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羅雲衝手下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就動了一次大規模的襲擊。用羅雲衝的話來說,這次轟炸行動不是要炸燬多少美國的工廠,炸死多少美國的軍人與工人,而是要顯示出帝國航空兵徹底摧毀美國的決心,要讓美國人意識到,如果不選擇投降,那麼他們的末日就即將到來。

這次代號為決心的轟炸行動是由相直接下達的,當然,相只是提出了一個大概的要求,然後交給了羅雲衝,由羅雲衝具體組織實施。可以說,這是趁殲滅了大西洋艦隊的機會,再次打擊美國人戰爭決心的一次重大行動。

具體的任務是在八日的時候送到了羅雲衝手裡的,當時羅雲衝也正在為聯合艦隊大獲全勝而高興呢,收到了從相府來的電報後,羅雲衝立即就明白了相的意圖。美國政府肯定會封鎖大西洋艦隊全軍覆滅的訊息,而真正能夠打擊美民士氣的還是大規模的戰略轟炸。

到十日的時候,羅雲衝已經完成了轟炸行動的部署與策劃工作。這次,他準備將能夠飛起來的所有轟炸機全都投入戰鬥。也就是說,他要一口氣投入18oo架轟炸機,並且出動12個中隊的432架戰鬥機為這些轟炸機護航,同時對三座美國的大中型城市進行覆蓋式轟炸,用烈火燒燬美國人僅存的那一點點信心。

後勤準備工作的壓力最大,不說別的,要在兩天內運送,儲備足夠的彈藥與燃料,這就足夠讓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後勤保障軍官頭痛的了。

6oo架鵬式轟炸機。一架攜帶8噸燃燒彈,那就是48oo噸。12oo架狼鳩式轟炸機,一架攜帶o噸燃燒彈,那就是6ooo噸。另外,432架護航戰鬥機平均每架需要至少5oo公斤地彈藥,加起來也有數百噸了。這些彈藥如果都用載重5噸的卡車運送的話,可以裝滿21oo輛卡車了。而這些物資都需要在兩天之內由港口運送到機場去,一輛卡車一天最多跑兩到三趟。前提條件還是得安排兩個司機輪番駕駛。因此,至少得出動5oo輛卡車來運送彈藥。如果算上在裝卸貨物時耽擱的時間,卡車出的故障等等,那就得至少安排8oo輛卡車運送。

彈藥還是小問題,真正麻煩的是燃料。一架鵬式轟炸機一次將要消耗18噸燃料如果減少彈藥攜帶量,甚至可以裝上22噸燃料,6oo架就需要1o8oo噸燃料。一架狼鳩式轟炸機出動一次需要8噸燃料實際上,很多時候為了提高航程,都會攜帶1o噸燃料,減少純彈藥。12oo架就至少需要96oo噸燃料。而按照羅雲衝當時部署的轟炸行動,需要準備144oo噸燃料。432架戰鬥機還需要數百噸燃料。因此,總共需要運送近26ooo噸航空汽油

這些燃料都需要從港口運送到機場。在後方的大基地裡,比如在關島,都有直接地燃料輸送管道從港口連線到機場,可是在當時的前線地區,還沒有燃料輸送管道,只能夠依靠卡車運送。航空汽油極易揮,很容易燃燒爆炸,比運送柴油與重油麻煩得多,都需要特種燃料運輸車輛運送。當時,在前線一共就只有1ooo部左右的特種燃料運輸車。而這點車輛是無法在兩天之內將所有的燃料都運送到機場去的,因此只能夠將汽油裝到油桶裡,用卡車運送。

對任何人來說,這些後勤保障工作都是相當艱鉅與煩瑣的,也幸虧當時羅雲衝手下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後勤保障軍官,不然的話,恐怕早就亂套了。其實,這也反映出了當時前線戰場上的現實情況。

真正參加轟炸行動的官兵並不是很多,包括地勤人員在內。也就不過5萬人而已,而在後方提供後勤保障服務地官兵,包括港口內地海軍官兵,加起來已經過了15萬人。也就是說,3名後勤人員支援1名作戰人員。如果將地勤人員也算入後勤保障人員的話,那就是6名後勤人員支援1名作戰人員。表面上,這個比例很誇張,可是這卻是嚴重偏底的。在對日轟炸中,就算不包括運輸船隊地人員,這個比例也是1o比1。而在歐洲的時候,甚至達到了12比1。也就說,當時羅雲衝手裡仍然嚴重缺乏後勤保障人員。

另外,前線機場本身的儲備能力也是個大問題。特別是在古巴東南部地區,因為距離美國本土太近,經常會遭到美軍戰機的偷襲,計劃在前線機場修建的彈藥庫,燃料庫的工作都暫時擱置了下來。原本羅雲衝計劃修建地下彈藥庫與燃料庫,可是工程規模太大了,需要出動好幾萬的工程人員,6戰隊根本就找不到這麼多工程兵,而且花費也相當巨大,隨著今後逐步奪取了制空權,把美國航空兵打爬下之後,地下倉庫的意義就不再明顯了。因此,韓紹鋒認為只需要堅持到擊敗美國航空兵,就可以在地面上修建彈藥庫與燃料庫,這不但方便,而且快捷,花費也不多。也就是說,當時前線機場最多只能儲備防空戰鬥機所需要的燃料與彈藥,而不會儲備太多的物資,以避免在轟炸中出現不必要地損失。

後勤工作只能逐步完善,這是急不來的,當時羅雲衝也就只能夠因陋就簡,無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實際上,等到戰略轟炸全面展開之後,後勤保障仍然是限制轟炸規模的主要問題。可以說,在轟炸走上正軌之後,羅雲衝的主要工作就是解決後勤保障上的問題,而不是去指揮轟炸行動

在加緊進行後勤準備的時候,行動策劃工作也在迅展開。先需要確定的就是轟炸目標。18oo架轟炸機足以對三座大中型城市進行毀滅性的打擊了。當時羅雲衝也明確了轟炸要求,即挑選一座人口在5o萬以上的大城市,兩座人口在2o萬以上的中等城市,轟炸機分成三批,同時轟炸這三座城市。而到底挑選哪三座城市,這就是參謀應該去做的事了。

最後確定的1號目標是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這是一座人口有8o萬的大城市。6oo架鵬式轟炸機負責去摧毀這座城市,而為其護航的是部署在新普羅維登斯島上的五個中隊的戰鬥機。因為天氣對轟炸行動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十一日當天夏洛特的天氣惡劣,不適合轟炸的話。那麼轟炸備用目標,即亞特蘭大。亞特蘭大的價值實際上比夏洛特更大,只是之前已經遭到過幾次轟炸了,所以羅雲衝沒有將亞特蘭大當作頭號轟炸目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2號目標是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這是密西西比州的州府所在地,同時也是一座擁有3o萬人口的城市。負責轟炸任務的是55o架狼鳩,部署在古巴的三個中隊的戰鬥機為其護航。

第五次轟炸新奧爾良,75o架狼鳩集體出動,由四個中隊的戰鬥機護航。

也同樣因為存在著天氣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塔拉哈西與蒙哥馬利為備選目標。而具體的轟炸任務將在十一日上午。由氣象偵察機確定了目標上空的實際天氣情況之後。在轟炸機群出之前大概一個半小時下達。

以往,羅雲衝都儘量把轟炸時間安排在夜間,或者是清晨。儘量避開美軍的戰鬥機。而夜間轟炸的效果也不錯,對護航的要求輕了很多。可是這次,羅雲衝明確要求在白天進行轟炸,而且今後也要儘量在白天進行轟炸。毫無疑問,這與轟炸行動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密切相關的。

可以說,戰略轟炸在摧毀敵人的物質基礎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摧毀敵人的戰鬥意志。在對英法的戰略轟炸中,就起到了很明顯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法國迅戰敗,與法國人的戰爭意志被擊垮有著直接關係。而且英國在最後選擇投降。也與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對英國人的抵抗意志的打擊有著直接聯絡。日本最後生內亂,也是因為戰略轟炸徹底的擊敗了日本人的意志。

當時,羅雲衝在到達了戰場之後,就一直在考慮該怎麼摧毀美國。而且他很早就想到,如果要徹底摧毀美國的城市的話,不但不可行,而且代價太大。

當初,為了摧毀日本,轟炸機在日本投下了2ooo多萬噸的炸彈與燃燒彈。而美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三十多倍,城市數量是日本的十幾倍,且大部分都是中小城市,大城市相對較少。如果要摧毀美國的所有城市,至少需要2億噸燃燒彈,光是生產這些燃燒彈就需要花費上千億的戰爭經費,過了帝國28年的軍費總額,而且還得讓帝國的所有工廠,外帶為帝國服務的其他國家的彈藥工廠開足馬力運作一年的時間。而要投下這麼多的炸彈,如果全部使用鵬式轟炸機,而且每次都攜帶8噸燃燒彈,需要出動25oo萬架次,按照一天出動一次,在一年內完成轟炸行動計算,需要動用近7萬架轟炸機。很明顯,十年內,帝國都製造不出這麼多的轟炸機,而且就算把其他的所有戰機,包括戰鬥機都算上,全部執行轟炸任務,也不可能在一年內投下這麼多的炸彈。

換句話說,用理想條件進行理論計算,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內透過轟炸摧毀美國的所有城市,就算是只打擊美國的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五大湖地區,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完成轟炸任務。那麼,要想透過摧毀美國的戰爭物質基礎來擊敗美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羅雲衝才明確了轟炸的目的,那就是摧毀美國人的戰爭意志,讓美國選擇投降

相對而言,晝間轟炸所產生的毀滅性效果,以及對美國人的心理打擊要明顯比夜間轟炸好得多。這可以讓更多的美國人看到大規模轟炸的毀滅性。當然,伴隨進行一些夜間轟炸,特別是大規模使用燃燒彈的夜間轟炸的效果也很不錯。特別是當城市被烈火徹底吞沒的時候,這對任何人都會產生極為沉重的心理打擊。

當時,怎麼擊敗美國人的抵抗意志,還成為了一項重點工程呢。29年初,羅雲衝就找來了一批心理學專家,以及一些在美國出生,然後回國效力,對美國的國情比較瞭解的軍官專門分析美國人的心理,以及用何種方式最能夠對美國人進行心理上的沉重打擊。當然,轟炸是主要的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手段。

戰略轟炸只是一種戰爭方式,一種擊敗敵人的手段。可正是戰略轟炸本身就是一項系統的,複雜的軍事科學,嚴格地說,屬於社會學的範疇,而不屬於科學的範疇。第二次全球戰爭也正是系統的軍事學形成的戰爭,之前很多軍事學都集中在某一個方面,真正對戰爭進行的系統研究並不多,很多還集中在理論方面。而將戰爭細化,對戰爭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擊敗敵人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研究,還是始於這次戰爭。

當時,羅雲衝在戰略轟炸中應用的很多方式方法都成為了後來航空作戰理論研究的基礎,比如對付敵人雷達的電子偵察,對付敵人高射炮陣地的防空壓制,針對敵指揮系統進行的轟炸等等,這些都成為了經典的轟炸理論,並且在戰後得以迅展,甚至成為了單獨的軍事學科。後來大部分航空作戰理論實際上都在二戰期間誕生。第一次全球戰爭時,航空兵登上了戰爭的舞臺,而第二次全球戰爭則使航空兵成為了戰爭的主角。

羅雲衝被譽為帝國空軍的締造者,帝國航空兵先驅,這並不是僅僅指他是帝國空軍的任司令官,而是他在大戰期間確立的多種航空戰術,以及對後來航空兵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也正是如此,這個最後殺到前線的航空兵將領才成為了大戰期間帝國四大戰將之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