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祖國的北方已經是開始飄雪的季節,但是在四季不是很分明的南方,卻依舊有新生命的萌發。一進入1月份,就是冬菜種植的最佳季節了,剛剛結束秋收的人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勞作。
暖洋洋的冬日溫柔地懸掛在天上,它慢慢地驅散了籠罩在大地之上的濃霧,把自身的光和熱傳遞給了需要溫暖的植物身上。也正是因為有了暖融融的冬日,榕樹村附近的景緻才如此美麗,若是連續的寒流襲擊,狀況就完全不同了。
今天是一個好天氣,於是,原本寂靜、空曠的原野上湧現了好多的人和機器,他們即將為了今年最後一季的冬菜種植大幹一場了。現在農人們可不像以前那樣,一到了冬天就窩在家裡打牌、喝酒,打發時間了。
市場經濟的發展讓哦農民們的頭腦也是逐漸地跟上了時代的腳步,他們會充分利用各種季節,發展生產。
在一塊塊割掉稻茬之後的田地上,高大威武的的大型拖拉機不斷地來回奔走,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把田土都打成粉末狀。緊接著,一個個小型的兩輪手扶拖拉機就慢慢地沿著人們用石灰或者化肥畫下的白線,開出了溝渠,把田土變成整齊的菜畦。
一時間,機械的力量征服了大自然,加快了勞動的效率,這些鋼鐵巨獸變成了原野上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就是科技進步給農村帶來的最大變化,由於大量機械的使用,大大減輕了農民們的勞動強度,也是提高了農村的生產效率。若是放在以前,要想把一畝田土變成適合種冬菜的菜畦,其中要付出的勞動是相當可觀的。
具體的情況岑佳華並不是很清楚,倒是吳放和他說過一些,光是聽著,岑佳華就覺得以前的老百姓種點東西實在是不容易。先是要用耕牛把田土犁過幾遍,讓大塊的土疙瘩變小,然後才能開畦。因為用梨斧開除的溝渠太淺,後續還要用鐵鏟一鏟一鏟地把溝渠加深。
這樣還不算完,因為菜畦上的土疙瘩太大塊,還不能用於種植蔬菜,於是人們還得扛著鋤頭一點點地把菜畦上的土塊敲碎,其中的繁瑣和艱辛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象的。
現在有了大型機械的幫忙,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的農民們種植冬菜的積極性的大漲起來了,放眼望去,在田野上基本就沒有幾塊田土是撂荒的。
當然了,村民們大規模種植冬菜的一個原因就是交通的便利。若是換成了以前通往縣城的柏油路還沒有開通之前,哪怕種得再多、再好,也是不會有外地的客商來收購的。
現在可好了,一到了冬菜收穫的季節,榕樹村裡面就會湧來不少的外地客商,擺開架勢收購冬菜。
等到手扶拖拉機開完溝渠之後,早就侯在一旁的人們就跟了上去,拉開一卷卷地膜,開始給菜畦穿上新衣裳。一人在前面拉著地膜卷,兩個人拿著鐵鏟在後面覆土,分工明確,動作迅捷。
岑佳華甚至看到有不少的家庭是老少齊上陣,他們挑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忙活,一點不會因為自己的年齡太小或者太大而撂挑子。
這也是農村和城市的一個區別之一。
在農村,小孩子只要上了小學三年級之後,就會幫著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送飯、買菜,……,等等,而不是像城裡的家庭那樣,在蜜罐你寵溺。農村的孩子從小就跟著家人參加勞動,培養了吃苦耐勞的品質,也對生活有了一個真實的認識。
一般來說,農村之中出現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機率是很少的。以陳陽為例,雖然家裡條件很好,但是在他的身上你根本就看不出一點點驕嬌二氣。老陳對陳陽的教育是相當的成功,這從陳陽每一次回家都會主動幫著家裡幹農活的表現就可見一斑。
至於那些老人,也是原野上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線。
清新的空氣、健康的飲食和適當的勞作,讓榕樹村的老人們在六十過後仍舊是保持著硬朗的身體。已經習慣勞作的他們,哪怕是兒孫孝順,也不會輕易地放棄勞作的機會,整天窩在家裡閒著。對於他們來說,若是驟然地空閒下來,倒反覺得身子骨癢癢的,一點都不對勁。
因此,在家裡有農活忙的時候,這些老人就會跟著兒孫,出門忙活。正是有了這樣健康的生活方式,榕樹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長壽村。
山下的原野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很是能打動人心。
如此幾天,從山上看下去,原本一片枯黃的原野就被一條條的白色地膜給覆蓋上了,變成了另外一番模樣。這些地膜之下有的已經在孕育新的生命,有的依舊在等待生命的降臨。
一般來說,在榕樹村附近的村民種植冬菜主要有幾個品種,辣椒和四季豆,這些蔬菜都比較耐儲存,便於長途運輸,很受外地客商的歡迎。另外,隨著基因技術的進步,這些蔬菜的產量相當的高,畝產萬兒八千的不在話下,所以村民們都願意種植。
雖然冬菜的價格每年都在不斷地波動,但是總體來說,只要品種正確、管理得當,種植冬菜基本上是不會虧本的。特別是那些善於琢磨種植技術的村民,每年的冬菜都能獲得豐收,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
冬菜的種植講究的就是一個時效性,只是幾天時間而已,原本有點荒蕪的原野上就變成了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四季豆就在覆蓋地膜之前就已經播種在菜畦之上了,只等過幾天之後發芽長出小葉子,人們就會把地膜點破,讓四季豆的秧苗從縫隙之中向上生長。
這個時候,潔白的地膜上,點綴著一點點綠色的斑點,遠遠看上去倒是有點意思。
在四季豆長出來之後,人們就忙著上山去採集灌木叢的枝條,插在菜畦上,便於四季豆的蔓藤能夠順著杆子往上爬。就這樣,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面,田野上就到處都是用灌木條豎起的小小森林。
這些比人高些的人工森林將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承載四季豆蔓藤的攀緣,寄託了人們豐收的希翼。
至於旁邊的辣椒地,人們把早就在菜園子裡面培育好的辣椒苗精選了出來,移栽到了大田裡面。在南方溫暖的陽光和豐富的肥料的培育之下,這些移栽的辣椒苗很快就適應了大田的生活,紛紛轉青,茁壯成長了。
在這個原本應該是萬物凋謝的季節,因為人們的努力,原野上出現了新鮮的生命。只是短短的一個多星期,這些點綴在白色地膜上的綠色植物一下就讓原本有些荒涼的田野上在一次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山下的變化是巨大的,但是在山上,每天的日子仍舊是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除了在冬雨延綿的時候,莊園之中的工程有過暫時的停工之外,其他的時間自然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得不說,朱天手底下還是有著一些精兵強將,只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療養院那邊已經是初見雛形。
現在,療養院的主體建築已經是完成了構架,就剩下把天頂用鋼筋混凝土澆灌之後,就算是完成了。到時候,療養院的主要工程就可以完成,接下來就是內外的裝修以及周邊環境的營建。
這份工作就是徐穎的分內之事了。
有過在藍鯨島上成功的經驗之後,徐穎現在對於設計工作有著相當的興趣和信心。在岑佳華對莊園進行規劃的時候,她就已經是開始加入在其中了。周毅在莊園對所有的工程進行技術評估的時候,徐穎也是加入了技術小組,開始討論。
當然了,徐穎主要負責的還是外觀設計,設計到那些複雜的土木專業知識,還是周毅以及其他的技術人員來解決。可以說,改建之後的莊園,基本上會體現出徐穎的設計思想,擁有很獨特的徐氏風格。
除了療養院那邊進展順利之外,公寓樓這邊、餐廳還是有其他的工程,也是在按照著時間表在不斷地進行著改變。按照進度,在春節前後,大部分的工程都會陸續完工,在進行必要的檢驗之後,在開春之後開放,迎接四方遊客是完全可以的。
莊園之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讓岑佳華從繁重的日常事務之中解脫出來,每天都可以悠閒度日。
每天早上的遛馬遛狗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這項活動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慣例,除了天氣不允許之外,其他的時間岑佳華倒是還能保持。吃完早餐之後,岑佳華還有一項工作,那就是到蘆葦蕩那邊喂候鳥,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這幾天,連日來的寒流襲擊,讓莊園這邊的氣溫已經降到了8度左右,再加上久久不見太陽露面,這天氣可真的是很糟糕了。
原本還在淤泥淺層活動的泥鰍、螺螄之類,紛紛是鑽到了淤泥的深處,這樣就給候鳥的覓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那些平時在淺水區域活躍的小魚小蝦,也是潛入了較深的水域,給候鳥們的覓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段時間以來,候鳥們已經開始掃蕩了蘆葦蕩及其周邊的地域,開始把那些植物的根莖、種子之類變成目標。
現在為了能夠讓候鳥們有足夠的食物,在往北飛之前能積蓄足夠的體力,岑佳華不得不加大了對候鳥餵食的力度。現在每一次岑佳華的小船划進蘆葦蕩,身前身後就都會跟著一大群的候鳥,倒是頗有前呼後應的感覺。
聰明的候鳥們知道現在的食物不好找,眼前的這條小船就是他們賴以補充體力的來源。這個時候,不光是那些老資格的候鳥會跟上來,就是那些在其他方法築巢穴的候鳥們也都是開始清楚了。
找好一塊比較平坦的淺灘之後,岑佳華就開始往上面撒玉米。這塊淺灘在豐水期的時候就會變成魚兒的樂園,但是在冬天的淺水期,它們就會露出水面。
看著一大群的大雁、天鵝之類的大型候鳥在自己的眼前爭搶玉米的情況,岑佳華還是覺得頗有成就感的。一般來說,這些候鳥們都是膽小異常、極度警覺的一些動物。
往常的別的地方,人們想要拍攝候鳥,都只能是隔著遠遠的地方拍攝,要不然就是做好掩體,在掩體之內才可能做到近距離拍攝。一旦候鳥發現人們的蹤跡,總是會小心翼翼地離開,生怕落入人類的魔掌。
不過在自己的莊園裡面,這些情況就完全顛倒起來了,這些候鳥卻是一點都不怕人。無論遊客拍攝的位置有多麼近,它們也是不會展翅高飛,反而是從容地忙活著自己的事情。
面對岑佳華,這些候鳥的表現就更加令人驚嘆,它們就彷彿是把岑佳華當成了它們其中的一份子,根本就不會迴避岑佳華。如今,每天早晨的餵食活動都已經是變成了候鳥們的一個盛大節日,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飛往蘆葦蕩。
當然了,岑佳華除了自己會去喂候鳥之外,莊園之中新近還開展了一個專案,那就是讓遊客們拿著莊園提供的玉米粒,給候鳥們餵食。
這一個專案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遊客的歡迎,大家都是紛紛掏錢,爭取到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
以往,這些觀鳥愛好者在觀察候鳥的時候,只能是隔著望遠鏡或者是廣角的相機鏡頭看著,根本就沒有辦法靠近。但是,到了致遠山莊之後,不僅僅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候鳥,現在甚至可以和它們進行最親密地接觸。
這些觀鳥愛好者都是不差錢的人,雖然是要付出一些代價,但是他們仍舊是相當樂意的。因此,這段時間以來,每天都會有小船晃悠悠地朝著蘆葦蕩之中划過去,給候鳥們送去足夠的糧食。
有了三年時間的沉澱,這片蘆葦蕩已經是成為了致遠山莊候鳥居住的核心區域,也成為了給候鳥餵食的最佳地點。
有時候岑佳華也都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到底恰不恰當,反正也不管那麼多了,只要是候鳥能在這裡開心地度過這個冬天,來年秋天的時候能繼續到來,那就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至於這些候鳥在習慣人們餵食之後,是否會產生以來的心理?岑佳華就沒有太多地進行考慮了,反正總不能叫候鳥們餓肚子吧?
為此,岑佳華可是下足了血本,每天的玉米就如同流水一般撒了出去,加上水庫裡面還能找到的其他食物,足夠候鳥們個個都是吃到脖子撐。當然了,給候鳥們餵食的不光光是糧食,還有小魚小蝦和田螺之類的。
進入冬季之後,榕樹村很多村民開始把家裡的池塘清理,因此小魚小蝦倒是不用發愁。幾乎每天,莊園的工作人員都能在山下收購到數量不菲的小魚小蝦,送到山上,變成候鳥們的美餐。
對於岑佳華來說,候鳥是莊園一項相當大的收入來源,當然是馬虎不得。春天賞花賞景,夏天摘果釣魚,秋天葡萄釀酒,冬天就是觀鳥了。
莊園裡面是一季一景,任何時候來到莊園,都是能有足夠的賣點來吸引遊客。若是冬天沒有了候鳥,恐怕莊園前進的步伐就會有些一瘸一拐了吧?
因此,哪怕是需要付出一些似乎看起來沒有回報的支出,岑佳華也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支付。
雖然,這些候鳥們似乎看起來並不能直接給莊園帶來太多的收穫,但是其中隱形的收入可是不少。
正是因為有了候鳥的存在,在這樣一個冬日之中,莊園才會湧來數量不菲的觀鳥遊客。這些遊客在致遠山莊和榕樹村住下之後,就能產生相當多的旅遊收入。
隨著遊客數量的不斷增加,致遠山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是會水漲船高,這可是用多少錢都無法買得到的。在莊園進行大規模擴建之後,岑佳華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各種方式,擴大莊園的知名度。
這一個冬天,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冬天的景緻有好有壞,天氣也是如此,但是在致遠山莊,基本上好事要多過壞事。就在人們不經意之間,時間一步步地朝前走,把人們帶入了一個有著別樣味道的冬天。
在致遠山莊,由於陣勢靈氣的存在,使得這裡的冬天少了幾分蕭瑟的氣息,倒是多出了幾分生機。數量龐大的候鳥每天在莊園之中嬉鬧、覓食,讓莊園並不像別的地方那樣沉寂,倒反是顯得很熱鬧。
對於遊客來說,冬天來到致遠山莊,不僅僅是可以欣賞到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美麗景緻,更能感受到一種活力撲面而來。
這就是岑佳華用了三年時間,精力打造的一個莊園。
它已經脫離了一般的水庫,變成了一個四季都有著獨特魅力的莊園,在每一個季節都能吸引遊客的心。
PS:感謝大家的支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