軍放到一百米以內。而這種情況,卻是他最不願意發生的。在一百米的距離,日軍擲彈筒對於機槍的威脅簡直是太大了。

即便是夜戰之中,這個距離日軍擲彈筒幾乎也是百發百中。尤其是在機槍的槍口火焰這麼明顯的情況之下,日軍擲彈筒手給他部下的機槍,帶來的威脅可謂是相當的致命。而日軍一個小隊,就裝備有兩個擲彈筒。

很明顯當面的日軍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之下,將這些擲彈筒當成了迫擊炮使用,還各自分工有序。有的專門壓制機槍,有的負責步兵叢集。二十八聯隊參戰各個步兵中隊集中使用擲彈筒,給李明清帶來了幾乎比正面日軍發起的叢集攻擊還要致命的危險。

與之前的混戰相比,這場成為今天夜裡整個阿魯科爾沁旗北面戰場上,最激烈,也是唯一一場硬碰硬的正面作戰,打的是相當的殘酷。面對著日軍一個大隊,四個步兵中隊的進攻,李明清指揮手中五個建制排,在僅有的三挺重機槍的掩護之下,拼命的頑抗著。

至於手中僅有六枚炮彈的那兩門六零炮,在他認為還沒有到最危險的時刻,輕易是絕對不能動用的。只有三千發重機槍子彈,只要打光了那三挺重機槍就成了一堆廢鐵。如果匆忙的將這僅有的六枚炮彈全部消耗掉,那麼手中不多的支援武器也就將全部報廢。本身兵力不足,在失去全部支援火力,陣地還能守住嗎?

兵力上的絕對劣勢,以及日軍上來便投入全部兵力形成的幾乎不分主次集團攻擊,讓李明清自戰鬥打響一開始便陷入左支右撐的境地,戰鬥打的極其艱苦。一交手,李明清便感覺到壓力極大。

唯一讓他有些欣慰一些的是,日軍雖說瘋狂了一些,但是除了幾挺重機槍,以及數量較多的新式輕機槍和擲彈筒之外,幾乎也沒有什麼炮火支援。有著三挺重機槍、兩門六零炮的李明清,表面上看似乎還在火力上佔據了那麼一點點的便宜。

但這個便宜,在第二十八聯隊這種日軍老牌師團下屬的步兵聯隊的老兵面前,卻是並不太好佔。戰鬥打響不到十分鐘,一挺重機槍和兩挺輕機槍,就被日軍即便是在夜間也打的奇準的擲彈筒給敲掉。

部隊新兵多,投入戰鬥也相當的匆忙。戰鬥打響之前輕重機槍幾乎沒有任何防護的陣地可以利用,也沒有時間去修建陣地。在這場戰鬥打響之時,輕重機槍只能利用地形來設定陣地。甚至只是草草的挖了一個散兵坑,作為機槍陣地。

而部隊之中新兵數量又多,缺乏在日軍兵力佔據優勢時候的應對經驗,尤其是應對擲彈筒的經驗。真正的戰場經驗,只能透過戰場來獲得。但第一次參戰便打這種戰鬥,對於這個團來說的確有些強人所難了。

從吃肉一下子變成了啃骨頭,對於一支新編成的,新兵佔了很大部分的部隊來說是相當大的考驗。尤其還是在兵力對比,相當懸殊的情況之下。當初王光宇將這兩個團,放在阿魯科爾沁旗一線,也就是讓他們在重炮和航空兵的掩護之下學習戰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結果王德耀這一手,將在優勢炮火掩護之下的比較輕鬆一些的防禦戰,直接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血戰。這種考驗,對於一支新部隊來說,沒有當場崩潰便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這種壓力,就算老部隊扛著也很吃力的。

儘管在戰鬥打響之前,包括李明清在內的各級幹部,都再三強調輕機槍戰鬥之中一定要注意轉移陣地,重機槍儘管再三叮囑不要打連發,儘可能的節省子彈,機槍陣地的部署一定要成交替掩護設定。要儘可能多的轉移陣地,別被日軍擲彈筒手盯上。

如果他手中的六零炮彈數量充足,他自然不用擔心。六零炮是日軍擲彈筒最針鋒相對的武器,也是對其威脅最大的武器。相對於只有五十毫米的擲彈筒來說,六零炮無論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遠非擲彈筒可以相比的。

如果他手中有主力部隊那樣,可以高平兩用的高射機槍他也不用擔心。這種機槍平射的火力密度和距離,足夠將日軍擲彈筒手趕出他的射界。哪怕是部隊中,老兵的數量再多一些,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擔憂。

但眼下他只能叮囑那些新兵蛋子的機槍手,要儘可能多的轉移陣地。機槍火力,一定要形成相互掩護。儘管再三叮囑,並儘可能的將機槍交給老兵使用,結果卻是仍舊在戰鬥打響之後不久,便遭遇到了毒手。

一挺自戰鬥打響一直沒有轉移陣地的重機槍,被日軍兩個擲彈筒手,即便是在夜間也不用進行任何修正的三發榴彈準確的命中。而同樣打起來之後,便什麼什麼都不管,忘記轉移陣地的兩挺輕機槍,也被擲彈筒給炸壞。

如果說之前的混戰,還體現不出來部隊之中新兵過多的影響。但是真正的硬碰硬一開打,就體現出來新兵與老兵在素質上的差距了。掌握在老兵手中的兩挺重機槍,形成交叉火力打的又準又狠。不僅有效的避開了擲彈筒的威脅,還以精準的點射,幾乎不用照明彈,便可以準確的覆蓋日軍的攻擊叢集。

而且在輕機槍的掩護之下,打光一個彈排就立即轉移陣地,決不再一個地方待五分鐘以上的時間。雖說這麼做使得火力壓制經常中斷,但畢竟保住了最重要的壓制武器。而且這些重機槍放在老兵手中,可以掌握好射擊與轉移的節奏。即便短暫的中斷火力,但只要轉移到新的陣地,馬上就可以重新壓制住日軍的攻勢。

戰鬥打響之前,李明清不顧前沿的壓力,專門給每挺重機槍配備了兩個戰士。這兩個戰士,除了用步槍掩護重機槍之外,就是專門為了幫助笨重一些的重機槍轉移陣地。有經驗的老兵,儲存住機槍自然是沒有問題。

老兵使用的輕機槍,也是只在一個地方打幾分鐘,甚至只打光一個彈匣之後,便立即轉移陣地,防的就是日軍的擲彈筒手。機槍射速快,槍口火焰明顯,即便是在夜間也不難尋找到目標。

日軍的擲彈筒手,都是清一色的老兵。即便在夜間作戰,尋找到機槍陣地也不是什麼難事。這玩意發射又不需要任何的陣地,加起來就能打。通常都是榴彈落到腦袋頂上了,你才知道這玩意打過來了。頻繁一些的轉移陣地,就成了對付這鬼玩意的最好辦法。老兵應對擲彈筒,都有在戰場上用鮮血換回的經驗。

相比之下新兵就不行了,儘管之前已經進行過類似的訓練。但是基本上打起來,就什麼都不顧。由新兵操作的兩挺輕機槍、一挺重機槍,在戰鬥打響不到十分鐘,就被日軍擲彈筒給打掉。

十分鐘之內便失去了三分之一火力的李明清,一下子便感覺到了壓力大增。在他對面的一木清直眼光何等老道,戰鬥打響幾分鐘之後便明顯看出來,當面守軍能擺在一線的兵力並不多。而最大的火力支援,便是這三挺重機槍。

只要敲掉了這三挺重機槍,眼前抗聯臨時構建的防線便可以輕易的擊潰。所以他立即將手頭兵力所有的擲彈筒的一半,將近十個都集中了起來,調過來專門壓制抗聯的機槍火力。這個戰術雖說陰損了一點,但也正符合日本人的個性,同時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僅讓李明清的火力減少了三分之一,還打的剩下的兩挺重機槍轉移陣地的次數更加的頻繁。火力中斷的次數增加了許多,甚至射擊三兩分鍾就要轉移體陣地,極大的降低了壓制日軍攻擊叢集的火力。

而另一半專門提供火力掩護的十個擲彈筒,一度將李明瑞的部下給驅趕成只能以戰鬥小組的形勢作戰。日軍二十八聯隊參戰的都是清一色老兵,戰場經驗極其豐富。不依靠照明彈,僅僅依靠對面守軍的槍聲與彈道,就可以清晰的判斷出守軍那裡人多。其擲彈筒打的又準又狠,那裡守軍數量多就炸那裡。

日軍新式輕機槍點射,加上擲彈筒集團使用的戰術,以及不計傷亡代價,以中隊為建制的反覆衝擊。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多次突破李明清的防線。其中有兩次,差一點沒有造成李明清的防線全線崩潰。

後邊打紅了眼的一木清直,根本就不在乎傷亡數字。一個中隊打殘了,換上一個中隊繼續攻擊。正面進攻,與側翼迂迴配合,拼命的擠壓。正面不足五百米的寬度,一次就投入一個中隊的兵力。一個小時的戰鬥,攻擊力度就從來沒有下降過。

如果不是李明清將部隊中的老兵集中起來一部分,並儘可能的調整了一部分衝鋒槍和手槍,組成兵力再一個加強班的救火隊,由一個排長指揮專門用來堵塞漏洞。並當機立斷當場槍斃了兩個意志動搖,在少量日軍衝進陣地時候向後退的新兵,剎住新兵的恐慌情緒。他的防線,恐怕在半小時的時候就崩潰了。

李明清以這個加強班全部傷亡和自己違反紀律為代價,保證了陣地不失。但他手中本就不多的老兵,也基本上消耗一空。沒有了老兵作為骨幹支撐,再加上連排幹部的傷亡越來越大,他的陣地形勢更加岌岌可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