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薦新在收到了朱榮哲來的電報後,他立即意識到戰鬥即將開始了。而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將是戰列艦在海戰戰場上的最後一次表演,也將是帝國海軍的戰列艦最後一次用4oo毫米的巨炮去打擊別的戰艦。也正因為如此,這次被命名為百慕大海戰的戰鬥將被永遠的載入海上戰爭的史冊。

自從在聖地亞哥港外與美軍鏖戰之後,常薦新就一直在蒐集蒙大拿級戰列艦的資訊,他甚至透過雷少卿向情報部門施加壓力,要求情報部門儘快弄到蒙大拿級戰列艦的具體效能資料,甚至是設計圖紙。隨後6戰隊佔領了聖地亞哥,常薦新還專門趕了過去,向韓紹鋒要了一個工程營,負責打撈沉沒在港口外的那幾艘戰艦。因為受到條件的限制,要想立即打撈起沉沒的美軍戰艦幾乎是不可能的,6戰隊的工程兵只能設法從俄亥俄號上搞了一些零部件下來,算是向常薦新交差吧。

在十一月份,也就是在常薦新最沒有事可做的那個月裡,他組織起了幾十名第三特混艦隊司令部的參謀,全面分析聖地亞哥海戰,並且利用打撈起來的那些零部件來大概判斷蒙大拿級戰列艦的具體效能。為此,還有幾名江南造船廠的工程專程趕過來參加第三特混艦隊的研究工作呢。當時,帝國的艦船工程師也很想弄清楚這種排水量過了7萬噸的級戰列艦到底有多厲害,這樣才能夠建造出更好的戰列艦,當然帝國海軍後來就再也沒有建造過戰列艦了。

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情報部門6續提供的一些線索,常薦新也逐漸瞭解了蒙大拿級戰列艦的效能,而當他最終意識到這是一種戰鬥力比新省會級強悍得多的戰艦時,他就不敢再有半點輕敵的想法了。可以說聖地亞哥海戰完全是因為第三特混艦隊佔了先機,利用美艦隊沒有展開的機會對其進行了毀滅性地打擊的話,恐怕第三特混艦隊在炮戰中佔不到任何便宜。

後來。常薦新還專門組織參謀軍官進行了一次兵棋推演,在假定雙方官兵素質相當,都能夠將戰艦的戰鬥力揮到極限的情況下,如果美軍艦隊順利的衝出了聖地亞哥港,在外圍展開隊形,與第三特混艦隊打一場對等的炮戰的話,第三特混艦隊取勝的希望只有一半,而且就算是獲得了勝利。也至少有三艘戰列艦會被擊沉,另外地戰列艦會被嚴重毀傷,也就是說,第三特混艦隊將徹底失去戰鬥力。

同樣的兵棋推演進行了好幾次,每次得出的結論都相差不大,就算第三特混艦隊能打贏,那也是損失相當慘重的慘勝而已。而且,還有不小的可能是美軍獲勝,第三特混艦隊慘敗,最後靠航空兵來收拾掉美艦隊。

在進行兵棋推演的時候。常薦新也沒有忘記尋找蒙大拿級的缺陷。然後總結對付這種巨無霸的戰術。而當時從俄亥俄號上撈起來的幾樣裝置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這其中,就有俄亥俄號地雷達。雖然已經嚴重損壞,但是電子技術工程師很快就藉此推斷出了美軍雷達地大概效能。

依靠雷達的外形,比如天線的形狀,還有所使用地輻射單元的基本結構,完全可以判斷出雷達的基本效能。當時唐帝國有世界上最好的電子人才,在電磁學方面的研究也最為深入,當常薦新派人把打撈起來的雷達送回帝國後,南京電子研究所的工程師立即對其進行了全面研製,這可是在戰場上獲得的美軍最先進的雷達實體。在得出了研究結果之後,南京電子研究所沒有忘記把相關的結果送還給常薦新。

從根本上講。第一批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上裝備地雷達比唐帝國海軍所使用的雷達足足落後了兩代,不管是在探測距離,探測精度,還是適應天氣,可靠性等方面都要落後許多。比如,當時為了提高精度,帝國海軍戰艦上都採用了兩部雷達,一部用來探測遠處目標,一部用來引導火炮。而美軍則仍然採用一部雷達來同時完成這兩個任務,而在相控陣技術出現之前,還沒有任何一部雷達能夠同時在兩個方面都有很好的效能呢。

透過這一點,常薦新就先確定,擊敗蒙大拿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遠距離交戰,利用新省會在遠距離交戰中的精度優勢來抵消掉蒙大拿的火力優勢。後來,潛水員又在俄亥俄號的殘骸上現了大量未爆炸的穿甲彈,而且這些穿甲彈都是在小角度命中後因為引信沒有正常工作而成為啞彈的,而在之前地遠距離交戰中,很少出現這一情況。這就更加堅定了常薦新的想法,絕不與蒙大拿近距離格鬥。

實際上,從兩種戰列艦火力與防護能力的對比上也能看出遠戰對新省會更為有利。當時,兩種戰列艦上的主炮的最大射都是一分鐘兩,而蒙大拿有12門主炮,新省會只有9門,也就是說,比蒙大拿少了四分之一。而在1oooo碼的距離內,蒙大拿打出的輕型高穿甲彈幾乎能百分之百的洞穿新省會的主裝甲,而且啞彈率不會高於兩成。同樣的情況下,新省會所使用的26式穿甲彈對蒙大拿主裝甲的洞穿率不到五成,而且啞彈率竟然過了五成。也就是說,就算常薦新有三倍於對手的戰艦數量優勢,也不一定能夠在近戰中佔到便宜。

相反,遠戰中,拼的就不再是主炮的射度,以及直射時對對手垂直主裝甲帶的洞穿率了。只要交戰距離在2oooo碼,也就是大概1o海里以上,拼的就是準確率,以及穿甲彈對水平裝甲的洞穿率了。

準確率自然不用多說,新省會已經在多次實戰中證明了其雷達炮瞄系統的高效率,而且採用5o倍徑身管的4oo毫米主炮的射程甚至比蒙大拿級所使用的45倍徑16英寸主炮還要遠一點。最重要的是,26式穿甲彈本來就是重型穿甲彈,其主要地使用場合就是遠距離交戰。

在戰列艦的炮戰中,關於輕彈與重彈到底誰更好一點。這被爭論了好幾十年,而且形成了不同的展流派。大戰爆前,歐洲各國海軍主要使用的就是輕彈,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歐洲海域的天氣比較惡劣,而且以往的遠距離探測與瞄準方式相當有限,遠距離交戰時的精度問題無法解決,炮戰多半在1oooo碼以內展開。輕彈因為質量小,在使用同樣的射藥地情況下。炮口初就要高得多,而在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度直接決定了穿甲彈的穿甲能力。因此,在近距離的炮戰中,輕彈的穿透能力明顯要比更重,但度慢得多的重彈強得多。

先展重彈的就是美國海軍,而且主要就是針對太平洋艦隊而設計的,主要是太平洋的天氣要好得多,在理想環境下,戰艦的炮戰將從1o海里之外開始。而隨著大量高戰列艦服役。美國海軍先就考慮到了在遠距離作戰中摧毀敵人,不給敵人近身的機會。隨即,美國海軍就現。輕彈在遠距離作戰中存在著嚴重地缺陷,即其存能力很差,炮彈在飛行時的度衰減得相當快。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唯一地辦法就是將炮彈做得更重一點,讓炮彈在飛行使受到的空氣阻力更弱一點,從而使炮彈的存能力更好一點。因此,在遠距離交戰中,初更慢的重彈在射程過了1oooo之後,其飛行度反而比輕彈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帝國海軍最初並不重視展重彈,戰爭爆時。唐帝國海軍使用的幾乎都是輕彈,而且還是裝藥量上百公斤的高爆穿甲彈。在海戰中吃了苦頭之後,唐帝國海軍開始重視穿甲彈的穿透能力。隨即雷達被安裝到了戰列艦上,而且很快就有人提出由雷達引導炮擊的想法,可以使海戰擺脫天氣的影響,並且在遠距離上收拾敵人,不給敵人近身的機會。從此開始,唐帝國海軍就加強了對重彈地研製投入,而且很快就為戰列艦全部換裝了重彈。

第三種穿甲彈。其重量達到了142o公斤,裝藥量僅僅只有15公斤。當時26式穿甲彈上採用了很多新技術與新的設計。比如其彈體出了披帽之外,都是由高密度,高強度的合金鋼製造的,增加了鎢的比重,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穿甲彈的硬度,增強了穿甲能力。另外,彈體的設計也全面針對遠距離作戰,在最佳化彈道方面,更重視遠射時地彈道穩定性,而不是近距離直射時的彈道穩定性。這些,都賦予了26式穿甲彈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悍的遠距離穿甲能力。在帝國海軍的測試中,26式穿甲彈曾經在25ooo碼的距離上擊穿過18o毫米的裝甲鋼板,而這大概等同於24o毫米的美軍裝甲鋼板。當然,這只是偶然的,而在實戰中,能夠達到這個穿透率的比例不會太高。可是同期其他各國海軍所裝備的15英寸與16英寸穿甲彈在25ooo碼的距離上,能夠打穿12o毫米的裝甲鋼板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蒙大拿級有兩層水平裝甲,而且其總厚度過了24o毫米。這一點常薦新是很清楚的。可同樣的,水平裝甲只能保護艦體,而不可能保護其他的關鍵部位。比如炮塔頂部,以及艦橋的頂部裝甲就只有一層,而不是兩層。另外,副炮群,煙囪,水上飛機機庫等暴露在外的部分也沒有得到保護。更重要的,兩層水平裝甲到底有多好的防禦效果,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證實,特別是在上面一層被打穿,穿甲彈在兩層甲板之間爆炸之後,艦體能否承受住爆炸產生的衝擊力,這個就更沒有人知道了。

其實,當時很多第三特混艦隊的參謀軍官也認為,蒙大拿級的兩層水平裝甲甲板是設計上的一個重大缺陷,因為這會導致任何一層裝甲甲板都無法承受住穿甲彈的打擊,還不如採用一層更厚的裝甲甲板可靠呢。當然,最重要的是,當時大家都知道,在近戰中要擊敗蒙大拿是很費力的,而且當時第三特混艦隊還沒有辦法改進26式穿甲彈在近戰中的高啞彈率問題,海軍也沒有辦法為艦隊提供專門用於近戰的輕彈,因為帝國海軍庫存的輕彈都賣給了波斯帝國海軍。因此,透過遠戰來擊敗敵人是唯一的選擇。

在離開金斯敦,殺向百慕大群島的時候,常薦新就明確了這個戰術要點,那就是千萬別讓敵人靠近,更不能與敵人近距離格鬥。他還專門召集幾艘戰列艦的艦長,把這個交戰方針明確的下達給了這些年輕人。而在炮擊百慕大群島的時候,為了確保戰列艦的主炮炮管處於最佳狀態,常薦新甚至嚴格的控制了戰列艦的炮擊行動,而是讓巡洋艦擔當了炮擊的主角。

可以說,當時常薦新早就意識到會與美軍打一場炮戰,所以他早就做好了準備。可是,當他收到訊息,知道第21特混艦隊已經殺來的時候,他卻有點猶豫了,要不要把時間拖到天亮,讓轟炸機來解決掉第21特混艦隊呢

如果要讓常薦新選擇的話,他肯定不想與美軍打一場血淋淋的炮戰,可是當他現艦隊裡的所有官兵都在盼望著這場戰鬥的時候,常薦新就不再猶豫了。毫無疑問,戰爭結束後,戰列艦就將退出海戰這個大舞臺,至少不會再是帝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而戰列艦上的官兵也將各奔東西。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所有人都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也許艦隊官兵現在所需要的就只是一個值得他們驕傲一生的美好與輝煌的回憶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